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

用户5960306082


汉宣帝刘询,十八岁继位,四十三岁驾崩,在位二十五年,是西汉历史上少有的贤明皇帝。


一、曾祖曾孙,天子囚犯

说到汉武帝和汉宣帝,一个曾祖,一个曾孙,四世同堂,要是在民间照一张全家福的话,刘病已应该会被刘彻抱在怀里百般溺爱才是,可是命运曾经一度把这一老一小推到两个极端:一个是至尊无上的帝王 ,威加海内;

一个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孤苦伶仃的被关在狱中,随时都有性命之忧。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汉武帝刘彻65岁,卫太子刘据37岁,

刘弗陵3岁,刘病已也就几个月大。

巫蛊之祸发生,卫太子一脉除刘病己被诛杀殆尽。巫蛊事后,汉武帝曾反悔冤杀太子,还在未央宫将一座寝殿命名为“思子宫”,但此举更多是汉武帝的政治作秀,他对被禁锢在郡邸狱的曾孙,却不曾给予一丝怜悯和照顾。

因为巫蛊之祸,65岁的汉武帝刘彻与刘病已有了隔空的这么一次交集,他让本金尊玉贵的皇曾孙,沦为罪囚,而他那时不过是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

之后四年,刘彻和刘病已,似乎毫无交集,即便他们身上留着一样的血脉。



四年后,后元87年,汉武帝刘彻的头疼脑热,差点要了毫不相干的刘病已的小命。

话说公元前87年,刘彻已经70岁,搁那个年代,他已经很长寿了,可他依旧舍不得锦绣万里江山。那年初,寒风料峭,汉武帝病入膏肓。有望气的术士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这气压着汉武帝的命气了。

年老糊涂的汉武帝二话不说,让宫中太监诏命把长安二十六座监狱里的囚犯,不论罪行轻重都杀了,那一夜估计侩子手刀刃都砍卷了,有人猜测司马迁也是在那一夜被妄杀。

好在刘病已碰到了刚直不阿的丙吉,他死活不开监狱的门,在保下刘病已的同时,也救下了许多无辜的人。

汉武帝终于醒悟,临终前留诏书赦免了刘病已,还让宗正恢复了刘病已的组籍,算是认祖归宗,从此养在掖廷,才有后来继位登基的合法身份。



二、追慕先祖,以示正统

刘病已之后被养在掖廷,他虽然有皇室血统,却无依无靠,更无权无势,也就没有多少人待见他,连娶个体面的老婆,都是奢望。

后来是暴室啬天许广汉将女儿许成君嫁给了刘病已。西汉的暴室罚做苦役的地方。许广汉受过宫刑,是宫中一个低微的小职员。许成君跟卓文君一样,其实是“望门寡”。

什么是望门寡?

就是己经婚配但还没过门男方就K0了。

但是刘病已却是一个顾念旧情的人,登基之后还是坚持立许成君为皇后,留下了“故剑情深”的千古佳话。

年纪时的刘病己,经常混迹民间,斗鸡走马,任俠游荡,倒也自在。



被霍光拥立即位后,刘病已出了一个高招:让群臣议立曾祖汉武帝的功绩,上庙号世宗。

汉武帝之于刘病已来说,既没有君恩更没有亲情。刘彻未曾对他有过一日照拂,还几次差点要了他的命,按说,在刘病已心中他有足够的理由憎恨他,贬损他。

可刘病已却选择抬高汉武帝,以示自己嫡长子正统身份。



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刘病已在位期间整顿吏治,选贤任能,励精图治。本始二年(前72年)联合乌孙国大破匈奴,呼韩邪单率众来朝称臣。神爵二年(前60年),使赵充国平定西羌,设置金城安置降羌,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汉宣帝的治国智慧后世史家评价超过汉文帝,他在位期间的确呈现“八方来朝,四海宾服”是的盛世景象,后世赞誉为“中心之主”,但是若说其成就超过汉武帝,有点牵强,在我看来受,大抵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出击匈奴,征西南夷,压服南越,在四方树立了赫赫强国的威名,当然,汉朝国力也因为战争的消耗和汉武帝晚年的昏聩,一度出现比较严重的统治危机,但是经过昭帝时期的修养生息 , 国力已经得到恢复。这期间霍光对于汉朝的贡献,居功至伟,要不是霍氏家族在霍光死后谋逆,霍光功绩可堪比周公。


