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為啥農村“不成文”的規定沒人可以拒絕?

新大風歌


我們小區曾經發生一件事,有家辦喪事,一個鄰居自己主動過來參與送葬,在下葬過程中,那個鄰居突發心臟病,搶救不及時去世了,事後兩家鬧的不可開交。現在再有這種事,都儘量不驚動別人了。


1855794787637桃花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外婆去世,出喪前村18大金剛說的段話。他說“誰家沒有娘,誰家沒有父,誰家不葬娘不埋父,如果你不想參於明天抬棺,請提前告訴我,以後你家的事,我們金剛不參與,要想解決辦法有兩,一是自己一家人自己抬,二是自己去別村請。這次安排到誰抬槓,誰明天早準時到場,不得推辭”。第二天早上,外婆是七點出喪,6點多18金剛一個不落到場。

通過上面這個我親眼見到的事,也能說明一點為啥農村不成文的規定沒有人拒絕。一方面,農村就那麼大,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這次人家家有事,你不幫忙,臨到你家了你也不好意思請別人,特別是農村白事,這不是得罪一家人,一得罪就是全村人,除非你以後家裡不埋人。另一方面,我國長期傳統的小農生產方式,對於重大事情,個體能力難以解決,需要彼此之間的協調配合,比如早期的蓋房,都是相鄰間幫忙完成。

隨著社會發展,農村也在變化,原來那些“不成文”的規定也不是牢不可破。原來的村莊圈子也不再是原來的圈子,熟人文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比如說父母那一輩人,村子裡他們之間沒有不認識的。到了我這一代,常年在外工作,一年也在家待不了幾天。過年回到村子,我們同齡人之間,好多見了面都不認識,那些比我們小的,又沒有親戚關係的就更不認識。也就不存在父輩他們那代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情。第二我們年輕一代,讀書在外,工作在外,家裡都是老人參與農村的事物,我們很少參與,懂得規定也越來越少,有些“不成文規定”隨著時間也被慢慢冷淡。比如,原來孝子見人要下跪,現在基本就沒有了。第三,過去我們農村是個人情大於天的社會,現在全社會都一切向錢看,都以金錢相交換。很多原來需要藉助鄰里幫助才能解決的事,現在不需要了,掏錢就能辦。比如現在蓋房,沒有誰再找鄰里幫忙,都是出錢請人做。

農村人人遵守的不成文規定,從另一面把城市和農村做了很好區分,但是隨著農村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很多不成文的規定也在悄然被攻破,我們也無能為力,為願在金錢化浪潮下的農村還能保留點不被攻破的“不成文規定”,讓我們在冰冷的金錢社會里還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幫不幫忙


對於農村白事的確是一個不成為的規定,大家可以說是不約而同的都來幫忙。其實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讓主家也沒有時間去辦理這些事,畢竟失去了親人非常的痛苦,再去張羅這些事也不可能,於是就由村裡的人以及近親屬來幫忙料理。特別現在各個村都有紅白理事會,一般這些人來主持葬禮的舉行,對於村裡的其他人來幫忙做其他的事情。


記得年前我父親去世以後,我們一般都在外面工作,平時根本不在家裡面,主要家裡面的人情往來靠父親來走動。去世了以後,我們就回到家裡面,具體的事情也不知道怎麼做,於是村裡有一個比較近的人幫忙去找那些人。我家的這個比較近的人也就是農村所說的沒有出五服的人,他圍著村裡找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幾個人,特別去挖墓穴,還有需要填土的人非常的多。

於是紅白理事會的主要的一個頭過來告訴我的哥哥說,你可以到村裡面找著那些人。於是我的哥哥就去了轉了一圈,結果到晚上幾乎全村在家的戶主基本上都來了。有事的直接說一聲,但是大部分都說有事也必須來幫忙,有的來燒火,有的來燒水,還有的來洗碗,還有的來挖墓穴,還有的來抬棺材等等人員一應俱全。這或許就是村裡的不成為規定,只要家裡去世的人的喪主家去上門說一聲沒有推辭的,或者說沒有叫到的人也來了坐坐,看看有沒有能忙幫上忙的地方。



在農村這或許就是不成文的規定,村裡面只要有去世的人不管你再忙,除非是家裡確實走不開,大部分人都會來幫一下忙,不管是年輕的人還是年長的人都來坐一坐。這個時候基本上在以前可能有一定的小過節,只要不是八輩子深仇大恨,基本上都是忽略了這個事情,都來幫一下忙,至少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心裡非常溫暖的。通過這件事我也瞭解了農村人的樸實以及農村人不成文的風俗,這種不成文的風俗起到了一些增加親情或者是感情的橋樑。用農村的話來說誰家都有百年之後去世的老人,幫了別人也就等於幫了自己。


三農一姐


不是不可以拒絕,而是農村是個人情味非常濃的地方,你幫我,我幫你,大家其樂融融,這才是真正的農村人。

記得在14年的時候,隔壁鄰居家的劉奶奶80歲,因為突發心梗壽寢正終,當時我們都在田裡做活,劉奶奶有曬太陽的習慣,但當我們日落而息回家的時候,發現劉奶奶還坐在躺椅上,我們也沒有太在意,還打趣說劉奶奶這是要曬月亮哦。可當我們說了幾句話時,劉奶奶沒反應,我們感覺不對勁,就上前又叫了幾聲,劉奶奶還是沒反應,後來爸媽出來一看,劉奶奶走了。

