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为什么感觉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鲜有人知?

阿猫与鱼


不请自来,我来回答

首先说一点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鲜有人了解主要原因是一个字“乱”具体乱到什么情况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南北朝时期

一;司马炎统一三国之后五十年,晋朝爆发了著名八王之乱,司马家自己打得那个嗨,虽然最后八王之乱被平定但晋朝国力大衰。北疆一直被压制的少数民族乘机大举入侵西晋灭亡,好在司马睿跑得快最后在长江以南建立东晋而北方地区被少数民族占领。

二;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后先后由,鲜卑,羌族等等…同时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六国国家,那叫一个乱,别说一般人不想了解历史学者们看着也头疼。什么北魏,东魏,西魏,东周,北齐等等…

北方乱南边的晋朝也没闲着,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史称东晋十六国

三;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后,疯狂屠杀汉族人口,使得北方汉族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样也让人们不愿过多提前

五代十国

一;唐朝末年以来也是先后出现多个政权南方的有,南唐,西蜀北方先后出现后汉,后周等等王朝更迭非常之快昏君不断,十几年二代而亡比比皆是。

二;五代十国,各个政权极为不稳,互相攻伐,内部也是乱的不像话,不是被敌人所灭就是被自己人所灭,而且极为频繁知道宋朝建立才最终停止

结语

综合考虑可以看出我们对南北朝,及五代十国不了解和不想了解主要是小国太多,太乱,同时也是最为悲惨的一段历史导致我们不想去了解


外太空的首富


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是从大一统的帝国,走向了分裂。在这个过程中,都产生了很多胡人(外族)建立的政权。教科书也好,一般的历史书也好,之所以很少详细的讲解这两个时期,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政权更替频繁,国号容易混淆。

比如,五胡乱华之后,鲜卑族慕容氏,就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乞伏氏建立“西秦”。匈奴族山西部建立“前赵”(初期称为“汉”),河西部建立“北凉”,赫连氏建立“夏”。氐族蒲氏建立“前秦”,吕氏建立“后凉”。基本上,国号都是赵、秦、凉。非常容易搞错。到了拓跋氏崛起,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后来又分裂成东魏、西魏。南朝方面好一些,只有宋、齐、梁、陈。但这个“宋”,是刘宋(刘裕),必须与后来的赵宋(南北宋朝)分开。这个“梁”,也要与后来的“后梁”(朱温)区分。总之,非常“乱”!

2、充满了血腥暴力,后世史家实在不忍过多描写,罄竹难书。

比如:石勒灭刘曜,杀其王公以下一万多人。冉闵诛胡羯(石勒氏),杀死20余万人,并且杀死石虎子孙38人。尔朱荣入洛阳,杀拓跋氏王公以下2000余人(投入黄河淹死)。北齐高洋,灭元氏(拓跋)25家,杀3000人。拓跋氏皇族,几乎没有遗种。隋炀帝篡位,也大肆屠杀宇文氏子孙。

3、伦理道德败坏,衣冠禽兽无数,为正统文化、儒家思想所难容。

比如:权臣篡位,谋逆犯上,废立皇权(箫衍弑废帝、和帝,尔朱兆弑孝庄帝,宇文泰弑孝武帝)。兄弟相残,宗室操戈(胡太后弑孝明帝,石虎杀堂兄弟、自己的儿子,独眼龙苻生杀兄弟)。宫闱混乱,淫秽不堪(刘宋山阴公主男宠30人,齐废帝为王太后置男宠30人,刘聪烝母妃,羊献容历两朝六次当皇后)。后世唐宋元明清,杀手足、乱宫闱之事,并非没有,但不像这个时期那么频繁、那么残忍,那么无耻。大体这些人要么属于“胡人”,要么来自社会底层,不受传统儒家道德伦理约束,获取权力之后,便得意忘形,肆无忌惮了。这些劣迹斑斑的残酷事实,后人当然不愿意过多提起,免得树立了坏榜样。

4、思想文化交融,宗教势力角逐。

魏晋以后,尤其是晋室南渡之后,老庄、清谈之风大盛。东晋以及后来的宋齐梁陈,士族豪门,多讲究清议,高谈阔论,实际上对于社会发展并无实际的用处。而留守北方的传统儒家子弟、二等豪门,大多与外族统治者合作,追求的是“实操层面”的经世哲学。一来是为了自保,二来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理想抱负。南北士人的表现,差别甚大。