开涮历史


汉宣帝是继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之后的西汉的第七代帝王,他生于公元前91年,卒于公元前49年,本名刘病已。为了让百姓更容易避讳,汉宣帝自己后来更名为询,由此能体现出他的民生情怀。汉宣帝刘询作为卫太子刘据的孙子,他出生才几个月,就因"巫蛊之祸"而身陷囹圄,后来又流落民间。正是早期底层的生活经历,使他体味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对民间疾苦有了一定的认知。为他后来实施一系列利民措施打下了基础。

在经济上,他"劝民农桑",面对武帝穷兵黩武留下的乱摊子,他倡导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强制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力主豪强地主迁出中央地区,还把皇家的私田租借给农民耕种。在灾荒时期积极赈济灾民,曾先后减免农民租赋多达八次,削减徭役六次,以图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还敢为人先,大胆施行屯田制度和设置常平仓。正是这些恢复经济的举措,使得西汉时衰败没落的经济得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政治方面,在霍光于公元前68年死后,忍辱负重的汉宣帝迅速铲除了霍氏家族的势力,将权力收入囊中。随后,汉宣帝又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吏治,选拔任用良吏,他曾前后七次下诏在全国各郡县精选官员。在他专政时期,每两年就🈶一次选拔,体现了他对选用德才兼备官员的重视。他对官吏的绩效考核也非常严格,曾多次派特使巡行全国,考察官员实际业绩,力争赏罚分明。经过他的治理整顿,当时涌现了诸多贤明的官吏,史称"汉时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评价是很高的。

军事方面,自汉高祖以来,与匈奴的战争一直持续不断,严重削弱了国力。到了汉宣帝时,他审时度势,抓住时机,采取了灵活的两手政策。一方面在匈奴入侵时,用武力给予沉重打击,使其感觉到畏惧。另一方面,当匈奴南侵受挫,发生内讧时,汉宣帝随机应变,又以礼相待。最终使匈奴五体投地,俯首称臣,从而促进了塞北和中原的统一。


希望星晨58298869


整个西汉11帝,只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分别是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能成为其中之一,可见刘询的确取得了极大成就,为西汉王朝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时代,史称“昭宣中兴”。那么他的突出贡献,体现在哪里呢?可以分别从“文治”与“武功”两方面来说明。


一,文治:超越同为外王入主的汉文帝。

武帝末期,经过长达四十余年的汉匈战争,汉朝民力耗损严重,大量军马死亡,无法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汉匈之间陷入僵持。

汉昭帝在位的十三年中,竭力与民休息,减轻赋税,整治吏治,恢复国力。

作为“巫蛊之祸”的幸存者,刘病已襁褓入狱,幼年游历民间,亲身体会到民间疾苦。因此在被霍光迎立为帝后,继续推行武帝末期和昭帝时的国策。

此外,刘询建立完善的考核与奖励惩罚制度,提拔大批优秀官吏,西汉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二,武功:媲美曾祖父汉武帝。经过武帝一朝,数十年的军事打击,匈奴实力大减,但并未被彻底消灭。

刘询即位不久,匈奴联合车师进攻乌孙,想要抢夺汉朝的解忧公主。乌孙王昆弥,上书汉朝求救,并且愿意出动全国一半的精兵---5万人,配合打击匈奴。

于是,在公元前72年秋天,刘询征调16万汉军骑兵,节制5万乌孙骑兵,东西并进夹击匈奴,匈奴大败。

其后,匈奴再败于乌孙,丁零和乌桓,加速了内部的分裂。汉军仅仅派遣三千骑兵出击,便俘获几千匈奴人。

匈奴分裂为五位单于,相互争斗不休。后来,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投降汉朝,被封为归德侯。


公元前60年,刘询设立西域都护府,诏曰:“西域都护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者安辑之,不可者诛伐之,汉之号令班于西域矣”。

此举,既标志着武帝西联西域,共灭匈奴的国策,终于成功;也表明西域的广大地区,正式纳入中华版图。这可是功盖千秋的丰功伟业。

公元前51年,在斗争中落败的呼韩邪单于,在甘泉宫朝见刘询,俯首称臣。至此,汉匈之争基本结束。



总体来说,刘询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泰明安,四方宾服。为西汉王朝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稳固并发展了中国的版图,确立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政治,军事建树丝毫不逊色于曾祖父汉武帝。


