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小侯子的小桃子


取代“咏鹅”我认为:这首诗虽形象逼真,

意境优美,但不太适合儿童口吻,其中

的“曲颈”、“浮绿水”中的“浮"、“红掌拨清

波”中的“拨”、“清波”等等词字难以理

解,难以吃透。难得真正领略其中的意

境!

毕竟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看待周围的

事物,还只能用形象思维去观察。

而荷田这首诗就很契合儿童的形象思

维,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画面感也

很强,能启发儿童更多的想象空间。


广法居士


说道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我的印象还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山村咏怀》。

我也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咏鹅》成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的。

我更不清楚《汉乐府·江南》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的。

只是我觉得现在的课本难度确实很高,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据说一年级语文开始已经取消拼音了?)

《山村咏怀》和《咏鹅》都是很押韵的故事,甚至我都没有背诵这两首诗的印象,只记得大家夕阳落山放学时,和同学们一边跑,一边背诵故事的场景。

现在我看到这首《汉乐府·江南》,并没有一种很押韵的感觉,我自认为这首诗算上比较难吧。

也许是现在的孩子更聪明了吧,所以教育部提高了难度?


姚说


首先我们来看看《汉乐府·江南》这首诗歌的全文: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之所以能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古诗来学习,我觉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不经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诗歌中含有东南西北这几个方位,大家都知道,小学生正是学习汉字,认识文字的启蒙时期,这时候,孩子们读这些诗词,能够让他们学习东南西北这几个汉字,如果一年级的孩子把这这首词歌背下来来的话,是不是就学会了东南西北这几个汉字!


其次,我们小时候学习《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的汉字比较复杂,虽然说是读起来叠词比较多,但是我觉着不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学习,毕竟,汉字有些复杂。还有这和“乾隆一生作诗4万首,只有一首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诗歌”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觉着有异曲同工之妙,毕竟都是简单,孩子们记忆起来比较深刻!


最后,我觉着能入选小学一年课本的诗歌,大都是一些文字简单,韵律很强,而且读起来容易,且小孩子很能记住的诗歌。虽然离上小学已经很遥远了,但是当年在老师教鞭的督促下,背诵的一些诗歌,早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了,早已经成为了我们一生的记忆,那些童年的趣事,童真唯美的岁月是不是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忆!



小书蠹


这是因为编教材的喝大了。谁给我讲讲这个江南可采莲好在哪儿?孩子们又是能不能认知这个好。鱼戏了半天在孩子那里是不是废话?


赵维514


我学的第一首诗词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不知可有同款?


雨轩0207


在历史长河中,汉乐府不管从诗的形式、内容来看,都是诗的起始阶段,各方面还都不成熟。就象一个初学写诗的学生,没有经验、没有资料借鉴,一切靠自己探索、研究、感悟,写出来的东西必然也比较稚嫩。

诗词发展到唐朝,已是鼎盛时期。诗的形式、内容已达到今人都须仰视的高度。绝句、律诗都有严格的格律规范,内容题材广泛,语言词语精练,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唐诗是诗的巅峰,古今无可比拟。

我们再把二首诗比较一下: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荷戏莲叶东,

荷戏莲叶西,荷戏莲叶南,

荷戏莲叶北。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重复字多,字的笔画也简单一些。如果学写字的话,《江南》的字比较容易写。而《咏鹅》虽然句子少,但字的笔画比较多也比较难写。《江南》全诗不押韵,读起来比较拗口。《咏鹅》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容易记住。

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对一年级的古诗词的要求是能熟练背颂,简单理解诗的意思。从这个要求来说,显然《咏鹅》更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因为《咏鹅》朗朗上口,句数也少,更容易记容易背。因此选《咏鹅》进入小学课本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现在的小学一年级,要求比以前高,要求会写,那么显然《江南》更合适一些。


8232354703122老三届


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成年人意境繁复的情歌,还加上一些对小学生来说晦涩难懂的文言词汇,确实很搞笑。当然,如果小孩从小就已经有古诗文功底,那不一样。但毕竟我们面对的小学生,很多不具备这种能力。


豆棚瓜架yishui


因为咏鹅已经变成了幼儿园诗词。


用户5289323618992


《咏鹅》的诗词地位是很高的,老幼妇孺都能张口吟诵,可见我们国家的普及教育做的很到位了。也正是因为《咏鹅》的“知名度”如此之高,所以很多学生在还没有不如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熟读这首诗了,到学校再来学习背诵,可能有点“侮辱”孩子们的智商了。

把《咏鹅》替换掉是一个明智之举。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第一首古诗也有很多。“风水轮流转”,其他故事也要有这样“家喻户晓”的地位。我们总说唐诗三百首,其实学生阶段并不能学完这三百首,如果语文教材一直不改革,那么学生接触的就永远是那些固定的,老师教的也就是那些固定的。对学生、对老师来说都没有更好的提升和帮助。

何况,现在新一代的学生可比四五十年代的学生聪明太多,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完全不同于过去,既然他们这块海绵已经更新了,吸水的能力不一样,水的量和质肯定也要有所变化。