南渡之人,后来更多的是追求道教,清静无为,与世无争,讲究炼丹成仙、图谶之术。而北方,则被佛教入侵,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遂结晶出“新佛教”。北方胡族统治者,经过汉化之后,也大都尊扬佛教。比如,石勒拜佛图澄,苻坚迎鸠摩罗什(后来是姚氏成功了),北魏孝文帝开云冈、龙门石窟。南朝梁武帝箫衍虔诚佛教,还出家三次。当然了,也发生了北周武帝毁佛之事。

所以,要写清楚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篇幅、考证无数的资料。穷尽一生之精力,也未必能研究透彻。因此,后世某些史家,干脆一笔带过。太累了!


5、经济制度复杂,而且南北差异较大。

南方分“侨姓”、“吴姓”,分“白籍”、“黄籍”,而且有“土断”政策。士族高门,普通百姓,纳税服役皆不同。北方实行“均田制”。这些经济政策的区别、利弊、都不是一般读者感兴趣的,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研究。

6、教育、军事制度,南北也不尽相同。

南方教育依然是依靠士族,而北方则兴起了学校。比如慕容皝率领皇亲国戚子弟拜师受业。苻坚尊周礼,置博士,聘请太常韦逞之母宋氏教“音读”,封其为“宣文君”。北魏孝文帝则更加彻底:迁都、改汉姓、习汉俗。可见北方君主(胡人)更加追求汉化,热衷学习。而南方则以“文化传统”自居,反而走上了故步自封、高谈阔论的道路。儒学,在北方得到了传承、发展。

自曹魏发明了屯田制,后来经过北魏发展,变成了府兵制。闲时为农,战时为兵。二十一岁“授田”(开始耕作),六十岁“还官”(还给政府)。种田、耕地、养马、锻造兵器。既打破了“鲜卑为兵传统”,也给普通的农民一个新的出路。战斗力,骤然提升。而南方的兵役制度,更多的是临时招募,战罢即散,各自归家,继续当佃农,或者依附在豪门大族旗下。所以,隋文帝杨坚,受禅得位之后,自北南下,灭掉陈朝,理所当然。


两晋南北朝,从统一走向分裂,后来再统一于隋朝。期间,接近300年。而且民族融合、思想碰撞、价值观角逐、社会制度变迁、经济制度发展、军事势力更替、政权频繁更迭。所以,实在是过于纷繁复杂、烟波浩渺。与后世唐宋元明清相比,想详细的阐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真的太“南”了!


至于五代十国,一则时间短(唐灭亡至北宋建立,不足六十年),二则大多割据政权都是过眼云烟(能传两代就不错了),君主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展示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三则大多制度都依然是唐朝的延续,可借鉴的意义不大。所以,后世史家,也不必过多着墨。


总之,南北朝太复杂,五代十国太简单。所以,后世不愿意过多的去叙述他们。从而造成了一直到今天,他们的历史,包括很多人物典故、重点事件、风俗习惯、制度经验,都鲜为人知。


历史秀才刘伯虎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其他的朝代,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这些朝代为什么大家都熟悉,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第一、影视作品

比如我们熟知唐朝历史,主要因为关于唐朝的电视剧,电影非常多,

关于唐朝的电视剧:贞观长歌,隋唐英雄传,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少林寺,妖猫传,

宋朝的电视剧:精忠岳飞

明朝:大明王朝,大明风华

清朝:甄嬛传

随着电视剧,电影的热播,大家都比较熟知

第二、统治时间长,基本上都是大一统的朝代

唐宋元明清,统治时间都比较长

第三、出现过较强的开国皇帝

唐朝,李世民

宋朝,赵匡胤

元朝,忽必烈

明朝,朱元璋

清朝,努尔哈赤

第四、著名的历史事件

唐朝,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

宋朝,杯酒释兵权

明朝,洪武大案

清朝,三藩之乱


而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既没有大一统的国军出现,也没有统治时间很长的朝代

比如说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还有北汉

错综复杂,你争我夺


it从业


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鲜为人知可能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这两段历史战乱频频,留下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遗产都不够多不够完整(晋朝甚至缺少像样的正史),让后人记住和引发后人评议的对象也就相对欠缺。

