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过后,体制内工作会更抢手吗?社会各阶层会加速流动吗?

超哥往前走


那么多干部天天上班,而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已经当家做主的人民都在家休息,享受被干部全心全意服务,真担心干部辞职去当人民


qiaolili


不会有任何改变。

我表弟与弟媳都是体制内公务员,这次疫情,俩口子都忙于抗疫,大年初二起,就没回过家。他们在北京读大学的儿子,放假回家天天一人呆着。其坚绝表示,毕业后绝不进体制内。

过去我家夫妻俩,也都是公务员(我公安、妻药监)。后来我离开体制,自由经商,妻还在单位。

这次疫情,妻所在单位由工商、药监、质监合并为市场监管局,属抗疫一线单位。从除夕夜到今天,单位大半职工都没得到一天休息。为防止频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被传染,我每天开车接送。

妻体质差,我又恐这特殊时间,她外出检查时,饮食不干净,所以每天中午做好便当,联系她在何地,及时给她送去。

幸好我离开了体制,才能在这特殊时期,有时间、有精力为妻子做好后勤工作。若我还在体制内,这些是无法办到的。

看待任何事情,都需全面。公职人员职业相对稳定,但在这种危机时刻,奋战一线的也多为公职人员。(志愿者占比较少)

现在想进入体制的人,绝大多数都要凭自己能力考入。有资格能进来者,都不是傻子,会对自己未来发展进行选择。结合自身实际,去蔽追利,不一定非进体制。

至于根本达不到报考体制岗位条件者,就别瞎起哄了。

发几张截图,表明所述不假。

图一为家庭群聊天记录,图二、图三是我发的朋友圈消息。


城镇户籍打工者


不是说笑,茉莉真的很想去体制内和国企了。

一个原因就是稳定。

结合实际案例说一下

第一,实际案例

茉莉的朋友小赵,在一个杂志社工作,然后就是在这个疫情期间,本来当地政府规定了第一次延迟上班的时间是2月3日,他们公司也照着做了,后来因为情况比较严重,当地又延迟了一次,复工时间是2月10日,但是这次他们老板就呱呱叫不同意了,说一定要大家回来上班,要不公司就垮掉了。当时大家都胆战心惊的回到公司,结果看看整个大楼,就他们公司一户,就连保安都十分不满,因为莫名其妙就增加了工作量,还得看着这一户人。

后来因为这么巧,第二天他们大楼被他们区政府抽中要检查,所以大厦就说你们还是不如回家吧,我们也想安全,看着你们我们还觉得不安全。

回家后,老板还骂骂咧咧,结果后来老板转念一想,说大家共度时艰,这个月就不发工资了。

反正你们也没有上班。

然后平常这个老板也是够有刻薄的,所以他们几个同事都已经在不同程度的投递简历去了。

第二,不稳定让导致流动

茉莉日常就已经听过小赵各种吐槽他们公司,实话说,他们是一个民营企业,按照老板的说法是,工资多少全靠同事们自己打拼出来。这个是事实,但是日常的各种克扣,各种压榨,特别是最让人讨厌的就是经常要全体同事无偿加班。

茉莉觉得加班是有机会的,但是好歹也要让同事休息一下,不能连轴转,不给加班工资,补休半天也好。但是他们领导不是的,就是把人用完为止。

关键是茉莉好几次去他们公司,因为他们有点像创业公司那种,开放式办公,所以你可以坐在公共服务区域。然后他们老板也不知道茉莉在等小赵,经常就言语上侮辱很多同事。

反正就是不喜欢这个同事了,就叫她滚,大概意思是这样。

第三,目前选择

所以茉莉以前说了多不喜欢国企,体制内,说人际关系复杂。但是现在想想,例如像小赵这样,有了上顿没了下顿,你说这个1月的工资,是2月底发的,2月不发工资,小赵如果没有一点点储备的话,后面的生活怎么过去。

