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果農村在外務工人員大量回到農村,農村有出路嗎?

寶樹白石


如果大量在外務工人員回到農村肯定沒有出路,答案是肯定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已從上年的1.59畝減少到1.41畝。按農民人均計算也就兩畝吧,這樣的土地數量只能養活自己並沒多少剩餘,剩餘部分還不夠維持農業成本,所以大量外出務工人員流回農村只能自給自足,沒有什麼出路可言,城鎮化已是必然趨勢!


雲開山夫


我在外打工十幾年了,現在回到了老家,夫妻二人開了一家打字複印店,節假日搞搞攝影,比起在外打工,一年賺不了幾個錢,好在可以陪伴孩子的成長,在農村養殖風險很大,建議不考慮,農村靠天吃飯,還要靠市場吃飯,比如前幾年我們家種蓮子,有一年天氣原因,收成不好,反而賺的錢多,蓮子15塊錢一斤,而第二年豐收了,蓮子才賣五塊錢一斤,真是矛盾,收成好了,價格反而低,賺的錢少。像我搞攝影,主要是婚禮跟拍,平常結婚的人少,我們一個月接不了幾單,但是到節假日,扎堆的人結婚,我們又沒有那麼多人和機器。農村只適合養老,在農村養幾隻雞,栽點小花小草,種點菜,地裡轉一轉。千萬不要回農村,盲目投資,身邊失敗的例子真是太多了,最終他們還是回城裡打工。


新村小平


如果農村在外務工人員大量回到農村,農村有出路嗎?我認為,出路有,但要混得很好就有點難。

農村的主要生產資料是土地,土地是農民立身養家致富的基本依靠。然而,我國本身就是人多地少,許多地方人均不足一畝地,在這有限的土地上,解決溫飽沒有問題,但要致富很難,尤其是缺技術、缺經營能力的農民,如果單純依靠種糧食,發展傳統產業,致富更不容易。

我有一位朋友,原來在沿海地區打工,堅持了十多年,兩夫妻每月收入有一萬元左右。後來心血來潮回家創業,種植、養殖、加工項目都玩個遍,弄了四五年,把原來的積蓄花光了,還欠了幾萬元債,最後夫妻倆重新踏上了外出打工路。事實上,在外打工即使效益不怎麼好,每年也能拿到四五萬元,而在家種地一年收入一萬元都很難。何況,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回到農村,農村根本消化不了這麼多勞動力,會有更多人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勢必造就一批新的懶人,進而影響農村社會穩定。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未來農村肯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再好的草地也有瘦馬”,再好的發展環境也需要自己去拼搏。無論是在外打工,還是回到農村,都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文/苗竹子)

竹子觀點,敬請關注,歡迎交流!


苗竹子


我住在農村,離市區十幾公里,就我們村的青年去市裡買房有四五戶,佔全村三十分之一。這些人都是大學畢業,家中又有條件,結婚後,在市裡買房了,也有交首付的。情況不一。

至於以後這部分的歸屬,還得看國家政策導向。人都有往高處走的心裡,尤其再過三十年,四十年,農村發展到什麼程度,市裡發展如何,都是無法預料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年青人的走向,都是一個迷。話又說回來,農村,永遠是他們的家。青年人回鄉創業,是農村的希望。


用戶826912038760


就目前的社會狀況,外出務工人員全都回農村的話,出路太小了。一是目前窮、富兩極分化太嚴重了,並且還會持續下去。再說了都回到農村都能幹些什麼呢?我想只有少部分人能維持生活,如稍有些膽大、頭腦多的人,能弄點養殖業、種植業、出租等之類的行業。種糧又不值錢,關鍵是以上行業在這些務工人沒回農村之前也照樣運作啊。總的看來如外出人員都回農村的話,農村是窮上加窮,根本沒有出頭之日。


無悔一生155096796


沒有產業的話,回到農村幹嘛呢?城市打一天工,等於在農村種幾畝地的年利潤,誰會逆潮流而動?再說,現在正在搞城鎮化建設,提高城市化率,從農村流入城市,適應政策方向。

要想在外務工人員迴流農村,紮根農村,需要有利可圖。

農產品價格在付出與回報對等的情況下,誰還願意背景離鄉。旅遊到日本,看他們那裡1斤葡萄500元,一個蘋果60元,1斤白菜100多元。去歐洲玩也是,麵條上面放兩小段芹菜都是很奢侈的事。如果是這樣的價格,誰還願意往城市裡擠。