另一方面,应该是与人们的以下偏好有关。

一是喜欢清晰的,不喜欢混乱的。这两段历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乱,很少有人能说请楚讲明白,而那些统一的王朝发展脉络是清楚有序的。

二是喜欢讲英雄的故事,不喜欢讲

平凡人的事。这两段历史上虽然也不乏了不起的人物,但比在那些大一统时代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及其众多文臣武将,就逊色多了。

三是喜欢讲汉族的故事,不喜欢讲少数民族的。这不是说少数民族的故事不好,而是大家不熟悉,讲不好。这两段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主要是各少数民族主导的,其风俗文化各异,汉人对不熟悉,也就不好大肆演义传播。

四是喜欢讲过五关斩六将,不喜欢讲走麦城。这两段历史正式汉人走麦城的时期。比起文景之治、大唐盛世,显然让人没胃口。

五是喜欢讲有利于宣传主流价值观的故事,不喜欢讲与之相反的东西。以儒家眼光看,这两段历史应该是礼崩乐坏的时期,许多人的言行与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格格不入,但却屡占上风。对他们的事讲多了,易把大家思想搞乱了。

虽然这两段乱世不容易搞清楚,但在中国历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有必要搞清楚。为此,有许多聪明的牛人编了口诀。

例如网名叫伪文青嘉哥的简书作者,是这样记南北朝时期五胡十六国的。

他先澄清了以下五个问题:

1.五胡十六国是与东晋同时存在于广大北方地区和西南巴蜀地区的十六个较大的割据政权。

2.十六国只是较大的割据政权,当时还先后存在过冉魏、西燕、代国等至少20个小国。

3.晋元帝建立东晋后,北方成为五胡逐鹿之地,但其中也有汉人政权。

4.东晋十六国之后就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灭亡东晋开启南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荡平群雄统一北方。但北魏并不在十六国之列。

5.十六国中只有一个位于西南的巴蜀的成汉。这个由氐人建立的国家,初号成,后改为汉,故称成汉。

余下十五个,国号其实只有五个――夏、赵、秦、燕、凉,出现的频次分别是一二三四五:

一夏:胡夏(匈奴)

二赵:前赵(匈奴)、后赵(羯族)

三秦:前秦(氐族)、后秦(羌族)、西秦(鲜卑)

四燕:前燕(鲜卑)、后燕(鲜卑)、南燕(鲜卑)、北燕(汉族)

五凉:前凉(汉族)、后凉(氐族)、西凉(汉族)、南凉(鲜卑)、北凉(匈奴)

以上并非兴亡时序!

其中,前赵最初的国号为汉,后来改为赵,也称汉赵。相同国号的政权,通常先按时序分,如前赵、后赵;时间交叉则加上表示空间方位,如西秦、南燕、北燕。

关于五代十国的记忆,传统的口诀是:朱李石郭刘,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还有网友虾米老师特别有才,TA编了两个小段子,也很有意思。

靓汤(后梁、后唐)被进屋(后晋)的汉子(后汉),当粥(后周)喝了。

一前一后两只老鼠(前蜀、后蜀),都流着汗(南汉、北汉),把无糖(南吴、南唐)口香糖,放到醋瓶(南楚、南平)里,然后去听五月天(吴越)唱民歌(闽)。





田村山语


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是历史爱好者,恐怕都不会关注这两个时期,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有以下几点:

一。正统的史书记载的比较少。像我们学习的历史书,基本上都是一带而过,没有系统的介绍。1.这两个时期内的朝代更迭频繁,时间短,期间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影响历史进程的事,所以一般不会讲。2.这两个时代都比较灰暗,战争频繁,尤其是外族入侵,杀人如麻,人民如生活在炼狱之中,比如五胡乱华,黄河流域的汉人基本上都被杀光吃光了,人民成为两脚羊,这样的历史与现阶段提倡的和谐社会不相融,肯定不会讲。3.这两个时期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是通过武力上台的,后代子孙也都没有成器的,做的事情一个比一个离谱,都是反面教材,没有宣传的必要。4.由于时间短,统治者大都是武人,甚至是少数民族的武人,所以不重视文教,国内少有记载历史的学者记录当时发生的大事,导致这两个时期的资料比较少。5.历史主线不好把握,各国有各国的纪年,各朝有各朝的年号。6.这两个时期文教不兴,不可能促使各种学说、思想的形成,比如春秋战国,为了研究先秦诸子百家,就必须的研究那时候的历史。而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是书法,可惜只要研究个人就行了,没有必要了解历史。以上是对正史少有记载的分析。

