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家裡有三畝地,種小麥玉米收入太低,怎樣利用這塊地讓它收入更高?

一菸酒鼎自媒體


河北的朋友,你的三畝地,現在種的是小麥,可以在收麥以後種上花生,就是用旋耕耙把麥茬旋一遍,就可以種了,秋季花生有肥有水,可以收到六、七百斤,去年的花生(帶皮,)收到每斤三元二,你可以試種一次啊!


河南焦作李香雲


三畝地的收穫沒有多少錢呀,個人的地也就7-8百快錢一畝地,要是承包的地一畝也就2-3百塊把,這就是種玉米和小麥,要想收益高些,只有種些經濟作物了,但是那是要技術的,有辛苦,我發現我們這現在種藥材的多了起來好管理比種玉米和小麥效益高多了還好管理,銷路吧也還可以,不過記得選好品種要,今年不防試試。





淡忘不了的記憶


長年在家的話推薦養蠶,但是要有差不多八十平方的地方來養,現在蠶繭二十五塊左右一斤,三畝蠶樹大概能養活一張蠶,一張養的好有130斤左右,二十天收穫,一次三千塊左右,就快吐絲那時需要的桑葉多,十五天前需要的人工不多,成本也便宜,消毒什麼的,每期三百,利潤可以,一年養十次,還可以做其他農活,每年夏天冬天砍一次桑樹。

如果還有在附近打工或者不想出那麼多人工,可以種桉樹,每年施肥除草加起來三畝需要的人工,前兩年不超過二十工,後兩年基本不需除草,四年一收,畝不算人工收入六千,化肥除去,五千一畝,雖然不多,主要輕鬆。


飛嗨志


家裡有三畝地,種小麥玉米收入低,怎樣利用這塊地讓它收入更高?農民視土地為命根子,可想而知也不忍心撂荒,但土地按照現有種植模式產出又低,怎樣才能利益最大化?這是一個多年來農民久久思考而不得改變的窘迫困境。

已知的話題前提是,這是一塊田地,而不是被劃分開來的,那麼對於整塊耕地來說,想利益最大化還是有很多思路可以抉擇的。但我很反感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對現在急於變現的農民來說無異於空中樓閣般的畫大餅充飢,比如說在這塊田地建造大棚種菜種草莓的,建造棚舍搞養殖的,農民的現實問題是:手裡沒有更多可以輸出的財力去支撐搞大棚和棚舍,而是想和種小麥玉米一樣的投入,但又要比種小麥玉米收益更高一些。

那麼這個比種小麥玉米“收入更高”的東西到底是個啥?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定,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定是“經濟類農作物”。但投入財力不能太高,太高的話農民是會放棄這種構想的,種地原本就是一項風險很高的投資,你讓農民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恐懼感要更大於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不種小麥玉米了,可以種花生、西瓜、土豆、菊花等,現在已經在農村司空見慣的經濟類農作物,他們起碼不會恐懼未知。大棚種植草莓、香菇等畢竟屬於高投入的農業生產項目,不是隨便搞得起的。


農田又分為旱地和水澆地兩種,能種小麥玉米的,估計也不是什麼條件很好的農村土地,地理位置不好,沒有機井灌溉條件,屬於那種望天收類型的農田。所以咱能不能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胡亂建議農民搞這個搞那個,就連基本的旱能澆澇能排都達不到的地方的農村土地,提太多可能性是會遺害無窮的。你要理想大,那麼就要真的在土地上打機井、拉上電力、蓋上看護房、搭建大棚,這一路算下來,有幾個普通農民吃得消的?除非是村裡集體搞的農業基礎設施便利到地頭。