千秋历史一壶酒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无子,霍光拥昌邑王刘贺即位,这哥们是麻绳提豆腐,仅在位27天就被霍光赶下台,此时一位皇室成员印入霍光眼帘,他就是刘病已。当年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一家皆被杀,仅留一位孙子刘病已在襁褓中,被廷尉监邴吉强力保下,在民间抚养长大,对于霍光来说,这位没有任何背景的皇子登位,自己权势才能继续掌控,于是拥立刘病已即皇帝位,而这位蹲过监狱,游历民间的皇帝也注定不同凡响。

图为航拍汉宣帝刘询的杜陵。

西汉末期文学家刘向曾评价刘病已,称他的智慧和眼光超过先祖汉文帝。即位2年后,刘病已就为曾祖汉武帝上尊号和庙号,他向世人展示自己就是汉武帝的嫡系遗脉,来争取最大的政治资本,然后与已把权多年的霍光展开争斗,培养一批忠信大臣,只待时机成熟。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霍氏子弟以霍显、霍禹、霍山、霍云为首,企图推翻刘病已,立霍禹为帝,刘病已立马镇压,并铲除了霍氏集团,自此政权收归刘病已,公元前65年,刘病已改名刘询,并改元元康,以崭新的姿态君临天下。

图为汉宣帝刘询时期,西域都护范围。

刘询在位26年,吸取汉武帝经济教训,大力进行与民休养,轻徭薄赋,制止土地兼并,积极惩治官吏徇私枉法,使得经济发展超过了汉武帝时期,达到了西汉的顶峰,社会繁荣稳定,百姓富足安居,实现了“孝宣之治”,其中一点是刘询在地方政治管理很有成效,史书称价“汉世良吏,于是为盛”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整个汉朝论地方官的执政能力,刘询时期是最强的。

汉宣帝刘询,刘彻虽有杀父之仇仍歌颂,为其上尊号选庙乐,霍光虽有弄权之嫌仍肯定,为其厚葬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有此胸怀终成千秋大业,图为霍光画像。

汉武帝时期虽然把匈奴赶到了偏远的漠北,匈奴不敢来犯,但匈奴并未臣服,只有汉宣帝刘询时期,再对匈奴用兵,并大败匈奴,呼韩邪单于带着数万人卸甲,来长安投降并称臣,此行不仅是大汉王朝、更是华夏史上一大壮举;此后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囊括西域为大汉领土,汉武帝时期仅是开辟了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而汉宣帝刘询时期可是将西域诸国尽归大汉版图,此举在华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它的不说了,就凭孝宣之治、匈奴称臣、西域都护三件大事,其成就已远远超过了他曾祖汉武帝了。


图文绘历史


汉武帝的谥号是“武”,很显然是因为他武功赫赫,除了击破匈奴之外,汉武帝还平朝鲜、平东越、平南征、通西南夷,通西域,远征中亚等。汉武帝为大汉帝国积累雄厚的资本,到汉宣帝时代,大汉帝国真正成为东方不败。

说实话,汉宣帝的武功虽然不弱,但是距离汉武帝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宣帝的幸运,是他接手的帝国,在实力上已经可以碾压任何一个国家,从这点看,他是占了很大便宜。

下面,我来说说汉宣帝的三大武功:

第一大武功:打垮匈奴,呼韩邪单于臣服

汉宣帝最伟大的事业,就是把匈奴打趴下了。

其实,匈奴被打趴下,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始三年,即公元前71年,汉宣帝派出五路人马,共计十六万人北伐匈奴。由于匈奴有所防备,故而在汉军杀到前悉数逃遁,仅损失一千余人。然而,与其同时,汉使常惠率乌孙军队从西线进攻匈奴,大破之,斩俘四万余人,俘虏牛马羊七十余万头。这是匈奴由盛而衰的转折。

以匈奴的国力,损失四万多人,其实未能动摇其根本。然而,匈奴人的运气太差了。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匈奴最精锐的骑兵突遭罕见大雪,竟然损失数万人。紧接着,匈奴经历历史上最大的饥荒,饿死者超过一半人口。

在匈奴迅速衰败的同时,其国内争权夺利,演变为一场大内战。打到最后,剩下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由于呼韩邪的势力弱小,决心归附大汉,由是便有了汉宣帝与呼韩邪的历史性会晤。在大汉的支持下,呼韩邪打败郅支,匈奴在与大汉交战百年后,终于臣服于大汉。