二。野史也记载的也不多,人民私下的口头文学也没有以这两个时代为背景的故事流传。比如三国时期,我们一般人熟知这个时期,大都因为那部小说,以及小说以后的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评书、戏曲、甚至成语故事,都会加深人们的印象。先秦,两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都有评书小说流传,只有这两个时期没有。




米格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五代史记》,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 )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武平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清源、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形成了与契丹(辽)对峙的局面。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建立后梁,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夺取后蜀四州、南唐十四州、辽两州,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重病被迫班师,后不幸病亡。柴宗训即位后不到半年,就被赵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武平与南汉等占据。十国为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楚、南唐、清源、北汉、武平,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十国中方面,江南地区有南吴、南唐、吴越国、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武平、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两川地区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比五胡乱华,战国七雄乱的多,这是因为这是我国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各地军阀混战,政权不断更迭。

 

在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国人自豪的时代,应该有两个:大汉帝国和大唐帝国,汉家雄魂,唐家气魄,自古以来便为史家所称道,所以现在许多中国人多以“汉唐”为骄傲。

汉唐之后都是两次大分裂时期,一次是汉朝后面历史上极其著名的三国时代,本和其他历史时期并没有两样的三国,经过罗老先生一部石破天惊的小说开山之作《三国演义》近六百年的宣染,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寻常百姓还会有谁不知道诸葛亮、关羽、曹操、刘备、以及刘皇叔的宝贝儿子阿斗的?另外一次则是唐朝后面的五代十国时代,和三国的历史知名度相比,五代十国的名气可就小多了,虽然罗贯中同样也有一部《残唐五代史演义》流传于世,但在民间基本上没有多少影响。

但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却绝不在三国之下,甚至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影响更大。纠纠武夫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之后,一惩五代时期军阀混战的蔽病,加强了对权力的控制,抑制武人,开中国“重文轻武”之先河,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在五代后晋时,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的帮助南下消灭后唐,割让燕云十六州,将中国的北部屏障拱手让给游牧民族,以致中原政权在冷兵器时代处处受到善于野战的游牧民族的压制,导致游牧民族渐渐强大,并最终现两次消灭中原政权,对近世中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阴阳眼看市场


小白认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首先我们来确定一下这两个时间段: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五代史记》,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从这两个时间段的简介来看,它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大分裂

二是,大动荡

三是,大变革

首先,大动荡和大分裂占据着更为主要的位置,鉴于封建中国的主导思想为儒家思想,儒家人强调秩序,强调稳定,强调尊卑,但是分裂和动荡意味着僭越,意味着失序,意味着崩坏,这是主导思想所不愿看到的和回避的,后世史书除了少数会记载,大多数都不愿意去过多的记叙和说明,它包含这不稳定的思想,总的来说对统治稳定必然不利

其次,在这两段时间里异族崛起,“五胡乱华”,“契丹崛起”,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等一系列事件在统治思想来看对中原华夏文明的侮辱和迫害!国家分裂,山河破碎。因而一向以国家统一,强盛为导向的思想下不愿过多叙述

再者这些时期里民族融合和战乱对原先秩序的破坏促进了后面的盛世出现和新的面貌的出现,显然不会将这些好的归功于乱世的对旧体系的破坏。

然后,这两个阶段,人民的生活大多数情况是异常困苦的,整日躲避兵荒马乱,对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人们也不愿多提!

造就了这两个时期比较为人们少知因素很多,我们要以史为鉴,推动祖国的繁荣与强大推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小白i分享


对于非专业研究历史和对历史有爱好的人来说,我们了解历史一般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教学课本;二是影视剧作品。而这两者对于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讲述都比较少,所以我们会感觉自己对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鲜为人知。那为什么课本和影视剧都不愿意多去讲解这段历史呢?