我的建議,種植模式可以是這樣的:先種一季春瓜,瓜果類型可以鎖定為西瓜、甜瓜,早熟的那種,那麼下一季可以種蔬菜,晚熟的那種,這樣可以確保一年還能收兩季的經濟類農作物,趕上農村市場瓜果蔬菜的空檔期上市,能賺取的收益肯定要比種植傳統的小麥玉米強的多,可能會是小麥條玉米的三倍以上。當然也可以是麥套瓜種植模式,先種一季小麥,小麥地預留大的行距間隙,用來套種夏秋瓜類,這樣不過會影響機收麥子,應該問題不大。這種模式我認為比上一種更安全,小麥在我地是旱澇保收的莊稼。


放下無謂的幻想,因地制宜地從當地農村實際出發來搞這個三畝地的規劃,同時也要切合自己的經濟實力,俗話說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的,比如在北方大棚種植南方火龍果項目,一般人幹不來,也別去伸這個頭,作為一個農業類基層實踐者,我可以很負責任地提出以上建議。


農村老俗話


現在在農村除非你大面積承包士地種植,否則只靠三畝薄田,確實連維持生活都成問題,建議你弄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但要考慮相對的條件及知識:

一丶種植技術方面:

1、一般大棚種植反季蔬菜利潤較大,市場需求量多,銷路順暢,但要掌握相應的栽培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這樣才能豐收高產,種植前應先請教方面的技術人員教導學習。

2、因為是大棚種植,對棚內溫度、溼度、及光照要求及嚴,要時刻掌握,並做相對應調整,土壞檢測、澆水等要求也相對較嚴格,都需具備有專業知識。




曉滿g


家裡只有幾畝地,怎樣種植才能收入更多點,這恐怕是大多這種情況的農民包括我自己都考慮過的問題。怎麼說呢?如果自己打算專心在家種地,又想收入高,見效最快的就是種植蔬菜了,見效慢的就是種植果樹。不管是蔬菜還是果樹,都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要看有沒有市場,有沒有銷路,幾畝地想穩保收入多,種植冷門偏門稀少的瓜果蔬菜不太現實,因為這些瓜果蔬菜的銷路要靠自己推廣,一般情況下推廣成功機會不大,會浪費更多的資金成本。所以本人認為像這種情況,最好還是首先種植常規蔬菜,這樣見效快,基本可以確保收益。舉個例子吧:先一年入冬前育苗蓮花白,也就是包菜,來年3月底4月初栽植到大田做務,5月底6月初收穫,每畝收穫3000顆,每顆3公斤,每斤批發0.5元,收入4500元,除去農藥肥料灌溉等投資(不含人工)大約1000塊,淨收入3500塊,蓮花白這個種植比較省人工,閒暇時間可以到附近打點零工。3月底的時候育苗西紅柿,5月初的時候分苗或間苗,5月底6月初的時候套植到蓮花白田裡,當然後面的施肥灌溉是少不了的。如果種植的是無架西紅柿,產量較低一點,一畝地產量大約6000斤,如果是搭架西紅柿,產量較高,一畝地大約10000斤,可以收穫到9月底10月初,價格多少就不預計了,大家都會算算能收入多少錢,一般情況下批發價除去投資淨收入(不含人工)一畝地大約5000-8000塊,如果行情好的話收入會更高一點。這樣種植的話3畝地一年的淨收入大約有25000-35000塊。如果是種植果樹的話,基本都是3年以後才能掛果,產量也才逐年增加,比方說像北方的獼猴桃,第四年才可以掛果,首年掛果產量不能高,畝產量有3,5百斤就行,否則以後的年份產量上不去,第5年開始產量3,5千斤,第6年產量有8000-10000斤,後面基本保持這樣的產量,批發價格大約3塊左右,但是前期投入比較大,要搭水泥架,一畝地前投入大約要10000-15000塊,但是掛果後收益確實比較大。

這僅僅是舉了兩個例子,具體3畝地想收入更多一點還要根據自己當地的情況,但總之來說想收益多一點就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付出總會有回報的!