所以茉莉觉得,人际关系复杂又如何,好歹保证了吃饭情况,好歹保证了房贷情况,你就忍一下呗,各位大哥大姐。


Molly小秘书


我觉得并不是抢不抢手的问题,现在也很抢手,但很多人能力并没有达到要求。何况现在大多数人,都快3月份了让他上班都不愿意,体制内的苦他们更加受不了了,我妻子就在体制内,她从年三十到现在都没休息过。

先说体制内的工作,基层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轻松

体制内工作的确是稳定,但除非你有关系,升到管理岗,否则在基层,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轻松,甚至比在私企更累。


先说这次疫情,从年三十上到现在一天没休息过,很多人会说,这是你的工作,你应该做的,有什么好抱怨,你觉得累可以辞职,我不怕累!

对于这些人,我觉得他也只是嘴上说说,真要让他去,他肯定不愿意。不信你可以让他们报名现在的志愿者,你看看有几个人愿意去的?先不谈待遇,这些志愿者的工作就是目前基层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除了每天去各小区量体温做宣传之外,甚至还要负责运送医疗物资。

他们最大的借口,就是你们体制内拿那么多钱,当然愿意干那么多事,给我那么多钱,我也愿意干。其实这是一个互相矛盾的话题,是先给你钱你才肯出力,还是你出力了才能获得这么多钱呢?

体制内的人也是先出了力,才能拿到目前的工资待遇,而不是先给他们那么多钱,他们才付出努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公务员每年都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呢?考了为什么没考上呢?别人考上的难道付出的努力没你多?

要想工作稳定,平时就该努力提升自己,别人体制内的工作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


也许有人会说,有些人是靠关系进去的,的确我不否认有这些人,但你敢说所有人都是靠关系进去的?就没有靠实力进去的?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的世界观也太黑暗了。

我身边很多都是靠能力考进去的,他们并没有你所说的关系。那你是不是说他们运气比你好呢?其实你还是不肯承认,别人比你努力,付出比你多。

指责体制内工作轻松,只不过是你并不了解体制内的工作,每个月的审计报表,就能让你做到怀疑人生,何况基层还需要下户去了解情况,登记居民信息,应付各种检查,加班是常有的事,和外面传的朝九晚五根本不一样。

体制内的想出来,体制外的想进去,这本来就是一个围城,哪个地方都会存在。既然你向往体制内,那就凭你的本事考进来,而不是在网上说一些酸话,钱多不多,真正进入体制内的人才会了解,反正我们说不多,你们肯定会说我们不愿意露富,那也没必要辩驳什么。

还是那句话,你羡慕体制内就凭本事考进来,每年都有考试,并没有人限制你来考试,除非你连一个正规大学毕业证都没有。没有本事进来就没必要抨击体制内的人,他们工作的时候你并没有看到,你也没权利说别人轻松拿钱多!


职场新人王小明


我是吹梦西洲,品尝人间滋味,不负韶华。很高兴为您分享我所知道的:


疫情过后,体制内工作会更抢手吗?我觉得不会

我们一般说的体制内,多指的是公务员,事业编。例如政府机关、教师等。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也都在改制,搞企业化,自负盈亏。我们只说政府机关和教师:

我目前在一家食品企业供职,县质监局几乎三天两头来企业检查。有次他们一车四人来企业后厨检查。期间,我跟一个女同志聊天,我问她:领导,你们经常来,挺辛苦啊,不休息休息吗?

她回答:我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就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我们局长,一天都没休息……

当时是正月二十几。因为疫情的原因,他们质监局,算是个关键部门,几乎每天都跑来跑去忙着检查。看着她脸上疲惫的神情,有些凌乱的头发,真是还有些心疼。

我的父亲是乡镇基层工作者,自从疫情开始,几乎每日都要执勤。有时候还是后半夜,五十多的人了,马上六十,感觉这段期间又沧桑了不少。

新闻里通告某某基层工作人员牺牲在岗位上,我的朋友有的还不信。但我相信,因为体质内的基层工作者,尤其是乡镇一线,太辛苦了,真有可能累死!工资低、活儿多、要求高。我觉得父亲就是在靠他那个时代人养成的信念在支撑。

爱人是教师,起初她因为要提交众多的表格,统计各种学生的信息,一直在抱怨。但她毕竟一直在家,时间相对自由。我觉得跟企业里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来比,跟乡镇基层的任务比,他们教师的工作已经够好了。

另外,我有的朋友在郑州的某小国企内上班,他们是3月2号开工,真是羡慕!