第二,赵充国平定羌乱

公元前62年,西部爆发羌乱。七十五岁高龄的名将赵充国临危受命,率部平定西羌。

赵充国对形势的判断是,羌人部落众多,政治立场各异,如果不分别对待,就把会所有的羌人全部拖入战争,汉军的对手,主要是羌人中实力最强的先零羌,对其他部落必须要采用分化瓦解的手段。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赵充国的战略原则。他按兵不动,对罕、开等羌人部落展开外交攻势,力图瓦解羌人联盟。赵充国抓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羌乱的核心力量先零羌。

赵充国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政治手段解决置于武力解决之上,他对叛乱的羌人并不主动进攻,而是在湟水地区进行屯田,以做长期相持的打算。事实证明,赵充国以和平手段降服先零羌是卓有成效的,先后有三万多先零羌人在赵充国的政治动员下,选择投降。剩余的羌人,最后也放下武器。

平羌之役,乃是赵充国军旅生涯的代表作。这场战争,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军事原则的典范。正由于赵充国采取分化瓦解敌人阵营的高明政策,最后使得羌乱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以最小的代价迅速平息一场边疆危机。

第三,西域的争夺

汉宣帝第三大武功,是控制西域。

大汉帝国在西域用兵,主要奉行以夷制夷的原则,汉军的人数并不多,最多时也不过数千人而已。

西域争夺战中,有几场非常重要的战事:

其一,常惠进攻龟兹。

龟兹国曾杀害屯田校尉赖丹,汉驻乌孙使节常惠调动七千名乌孙国的士兵,从北面发动对龟兹的进攻;调焉耆、危须、渠犁等国共计二万名士兵,从东面发动进攻;调姑墨、温宿等国的军队二万人,从西面发动进攻。这支四万七千人的杂牌军,从三面对龟兹国同时进攻。最终龟兹战败,交出杀害赖丹的元凶。

其二,冯奉世平莎车之乱。

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莎车国叛变。莎车国位于西域西部,位置在大沙漠的西缘,是南道与北道交汇处附近的一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是比较重要的。该年,莎车贵族呼屠徵发动政变,杀掉亲大汉的莎车王万年。由于担心受到大汉帝国的报复,他便密谋勾结匈奴人,对抗汉帝国。

呼屠徵派使节到西域诸国,唆使一些国家背叛汉帝国,西域的局势急转直下。出使大宛的使节冯奉世当机立断,假传圣旨,征调未叛变的诸国军队,共计一万五千名人,平定了莎车之乱,化解了西域一场严重的危机。

其三,争夺车师之战。

车师是进入西域的咽喉通道。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车师必然成为汉、匈两国的争夺焦点。公元前67年(宣帝地节三年),汉、匈爆发第五次争夺车师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郑吉脱颖而出,成为光芒四射的英雄。郑吉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与匈奴展开长期的战斗。神爵二年,即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本部共计一万二千人向郑吉投诚,郑吉乘机夺回车师,威震西域。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被清除,汉帝国设立西域都护府,而郑吉在西域所开拓的伟大事业,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任西域都护。


君山话史


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当年因为巫蛊之祸,还在襁褓之中的刘洵被关进了监狱。被赦后,刘洵流落民间,以一个庶民的身份慢慢长大。这种特殊的经历让刘洵尝尽民间疾苦,他也因此变得仁慈善良,懂得体察民情。而汉武帝,从小生于宫中,含着金汤匙长大。即位以后,汉武帝对西域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征讨,虽然震慑了邻国,赢来了几十年的边境安宁,但是不可不说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从这一点上来说,刘洵被后世称赞,胜于汉武帝,自然就不奇怪了。


汉武帝像


汉宣帝像

重感情

刘洵从小在民间长大,当皇帝之前去了一个平民女孩叫许平君,不久后生下刘奭。在刘洵即位以后,许平君被立为婕妤。之后,刘洵为感激妻子在民间时对自己照顾,把许成君立为皇后,也把他们的儿子刘奭立为太子。



后来,许平君被霍光的妻子毒死,刘奭一下子没了娘。按理说,皇帝选太子很大一部分是看他娘的表现。但刘洵不一样,虽然后来他也产生过废立太子的念头,但是他还是忘不了与他恩爱的贫民妻子许皇后。每次看到刘奭,刘洵就回想起许平君。爱妻子的刘洵终究是打消了念头,后来刘奭也得以顺利即位。