说了这么多《咏鹅》可以换掉的原因,我们再来对比看看,为什么会换成《汉乐府·江南》。


首先,汉乐府是汉代乐府创作的乐府诗

《江南》是其中的一首采莲歌,古人是唱出来的。这种诗歌体是《诗经》的延续,在诗词界的地位有了。替代《咏鹅》的诗出自汉乐府,历史年代更久远,体裁更有地位,这些都符合替代的水平要求。

其次,《江南》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字少,读起来简单,字的笔画写起来难,都是生字。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字多,读起来重复,字的笔画写起来简单,重复字反复写,新字多。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以习字为主,课堂大部分时间要学习生字、生词。这样一对比《江南》把生字的量提升了,但是难度降下来了,符合小学学习的主要任务。


最后,《江南》诗歌情景一样生动,不失活泼

我们都知道《咏鹅》描写的鹅,生动形象,曲项、红掌、白毛,在水里滑动鹅掌,小学生非常容易想象。

再来看《江南》,描写的是鱼和莲叶,采莲时节,鱼儿在莲叶的中间游来游去,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都有,非常热闹。这也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场景。

也会有人说,为什么不选其他乐府诗啊,不选楚辞啊,诗经啊,这总的慢慢来。修订教材是大事,肯定备选了很多,然后从中选一个出来。等下次再改版说不定就是我们心中属意的另一首诗了。这就好像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样,没选上不能说不感动,说不定下次就上榜了。


悦学越乐


《咏鹅》这首诗真的是几代人根深蒂固的记忆,如同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就算是入选不了教材,但仍然是孩子们的必背之诗。

1 骆宾王与《咏鹅》

这是初唐诗人骆宾王7岁时写下的诗,他也因此进入诗歌神童的领域,就像“融三岁能让梨”成为孩子们道德学习的偶像,在诗歌盛世的唐朝,诗歌神童真的寥寥无几,连李白还在“铁杵磨针”呢,这首《咏鹅》永远藏着孩子们对一个七岁神童写诗故事的好奇心与惊叹声!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好在哪里?

故事。任何一位老师在说这首诗是一定会讲骆宾王七岁写诗的故事,就像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一样,这是小朋友兴趣的引导与吸引力的关注。毕竟七岁能写出诗的小孩子太少了,而且是一个小孩子观察一下门前池塘里的鹅,稍加思考,便能写诗,可见学习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而关注身边的事与物,更是小孩子好奇心强的天性。

纯真。只写鹅,鹅的外形,神态,动作,叫声...通过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语言表达出来,甚至摹形摹音,这份天真童趣,只有同龄的孩子才可体会得到。

起萌。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不懂什么是诗,更不知道如何喜欢诗。这首小诗有模有样,清新活泼,犹如儿歌般朗朗上口,孩子们唱的或者大于背的,在心中起码构建了诗的样子。

但有点儿拗口,尤其第二句,大人不一定都能诗对,曲(qu一声)项(xiang四声)向天歌。2 汉乐府《江南》

许多人知道《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首诗,是出自高中课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表达对故乡江南的一种乡愁。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

莲叶北。

什么是汉乐府诗呢?

就是汉朝时有个专门搜集诗句制成音乐的部门乐府,掌管郊祀、巡游、朝会、宴请等等的配乐,采集来的民间歌谣,加以演奏,供统治者了解民情,这些歌谣便是乐府诗。

《江南》是民谣而已,通俗优美,朗朗上口。

这是诗好在哪里呢?

想象。老师在说这首诗,肯定会引导小朋友们想象莲叶开满池塘,孩子们采莲嬉戏的场景,会用画的,说的,演的...很好的想象力与表达力结合的好题材。

好读。这首诗比《咏鹅》还要好读,基本上就是重复,而且还押韵,清新自然,甚至还能唱的。

感知美。比《咏鹅》更能让小朋友们感受美的诗句与美的画面。

类似于这首的还有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同样是童真童趣,可爱活泼十足,这首诗也已入选小学课本了。3 为何《江南》能够取代《咏鹅》?

求新。

《咏鹅》太老。入编一年级教材可能都有几十年历史了,我们是学着长大的,再教我们的孩子,这是最刻骨铭心的诗了,不光是启蒙,还影响到家庭教育,就算不入教材了,它也是家长启蒙孩子学习的必备诗歌,《江南》似乎生僻了点。

简单。

除了已经入选的,孟浩然《春晓》,李绅《锄禾》,白居易《草》等等简单上口又好懂的诗外,漏选的,可能《江南》是最简单的诗了,简洁明快又清新爽朗,还能美育启蒙,迟早会入选教材,而课本中已有几十年历史其他的启蒙诗,可能也会逐步被新诗所取代。

集体意识。

这两首诗有一个大不同,《咏鹅》个人创作的,而《江南》是集体歌唱的。

小学课本所入选的诗基本上都是个人写的,单个写背完成学习的,而《江南》是需要小学生集体配合的,才有热闹嬉戏的效果。集体合作,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家庭到学校要培养的意识,在学校,集体行动格外重要,《江南》集体创作的民谣,比《诗经》以及其他乐府诗都要简单简短多了。集体歌唱的诗,《江南》最合适入选。

这可能只是教材变革中的一个小变化而已,或许只是随意随机的挑选,但也有一定的条件才行,尚未入选教材且简单明了一看就懂是首要的,还得有教育意义和知识的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