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每天背唐詩為什麼我不會用,不能出口成章?

我到老家在東原


因為只會背,沒有切身的感受到詩句的情感,多讀散文,多發表感言。


五馬六道1


我是紅樓騷客,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出口成章這個成語的意思:形容人文思敏捷,口才好。

所以,想要做到出口成章,僅僅每天背唐詩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多讀書、多思考,以及鍛鍊自己的口才。

 

這裡,我想借《紅樓夢》中香菱向林黛玉學作詩的事進一步回答這個問題。

《紅樓夢》第八十四回,因為薛蟠出門去做生意,香菱跟著薛寶釵進了大觀園,得了空兒拜師林黛玉學習作詩。我們來看下黛玉是怎樣教學的。

第一:作詩第一要義要緊,詞句究竟還是末事。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詞不害意”。

所以想要出口成詩,在學詩的過程中,首先就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死學,不能拘泥於形式。

第二:大量閱讀,細心揣摩學習。

林黛玉給了香菱一本《王摩詰全集》,讓她讀一百首五言律,細心揣摩熟透了,再讀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然後李白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人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謝,阮,庚,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看到了吧,做詩翁之前需要如此大的閱讀量做儲備。而且這裡還包含了兩個條件,其一,聰明伶俐。其二,差不多需要用一年的工夫。

第三: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多請教,多思考領悟。

第四:進行模仿練習。

最後,讓我來看下香菱整個學習過程的狀態。

香菱聽了,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李紈,寶釵,探春,寶玉等聽得此信,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見他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寶釵笑道:“這個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沒一頓飯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聽見他起來了,忙忙碌碌梳了頭就找顰兒去.一回來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這會子自然另作呢。”寶玉笑道:“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麼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寶釵笑道:“你能夠象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寶玉不答.

 

所以,想要做到出口成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然後進行大量的閱讀和科學訓練,做到持之以恆,相信一定可以做到出口成章。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紅樓騷客


我是偷聽制筆的強哥,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每天背唐詩為什麼我不會用,不能出口成章?

我的回答是:背的不夠熟,用的不夠勤,生活經歷太少。

一、背的不夠熟

光每天背,但並不去分析,去賞析,那是比較容易遺忘的,在死記硬背之外,更要做功夫去研究詩人的背景,詩歌創作的背景,詩的意境,以及其他名人對它的評價。這樣你就光知道了它的文字內容,更能理解他詩歌所表達的真情切意。真正的熟,是能通過生活場景,或者感情的觸動,而自然聯繫到一首詩詞,這說明你就非常熟了。

二、用的不夠勤

如果只是完成任務一樣,去背一背,背完之後完全不用,那也是白背。要有目的的去背,去用。比如明天你要去踏青,你可以把踏青相關的詩詞都找出來用,然後踏青的時候結合場景心情,在心裡把最適合的詩詞吟誦出來,這就能做的應景。又比如,您要給人送禮或者恭賀新婚、喬遷、升遷。你可以把這相關心情的詩詞找出來,寫在賀卡上,微信裡或者電話裡說。這就是用,東西背下來並不是你的,用起來才是你的。心情舒暢時用什麼,暗戀人用什麼,傷心用什麼,多用勤用,功夫自然就漲起來了,因為你用的時候才能體會詩人為什麼用這個詞語,為什麼這樣描寫,能提高你的創作理解能力。

三、生活經歷太少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你讓一個8歲小孩去背李白背李商隱,他沒有經歷過鬱郁不得志,沒有經歷過風花雪月,他的背也就是死記硬背,並不能產生共鳴,不能產生共鳴也就缺乏那種情緒,感受不到它的魅力,更無法激發真情實意的詩歌。當你生活有了起伏,經歷了酸甜苦辣,你要去表達情緒,就會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去描述,會畫畫的,會畫一幅符合自己心境的畫,會彈琴的會作一首曲,會詩歌的,就會去創作一首詩歌。生活經歷是創作必不可少的源泉,閉門造車的詩歌都是沒有靈魂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帶給你幫助。


偷聽制筆


我是把酒沐唐風,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很敬佩您的毅力,每天背唐詩,看得出,您是一個愛好詩詞的朋友,握個手🤗。

至於要達到您說得出口成章的那一步,恭喜您,繼續走下去,相信會有那一天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請聽我解釋:

1),首先,您已經愛上了詩,併為此付出了努力(每天背誦),從這一點來看,這是最最基礎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對詩的興趣,學詩寫詩都是枯燥無味的。

另外,學寫詩,尤其是格律詩,更尤其是平水韻的格律詩,背誦唐詩也是最佳途徑。這不僅練習了您的詩感,還可以熟悉韻字,以及入聲字的掌握。對於這一點,我最有發言權。因為在我初學格律詩的時候,老師就要求我們,每天至少讀20首唐詩(格律詩),熟知每一首韻部,辨識每一首的入聲字。就這樣,在領讀老師的帶領下,經過一年多的晨讀,我從兩眼一抹黑的菜鳥,到常用入聲字基本不查平水韻就能一眼辨別出來。常用韻部的韻字也能熟練掌握。

所以,我說,您的付出絕不會是徒勞。

2)不過,在此,我也想提醒您,您在背誦唐詩的時候,不要單純為了背誦而背誦。要想寫出唐詩味道的格律詩,必須用心,帶著問題去誦讀。靜下心來想一想:這首詩的物都有哪些?

這首詩的起承轉合是如何連貫的?這首詩的承轉句是如何對偶的?

轉句是如何做到的不斷裂?

合句是如何扣回起句的?

這首詩的韻部是平水韻的哪一個韻?

這首詩中的入聲字都是哪些?

……

3)另外,在您堅持誦讀唐詩的同時,建議您系統學習一下格律詩的基本寫作技巧和章法。多讀唐詩,多練筆寫,多琢磨自己詩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熟能生巧,運用自如。

4)綜上所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也希望您早一天夢想成真,讓大家欣賞您的大作。

把酒沐唐風 2020.02.25


把酒沐唐風


俗話說“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暫時不會出口成章,不要著急。

1、做任何事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來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出口成章是個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都需要經歷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這個不能偷懶,需要繼續背誦。

2、不知道你在背誦的時候有沒有做賞析。一首首流傳千古的詩篇,本來都是無聲的文字,但是,如果你能做細緻的賞析,那就變成了一幅幅跨越時空的精美畫作,還可以是有聲有色的視頻片段。這裡邊有詩人的所見所聞、風雨人生、喜怒哀樂……這都需要細細的品讀。

3、要大膽的練習。認真學習平仄的韻律,仔細研究推敲,遣詞用句的準確度。要有“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的耐心的學習態度。完不成整首的詩作,可以從練習短句開始,儘可能精煉,也可以練習對對聯,等等。

最後想說,詩意是需要用真心去體會的,真不是簡單背誦就可以的,更不可能為了詩而詩。切勿浮躁,只問付出不問結果,有一天你一定可以出口成章。





凡人小兵


不是你背的太少,就是你的生活經歷太少。

如果有人說背詩有很多好處,那都是騙人的。

除了讓你的生命更豐滿之外,這件事根本毫無用處。

背詩究竟有什麼用?

沒用!

如果你指望它致富,那麼就該知道,靠它吃飯的人不僅少之又少,並且大都活得都不太好;

如果你指望它提升優越感,不妨想想自己對待朋友圈裡那些 " 出口成章 " 的朋友,有幾句讚美是真心的?

如果你指望它拿高分,它的分數和 " 嚴禁寫成詩歌 " 的作文,差距又有多大!

四五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唐詩。不覺得痛苦,詩詞押韻,和兒歌差不多,

" 粒粒皆辛苦 "," 上山打老虎 ",也分不出高下,揹著玩就是了。

慢慢的,就長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開的桃花,突然明白什麼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冬天,西風凜冽,天空陰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著爐子,外邊洋洋灑灑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麼是 "晚來天欲雪",什麼是 " 紅泥小火爐 "。