重赏功臣

刘洵不像他的祖辈一样,得势以后就想着把功臣给杀了或者让他们回家养老,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刘洵即位以后,把当年给祖辈打下江山的功臣封了个遍。不仅如此,他还重赏幼年时对他有恩情的丙吉。后来丙吉还为刘洵出谋划策,提拔了几个他比较欣赏的大臣,刘洵听了他的意见。这几个人也确实有能力,得到了刘洵的青睐。

勤政正直

刘洵是个工作狂,一闲下来就与大臣讨论该如何治国。如果有他比较看好的官员,他甚至会亲自去迎接。为了让百姓感到朝廷的威信,他也从不轻易更换政策,不随意任免官员。



他还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奖惩措施。如果官员徇私枉法,会受到重罚;反而如果官员干得称职,还会得到升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设立严格的检查机构,定期考察官员的表现。

汉宣帝一朝,被称为“孝宣中兴”,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后世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认为他是汉武帝之后的第一人。


小豪说历史


要说明汉武帝和汉宣帝谁的成就大,我们先来理理两者的关系。

汉武帝刘彻出生于公元前156年,即位是公元前141年,15岁当皇帝,公元前87年去世,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公元前91年出生,也就是汉武帝去世前的4年生辰,汉武帝生刘据,刘据生刘进,刘进生刘询,所以他是汉武帝的曾孙,18岁当皇帝,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

两人当皇帝,都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刘彻靠的是母亲王氏的运作,刘询靠的是命运的按排,但刘询经受了人生的重大磨难,而刘彻却没有。

刘询受长辈巫蛊之祸的牵连,从小在郡邸狱中生长,即没有很好的生活,也没有自由,他不满5岁时,汉武帝鬼迷心窍,好像看见长安狱中有天子气,遂命内谒令郭穰,把二十六宫狱中的犯人,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斩杀,如果没有宫狱丙吉誓死捍卫,恐怕就没有以后的汉宣帝了,但终规刘询在5岁时就受到了一次惊吓。

后来丙吉把刘询送到了他的外祖母史家,刘询在史家孤苦伶仃,过着平民化的生活,两年后被接到掖廷生活,所以刘询比刘彻更懂得皇位的来之不易,更体恤百姓的疾苦,也更重感情,始终有知恩图报之心。

汉武帝在位期间,政治上创立了中外朝治、察举制,刺史制,颁布推恩令,经济上铸五铢钱,推行平准、均输、算缗等措施,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对外上采取扩张政策,先平定南方闽越国,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疆域推至漠北,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开辟,建立年号制,廷续至清末,使当今的人对历史的查证更清晰明了。


汉宣帝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治国方面反对独任儒术,以“霸治”和“王治”混合使用,对外方面,联合乌孙国大破匈奴,致使匈奴单于不得不率众称臣,平定西羌,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汉武帝的成就是要远远大于汉宣帝的,汉武帝成就是开拓性的,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而从当时的现实情况来看,老百姓应该是更尊崇汉宣帝,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其曾祖父汉武帝刘彻?

西汉末期文学家刘向曾评价刘病已,称他的智慧和眼光超过先祖汉文帝。即位2年后,刘病已就为曾祖汉武帝上尊号和庙号。

1、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刘询少时游历长安三辅,体察了解民情,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在位期间,清除霍光势力,重视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形成“麒麟阁十一功臣”。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吏治,反对专任儒术。

对外关系上,大破匈奴,导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平定西羌,设置金城安置降羌,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或者“孝宣中兴”。在以制定庙号和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王朝,刘询成为拥有正式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

2、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其在位期间,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

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

刘询在位26年,吸取汉武帝经济教训,大力进行与民休养,轻徭薄赋,制止土地兼并,积极惩治官吏徇私枉法,使得经济发展超过了汉武帝时期,达到了西汉的顶峰,社会繁荣稳定,百姓富足安居,实现了“孝宣之治”,其中一点是刘询在地方政治管理很有成效,史书称价“汉世良吏,于是为盛”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整个汉朝论地方官的执政能力,刘询时期是最强的。