過去,農民作出的犧牲太大了,現在好一點,畢竟60歲以上老年人,每個月還能領上幾十元錢。扶貧政策也改變了不少落後地區的面貌。

再有半個多月,步入2020年,達到莊嚴目標:小康社會。希望農民家庭都滿足小康之家標準。



閒著聊聊天呀


就目前來看大量的在外務工人員回到農村,反而會讓農村更加沒有出路。

來就是因為在農村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土地產生的利益又無法滿足農民的花銷,為了最求更好的生活才會有大量的農民來到城市謀求更好的出路的。如果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那麼在外務工人員大量回到農村該幹什麼啊?目前農業雖然談不上高度機械化,但是對於人力的要求越來越小了,都在家閒著能幹嗎啊?打麻將、玩撲克、推牌九、喝酒、吹牛,早晚惹出更多問題來。再加上收入少了,矛盾就更多了。

如果農村發展起來了,更多的在外務工人員有機會就近就業,誰願意拋家舍業的來到外地打工啊?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啊?誰願意一年到頭不著家啊?

目前國家層面也在逐步加大對農村發展的扶持力度,大規模退村入鎮、新農村建設正在逐步實施,基礎建設也日漸完善。下一步就應該是打破傳統家庭小規模種植實行土地集中管理、經營,大規模發展綠色健康的農業、養殖業,利用空閒土地大力發展適合本地的工業、企業、旅遊業等等。到那時才是在外務工人員回到家鄉發展的好機會,建議有條件的在外務工人員可以考慮未雨綢繆先行一步,不過盲目的一窩蜂都上並不理智。現在整天來說變革即將到來,條件尚不成熟,大家還是先做準備吧。

在外務工的弟兄們拭目以待吧,相信農村的發展紅利期馬上就會到來,機會永遠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沒有顏值的顏值哥


對於絕大多數的農民打工者,是沒有什麼出路的,如果有出路,當年就不會出去打工。

請問,你出去打工,學到了什麼本事?如果沒學到什麼本事,你回來幹什麼?山還是那個山,梁不是那道梁,江山依舊,還是你那一畝三分地。你沒有本事回來,還能幹什麼?

剛才看了一篇文章,說是一個大農戶,能把全村的地承包過來,如果真包下來,這個村就有500個勞動力沒活幹。這就是當前的農村現狀和困難。有能耐的使不上勁,沒能耐的賴著土地不走。

你既然進城打工,就要有跳出農門,紮根城市的思想和決心,沒有這個決心和毅力,你永遠改變了貧窮的命運。又想打工多掙錢,又捨不得農村的一畝三分地,左右搖擺,這就是小農經濟的劣根性,最後一事無成,江山依舊。

所以,我勸農民工,最好別回農村了,哪怕在城市掃大街,撿破爛,也要在城裡堅持下去,天無絕人之路,總會找到生存辦法。為了自已,為了下一代,一定要克服種種困難,在城裡紮下根,闖出一片天地來。


琿春徐飛768


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農村的常住人口在5.5億左右,中國城鎮的常住人口在8.5億左右,中國的農民工大概有2.8億左右。如果我們大膽的做個假設,在現有的農村環境下,這2.8億的農民工全部回到農村,那會是怎樣的光景?

如果農村在外務工的人員全部回到農村,那麼農村的常住人口將會超過8億,城鎮常住人口會不足6億,那對於城鎮和農村都無異於一次大災難。幾乎可以100%肯定是不會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人口大遷移帶來的變動

要知道現在的農村可不是幾十年前了, 耕地、宅基地的固定,很多農民工只是把農村的家當作一個落腳點,雖然還有農村戶口,但實際上已經在城鎮居住了。一旦回到農村,勢必會侵佔、危害原有村民的利益,這包括但不限於宅基地、耕地的重新分配,不然農村現在的基本條件根本無法滿足那麼多的人口。