太乱,太复杂

南朝有宋、齐、梁、陈,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代时唐朝灭亡后中原先后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是中原意外建立的吴国、吴越、南汉、闽、南唐、南平、前蜀、后蜀、楚、北汉。光是理清这些朝代的先后顺序和分布就需要不少时间,更别说还要去了解人物事件了。历史教材本来就篇幅有限,而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各个政权存在的时间不长,所以对这段又乱又复杂的历史只能简单概括。

创作难度大

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历史背景复杂,时代混乱,牵涉民族众多。而且据今遥远,缺乏对当时服装风俗的记载和研究,影视剧想要复原场景难度很大。就现在的编剧水平来讲,真的不敢恭维,基本上是写不出这段历史期间什么好的历史剧本的。

就比如说冯绍峰主演的《兰陵王》,个人感觉除了情情爱爱就是耍帅,披着一个兰陵王的IP,罔顾史实完全讲述的其他的故事。另一部讲述北齐女奸相陆令萱的《陆贞传奇》就是洗白文,把一个篡权弄奸的女子装饰成了一个情深义重的傻白甜。当然也有取材南北朝时期的剧情不错的架空历史剧《琅琊榜》。但是这些影视剧都是取的当时一个朝代政权的故事,如果不了解历史的人光看剧的话可能都不会注意到背景是南北朝。而编剧也没有能力把整个历史背景描述给我们。

民族情结

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政权中,有很多是非汉人建立的政权。当时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外族入侵,算是比较黑暗混乱的时代。出现过汉人遭受屠戮、以人肉当军粮、五胡乱华这些不适合展现于当前和谐社会下的事情。因此历史书上用一句”民族大融合时期“的春秋笔法带过了。

历史教材以教学为目的,需要弘扬正能量,增强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所以书上的是孝文帝改革、魏晋风流人。而影视剧对于这些冷门的题材,费心费力去研究拍出来也不见得会有好的收视率,所以基本上是放弃了的。


狐瓜


五代十国和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黑暗时期之一。 当时全国动荡,处处战争,而且由于胡人的肆意屠戮,当时的汉人几乎是十不存一;而且每一次的新建王朝伴随的都是新一轮的屠杀。不要说写书,就是想存活下来也是难上加难。所以资料大多不全,这段时间的历史也是鲜为人知。要不是后来冉闵的一纸屠胡令,说不定汉人从此灭族,由此可见当时政局动荡。 而且,即使到了后来,史学家也一般都不愿提起这段历史,因为汉人的自傲自负性格,让他们觉得还不如提起那些强秦盛唐时期,所以他们很少回顾这段历史。


多尔衮爱新觉罗


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某一王朝是否为现代人了解熟知,取决于正史记载和民间史料的翔实与多寡,也取决于人们愿不愿意主动学习了解谈论宣传这个王朝或历史时期。

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如汉、唐,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稳定发达的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在中外历史上树立了强盛良好的形象,军事科技文化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管是正史还是民间都流传下来很多翔实且脍炙人口的史料,国人提到汉唐这些大一统王朝都很骄傲自豪,也愿意了解学习这些王朝的历史知识。

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两个历史时期,都不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中华大地处于四分五裂的王朝割据状态,长期残酷的战争和频繁更迭的政权使得整个社会都处于动荡之中,导致无论是正史还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史料很少或者并不完全。由于政治的动荡,导致经济科技文化等很多方面都没有太出彩的事件,使得现代人缺乏学习研究宣传的动力。

但不管是南北朝还是五代十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两个时代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使很多少数民族逐渐认同并融入华夏民族这个大家庭,为隋唐和宋元的大一统王朝打下来坚定的基础。同时,由于中原士族和流民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大量人口和先进的农业及科技文化知识,为中国南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直接促成中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这两个时期的政权更替频繁,很多王朝也很短命,有几年也有十几年,很多皇帝也都以荒淫奢靡、昏庸荒唐、死于非命著称,但也出现了北魏孝文帝以及后周世宗柴荣这样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们为推动民族大融合和国家的统一都做出了自己的历史贡献。

当然,在现代人最感兴趣的文化艺术方面,这两个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成就。南北朝的乐府诗很有名,很多文人的诗作为唐诗开辟了启蒙之路,绘画和书法也逐渐成熟。五代十国的花间词派及李煜等人为宋词的大放光芒奠定了基础。

最后,八卦一下几个比较出名的影视作品,它们的故事背景都是出自这两个历史时期,如:夜宴、兰陵王、琅琊榜、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因为这两段历史的确混乱,所以编剧导演们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是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