汉宣帝刘询,刘彻虽有杀父之仇仍歌颂,为其上尊号选庙乐,霍光虽有弄权之嫌仍肯定,为其厚葬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有此胸怀终成千秋大业。

汉武帝时期虽然把匈奴赶到了偏远的漠北,匈奴不敢来犯,但匈奴并未臣服,只有汉宣帝刘询时期,再对匈奴用兵,并大败匈奴,呼韩邪单于带着数万人卸甲,来长安投降并称臣,此行不仅是大汉王朝、更是华夏史上一大壮举;此后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囊括西域为大汉领土,汉武帝时期仅是开辟了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而汉宣帝刘询时期可是将西域诸国尽归大汉版图,此举在华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它的不说了,就凭孝宣之治、匈奴称臣、西域都护三件大事,其成就已超过了他曾祖汉武帝了。


小马谈古今


1、称汉宣帝刘病已的成就不弱于汉武帝的原因可从内外进行分析:对外方面,设西域都护府,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归附大汉,征服西羌;对内方面,人口显著增长、粮食充盈,平定霍氏家族,加强皇权。以下进行详细分析:

2、对外方面:

一是设西域都护府延续汉武帝时期在西域的屯田策略。在公元前68年,宣帝派遣侍郎郑吉等屯田渠犁备足粮草,备兵打击与匈奴交好的车师国。公元前69年郑吉破车师;公元前60年匈奴内讧,其在西域地区的统治者——日逐王归附汉朝,西域成为汉朝的势力范围,原来日逐王在西域设立的僮仆都尉一职被汉朝设置的西域都护一职代替,并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

二是积极主动打击匈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归附大汉 。公元前72年,选派5位将军率领15万骑 兵,合乌孙军队共20万人共击匈奴,这是西汉对匈奴作战中最大规模的一次用兵;公元前71年,常惠率军攻入匈奴右地,大获全胜,有力地打击了匈奴,造成匈奴在北徙过程中,牲畜民众损失 惨重;在此之后匈奴内讧严重,分为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两派,汉朝利用机会扶持呼韩邪单于,并促使他于公元前51年入觐汉宣帝。

三是知人善任,征服西羌。任用老将赵充国,采用武力打击和分化瓦解相结合的策略,有效地解决了羌人叛乱的问题,维护了通往西域和中亚的丝绸之路的畅通。

3、对内方面:

一是比汉武帝时期人口得到显著增长。汉武帝时期人口由于后期对外用兵较多,人口变化由最初增加到顶峰再到最后减少,终其一朝,人口最多时达到三千四百万左右;汉昭帝至汉平帝元始二年 ( 公元前86年至公元前 2年 ), 社会较 为安定 ,西汉人口又进入增长时期,汉宣帝年间人口最多时到达五千万,最少时也有三千万。

二是粮食充盈。汉武帝开始对匈奴的战争后 ,大量劳动力人口非正常死亡,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 ,粮价开始大幅上涨, 一石谷的价格可以达到百钱 以上,甚至数百钱 。汉宣帝时 ,由于生产快速恢复和发展,粮食连年丰收 ,一 石谷的价格降到只有五钱,说明国家粮食十分充裕。

三是平定霍氏家族,加强皇权。在立皇后,给汉武帝确定庙号上采用了灵活多变的策略,再不恶化与霍光关系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正统性和权威;待霍光去世后,抓准时机,逐渐收回实权,平定霍氏家族的叛乱,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4、综上,对于出身于布衣,最初由霍光摆布的汉宣帝刘病已来说,在他在位的25年(公元前74-公元前49年),在位期间比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公元前87)在位的54年少了29年,却能够对外上使得边疆领域扩展,少数民族归附;对内上经济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实属不易。所以说,汉宣帝刘病已的成就不弱于汉武帝。

文\\燕山史话

参考文献:《汉宣帝——一举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的雄主》 吕文利

《汉宣帝改革——正本清源成就最鼎盛》 李仕权


燕山史话


汉宣帝刘询是西汉第10位皇帝,他的经历让人称奇,可以拍出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他经历了由囚犯到皇帝的人生跳跃,战战兢兢地与权臣霍光共舞多年,在霍光死后将霍家灭族,他做皇帝后对结发夫妻许平君念念不忘,留下了故剑情深的佳话,他彻底解决了匈奴和西羌,他整顿吏治,开创盛世。