二、物價帶來的變動

雖然現在的城鄉發展竟然有序,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氣”的基礎上,而我國評定城市等級的重要指標就是稅收和人口,如果城市失去了人口、人氣,那麼這個城市就會走向衰老,東北老工業基地,像牡丹江、鶴崗等都是最明顯的例子。這就會導致很多行業的資產縮水,會出現人口逃離的現象。

三、技術、基層等方面的變動

咋說呢,中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把整個社會體系穩定下來,如果一旦所有的農村人再次回到農村,那對整個城鎮的社會體系必然是顛覆性的毀滅。像一些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崗位就會面臨著“無工可用”的尷尬境遇。先不說這些人回農村幹什麼,就說我國的基建,雖然離不開各方面的技術、專業人員,是在實施、建設上靠的全都是普通農民工,如果失去這些,那真的不敢想象。

此外,隨著人們的思想覺悟提高,農村人也是窮則思、思則變,大多數人是不會再選擇回到農村的,畢竟不是所有的農村人都沒有出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回到農村,更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回到農村,所以大多數人根本不會回到農村。

當人口過於分散,很多基建設施也就失去了作用,人們的衣食住行、交通、醫療、教育等,可能會因此而倒退幾十年。

當然,這一切只不過是猜想,至於未來會如何,農村的出路在哪,這也不是我們應該考慮和能左右的。

但如果讓我暢想一下,未來的農村與城鎮勢必會二合一,大量的農村人遷移到附近的城鎮,形成大聚居的形式, 而耕地再次統一管理,國家擁有所有權,農民擁有分傭權、種植權歸種植大會、企業、合作社或者國家。

而農業會逐漸向科學、技術、規模、數據、規範化發展。


新農志


慢慢消失的農村,只是久別重逢之後那抹無法割捨的鄉愁!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曾經有人說:“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在那裡也可以大有可為”。

現在呢?誰還敢說這句話的可信度和含金量究竟有多少!

農村是一片天地,但並不廣闊。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性質,很難進行規模化管理。

傳統的耕作、有限的資源、土裡刨食的艱難,那裡已經失去了駕馭年輕一代人的能力。

大量剩餘的勞動力只有向其他區域釋放,才能滿足其進一步提升生存空間和生活品質的需要。

而留在農村的多為無奈的老弱病殘或無法離開的人。

耕地紅線、生態紅線限制,農村的發展空間正極速縮小。

近年,一些投資商看中了農村的商機。光伏項目、風電項目、大數據項目,也有對農村住宅施行商業化開發的。

項目雖多、但專業性強,對普通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差,不足以吸引更多的人迴歸。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走出去的務工人員,分佈在各個城市、各行各業。有的人做管理,有的人做技術,有的人搞服務,他們中不乏積累了人生的幾桶金者。有的人甚至已經成為所在行業領域的重要力量,或者翹楚領軍人物。

任你風光無限,我仍然會向想往的目標飛翔。

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也有。那回村做什麼呢?有做經紀人、辦企業的。

創業需要澎湃的激情和信心。但要完美把控團隊、資金、技術、市場,對任何一個人而言又都是一種考驗。

不是每個外出務工的人都有某種機遇,既掌握了技術,又有了銷路,同時還具備了開疆拓土的資金、管理和技術保障。

想找出路,自己飛翔!

人都有一種思維定勢和習慣,一旦養成再難更改。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外出時或許還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經過十幾年的摸爬滾打都已人近中年。無論在哪個行業,時間一久,守成已是前程,雖然佳期如夢!

他鄉的景色,不是你的故土。

改革開放以來,有一些農村的發展非常不錯。發達或比較發達的農村都不再依靠農業發展。或工業,或旅遊業,都搞得有聲有色、活色生香。如華西、周莊、劉莊。這些村發育早,外出人員少。

時代潮流滾滾向前,順之則倡、逆之者亡。歷史沒有回頭路。

任何國家的發展都是由農業向工業化邁進的過程。

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是歷史的潮流,誰也無法阻擋。

勇立潮頭逐浪進,抱殘守缺誤終身!

農村很美,只會逐漸成為一道風景,成為唯美的傳說。

但是,美卻永遠不會包容一切!

他鄉情、離子淚,所有感慨只不過化作了思緒!

大量返村已不切實際、不合時宜,只有按免提鍵,按歷史規律前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