夏天,跟爸媽去湖裡玩,小舟在荷葉中穿過,知道了什麼是 "接天蓮葉無窮碧",什麼是 " 水光瀲灩晴方好 "。

秋天,過了天高雲淡,就是涼風乍起,梧葉飄黃,知道了什麼是 " 老樹呈秋色 ",什麼是 "苒苒物華休"。

約會的時候,知道什麼是 " 月上柳梢頭 ";燈會的時候,知道什麼是 " 一夜魚龍舞 "。

愁的時候," 佇倚危樓風細細 ";樂的時候," 春風得意馬蹄疾 "。

小的時候," 臥看牛郎織女星 ";大的時候," 金風玉露一相逢 "。

背的那些詩詞,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裡。

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

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其他的詞語形容。



where有好劇


會背誦唐詩只是表象,是機械的,並沒有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首先,要真正弄懂每一首唐詩的真正含義,包括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詩,弄明白作這首詩的背景主題是什麼,究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又是什麼。這樣,把這些唐詩背後的知識揉碎了,嚼爛了,熟記在心裡,才會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當我們每每遇到一個情景,大腦裡就會浮現出這個情景唐詩裡有哪一首正好和它相吻合,這時候你就可以信手拈來的拿出來用了。所以你不能出口成章的根本原因還是你沒有真正弄透唐詩的背景、意境、情感、主題、場景。

其次,想要達到出口成章的地步,必須要大量的下功夫,我們都很欣賞央視主持人董卿老師的才華,董卿老師雖然有才華,但是也是靠每天不停的說,不停的練,不斷的運用,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不去用,永遠都是生疏的。所以建議日常生活中多用、多練,就像學習外語,如果不經常讀,不經常用外語去交流,不可能一上來就能和外國人直接熟練的對話的,這都是背後長期的練習的結果。

所以樹立一個榜樣,努力加油吧!看好你!






周易研究與應用學者


未經咀嚼就把食物吞進肚裡,食物消化不良就不可能為你充分提供營養。唐詩這樣的精神食糧也同此理。

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但一般這種現象,都是因為背誦時不經理解死記硬背。

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裡的“熟讀”,不能單純地理解為有口無心地誦讀,而是指“爛熟於心”。而熟,來自於對唐詩從整體到局部逐字逐句的解讀。

對唐詩做到“爛熟”,不僅要吃透每個文言字、詞、句的表面涵義,還要深究每個句子所蘊含的寓意和“畫外音”,最後才能精確地把握適合該句運用的語境。———買了一部新手機,你不能用它來砸核桃,也不能只知道它能打電話,你還要知道它的全部用途。

舉個例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字面涵義為“看不清廬山的全貌,只因為自己身處山中”,如果你不瞭解其更廣闊的引申義,你就只能等到與廬山相關時才能用上這首唐詩,所以你用的機會就大為減少。實際上,其“畫外音”為“不能跳出事物之外就不能全面瞭解事物”,類似於“當局者迷”。———通過研究和解析你會發現,唐詩的應用之路非常的寬闊———原來手機除了打電話,還能上網。

“爛熟於心”之後將其融會貫通,在平時的語言中有意識地經常運用,隨著你文學素養的提升,自然而然地就能對唐詩信手拈來,做到出口成章了。


一劍lxd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人們時常會背誦大量的唐詩宋詞,但怎麼也用不好。究其原因,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做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我們通常只是做到了因強記而會,而沒有做到和自己貫通。實際上真正要想做到融會貫通確是非常困難的,這裡面有很多因素的影響。首先是語言環境,古代文人的學習語言凝練,非常適合古詩體裁的表達,古詩本身就是他們精神生活和情感溝通表達重要栽體,每字每句反覆推敲,務求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情感。反關今天,追求語言通俗易懂,文體自由隨性,這就使我們失去了練習使用的環境。其次現在我們所背誦的古詩都是經過大浪淘沙,在歲月的長河中彙集的經典,這背後體現的是古代文人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心裡感受,如果沒有過相似的經歷,哪怕誦讀的時候會有感觸,可也無法轉變為自己的表達。那這樣是不是是說背詩就無用了?答案肯定不是的。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詩是語言美妙的凝聚,是情感表達的精華,她能豐富人的精神,如果能把古詩的內涵認真品味貫通,慢慢沉澱,當自身情感爆發的時候,也許就會自然而然的詩如泉湧了。



海哥說


文章合為時而著,而運用起來也應當合情合理,不應當為賦新詞強說愁,也不應該為了出口成章而信口開河,反而成為他人笑料。不如先沉下心來,學好詩,不僅浮於能背誦的表象。而是紮下可以可以理解,有自己更深層次的瞭解和感悟的深根,或許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的時候不禁莞爾一笑,畢竟猶有年少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