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电影《卧虎藏龙》:江湖武侠的背后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

前段时间,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寄生虫》,在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拿下了4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奖,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非英语荣获次奖的电影,一时之间,风光无限,不过电影获奖之后,争议时也是此起彼伏,到底是实至名归还是不过如此,各有各的说法,不过优秀的人事物,都是会被各种议论。

20年前,电影《卧虎藏龙》在奥斯卡上,荣获了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在国外大获成功,名声大噪,也是同样的争议声不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而我在电影《卧虎藏龙》中看到了个人情感与世俗礼教的挣扎,江湖武侠的背后,是人情世故的妥协,个人情感的压抑,传统观念的束缚。

电影《卧虎藏龙》:江湖武侠的背后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

一、被世俗道德囚禁的人,压制内心真实的情感

李慕白是一代大侠,武功高强,仁义宽厚,是武林当中人人敬仰的英雄人物,然而,只有他自己明白,内心深处无法放下的欲望,他与亡友未婚妻俞秀莲,彼此相爱,但因为世俗道德,兄弟情义,只能压抑自己的感情。

电影《卧虎藏龙》:江湖武侠的背后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

在即将得道时他选择放弃,因为他明白,得道不是解脱,不是登上了最高境界,而是舍弃了自己全部的爱恨情仇,然而,这些情感他都不愿意舍弃,师父被碧眼狐狸所害,这仇他要报,俞秀莲是他的一生挚爱,这爱他放不下,清心寡欲的君子,内心深处也有欲望,在玉娇龙身上李慕白看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世俗规矩的反抗,对爱情奋不顾身的追逐,他三番两次要收玉娇龙为徒,其实也是他对于世俗礼教规矩道义的一次反抗,然而,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直到即将离世的那片刻,他才将自己内心的爱意表达出来,可是,已经为时已晚。

俞秀莲是礼教之下的传统女性,身在江湖,闯南走北,看似潇洒自在,其实也是被世俗禁锢,服从道德和礼教的约束,镖局开门做生意,除了一身武艺,还是靠信誉名声,为了信誉,她遵守一纸婚约,成了孟思昭的未亡人,即使心中已有所爱之人,也要掩藏内心的渴望,为了已逝的人遵守约定,活成了世俗人眼中完美的样子。

电影《卧虎藏龙》:江湖武侠的背后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

她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是为了镖局世世代代的名誉,她太清楚名誉对于女子的重要性了,所以,从一开始,她就是知道偷剑的人是玉娇龙,但要考虑到她女儿家的名声,九门提督的家族名誉,所以一直小心妥善处理,她相信这世间万事皆可商量,都能两全其美,八面玲珑面面周到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妥协无奈,她不敢追求所爱,一直被动的等待结果,最终她得到了李慕白的表白,然而,一切已经晚了,他们终究还是错过了。

玉娇龙九门提督的千金小姐,本该循规蹈矩,遵守父母安排,顺从家族规矩,但她自幼被藏匿在玉府里的碧眼狐狸收作徒弟,传授功夫,碧眼狐狸的心狠手辣,江湖做派,激发了玉娇龙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她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自由自在闯荡江湖,在新疆时,她曾与土匪头子罗小虎,相识相恋,但她和罗小虎都明白,身份的悬殊,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

电影《卧虎藏龙》:江湖武侠的背后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

从头到尾,玉娇龙追求的都只是自由,跟罗小虎相爱,是对于世俗礼教的反抗,盗取青冥剑是她对身份束缚的反抗,逃婚出走,浪迹江湖四处惹出祸端,身份,家庭,名誉,她将一切全都抛弃之后,她依然得不到内心渴望的自由,江湖,不是她以为的江湖,江湖也有江湖的规矩,江湖需要吃饭洗澡花钱,除了不停的赶路就剩下狼狈。

任性自我,狂妄无知的她,随着师父碧眼狐狸的恶毒暗算,李慕白因她而死,彻底成长顿悟了,她知道自己再也追寻不到自由了,因为她的内心已经被自责愧疚而禁锢,在与罗小虎一夜缠绵之后,她更加确定自己的内心,再也得不到解脱,得不到彻底的自由,纵身一跃,不是她的逃避,而是她诚实的面对了自己的内心,与其在今后的日子中,妥协违心苟活,不如寻求彻底的自由,我觉得电影中玉娇龙的跳崖,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暗喻了她已经得道,不念悲哀,不畏寂灭,这是李慕白不敢进入的境界,玉娇龙做到了,放下舍弃了一切。

