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一·何為“乾嘉”

“乾嘉學派”,又稱"乾嘉之學",以對於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各個方面進行考據為主要治學內容。由於該學派在乾隆、嘉慶兩朝達到鼎盛,故得名“乾嘉學派”。因“乾嘉學派”採用漢代儒生訓詁、考訂的治學方法,與著重於理氣心性抽象議論的“宋明理學”有所不同,所以有"漢學"之稱。又因“乾嘉學派”的文風樸實簡潔,重證據羅列而少理論發揮,而又有"樸學"、"考據學"之稱。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二·起興衰敗

明朝滅亡後,清兵入關。每個人都在這場巨大的社會變革中思索著,特別是才思敏捷的士大夫學者,如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他們認識到空談理學誤國之甚,遂講求經世致用之學,試圖從文獻中尋求救國方針。他們在考據文獻的同時,特別重視實物資料,收集整理傳世文物。於是,以考據學為治學內容的“乾嘉學派”萌芽伊始。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顧炎武像

康雍乾時期,清朝的統治獲得了相對的穩定。但統治者為壓制“異端學說”,屢次禁燬書籍,大興“文字獄”,對知識分子採取高壓政策、嚴加防範。當時的文人學士不僅不敢抒發己見,議論時政,即使是詩文奏章中有一言一名的疏失,也有遭致殺身滅族慘禍的危險。因此,士大夫學者為了避禍而潛心樸學,把時間和精力用於整理和研究古代典籍,尋章摘句、逃避現實。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清嘉慶朝以後,清朝面臨內憂外患,對於思想學術等的高壓統治則不得不放緩,之後的學者於是放棄了只致經典不問世事的姿態,“乾嘉學派”逐漸淡出歷史舞臺。雖然“乾嘉學派”有一定的壓抑新思維和脫離社會的缺點,但是由於百餘年間一大批飽學之士刻苦鑽研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研究、總結、保存傳統典籍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三·名人流派

“乾嘉學派”的奠基人,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學者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閻若璩、胡渭和毛奇齡等人。顧炎武被公認為是開闢清代考學先河之人。清初之學,以博大為其特色。顧炎武關注社會現實,反對理學,進而主張以經學去取代理學,目的就在於"經世致用"。但時至乾嘉,由於統治階級對文化的酷烈專制,學者們無不噤若寒蟬,唯有埋頭考據。因此,學派風格逐漸蛻變,遠離社會現實,止於訓詁考據。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黃宗羲像

“乾嘉學派”,一般說來以惠棟為首的"吳派"和以戴震為首的"皖派"影響最大。“吳派”的學風即蒐集漢儒的經說,加以疏通證明。它的特點是"唯漢是信",即推崇漢代經說,遵循漢代經學研究,重視名物訓詁、典章制度的傳統。凡屬漢學,就一概予以採納而加以疏通解說。吳派的主要學者有沈彤、江聲、餘蕭客、江藩、王鳴盛等。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皖派則重視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中名物制度的考證。此派的特點是從音韻、小學(即文字學)入手,通過文字、音韻來判斷和了解古書的內容和涵義,即以語言文字學為治經的途徑。他們在文字、音韻等方面作出了不少的貢獻。此外,皖派也頗重視思想和理論,如戴震作《孟子字義疏證》就是例證。戴震的學生很多,以段玉裁和王念孫、王引之父子最為有名。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戴震像

四·後世評說

“乾嘉學派”重視客觀資料,不以主觀想象輕下判斷,廣泛收集資料,歸納研究,有著細緻、專一、鍥而不捨等可貴的治學精神。清代之前,舊有的學術研究長期致力於對於古代經典的闡述,處處講求微言大義,而對於經典本身的真偽卻不聞不問。至清代時期,古代的"疑古"學風達到一定的高度,學者在梳理舊有經典過程中,證實了很多被前輩學人奉為圭臬的經典為前人偽作,開一代學術疑古之風氣。他們對古代經典的細心整理,為後來學者的學習研究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但是,“乾嘉學派”也存在著嚴重的缺點:脫離實際、煩瑣細碎。脫離實際主要表現在存古薄今、捨本求末。他們考訂問題,用形式邏輯的歸納法,把同類材料羅列一起,旁徵博引,然後得出結論,只講證據不講道理。結果是在細微末節上功夫很深,涉及全局整體需要說明解決時,就無能為力,造成了不通世務、不切實用,考據愈細愈是無物的惡果。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煩瑣細碎主要表現在許多考據家的作品,都是以繁為貴,一字的偏旁、音訓考證動輒千言。為了標新立異,解釋一個字的古義,疏至盈千累百,議論不休。結果是雜引衍流,不知所歸。學者們畢生的精力,耗於一字一句的正訛,一名一詞的淵源,造成很大的浪費。嘉慶以後,有人從不同的角度對考據學派提出異議和批評,乾嘉考據學也開始由極盛轉向衰落。

什麼是“乾嘉學派”?“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