佛洲


不知提問的您是哪裡人,我以本地農村來說,現農村村民靠種地的收入真的太低,我們這裡農村村民已不種小麥了,收成不行。現種玉米的人還多點,有部分村民是種來自己吃的,我們這裡主產水稻、玉米、紅苕等。

我們先來算一下種植玉米收入:正常情況下每畝1100-1600斤,我們以1400斤為例,市場價以1.5元毎斤,收入約2210元畝;需投入種子、農藥,化肥,勞動力等支出約1300元,剩餘也就910元,你家3畝地,合計2730元。

種植小麥收入:正常情況下每畝800-1100斤,我們以1000斤為例,市場價以1.2元毎斤,收入約1200元畝;需投入種子、農藥,化肥,勞動力等支出約720元,剩餘也就480元,你家3畝地,合計1440元。

要想提高土地收入個人認為:一是可以生態養殖,養殖些土雞、鴨、鵝等養殖,可以提高收入;二是可以種植一些珍貴的藥材、水果和一些有特色的農作物。如:天麻、板藍根、白朮、藍莓、獼猴桃、葡萄等,市場上需求量很大,可以提高收入;三是可以利用土地建一個農產品加工廠,收購當地村民種出來的農產品進行加工,可以提高收入;四是可以流轉村民土地,進行適度規模科學種植或養殖,可以提高收入。以上是個人想到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是本地農村規模種植。


甜城小事


要想靠這三畝地發家致富,看上去真的是不可能的。種植作物嗎?如果三畝地能翻身,那麼那些種田大戶早成世界首富了。

不過,田少有田少的好處,可以隨機應變,可以及時調節,可以根據市場選擇合理利用。

我們村去年進行土地結構調整,大家都把田土改成養龍蝦,有位叫小坤的他就把自己家的三畝地全部蓋成大棚,種植的是大家都知道的蘑菇。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只有且僅有小坤才賺錢了,且賺得讓別人眼紅,才三畝地,去年小坤純收入達到了60000元。

怎麼做到的呢?

他們種的蘑菇,是一排排的,可以碼二米高,不要以為那二米高的蘑菇種是用來出產蘑菇的,其實不是,他是把種製出來,因為蘑菇是一包一包的

然後以每包原料帶種賣給各家各戶,這樣一來,也就是把他的三畝地擴大到了幾十幾百畝,讓千家萬戶都在幫他種蘑菇。

我家也買了,放在家裡,天天看到蘑菇在長大長高,想吃也是隨手摘來。

所以要想讓三畝地增加收入,就必須要有聰明才智。


我家農村的


在輪作的基礎上實行套種,我們這邊在小麥收了之後接著種玉米,玉米行間種土豆或者黃豆,這樣可以提高畝產經濟效益。當然,也可以種其它經濟價值高的水果和蔬菜,但還是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來發展。





醉鄉村的希望


目前種植糧食作物,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說是非常低的,從社會效益而言,就是為社會做貢獻!

三畝地,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家裡人的基本土地,應該說,不用支付租金,如果從勞動力需求來看,一個勞動力足以滿足其需求。

從種植角度來看,目前效益顯著的作物,主要還是蔬菜瓜果和一些特種作物;從養殖業的角度來說,家畜家禽都是活口,天天要吃,目前養殖的風險越來越大,一般人不足以承受疫情、病害、飼料、市場價格等帶來的巨大風險。

因此,從今天社會發展的情況來看,從事一點園藝作物種植還是比較靠譜的。但是種植哪些作物,是需要和當地的市場要加一結合,並適當作出比較符合實際的研判,並不是所有的蔬菜瓜果都能賺錢的。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比如個人比較熟悉的甜瓜、西瓜種植,首先要了解市場,什麼時候是價格高的時候,你在這個時候可以種出來嗎?其次要看看市場需求的品種,有啥樣的種植要求?你是否具備這些條件和技術?

如果大體上認為可以入手,再仔細的考慮投資和風險。這樣應該就不會盲目跟風或者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了!

如果對甜瓜種植有興趣,請查閱本人以前回答的相關甜瓜栽培方面的問題和解答,如果有必要可聯繫我,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