人生在世,事事都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玉娇龙生性叛逆,一直在为自由而反抗礼教束缚,盗取青冥剑,大婚当日逃婚出走,闯荡江湖四处招惹是非,最后惹下大祸,明白人心险恶,知道过错无法弥补,她终于明白了规矩的意义,知道了人都要为自己负责。

可是只为了规矩礼教而活,那人生又有什么意义,李慕白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徘徊,舍不得放下又不敢面对,盛名之下,是被责任道义压抑的情欲。

俞秀莲是礼教道德的服从者,甚至拥护者,她不仅自己服从,还在维护世俗人眼中的和谐,面对玉娇龙的反抗,她一边慈祥呵护一边温柔劝导,说服玉娇龙就该认命就该服从,可是到最后,李慕白死后,她对玉娇龙说:

"无论你对此生的决定为何,一定要真诚的对待自己。"

电影《卧虎藏龙》:江湖武侠的背后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

<strong>其实这也是她对自己所说,白白错过了年华,失去了挚爱,她才明白自己从未真诚的对待过自己。

二、 青冥剑究竟意味着什么?

李安导演说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青冥剑,放不下的,谁又能真的放下,松不开的,谁又舍真正松开!"

对于李慕白而言,青冥剑是他的成就名声、是他的江湖恩怨、也是被他压抑的欲望,他以为将青冥剑送给京城的贝勒爷,就能够放下一切恩怨情仇,脱离江湖纠葛过平淡的日子,然而,事与愿违,青冥剑被盗,引发一系列的事故,江湖再起波澜,李慕白以为自己可以放下,其实这不是放下,而是在压抑情感,将身份荣誉情感全都舍弃,降低自己的欲望渴求,可是这样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平静,谁都无法阻止自己的欲望,压抑只会让感情更加强烈。

<strong>为了尊重已故挚友的情谊,他压抑了对俞秀莲的爱,从此过着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生活,成了江湖中赫赫有名的盖世大侠,浩然君子,但这些并不是他渴望。

在得道的边缘徘徊,探索到连自己师父都未曾到达的境界时,他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前所未有的悲哀,他终于明白自己渴望的不是超脱世俗,而是入世回归,就像我们很多人都渴望征服高山,可在到达山顶之后,却没有想象中的喜悦,有的只是高处不胜寒的寂寞,辛苦爬山一场,才明白山下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

李慕白蹉跎半生,人到中年,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就是这滚滚红尘中的平凡宁静,当他在竹林中,从玉娇龙手中夺回青冥剑后,又毫不在意的丢下悬崖瀑布中,青冥剑只是一把剑,江湖地位只是虚名,李慕白只是活在旁人心里的符号,从来不是活生生的人,万人敬仰的一代大侠,道德至上的正人君子,自己却并不快乐。

<strong>青冥剑是绝世宝剑,但终究是身外之物,荣誉名声道德,都是自我捆绑的无形绳索,玉娇龙的出现,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但这种欲望在我看来,不是情欲而是对自由的向往。

玉娇龙桀骜不驯,自我任性,是世俗礼教下的反叛者,跟土匪罗小虎相恋,偷盗青冥剑,新婚之夜出逃,身份名誉家人全都弃之不顾,对于她而言,青冥剑就是她的江湖梦,她梦想中的江湖是一把宝剑,四处闯荡,江湖儿女,快意恩仇,可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九门提督府是牢笼,禁锢了她的自由,她要遵守规矩,服从安排。

步入江湖之后,依然有各种各样的江湖规矩,所谓的英雄好汉,不过是一群相互吹捧的老油子,她手持一把青冥剑,在客栈中力战群豪,一战成名,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可是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原本锦衣玉食的千金小姐,四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点完菜后还要算算荷包里的银两,这才是现实生活,江湖没有快意恩仇,自由随性,有的是江湖险恶,卧虎藏龙,刀光剑影,身不由己。

电影《卧虎藏龙》:江湖武侠的背后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

师父碧眼狐狸会为了报仇,而算计谋害她,李慕白为了救她而中毒身亡,错误犯下了,就不能弥补,她终于看到了真正的江湖,恶毒与侠义,小人与君子,最后,她也放下了,青冥剑与江湖梦,都头来都只是一场空,她的欲望,追求自由的欲望,已经随着李慕白的死,彻底消失,天地之大已无她的容身之处,江湖梦终究只是一场梦,青冥剑也只是一把剑。

三、 世间之大,处处皆是江湖

小说《笑傲江湖》中写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

无论是在过去的古代,还是到如今的现代,江湖其实一直都在,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其实也在隐喻着现代人的问题与烦恼。

玉娇龙代表着人的少年时期,长久的被父母家庭管制压制天性,有些本事就目空一切,以为逃离了家庭的枷锁,到江湖中就能闯出一番成就,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她以为的江湖是:

