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何正确应对学生青春期问题?

风为澜殇


要正确应对,首先要有正确的看待视角:如果你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所有的状况是

问题,根本没办法正确应对。

我们来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看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也许你对青春期的看法就会不一样:

首先,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对异性会有深刻的好奇,甚至心动,所以早恋状况或者早恋倾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如果孩子有早恋的倾向,不要把他当成大事,越禁止孩子越觉得上瘾。孩子有早恋的倾向,起码说明他的性取向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他的生理发育是正常的,这是可喜可贺的。先理解孩子,再引导孩子以学业为重才有可能。

第二,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平衡,掌管理性的前额叶发育未成熟,而感受情绪的边缘系统已经成熟。

所以这时候的孩子,他可以像大人一样感受情绪,但却无法像大人一样分析、判断、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我们可能想发火,但能克制住,但孩子可能就会动刀子。我们郁闷,会去找人聊天,但孩子可能就会想跳楼。

这种不平衡,决定了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冲动,暴躁,可是他也是不由自主。

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会非常以自我为中心,貌似有一个假想的舞台,自己就站在舞台的中心。

所以如果你的观点跟他不一致,他要么是反叛,要么就是把自己关起来。他希望理解,又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相处。同时又对别人的看法极其的敏感。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穿衣打扮很个性,而实际内心又是敏感的,在乎别人看法的。

第四,这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成熟,讨厌别人的约束,会有很强的成人感。

如果父母还像小孩子一样去管教他,他肯定要跟父母顶着干。

同时唠叨讲道理这些方式对他也不适用,他已经很能明白道理,他期待的是更亲密的关系。

正确应对学生的青春期,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少唠叨多倾听。

多聆听孩子,聆听的时候不评判,比如微笑的点头,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你们的关系就拉近了。

第二,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做主。

越有机会自己做主,孩子的主动性越强,领袖气质也越强。

第三,照顾好孩子的朋友,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尊重和支持。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没有那么重要,相反,同伴变得很重要。如果父母能对孩子的朋友好,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支持,和父母的关系就会更好。

总之,对青春期的孩子要更多的包容,给予更多的自由空间。这个时候不要再去管教他了,而要更多的放养。用你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要相信孩子,孩子的力量会更容易绽放。

我是心理咨询师莲君,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


亲子故事莲君说


青春期年龄:男孩一般13到16岁,女孩11到14岁,每个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并不一致。这跟遗传,健康状况,环境有关系。

青春期来临,会有一些性冲动的表现,躁动不安,对异性感兴趣,有神秘感和好奇心,甚至会有单相思,青春期的来临,家长要密切关注。

因为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后,要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过程,会在物质上精神上都要求独立,并挑战权威人物,比如父母和老师,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幻想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自己的社交圈子,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支配时间了。甚至有些孩子表现得更极端,如会打架、骂人、逃课等青春期冲动。

作为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愉快安全度过美好的青春期。

1、当孩子沉默不语时,家长不能不管不问,也不能跟在身后问个不停,要想着法子跟孩子“套近乎”,想方设法“撬开”孩子的嘴,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求什么,而不是横加指责,劈头盖脸说一顿。

2、当孩子莫名忧郁时,家长要帮孩子解开心头的结,甘于俯下身子和孩子零距离谈心,注意倾听,哪怕孩子因为一件鸡毛疙瘩的小事也要仔细倾听,要尊重孩子。

3、当孩子脾气暴躁时,家长不要以牙还牙,心想自己一天干活都挺累的,孩子哪来的暴躁脾气。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父母要是不耐烦,孩子觉得家长不尊重他而更加暴躁。

4、当孩子胆小怕事时,可能他缺乏安全感,没人对他保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多带他出去参加活动,多出去走走,多接触一些人。

5、当孩子变得敏感多疑时,青春期孩子想法会更多,更在乎人家对他的评价,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多的去指责,少些打击,更不要给孩子莫名的鄙视。

作为家长老师,是青春期的过来人,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引导,做好孩子的知心朋友,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平安度过美好的青春期。


一线老师


关于孩子的青春期,是他们一生中最为危险和困难的一个人生成长阶段。为此,对于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还有已经处于青春期中的孩子时常发生的问题,让很多家长头疼和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是绝大部分家长都需要面对的大问题。孩子的青春期成为了孩子的叛逆期,这是家长们为了推卸责任给孩子们贴的标签。

孩子步入青春期的同时,他们的身心都在飞速的变化,对于他们的身心变化,孩子自身也很难一时适应与接受,对自己的变化感到不适与焦虑,他们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期更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与体贴。

而家长对于他们的身心变化不能正确对待,而是一味地严格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孩子一不留神就会得到家长的不满、指责或者批评,对于孩子的心理与情感损伤很大,孩子只能给予反抗和抵制。

所以我认为,在孩子的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做为家长的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用心对待孩子的所有遇到和面临问题,耐心与孩子一起应对问题,给孩子心理上、精神上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心的环境,陪伴孩子一起走过这个非常的人生阶段。


关注新教育


如何正确应对学生青春期问题?

