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96節 ▏清代小說,目不暇接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96節 ▏清代小說,目不暇接


《說岳全傳》


《說岳全傳》中所寫的忠奸鬥爭是在南宋立國未穩、金兵大舉進兵中原的特殊歷史背景之下展開的。岳飛等愛國將領,力主抗戰,收復失地。而秦檜為首的權奸集團,則竭力主張賣國求和。因此,愛國與賣國、抗戰與投降,便成為作品中反映的忠奸鬥爭的具體內容。

由於最高統治者皇帝站在投降派一方,這就使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面臨著不可克服的矛盾:一方面歌頌抗戰是說岳故事固有的中心內容,也是符合作者思想的;另一方面,忠君是封建社會最高的道德準則,是“三綱之首”,作者逾越不了這個認識。


岳飛


岳飛(嶽武穆,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書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代表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紹興十年(1140年),揮師北伐,大敗金軍,逼近北宋故都開封,後被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作品評價


《說岳全傳》全稱為《新增精忠演義說本嶽王全傳》,又名《精忠嶽傳》,俗稱“嶽傳”,是清代小說家錢彩、金豐共同創作的以岳飛抗金故事為題材、帶有某種歷史演義色彩的英雄傳奇小說。

《說岳全傳》全書共二十卷八十回,成書於乾隆九年(1744年),清代乾隆年間曾被查禁。該書在元、明以來有關岳飛的民間說唱、戲曲和小說基礎上加以重新編定,是“說岳”系列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有多個同名連環畫作品問世。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96節 ▏清代小說,目不暇接


《鏡花緣》


《鏡花緣》清代百回長篇小說,是一部與《西遊記》、《封神榜》、《聊齋志異》同輝璀璨、帶有濃厚神話色彩、浪漫幻想迷離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作者清代著名小說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李汝珍(約1763年-約1830年),字松石,號松石道人,直隸大興(今屬北京市)人,所以人稱北平子,清代著名小說家。博學多才,精通文學、音韻等。


人物生平


李汝珍是清代著名小說家。少年時師從凌廷堪(約1755―1809)學習古代禮制、樂律、歷算、疆域沿革,李汝珍對疆域沿革特別感興趣。由於李汝珍對八股文不屑,導致他終生不達,最大的官做過河南縣丞,但他學問淵博,並精通音韻,青少年時代就有著作《李氏音鑑》問世。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權貴,不善鑽營,始終沒有謀到像樣的官職。中年以後,他感到謀官無望,潛心鑽研學問。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時間寫成可與《西遊記》、《封神榜》媲美的《鏡花緣》一書。


後人評價


在《鏡花緣》文本的表層展示的是虛幻浪漫靜謐的萬般世相,而其深處卻一度奔突、衝撞著由生命的熱愛、執著與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張力支撐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識,這種對人類生存根本性問題的追問才是小說最具魅力的部分,但在理性思維下這部分內容不僅不能閃爍出本該有的金屬般的光澤,反而成為“封建糟粕”,並且由於其他各方面藝術成就的折扣更遭株連,最終淪落得少有人問津的地步。小說為什麼會有對死亡的深刻思考?剖析這個問題必須先明白何謂詩性智慧與中國語境下的詩性智慧,因為正是中國的詩性智慧的根本特徵才導致了《鏡花緣》造就出上述的深刻命題。


作品評價


作者借想象中的" 君子國",表現他的社會理想。"君子國"是個"好讓不爭"的"禮樂之邦"。城門上寫著"惟善為寶"四個大字。"國主向有嚴諭,臣民如將珠寶進獻,除將本物燒燬,並問典刑"。這裡的宰相,"謙恭和藹",平易近人,"脫盡仕途習氣",使人感到可親可敬。這裡的人民互謙互讓,"士庶人等,無論富貴貧賤,舉止言談,莫不恭而有禮","耕者讓畔,行者讓路"。賣主力爭少要錢,售出上等貨;買主力爭付高價,取次等貨,彼此相讓不下。小說以此來否定專橫跋扈、貪贓枉法的封建官場和爾虞我詐、苞苴盛行的現實社會。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96節 ▏清代小說,目不暇接


紀曉嵐與《閱微草堂筆記》


紀昀(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

紀昀的仕宦生涯和學術活動展開在十八世紀中後期,正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樞紐時期。紀昀一直是官方學術工作的領導人,凡有編輯之役、修書之事,他必在其間。他一生中領導和參與多部重要典籍編修。因此,紀昀是中國文化史上有重大貢獻的學者。 一生悉付《四庫全書》,其《閱微草堂筆記》和《紀文達公遺集》傳世。


《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一部擷錄中華文化史料的筆記,是紀曉嵐在文津閣編修《四庫全書》時從庫藏的無數秘本珍籍以及禁燬書中搶救採擷下來的,有的還加上自己的評註。

全書僅以記述狐鬼神怪為主,由於文筆淡雅質樸,深受建士大夫們賞識。據說每脫一稿,就被競相傳抄,在上層社會廣為流傳,一時竟享有同《紅樓夢》、《聊齋志異》相媲美之盛譽。

紀曉嵐的那部私錄的秘冊《閱微筆記》恰被耳目畢庸窺知,於是密報和珅。紀曉嵐處於危險境地中,一位名叫王丁的義士,憑著一身輕功,趕在和珅搜抄之前的一個深夜,潛入文津閣,把這部《閱微筆記》取出秘密隱埋在野外雙塔山上。

紀曉嵐避去了一場滅門之禍。但是後來王丁死去,這部《閱微筆記》孤本再也尋找不到了。現在流傳下來的《閱微草堂筆記》是《閱微筆記》失落之後紀曉嵐追憶重寫而得的。斷斷續續“追錄見聞,憶及即書”,積十年才成此書,但所記事蹟中史料還不到原筆記的十分之一,內容遠不及原筆記豐實。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96節 ▏清代小說,目不暇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