所以,总结第一个问题,我觉得体制内的工作,还是会跟之前一样状态。例如好的国企、教师、好的机关(烟草、税务、电力)还是一样抢手。某些没有油水,活儿多事儿多的例如乡镇基层,这样的体质内,不会抢手。

社会各阶层会加速流动吗?有可能

不知道题主所说的加速流动是指的哪方面。如果是阶层之间流动,我觉得有可能。因为此次疫情毕竟很严重,而且何时结束,尚未明确。一些中小企业已经支撑不住,社会中的一些中层,如果有高杠杆,很可能也支撑不住。虽然国家出台各种政策,但市场价值规律还是起主要作用,大的方向不会变。

我个人觉得一部分中层,可能会落低层次。至于其他,不知道。


我是吹梦西洲,期待与您一道品尝人间滋味。


吹梦西洲


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体制内的工作,包括哪些,优势劣势,然后再看阶层划分流动的核心。

体制内的工作包括哪些

体制内的工作可以分为几类:国企、事业编、参照编、公务员。

现在的国企其实和体制外几乎一样了。营利能力好的国企比公务员滋润,但盈利能力差员工仍然很悲催,裁员优化方面只是会比私企民企更加遵守劳动法。

再说说事业编。目前国家正在整理的正是事业编类。国家倾向于把事业编分类改革,广电报社这样的变成企业,当然是国企;学校医院这样的算是真正的事业编,国家全额拨款;剩下的,归到行政。转成公务员的不用纠结,铁饭碗更铁了(起码几十年内还铁),但转成企业的很多人前景不好说。比如职称变职级后工资降低,财政弱的地方回补养老保险有困难。

参照编和公务员是一样的。如果单说政府工作人员,公务员数量不大。但是我们国家养着的形形色色的社会团体,公益团体等。只有在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是真正的公务员,其他都算成参照。

最后说的公务员、就是单指在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现在都要参加公务员国考,通过才可以,而且考核变得更加透明、规范。所以能进去的也都是凭实力,难度不亚于你去考研或者考MBA,而且竞争激烈。

体制内的优势,劣势

体制内的优势毋庸置疑-稳定,遵守劳动法,福利有保障。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很多在民企和私企的员工都焦虑不堪,因为复工之后很有可能面临的就是裁员降薪,直接导致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比如频繁可以看到的企业倒闭,裁员新闻,西贝,二手车平台,等等还有一些根本不知名的企业。

但是体制内不管是国企,事业编,还是公务员,都没有任何薪资的影响,也不存在因为疫情导致失业。

这是让很多体制外的人艳羡不已。

但不是说进去就完全稳定(针对国企,改企的事业编等),很多人抱着稳定安逸的心态,没有危机意识,会容易发展成温水青蛙的结局。

我表哥在报社工作,属于国企,十几年前属于黄金行业,大家也是击破脑袋进去。但是因为国企很多有政府补贴,没有自我发展的元动力,也没有改革能力。单位一直亏损严重,没有市场,印出来的报纸也仅仅是给国家政府部门去看。

表哥从十几年前的几千元工资,到现在仍然还是几千元,在一线城市,很多当初的同学已经成了企业高管或者创业开办了公司。对比之下,这种稳定,是你想要的吗?