以下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在我的工作中担任过中学生的班主任。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心理上的烦恼与困惑。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很可能会因为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产生烦躁的情绪。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有许多的憧憬,然而学习上,或是在其他方面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很可能就会影响到情绪。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要经常暗示自己,就像初一的政治书上讲的一种调剂情绪的方法——自我暗示法,要尽量做到能够从容地应对问题,把问题看得淡一些。

青春期时,人际交往方面也值得关注。青春期的孩子还处于一个比较懵懂的时段,因此有时可能会不太在意出口的话是否得体,也可能会因为这样使身边的朋友流失掉。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时候都是和同学一起学习生活的,因此能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与倾听的知心朋友很重要,在绝大多数时候,朋友能给你许多帮助。

总而言之,遇到烦恼与困惑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化解;第二步化解不了的可以找朋友、老师或家长帮忙;第三步应该学着积累应对这些情绪方法,从而在下一次遇到同样事情时能从容应对。家长一定给青春期的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


101个王老师


青春期的孩子有活泼好动、敏感、逆反等特点。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出现的青春期问题有:逆反、厌学、追星、攀比、早恋等。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首先,应该接受孩子出现这些心理问题,因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不可过度惊慌失措。其次,应该针对出现的青春期问题,找出应对办法。比如,厌学情绪,家长应该先找找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哪些问题,是否是天天唠叨孩子、是否是对孩子成绩要求过高、是否是有暴力现象……。然后从孩子自身找原因,是否是上课听课不认真、是否是死记硬背方法不对、是否是身边结交的损友近墨者黑了……。找到了原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时期家长和孩子多交流倾听孩子心声;多鼓励、放大孩子的优点;多陪伴观察孩子的变化;少说多做当孩子的榜样!


用户2586663369894泰


做为一个中职老师,我可能对这个问题,深有体会,因为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异常叛逆和顽皮,一句话总结:想尽一切办法和他们做朋友,建立一个相对平等的关系,多去关注孩子的想法和爱好,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总之,一定要融入孩子的圈子。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你才能和他们产生共同语言,然后再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结合他们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教育。


一见的长课堂


学生青春期是不可避免的,引导的好会越来越好,一旦误入歧途未来怎么样谁都说不好。这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很重要。

1. 一定要沟通!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十几岁的孩子通常想法是很千奇百怪的,可能你觉得不理解,但是他能给你找出很多你无法反驳的道理。有些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好好说说话,但一定不要就此而不沟通。你可以尝试着用他的语言沟通。

2.不能一味地妥协!不能因为他在青春期就什么都听他的,这样只是一味地纵容,有一些可能还会越来越过分。适当的答应和恰当的拒绝才是最好的。

3.提醒孩子慎重交友!这才是重中之重。他们年龄还小,分不清身边人的好坏,有些同学单纯的认为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殊不知恶魔其实也在身边。一个好的朋友能引导他一生,一个心怀不轨的朋友也能毁了他的未来。


小禾向安


要让你的孩子觉得性是个正常的而不是神神秘秘的事情,在两代人之间是可以放到桌面上心平气和来谈的。你可能会觉得10岁这个年龄有点小,其实父母应该抢在错误信息占据孩子头脑之前做这件事,否则,接下来他们很快就会从朋友、电视或者网上去获得这方面的知识,那个时候更不好弄。


A努力十坚持


青春期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冲动,叛逆,好面子,对异性产生好感,对家长疏远,但对亲情极度渴望,想自立但还想有保护。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当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和爱护。同时他们的事情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长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对异性产生好感会让他们既兴奋有害怕,这种矛盾的心里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所以我们要正确的梳理他们的心情和正确引导他们正视两性关系。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帮助他们正常的度过青春期。


上课时出小差


大家都是青春期过来的,试着想想当初的自己或者当初自己周围的人,再想想如果自己当初做了什么老师怎样做的话也许现在会不一样,当初我们老师踩过的雷区我们自己不要再去踩就好,换位思考,把学生转换成自己,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老师怎样做自己才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