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郑州市民,96110来电,一定要接!全国反诈统一专号郑州上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欣

今后如果接到96110这个电话,千万别挂断,请务必接听,这是郑州警方新启用的反欺诈专用号码。2月25日上午,郑州警方召开郑州市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联席办公室工作通报会,介绍全国反诈统一专号96110上线情况。

据介绍,在多年的打击治理实践中,加强犯罪预警和防范,是减少群众被骗的有效渠道。2017年郑州警方开通反诈热线66221110,由于辨识度不高,民警在预警劝阻工作中时常遭到受骗群众质疑,预警效果大打折扣。此次开通反诈预警专号96110,便于群众识别和确认警方预警电话。

96110主要有三项功能:一是劝阻,当群众接到 96110电话,说明其正在遭遇电信诈骗或者属于易受骗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时接听,并按劝阻操作。二是咨询,市民如遇到可疑情况,可及时拨打96110进行辨别。三是举报,如果发现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线索,也可以通过96110向反诈中心进行核实或者举报。

2020年以来,郑州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占刑事案件立案总数的20.81%。郑州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切实做到“七不一报”——陌生电话不接、不明链接不点、中奖信息不信、网络便宜不贪、带你赚钱不做、网络贷款不碰、有人要钱不转、一旦被骗报警,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捂好自己的钱袋子。

记者从通报会上获悉,自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郑州警方针对干扰和破坏社会管理的涉疫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缜密侦查,主动出击,一个月来破获涉疫诈骗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追回涉案金额108.3万元。虚假售卖防疫用品诈骗,缴纳学杂费、培训费诈骗,网络贷款诈骗,电话、QQ冒充熟人诈骗,兼职刷单刷信誉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诱导赌博、投资理财诈骗等是当前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相关连接:

八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揭秘及预防

一是虚假售卖防疫用品诈骗

骗术揭秘:诈骗分子利用疫情期间防疫用品匮乏的现状,谎称可以代购或者囤有N95/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水等,当受害人付费购买后,诈骗分子找各种理由拒不发货或拉黑,骗取钱财。

警方提示:购买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通过正规官方渠道,否则即使对方发货,收到的也极有可能是假货,危害健康。

二是缴纳学杂费、培训费诈骗

骗术揭秘:诈骗分子利用学校延迟开学,混入家长班级群中,将头像和昵称修改成和班主任的一致的内容,并以在群里发布消息或者私聊的方式骗取家长缴纳学杂费、培训费等,同时谎称收款账号为代收老师个人的账户,打消家长疑虑,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请老师们加强群管理,严格入群请求,以防不法分子入群行骗。如果家长遇到线上缴纳学杂费、培训费等通知,请先向班主任老师电话确认。

三是网络贷款诈骗

骗术揭秘:诈骗分子以利息低、无担保为诱饵,称可以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一旦受害人信以为真,骗子以支付保证金、手续费、做流水为名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网络贷款需要提前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的,都是诈骗!

四是电话、QQ冒充熟人诈骗

骗术揭秘:诈骗分子冒充熟人、朋友给受害人打电话或发QQ信息,以领导,出车祸,患重病急需用钱,送礼不方便要求转银行卡等理由,向受害人借钱,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遇到熟人紧急情况借钱的,一定要多方核实清楚对方信息。

五是兼职刷单刷信誉诈骗

骗术揭秘:诈骗分子通过制作虚假刷信誉平台,诱导受害人网购该网站商品刷单提信誉,并声称完成任务后能获得一定佣金提成,一旦受害人完成大额支付,骗子就销声匿迹。

警方提示:兼职刷单是违法行为,任何网络刷单刷提信誉返利都是诈骗

六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术揭秘:诈骗分子冒充国家公职人员通过制作通缉令、逮捕证等虚假法律文书,恐吓受害人,利用受害人急于撇清涉及案件的紧张心理,引导受害人通过转账证明清白,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示:公安机关绝不会让公民个人去网上查询通缉令、逮捕令;公安机关绝不会要求公民向任何账户进行转账。

七是网络诱导赌博、投资理财诈骗——“杀猪盘”

骗术揭秘:诈骗分子在交友平台发布虚假交友信息吸引受害人浏览,通过长时间与受害人交流,获取受害人信任,然后以有高收益的投资渠道或者掌握赌博平台内幕为由,诱导受害人转款,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网上交友需谨慎,不要轻信网上的“高富帅”、“白富美”;网络交友过程中,提到有投资渠道,或有赌博平台内幕的,都是诈骗。

八是网络投资理财

骗术揭秘:诈骗分子以炒黄金、炒白银、炒原油、股票推荐等未经许可的理财APP投资项目为平台,谎称收益高,风险低,诱骗受害人投入资金,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不轻信“稳赚不赔”低成本高收益的投资理财;不轻信任何渠道不明的理财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