11.27 歷史上滿漢全席菜單

滿漢全席,清朝時期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族與漢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歷史上滿漢全席菜單

滿漢全席興起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後來閩粵等地的菜餚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

歷史上滿漢全席菜單

據《大清會典》和《光祿寺則例》記,康熙以後,光祿寺承辦的滿席分六等:

一等滿席,每桌價銀八兩,一般用於帝、後死後的隨筵。

二等席,每桌價銀七兩二錢三分四釐,一般用於皇貴妃死後的隨筵。

三等席,每桌價銀五兩四錢四分,一般用於貴妃、妃和嬪死後的隨筵。

四等席,每桌價銀四兩四錢三分,主要用於元旦、萬壽、冬至三大節賀筵宴,皇帝大婚、大軍凱旋、公主或郡主成婚等各種筵宴及貴人死後的隨筵等。

五等席,每桌價銀三兩三錢三分,主要用於筵宴朝鮮進貢的正、副使臣,西藏達賴喇嘛和班禪的貢使,除夕賜下嫁外藩之公主及蒙古王公、臺吉等的饌宴。

六等席,每桌價銀二兩二錢六分,主要用於賜宴經筵講書,衍聖公來朝,越南、琉球、暹羅、緬甸、蘇祿、南掌等國來使。

光祿寺承辦的漢席,則分一二三等及上席、中席五類,主要用於臨雍宴文武會試考官出闈宴,實錄、會典等書開館編纂日及告成日賜宴等。

主考和知、貢舉等官用一等席,每桌內饌鵝、魚、雞、鴨、豬等二十三碗,果食八碗,蒸食三碗,蔬食四碗。

同考官、監試御史、提調官等用二等席,每桌內饌魚、雞、鴨、豬等二十碗,果食蔬食等均與一等席同。

內簾、外簾、收掌四所及禮部、光祿寺、鴻臚寺、太醫院等各執事官均用三等席,每桌內饌魚、雞、豬等十五碗,果食蔬食等與一等席同。

文進士的恩榮宴、武進士的會武宴,主席大臣、讀卷執事各官用上席,上席又分高、矮桌。高桌設寶裝一座,用面二斤八兩,寶裝花一攢,內饌九碗,果食五盤,蒸食七盤,蔬菜四碟。矮桌陳設豬肉、羊肉各一方,魚一尾。文武進士和鳴贊官等用中席,每桌陳設寶裝一座,用面二斤,絹花三朵,其他與上席高桌同。

滿漢全席菜單

1四到奉:什錦頭盒—個、下馬點二式(粉果、煙麥)、上湯片兒面每位—盆

2四熱葷:雞皮鱘龍、蟹黃鮮菇、玉簪出雞、夜合蝦仁

3四冷葷:酥姜皮蛋、京都腎球、酥炸鯽魚、鳳眼腰

4四雙拼:菠蘿拼火鵝、北菇拼豬腰、青瓜拼腰花、露筍拼雞肉

5四大碗:一品官燕、鳳尾大裙翅、象拔虞琴、金錢豹狸

6四中碗:虎扣龍藏、仙鶴燴熊掌、銀針炒翅、鼎湖上素

7四小碗:炒梅花北鹿絲、紅爐烘雪衣、乾燒網鮑片、鳳入竹林

8匹每位:月中丹桂、舌戰群懦、清湯雪耳、鹿羧水鴨

9四燒烤:燒乳豬全體、如意雞—對、冶爾巴—札、掛爐片皮鴨—對

10四冷素:齋扎蹄、素筍尖、齋面根、素白菌

11四座採:清蒸海鮮、廣肚乳鴿、烏龍肘子、燈燒羊腿

12八鹹點:母子鮮蝦餃、雞肉拉皮卷、雲腿餡兒府、蟹肉海棠果、鮮蝦扒水餃、百花釀魚肚、芙蓉雞粒餃、酥炸鱸魚條

13八甜點:改瑰煎蛋糕、脆皮菠蘿球、奶油燈香酥、蓮子蓉方脯、得汁鴛鴦筒、芝麻鳳凰卷、七彩凍香糕、水晶鮮奶凍

14二甜菜:西瓜盅、雪凍杏仁豆腐

15—面:乾燒伊麵九寸

16—乾飯:白飯

17—稀飯:白粥

18四飯菜:鹹蛋、牛乳、鹹魚、炒菜

19—湯:草菇蛋花湯

20四跟湯:酸辣牙(跟外豬)、火腿上湯(跟第一道甜點)、長春湯(跟片皮鴨)、草叢上湯(跟伊麵)

21四跟面製品:於層簾(跟乳豬)、片兒燒(跟如意雞),粑粑(跟片皮鴨)、如意卷(跟哈爾巴)

22—百子桃包:雀鹿蜂猴百子壽桃全座。二分手:大紅瓜子、炸銀杏仁

23四京果:提子乾,酥核桃、杏脯肉、桂園幹

24四糖果:糖蓮子、糖冬瓜,糖菊餅,糖椰角

25四蜜果,蜜金錢桔、蜜柚皮、蜜棗子餞餞枇把

26四酸果:酸沙利、酸蕎頭、酸子姜、酸青梅

27四生果:蘋果、甜橙、荔枝、沙田柚

28四水果:馬蹄、蓮藕、菱角、望強,望強犬

29四看果:象生香蕉、象生雪梨、象生四季橘、象生潮州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