1.由囚犯到皇帝的神奇经历

刘询是汉武帝太子刘据的孙子,因为巫蛊之祸,刘据和他的三子一女都冤死,当时还在襁褓中的刘询被关进监狱,躲过一劫,成为家里唯一的幸存者。


后来汉武帝大赦天下,刘询才从监狱中被放出来。长大后的刘询娶了暴室啬夫许广汉之女许平君为妻。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 。权臣霍光先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由于刘贺急于从霍光手中收回权力,他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废掉。

此时刘询幸运地被霍光选中,成为新一任皇帝。

2.战战兢兢,与权臣霍光共舞

本始元年(前73年)正月,霍光上书请求还政于刘询,刘询知道自己根基不稳,于是否决了霍光的请求。

富有心机的刘询吸取刘贺的教训,乖乖的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在这几年里,刘询只有一件事情坚持己见,就是立皇后之事,其他事都按照霍光的意思处理。



朝中大臣请求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后,刘询不敢明确反对,就下了一道旨意,说我贫贱时有一把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诸位爱卿能帮我把剑找回来吗?

大臣们从刘询的话揣摩出他是一位不忘旧情的人,于是他们联合要求立许平君为后。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逝。隐忍多年的刘询亲政,此后霍家子弟霍禹、霍云、霍山密谋造反,汉宣帝乘机灭了霍氏一族。

3.千秋功业

3.1解决了汉武帝都没彻底解决的匈奴和西羌

匈奴经过汉武帝的不断打击,国力日渐衰落,汉宣帝亲政前,匈奴地区遭受连年自然灾害,匈奴贵族为了争权夺利连年混战。

本始二年(前72年),匈奴攻击乌孙。汉宣帝派赵充国率15万大军,与乌孙的五万人马一起夹击匈奴,有力地打击了匈奴。

此后匈奴内讧,五单于争立,最后演变成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对立的局面。


汉宣帝采取扶持呼韩邪单于的策略,最后促使呼韩邪单于臣服于汉朝,困扰汉朝多年的匈奴终于在刘询手上得到彻底解决。

神爵元年(前61年),汉宣帝派赵充国领兵平西羌。

赵充国采用分化瓦解羌人的同盟关系,最终达到不战而屈的效果,羌人归附汉朝。

3.2坚决肃贪,建立廉洁的干部队伍

汉宣帝非常重视官吏的廉洁,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他毫不手软严厉打击。

位列九卿的田延年有拥立汉宣帝的巨大功劳,被封为阳成侯。

但是此人是个大贪官。他为汉昭帝修陵墓时,需要大量的沙土,运输这些沙土征用了大量民间的牛车,需要付给老百姓一定的费用。田延年每车租金都报了两倍租金,陵墓修完后田延年从中贪污了三千万钱。

田延年的事迹被人揭发后,汉宣帝下昭严查此事。有人以田延年立过大功向汉宣帝求情。

汉宣帝拒绝了,他要求田延年到廷尉那里受审,田延年畏罪自杀。

3.3平冤狱

汉宣帝继位后,平冤狱惩罚酷吏,极力扭转汉武帝重用酷吏带来的负面效果。

汉宣帝专门设置廷尉平。在此之前,案件都是由各郡的太守签字拍板。汉宣帝增设四名廷尉平官员,协助断案和平冤狱。所有死刑必须由廷尉复审才能生效,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3.4轻徭薄赋

由于汉宣帝来自民间,他十分体恤百姓,先后多次下令,郡国遭受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当年的租赋徭役全免。

汉宣帝先后三次把豪强迁往平陵、杜陵等地,将他们的土地充公或者分给无地的农民。

4.汉宣帝的名声远不如汉武帝的原因

汉宣帝的功绩可以比肩汉武帝,但是为何他的名声远不如汉武帝呢?主要原因还是以下几点:

一是汉武帝为汉宣帝打下坚实基础。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三次决定性战役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三次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为汉宣帝最后彻底解决匈奴奠定了基础。

二是汉武帝选择霍光为辅政大臣,延续自己的事业。汉宣帝在接班人的选择上显得优柔寡断,他明知太子刘奭不堪重用,却因为感情牵绊,最终还是没有换掉太子,结果汉朝在刘奭接手后就开始衰落。

三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而汉宣帝反对专用儒术。可是后世写历史的人都是儒生,因此他们更尊崇汉武帝而忽视了汉宣帝的功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