"江湖是不是很好玩?到处都能去,遇见不服气的就打。"等她真正走出家门,才明白生活不易,武侠小说只是故事,现实中的江湖人也要吃饭花钱,家庭身份是压制束缚也是一种庇护照顾,<strong>只是我们每个人在年少倔强的时候,总会辜负了最爱我们的人,仇恨那些真心帮助自己的人,反感那些指出自己错误问题的人,听不得,容不下,到最后落得一身的伤口,才明白开始对这世间有些感知。

俞秀莲代表着成年人的世故,她明白走江湖,押镖送货,靠的并不是真功夫,而是人脉关系,信誉名声,只有遵守规矩,按照规矩做事,路才能走得更长更久,她将人情世故把握得恰到好处,地位尊重不是靠功夫高低,而是在江湖这处大染缸中,面面俱到做到滴水不漏,可是这完美的背后也是虚伪,成熟稳重的成年人,可以是值得学习的领导,但不是可以交心的朋友,因为他们的顾虑防范太多,根本交不了心,俞秀莲一直遵江湖里的规矩,不敢表露真心,到最后,挚爱离世才明白,应该真诚的面对自己。<strong>这就是成年人的无奈,家庭、名声、身份,都是他们的一部分,人在江湖,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李慕白代表着中年人的徘徊,出世还是入世,他在二者之间纠结挣扎,修炼得到就是出世,可是那也意味着断情绝爱,无喜无悲,成为正真的世外高人,到达前辈师父都未曾到达的高峰,但他依然感受到寂寞,这意味着他内心的欲望依然存在,他无法放下碧眼狐狸害死师父的深仇大恨,也无法放弃跟自己深爱的女子携手到老,因为这些欲望,让他得不了道,只能继续当个人人敬仰的大侠,继续被江湖规矩道义伦常束缚,克制自己的内心欲望,这一切他都看得明白清楚,但依然放不下,得不到,苦苦挣扎,自我烦恼,就像现在很多中年人,<strong>在社会职场中打拼多年,有了一定的成就地位,但已经走不到高处,也没有办法脱离现状,只能继续为生活四处奔波,想要孤注一掷遵从内心的梦想,但家庭责任让他不敢轻举妄动,他是多数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可内心的压抑苦恼无人知晓,直到生命的尽头,才直面自己的内心。

其实电影中,最懂得江湖是京城里的贝勒爷,人在朝堂身为皇族,但对于江湖依然掌握在手,他跟九门提督玉大人的一段话,就可以看出来他才是真正的入世高人:

"内城好说,外城就杂了,三教九流,往来人等,整治京畿不能只眼看着朝廷,江湖上也要有所联络,九门提督才坐得稳。刚柔相济,方得治道"。

电影《卧虎藏龙》:江湖武侠的背后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

贝勒爷是朝廷和江湖关系的平衡者,他不是江湖人,可江湖人却能为他所用。青冥剑被盗,玉府的嫌疑最大,但碍于身份关系,贝勒爷不能直接出面,就将事情交给俞秀莲处理,拿回青冥剑保全所有人的名声,皆大欢喜。

玉大人起初不以为然,对于江湖人更加看不上,自认是正派名门,可是当他自己的女儿逃婚出走后,还是要求贝勒爷动用江湖关系找回女儿。这是讽刺也是现实,谁都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就要求人办事,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时处理各自的关系。

江湖,处处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职场还是学校,各个年龄段,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被各种各样的规矩管制,人情世故的捆绑,谁都无法摆脱,唯一能做的是只有平衡周转。

结语:

李安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导演,从他最早的"家庭三部曲"开始,我就被他的电影深深吸引,他用最温和含蓄的方式,探索家庭里的矛盾,两代人的代沟,传统世俗观念和个人情感抉择,正如电影《卧虎藏龙》,故事发生在恩怨纠缠的古代江湖,但探讨的问题也属于现代人,刀光剑影,不仅仅是江湖当中的真枪明剑,也是人情关系里的你来我往,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江湖,谁都逃离不了外界的规矩约束,一昧追求身心自由,冲突全部束缚,反抗一切规矩,看似潇洒自由,实则自我任性不负责任,到最后伤人伤己,可是如果被世俗礼法禁锢,为了道义伦理而压抑内心情感,那人活着也没什么意义,只是一具顺从礼教的行尸走肉。

这就是李安导演一直以来探讨的问题,如何平衡理智与情感,压制和放任都是一种极端,只有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情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得到身心的自由和快乐。

电影《卧虎藏龙》:江湖武侠的背后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