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陶汪來:讓“空中課堂”由“空”走向“實”

陶汪來:讓“空中課堂”由“空”走向“實”|校長寄語

陶汪來:讓“空中課堂”由“空”走向“實”|校長寄語

北京市特級校長、北京市延慶一中陶汪來

建議一:化“危”為“機”,實現育人方式變革

線上教學既是當前抗疫形勢下教育系統的積極應對之舉,也是實現育人和教學方式轉型的重要契機,學校要化“危”為“機”,實現育人方式變革,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觀察生活、主動思考,特別要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當下新冠肺炎的發展態勢,關注全國上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抗擊新冠肺炎取得的初步成果,學習廣大醫務人員和抗疫志願者們英勇無畏、熱血逆行的先進事蹟,引導學生體會災難之下,沒有誰是一座孤島,也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每個人都包含在“國家”這個概念裡,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個大海中的一滴水,我們只有對國家、對社會履行相應的責任與擔當,才可以享有相應的權益。教師要主動進行角色轉變,從“給予者”“要求者”轉變為“指導者”“鼓勵者”,改變以往不敢放手、不想放手、不會放手的狀況,調整心態、轉換角色,以成長導師的角色,鼓勵同學組建“學習共同體”,推動“小組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在主動觀察、獨立思考、交流分享中獲得自我成長與進步。

建議二:線上教學堅持集中優勢、分工合作

為了確保線上教學的質量,吸引學生以更大的熱情參與到線上學習之中,建議學校各學科組推選既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備較好線上教學技能的老師輪流擔任線上任科教師,同備課組的其他老師則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資源的組織、作業的設計和批閱、教學過程同步聽課及答疑等等。這樣做,既能體現學科團隊的優勢,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益。教師數相對較少的學科和地區也可採取區域協同的方式。

建議三:遴選優質教學資源,促進學生的學習

目前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家長、學生甚至部分教師都感到無所適從,教師在組織和選用教學資源(包括課件、學案、習題以及相關閱讀材料、視頻等)時一定要精心選擇,所選資源應充分考慮學生使用的適切度(即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適應)、與教學內容的匹配度以及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發展中的作用。建議優先選用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基礎教育教師培訓網、騰訊空中課堂、北京數字學校等優質資源網站的教學資源,鼓勵老師們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開發和應用個性化教學資源。

建議四:發揮主體作用,切實提高畢業班教學的效率

畢業班學生已經具備較為全面的學科知識體系和較強的學科思維能力,因此,畢業年級線上教學活動應儘可能避免線上課堂的教師“一言堂”現象。要積極鼓勵畢業班學生在家中通過思維導圖等形式自主梳理學科知識點,深入研究中高考的命題意圖、考查方向和答題要點,深入思考各學科知識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廣泛應用。畢業年級的線上課堂可以嘗試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讓學生闡述對某個試題、某個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那樣做,必定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他們的學科知識水平和知識應用能力。

建議五:創新評價方式,抓好作業反饋

適當的作業不僅可以鞏固和檢驗線上教學活動的成果,也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繼續進行線上學習的信心。教師可積極應用不同互聯網學習平臺的各種功能和小程序,本著方便、高效的原則佈置課後作業。客觀性作業可採用平臺自動批閱、隨後提供正確答案的方式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主觀性作業可通過師生線上交流討論、學習小組互評互學等方式展開,各組推選“優秀”的作業分享到班級群內供全體學生學習。這樣的作業運轉方式既能有效達成作業的目標,也讓家長看得見、摸得著,可管理。

建議六:加強家校協同,提高線上教學的實效

線上教學對學校、學生和家長來說都是全新的課題。學校要主動承擔起引導學生參與學校日常線上教學活動的主要責任,切忌把責任都推給家長;要信任學生,上傳學生學習時照片的做法不但浪費時間,更無益於師生、家長之間建立信任。學校和教師要讓家長了解線上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指導家長為學生準備好線上學習所必需的硬件,並努力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及時的諮詢和幫助。要努力避免因軟硬件等各種原因可能給家長和學生帶來的焦慮和失敗情緒。與此同時,家長也要信任和支持教師的線上教學工作,家校共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共同為學生的學業發展、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