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蓋州:流傳民間的“滿漢全席”——蓋州三套碗

三套碗 | “滿漢全席”由此演變

三套碗是滿族的傳統宴席料理,當下人們常聽到的滿漢全席就是由此演變而來。

從民間的風味小吃到清朝宮廷御點,三套碗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清朝中期以及後期直到民國年間,流行於遼寧等地滿族聚居區。

魅力盖州:流传民间的“满汉全席”——盖州三套碗
魅力盖州:流传民间的“满汉全席”——盖州三套碗

傳統的三套碗共有31道菜,其中包括16道(或8道)涼碟(又稱冷菜)、3道大件(大菜)和12道溜炒菜、湯燴菜組成。

富足之家有紅白喜事經常舉辦三套碗宴席,一般由冷菜、大菜、熘炒菜、湯燒菜、麵點、乾鮮果品共數十種組成。多用豬、雞、水產品以及當地所產作物為原料,採用炸、熘、燴、炒、燜、蒸、燒、拌等烹調方式,口味鹹甜兼備,偏重清淡。食用時果碟、涼菜、大菜、熘炒菜、麵點等等交替上桌。因席中的菜餚都是由“杯碗”、“中碗”、“座碗”三種碗盛裝,故有三套碗之名。

蓋州三套碗 | 流傳在蓋州城鄉的一種高級的傳統宴席

三套碗是清代之後流傳於蓋州城鄉的一種高級的傳統筵席。據《蓋平縣鄉土志》記載,此菜早在清康熙三年就很盛行。

所謂蓋州“三套碗”就是菜點盛裝,多以華美精緻的豆綠、花邊坑碗,伴隨不同的大件上桌,區別於清“三套碗”,有杯碗、中碗、湯碗三套。其涼菜分為四乾果、四鮮果、四泡果,八個壓桌碟共20只。熱菜有三個大件,三套碗共15只,涼熱共35只,另有三道點心,席面華麗講究,格局高雅。

魅力盖州:流传民间的“满汉全席”——盖州三套碗

· 涼菜:

四乾果分別是瓜子、冰糖、紫桃、果脯;

四鮮果分別是白簟、蘋果、葡萄、瓜餞;

四泡果分別是青梅、橘餅、桂圓、葡萄乾;

八壓桌碟分別是蛋腸、肉腸、粉腸、滷肝、叉燒、肘花、松花、肉絲炒鹹菜。

· 熱菜:

第一件多是海參,可燒可扒。之後上兩種單擺或雙拼的酥點心,如馬蹄酥、菊花酥等。然後用第一套杯碗上四個清淡可口的燴菜,如三絲魚翅、芙蓉口蘑、燴乾貝、燴魚骨等;

第二件多是清蒸雞或魚。隨之上二道炸、烙點心,如炸春捲、舍絲餅。接著用第二套中碗,上四個軟嫩滑潤的熘、炒、爆、烹菜餚,如熘蝦、菇刺蝟魚、燒二冬、炒三鮮等;

第三件多是扒肘子一類菜餚。隨著上蒸、煮類麵點,如四季花、三鮮餃、喇嘛糕等。

最後用三套座碗上四個湯菜,如燴洋粉、雞蛋糕、氽魚脯、木梳背扣肉等,也可用火鍋代替。

雖然“三套碗席”的菜餚數量形式組合比較統一,但菜餚內容卻不相同,其突出特點是講究“本鄉本土”的風格,絕少有外邦菜。

蓋州歷來富饒,“東有果園,西有魚鹽,北有皮毛,南有糧棉”,特別是蓋州人在烹調方法上花樣翻新,醬滷蒸炸拌炒、燜熘燴煮汆燒,使蓋州“三套碗席”在滿族“三套碗席”中脫穎而出,享譽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