社会阶层的分类,疫情加速阶层流动是不可能的

下面这张图是之前在某论坛贴出来的中国社会阶层划分模型,所以可以看看自己在哪个阶层。

一场疫情,能加速阶层流动的话题是可笑的,阶层虽然在现代社会没有固化,但是可以看出阶层的跨越是非常艰难的。

比如普通的农民,可能通过大半辈子的努力,在外地打工赚钱,能有机会在打工地买房定居的人都少之又少。

从农民,血汗工厂工人到知识分子的阶层跨越,可以通过教育实现,但那也是漫长的十几年的学习,参加高考,完成学业,会实现这一小步的跨越。

再看体制内的阶层跨越,那基本是半辈子的事,而且要结合自身的能力,机遇,伯乐等等复杂因素。

如何实现阶层跨越呢?

政治经济资本、自身素质是阶层划分的决定性因素。前者是先天的因素,自身素质大多是后天的因素。因此,要实现阶层跨越,提升自身素质才是根本。

自身素质包括心力、智商、情商、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社会阅历和见解等。

对于孩子来说,要实现阶层跨越,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以上回答供参考,欢迎留言评论@黛晓米!

黛晓米


原来大家吐槽体制内的人每天上班一张报纸一杯茶,真的有大灾大难来临,还是体制内的人靠得住,用的好。大年三十开始全国公务员基本都开始忙碌,有一线也有进社区的,反正都休息不了。持续一个多月。好的一方面是还有工资拿,不用担心事业,这个时候体现的更加清楚,你在外边上班估计这个月钱会很少,甚至失业,所以体制内的工作稳定性优势暴露无遗。但是真的有危险必须冲上去,党员优先不是一句空话,入党誓词不是说说而已,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就是入党时说的话。也有人临阵退缩,以后会有人加入进来,也有人会离开。


XIAOHULE


先说我的回答:疫情过后,体制内的工作会更抢手,但社会各阶层并不会加速流动。

正所谓“一疫惊醒梦中人”,经历这一疫,很多人都会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更清醒、更有危机感的认识——究竟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如何。尤其是身处民营、私企以及一直以“自由职业者”自居的灵活就业人员。这当中,已经成家、上有老下有小的准中年人(大概28-38岁)更甚。而这个年龄段的人还有一定的机会在就业方向上做出选择。所以,体制内工作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理由就一个:以“稳”字当先,再谋其他。

但社会各阶层会加速流动吗?未必,甚至很难。因为社会各阶层在大势上已经趋于固化,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原有的既得/既有者不但不想跟别人分一杯羹,还想不断“继承”和进一步扩大。所以,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变化只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不影响大势。另外,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策性的影响很大。体制之外的各行各业大多并不具备“化压力为动力”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生存力。(未完待续)




南疆利箭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很多民企、私企的员工备受煎熬,苦不堪言。


他们之中,有的人被无情地催促要求返工复产,企业根本不顾及员工的健康风险和存在的客观困难;有的人被老板以各种理由克扣薪资,企业根本不管员工死活;有的人甚至直接被裁员辞退,而且没有任何补偿。


这就是疫情之下的民企、私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员工的现状。


反观体制内的工作单位,如行政事业单位、国企等,虽然在疫情之下也有工作上的压力,但总体上比较人性化,而且很少会有裁员辞工的情况。


体制内的单位,都会遵行国家近期下发的关于落实疫情期间劳动保障的相关文件精神,会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或采取远程办公的方式,或采取轮岗调休的方式,以重新组织复工复产。


而且,体制内的单位,在疫情防护上更重视,在物资准备上更充足,可以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


特别是在薪资待遇上,大多数体制内单位的员工都没有被降薪和裁员。


常言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次疫情的发生,让体制内单位的优势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示,必然会对不少体制外人员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于是,我们可以合理猜测,不少职场人可能会在疫情之后,萌生出转向体制内单位去工作的打算,故而体制内单位的工作会更为抢手,也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从长远的观察来看,体制内单位的热度,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减弱、变冷,这是因为:


1.体制内单位的职位终归有限

体制内的单位,都会有其固有的用工总量限制,能够提供给社会的岗位,毕竟有限。既然在疫情期间,体制内单位都很少发生裁员的情况,自然就不会有更多的空闲岗位提供给社会。


当然,在疫情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制内单位招聘一定会比原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这基本上是必然趋势,但能够入职的毕竟是少数。这些职场人虽然有入职体制内单位的想法和行动,但最终却无法实现,故而还得回到体制外的单位去工作。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带来的影响逐渐淡化,众多职场人还是会分散流动到社会生产组织的各阶层,体制内单位的热度必然会慢慢下降。


2.体制内单位的固有缺点依然存在

<strong>

虽然疫情之下,彰显了体制内单位的很多优势,但从整体来看,体制内单位机构臃肿、论资排辈、薪资平平、管理陈旧等诸多缺点,却一样也没有消失。


这些固有缺点,在疫情特殊时期被逐步淡化,而体制内单位稳定、规范、基础牢固的优点有效掩盖了这些缺点。


一旦疫情结束,这些为人诟病的缺点又会重新浮出水面。少掉了特殊时期的优势光环掩饰,这些缺点终归还是会让部分职场人难以忍受最终选择离职。


因此,在疫情结束的短期之内,体制内单位固然会抢手一阵,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热度必然会降温,最终还是会趋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社会内体制内单位和体制外单位的数量终归还是会回到一个固有的比例,而这个比例应该不会比疫情发生前,有太大的变化。


3.体制外单位将有发展机遇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民企、私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造成了重大冲击,但国家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而会重拳出击,大力扶持。例如:


国家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具体而言,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除湖北外各省份,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上述三项费用,从2月到4月可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湖北省从2月到6月可对各类参保企业实行免征。


这只是国家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的第一步,随着疫情的稳定和解除,为了进一步激发体制外企业的经营活力,相信国家还将会在税费上、融资上、产业政策上,实施“精准救助”,以期帮助这些民企和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因此,虽然体制内工作的热度会在短期内增加,但从长远来看,体制内单位和体制外单位对职场人的吸引度终归还是会恢复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换言之,该去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的人,还是会去考,该去国企应聘的还是会去国企应聘,该去私企、民企就业的就业,还是会去民企、私企就业。


结语

疫情之下,体制内单位的优势被再一次放大,让无数职场人心有所动。这也必然带来疫情解除后入职体制内单位的激烈竞争。

例如,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必然再创新高,国企在校招时的热度必然会“爆表”。


但这种热度只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已,一旦疫情结束,社会运行重回正轨,体制外单位的很多优势和长处又将重回职场人的视野,而体制内单位的热度也将进一步降温。这才是最终的平衡状态。


你现在在体制内单位,还是在体制外单位呢?你想去体制内单位吗?欢迎评论区留言阐述。


我是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问答达人、问答青云计划获奖者【雪天惊雷】。如果我的观点对您有启发、有帮助,劳烦您点赞并关注我,雷哥将把职场干货与您分享到底,谢谢!


雪天惊雷


很多人羡慕体制内在疫情期间还能正常发工资,但是没有看到体制内的人疫情期间,别人宅家他上班;别人有加班费,他没有。别人在家宅着就没有任何危险,他需要再风险中穿梭走家串户。

体制内,好不好,要看你怎么看。体制内的稳定在于,经济变化周期对其影响不大;体制内的不稳定在于,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你要应付什么突发事件。比如这次的疫情。

体制内的工作会更抢手吗?

我个人认为不会。

第一是进入体制的选聘过程很激烈,很多人可能需要常年备战,机会成本会很高。

第二是经过这次疫情,相信很多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过去很多家长都觉得医护工作好,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社会阶层一定会继续流动的。

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很多中小企业,它们因为缺少现金流,所以有的就倒在了黎明前。但是没有疫情,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依然是如此的啊。香帅老师就曾经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来形容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本身就面临着经常被洗牌的危机。

不只是中小企业,大企业也同样是伤筋动骨。但是市场经济不正是如此,就是因为这种枯荣交替才营造了勃勃生机。

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单看你选择怎么去面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