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为什么山东盛产学霸?


学霸最多的是浙江,其次湖南,江苏,上海,湖北,广东。山东靠边站。


东南沿海


的确是身边有一些来自于山东省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相当优秀的,像我当时学院里面有一位来自于山东省的女生,这个女生的学习成绩是相当优秀的,他不仅在自己班上是学习成绩排名第一的,而且其大学里面的学习成绩平均分,在整个学院里面都是排在第一的,也因为他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到了大四的时候获得了全学院唯一的一个保送外校研究生的资格,这名女生在最后也成功的被一所985院校录取了。那么来自于山东的学生,为什么学习能力这么强呢?

●山东省人多.

山东省的户籍人口在全国来说是排名第2位的,仅次于河南省,人多的话也就意味着每年山东省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是排在全国第2位的。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多的话,也就代表着这个省高考的竞争会比较大。


●高考分数线高.

因为山东省高考的竞争比较大,这也就使得山东省的高考分数线比较高,不仅是一本分数线比较高,而且二本分数线也是很高的,山东省的一本分数线和二本分数线之间的差距也是全国最小的。学生在山东省参加高考的话,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十分大的。本来山东省的一本线就很高了,然而二本线和一本线之间的差距再小一点的话,那么山东省的学生考上二本的几率也就比其他省份小了很多。


●教育强省.

山东省因为是孔子故乡,所以这边的人都十分关注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以山东省也是一个传统的教育强省。山东省的孩子们都在拼命的学习,即使是这样,他们也很难考上一本二本高校,这就使得那些学生更加拼命的学习,所以很多在山东省内考上二本院校的学生到其他省份的话,可能能够考985、211工程大学;在山东省内考一本高校的学生,可能在其他省份就有考985院校的实力。这样的情况就使得那些山东学生如果去外省高校上大学的话,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的强。


饕餮视听


我是山东考生有发言权,首先考生人多但录取人数少,举例说明,2001年高考人数山东85万录取10万。全国总考生人数才450万。超过15万考生数的就是大省了,结果山东85万。全国录取率很高,但山东呢录取率不到八分之一。其次,山东学生刻苦,多么刻苦。以我为例。我除了短暂的寒暑假外,大部分都在学习。寒暑假也有补习班的时候。从小学一年级写作业到晚上九点钟,到高中晚上十点下自习,早上五六点起床跑步上早读。这还不算最刻苦的同学在宿舍熄灯后还拿手电筒在被窝看书,一般来说到凌晨一点多。其实还有,大部分人吃饭都看书,山东人吃面食很多,比如饼,尤其是烤的饼加上我们那里吃煎饼(主食),一只手骂饼一只手看书。真的太累!考上大学毕业后去了企业整天加班加点都没有上学累,毕业了工作全是解放了!还有,我高二就累出了颈椎病,一定程度反应了学习强度大。我和云南同学一样的3+2全国统一试卷。我的考试分数是他的 1.8倍左右,但报的学校都差不多,可见各省录取极其不公平,其它省的真的是玩出来的,高中就玩各种游戏,啥红警……什么的。我大学才接触!


2015603


说山东盛产学霸,是不是因为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线高,山东高校考研率高。但这个学霸我认为不值得称道。

我是山东人,对山东的教育略知一二。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但高考分数线高、录取率并不高,虽然学生的高考分数很高。我们不去探究为什么录取率这么低,但山东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我家是农村的,小学在村里、中学在镇上,高中在离家40公里的另一个乡镇,初中是一个周回一次家,高中是两个周或一个月回一次家。学校很长时间来一直把录取率作为唯一标准,我记得我们上学时,从小学就会有晚自习,初中就早起晚睡的学习,高中时更是拼时间拼精力。勉强看上大学了,但后期真正发展好的很少。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前期初中、高中大部分农村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加之长时间靠所谓努力,拼时间拼精力,导致大学后精力不足,在全国其它地方的优秀教育方式方法的对比中,看到了单纯应试教育的后果。

可能我在的农村问题尤为严重。当然这些年山东教育变化较大,但我认为仍然落后于先进地区。


职场叶绿速


我就是山东的,快二十年前考进九八五,勉强算学霸吧。大概回答一下,第一从小家人重视教育,虽然我父母都是最普通的人但全家从小给灌输读书是唯一出路。第二,读书够刻苦,我们初中时候是五点多就出门了,印象中六点半早读,可以想象北方的冬天有多黑多冷,我们教室还没有暖气,但大家都在坚持。第三,榜样的作用,在山东谁家出个大学生或者名牌大学特别荣耀,在村里可以横着走这种。第四,经济比较差确实没啥好出路,不像江浙沪广东那种,读不好做生意也不错,我们那年月做小生意的都是社会底层,当然今天可能不一样。


花花75287


这个观点不能说盛产,有三方面。

一礼仪之邦,重视教育,大部分学生即使学习十分不好,家长也必须让他高中毕业在去打工。#典型死要面子活受罪#,认为学历等于文化水平思想放在全国严重落伍。

二考上大学和公务员,光宗耀祖。感觉不上个大学,家长没脸出来见人一样。这实际上是封建思想残留,不思进取,好多大学生,都去考研了,然后目的是考公务员。

三考试压力大,我就是典型的例子,比如2009年,我是艺术生,艺考18万人竞争,我的个天,别说文化课了,当年文化课考了492分,结果省内没报上,山东艺术大学和山东工艺美院,可想而知。


半世癫狂半世痴


说起山东学霸多,估计很多人不熟。我们以清华大学17年,18年(19年清华没公布)入学研究生生源地来看,山东学生排第一。也许有人说了,山东考生多,可是本科名校给山东名额并不多,远低于北京、江苏、浙江的名额。这些去清华读研的学霸都是从各校拼杀进来的,实属不易。也许有人还说,别的省的学霸出国了,我只能呵呵了,咱山东学霸出国的也不少啊,颜宁就是山东的。我们承认,两院院士江浙排前两位,山东第三,原因是几十年前山东经济不行,教育不行,这只能代表过去。现在山东教育发展平衡,没有超级中学,各个大学里山东学霸成群。今年国家评选的杰青山东籍排第一,说明这些年山东人才走向顶尖。主要原因是山东人能吃苦,山东就业环境不行,大家没办法,只能拼命学,离开山东,走向全国。





不和小人一般见识啊


位于山东的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聊城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被戏称为“全国四大考研基地”,这就是山东盛产学霸有力的证据!

