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團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乍一看只是一個戰爭年代戲,為什麼看完之後我總是念念不忘,似乎走不出來了?

LiNanWang


我的團長我的團我看到第十幾篇才看到裡面精髓,而且看的越多,之前不懂情節越來明白,看到內心越深刻!

我長這麼大,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我認為拍的最好一部抗戰電視劇,夠真實,聽說還死了幾個人,傷了很多群演,真是拿命拍戲,為了還原當年松山戰役!!





太幽默搞笑視頻


我是因為喜歡《士兵突擊》才等著看《團長》的,個人覺得兩部戲不該放在一起比較好不好看,因為這壓根就不是“好看”兩字可以概括的。 《士兵》給予人的精神鼓勵是顯而易見的,裡面那些經典名句值得我們作為座右銘之類的用來學習;它更接近現代,戲劇色彩更重,即使不去思考,“不拋棄不放棄”、“好好活就是有意義”這種話也能理解,所以男女老少都可以看,笑的前俯後仰的,最後領悟點什麼。 《團長》意義深沉了許多。首先,它建立在遠征軍那段慘烈悲壯的歷史上,決定了基調不可能是明快的。其次,這個東西249、康導、演員們在創作過程中,都經歷了很多驚心動魄、終身難忘的事。加上康導這次拍攝的手法是多條線索的,不像士兵就許木木一條線,《團長》的確不是看一遍就能理解的。 我是先看電視劇,後看的小說。因為看電視劇發現很多地方不理解,很多遍都不理解。也許也有年齡的關係,經歷不夠,很多深沉次的東西感受不到。後來又陸續在百度貼吧上看了很多高人的觀後感,然後混了個半懂。 小說是講得比較清楚,電視劇的確刪去了高潮。但能不看小說還是不看的好,太傷心了!整整傷心了大半年,我是傷心死的啊!



我的團長我的團主要講述了日本軍隊攻進了中緬邊境大家一起共同投入到打擊日本侵略者、保衛家園、捍衛尊嚴、為抗戰勝利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正義鬥爭中,用血肉之軀書寫一曲曲鐵血衛國的悲壯戰歌。 那麼《我的團長我的團》如何磨礪成一代經典的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


(1)劇本好。無論是什麼樣好的製作團隊,多麼好的演員,一個好劇本都是拍出好電視劇的基礎。本劇編劇蘭曉龍還是《士兵突擊》、《生死線》等的編劇,曾兩次獲得白玉蘭獎最佳編劇,一次飛天獎最佳編劇,可謂是實力深厚。

(2)製作團隊優良。《士兵突擊》原班人馬,同時邀請韓國特效製作團隊製作特效,從服裝、配飾、語言、外景、槍械裝備等等方面力求還原歷史本來樣貌。

(3)劇情主線明確。故事主線劇情。劇情主線是一個假冒團長帶著一幫從東北敗到西南的潰兵參與了一場奪回國土的戰役。也可以說是假團長帶著一群沒了魂的人,把魂找回來了。這群潰兵裡,有的是當初的熱血報國青年,節節敗退後當了逃兵,自己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是個廢物,比如孟煩了。有的是抱有投機心態參了軍,比如怕官的不辣。還有的國仇家恨在身,立誓要驅逐日寇,最後因為戰略層的搖擺不定而節節敗退導致的怨天尤人,比如迷龍。還有莫名其妙被捲入戰爭的獸醫和豆餅,沒上過戰場卻當上少校理想青年阿譯... ...他們都不是完人,各有各的缺點。他們是一盤散沙,戰役的失敗讓他們丟盔棄甲,他們認為不配自稱軍人,也不信戰爭可以勝利,不信自己還能保家衛國,一天一天混吃等死。可是沒有一個人不肯為了殺鬼子拼上自己的命!在團長的 連蒙帶騙 的英明領導和指揮下,炮灰團發展得有槍有炮有本領,死守南天門37天,奪回國土,完成了軍人的使命,曾經的地痞流氓雖然還是地痞流氓,但他們可以挺直腰桿說 我是一名軍人,還是一名打贏了日本人的軍人。 《我的團長我的團》演員團隊合照
(4)真實的演繹。一部經典離不開一群好演員,士兵突擊原班人馬加盟,結合高效導演團隊,才成就這部經典。最後奉上段奕宏經典照一幅。


灰灰播放室


《我的團長我的團》電視劇,整個劇本的是圍繞孟煩了作為旁白口述,也是從孟煩了的視角來解讀當時所發生的故事。劇中每個人物單獨拿出來,都有一段故事可講,只不過他們湊到了一起,共同演繹了一段故事。

另外,劇中的人物都是來自中國各個地區,說著不同的方言,雖然經歷各有不同,但視死如歸的精神他們是相同的。炮灰團和虞師的屬下們之間發生的,就像今天一個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師傅和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什麼區別。老師傅經驗豐富,通過實踐歷練出一身本領,而剛畢業的大學生呢,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缺乏實際工作經驗。但他們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打贏這場反擊戰。

這部劇與現在很多戰爭題材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物的個性突出的特別鮮明,也用了詼諧,略帶點喜劇的味道,也有反諷的味道,在詮釋著劇中的故事,劇中的人物等等。

希望能有更多朋友提出不同的觀點,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