山东为什么盛产学霸,很多人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分析,作为一名高中一线老师,我认为都没说到点子上,我就想重点强调一点:山东高考难!多数学生所上的大学层次,严重低于这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才有同学中的“山东盛产学霸”的结论。

下面这位考生的高考成绩不能说不优秀,数学150分,英语142分,文科总分623分,而她只能报考北京的一所排名并不靠前的985大学,而且还不是这所大学的热门专业。

而这所大学在使用全国2卷的黑龙江,投档的最低分是532分,试想一下,如果两个学生报了同一个专业,会是什么样的?532分,如果在山东,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公办学校都录不上。

也许有人会说,其他很多省份也很高,甚至更高啊!是的,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两个因素:

一个是改卷的因素:山东由于考生多,所以改卷时速度就很关键,这样的话,势必影响改卷的质量,造成了山东“改卷严”的结果。我原来带过学生,有海南的、东北的、内蒙古的,他们都遇到这种情况,在班里成绩一般的学生,最后去参加高考,都能考出高分,上更好的大学。比如在山东,考上山东大学的属于非常优秀的学生了,但是如果中等的学生去了那几个省,也很有希望考上山东大学。之前我带过一个学生,是某省过来借读的学生,在班里一般稳定在后三名,结果最后回去参加高考,考到了海南大学,而且她在回去第一次参加考试就给我打电话说考了全校第二名,距离第一名差了0.5分!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山东的好大学太少,而外省的好大学给山东的名额又不多,而且还程减少的趋势,这就让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得不上省内的二三流学校,其实他们完全有能力上211、985大学的,所以学习方面,明显高于很多同学就很正常了。

在山东,考研被当成第二次高考,特别适合那些本来能上更好的学校但是又没能考上的学生,于是,山东的几所普通高校,就成了全国闻名的“考研基地”!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一起来探讨教育和教学!


赢在高三


山东高考分数线最高,山东考研考公人数全国第一。

说到学霸,肯定非山东人莫属。有这几个指标:山东省的高考分数线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山东考研考公人数也是名列前茅。为何山东人这么能考?

对于高考来说,首先山东考生多,每年多达60-70万人,能与之相比的也就是河南省了。其次山东人重视教育,特别受孔孟思想的影响特别大,因此,很多的农村培养出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最后,山东人踏实,勤奋,稳重的性格,在应试教育也很适合。

考研和考公务员也是一样的道理。考研山东有众多“考研名校”,全国各地985,211大学研究生中都有大量山东人。山东人首先择业就是“仕途”,能进公家单位,拿到“铁饭碗”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也是山东人“忠孝文化”的一部分,山东人相对“利”,更重“名”。有人说山东人好面子,虽然不完全对,但至少也是有一定道理。

每年国考省考,山东本省的各单位报考人数爆满,甚至很多人都会去其他省份参加考试,主要是为了规避“凶猛”的本省考公大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山东人的这种性格不利于经济发展。过于保守,过于呆板,缺乏创造性和闯劲。东北地区虽然经济衰退,但是东北人依然勇敢的闯出来,而山东,相对经济好些,还是喜欢在省内为了一个职位“厮杀”。

毕竟考公招考名额有限,于是每一年都有着大量的炮灰来充当“陪考”,而考上了的,则类似于古代中了“科举进士”,一切都不用忧愁,皆大欢喜。不得不说,考公还是有着科举考试的影子,在山东尤甚。


塔尖


提起山东的学子,从中考开始就竞争激烈,后续高考、考研山东人都以高分著称,全国各大高校很多都是山东的学生,山东学子给人的印象是努力,但是缺乏创新意识,虽然盛产学霸,但普遍存在于工科、理科领域,艺术生的成就要少一些。山东盛产学霸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产生的。

首先是思想上的原因,山东省是孔孟之乡,所以骨子里经商意识少,从小周边灌输的思想就是通过学习告别农村,或者通过学习谋求出路。除了学习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拥有高学历就是拥有敲门砖,如果初中毕业就开始闯荡社会,会让周边的人看不起。山东学子的父母凑到一起比较的也是谁家孩子考了多少分,所以在这种风气下山东学子将学业看得非常重要。

原先有个经典案例,说的是一个山东学子学习成绩好考上了名牌院校,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每个月几千元的薪资,放在今天几千元的薪资收入并不高,但是父母出去已以后总认为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学历高,铁饭碗。相反,同村的一个人因为学习一般,自己做生意,一年赚个上百万,但是在公务员父母的眼里,不管赚多少这绝对比不上自家孩子。

其次是数量的原因,这个数量包含有高校数量以及山东的人口数量。山东人口将近一个亿,在全国各省排名第二,但是山东的高校数量尤其是重点院校却少之又少,985、211院校更是一只手就数的过来。在山东这个高考大省,众多学子去竞争为数不多的几所重点院校名额非常难,所以很多放在省外学习优秀的人只能屈居选择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但是这些人学习基础好,在本科学业完成后,就会以高分考入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所以这也普遍给外界的印象是,山东盛产学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