因為劉奶奶家親人都不在身邊,爸媽二話沒說趕緊去村裡把能張羅事的叔叔阿姨都找來了,因為劉奶奶平時對我們都特別好,一聽說劉奶奶出事了,全村300多戶,能在家的幾乎都過來了,有的人悲傷哭出了聲,有的難受掩面而泣。當大家都回過神時,都是開始張羅劉奶奶的喪事,這是沒有兒女在的情況下,全村人都是自發的,有的聯繫劉奶奶親人,有的聯繫棺材,村裡幾個長者給村裡的幾個年輕的告訴它們準備好傢伙式給劉奶奶挖個墳,然後還有聯繫喪事一條龍的人,大家的工作井然有序,該花錢的花錢,該出力的出力,真的沒有一個打退堂鼓的。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在農村哪有什麼“不成文”的規定,都是一群樸實的人做著一些樸實的事,在農村生活,總是會讓你感受到人和人沒有那麼大的隔閡,原來鄰居也是可以成為親人的,這就是農村的“規矩”。


一起種植


因為這些“不成文”的規定都是經過常時間形成的,也可以說是祖祖輩輩傳下了的規矩,這些規矩都是能被大家認可的、合理的。這些“不成文”的規定大多都是關於紅白事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事大家都會遇到,都需要別人的幫忙。

那我們這來說吧,我們這如果誰家遇到白事,孝子在第一天晚上會去每一家去通知的,到某家後由陪同人員喊這家的男主人出來,人出來後孝子會給其磕頭,並告訴他自己的親人去世了,明天哪也不要去了,請他去幫忙。但是這種頭都會避而不受的,都說受這種頭不好。都是到某家門口喊一聲誰誰在家嗎?家裡其它人會說,不在家。這只是個託詞,其實在家,不想受這樣的頭而已,但是明天都會去幫忙的,沒有例外。

之所以不失約去幫忙,其實是大家心裡都明白,鄉里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如果自己不去,自己就不好意思再去這家人了,這也就結下矛盾了。

如果這家有事你不去,那家有事你也不去,時間長了就會把全村人都得罪了,到你自己有事了誰會給你幫忙?到你有事也去請了,但是就是沒人來幫忙怎麼辦?如果真發生這樣的事,會成為十里八村的笑話的,肯定會笑話他這人不會辦事,不會混人。

其實幫忙是相互的,紅白喜事誰都會遇到,你給我幫忙,我給你幫忙,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才能把事順順利利的辦下來,紅白喜事真不是一家就能辦下來的事。所以這些“不成文”的規定沒人會違反。


逸風三農


農村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對於“情分”的理解一定是非常透徹的,農村自古以來就秉承著一家有事全村幫忙的原則,不管是孩子結婚、老人辦壽還是給老人送終,只要一聲招呼,出力的出力,出錢的出錢,農村人在這些禮數方面是非常重視的,這也給別人一種感覺就是,農村人為什麼不知道拒絕。

還記得最近在短視頻平臺非常火的那個山東拜年麼?子孫幾十口,不論官大關小,不論富與貧,在跪下的那一刻只有孝字當先,這在農村是沒有人可以拒絕的,因為子跪父是天經地義,根本就沒有什麼成文的規定。

就像我們這辦喪事,不管你生前如何如何,也不管你家裡窮富與否,只要您之聲,全村的老少爺們都會過來幫忙,主人家吩咐什麼咱們就做什麼,在農村逝者為大,這個其實也是沒有明文規定的,但農村人都會自發的遵守,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千百年留下的習俗,我們是必須遵守的。

在農村大家互相幫忙是常事,你幫我,我幫你,你家有困難我鼎力相助,我家有困難你傾囊相幫,如果你不幫我,我也不幫你,咱們把日子過程了死門子,那麼以後誰還會跟你相交,誰還會跟你談感情,所以在農村這些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一種“情分”,只有好好珍惜,好好利用,都是我們成功路上的一個好幫手。


布衣小農人


我是鄉村淇譯,一個在農村種植水稻和養殖河蟹的八零後農民。

在農村人們都是遵循著一些老傳統的,還有一些看不見的一些“不成文”的規矩的,雖然這些不成文的規矩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但是大家都是會去遵守的。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嗎。

比如說農村的白事

在農村如果誰家有老人去世了,在我們這邊會在老人去世的那一刻,放三個二踢腳來提示的,因為誰家老人要不行了大家心裡都是有數的,在這個時候聽到有放鞭炮的,那麼大家就是都會明白的,只要是在家的,不管有沒有事大家都是會去的。幫著看看有什麼事情能幫上忙的,都不用告訴大家也都是會自主伸手幫忙的。

畢竟大家都是知道你現在的付出等到你家裡有事的時候大家也都是會來幫忙的,如果在這個時候你不來幫忙的話,等到你家有事的時候也是沒有多少人來的,那麼到了那個時候會很尷尬的。

別的還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矩的。比如在辦白事的是如果有人來祭拜的時候,主家都是有人必須回禮的。家裡有的東西不夠從別人家借的東西,是不能去還的,只有等到被借的人家自己來取,而且還要在借的東西上面用紅繩綁上錢財以表謝意的。錢綁多少都行是個心意就行。這些在農村都是不成文的規矩的。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農村的一些老傳統,大家都是會默默地去遵守的,畢竟農村是熟人的社會,大家有個什麼事情都是會互相幫忙的,漸漸的大家也就是把這些行成了不成文的規矩了。這樣良好的傳統我們也是應該流傳下去的。

分享一些農村趣事和自己養種植經驗,喜歡的可以動動你發財小手關注一下吧。


鄉村淇譯


在農村生活,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這些約定成俗的鄉規民約,大家都會自覺的遵守,也被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有的不成文的規矩,有時候是完全不去的,但村民還都會自覺的去遵守、自覺的去做,這也是什麼原因呢?這也的情形科學早已經做出結論。科學家通過鼠類做過實驗,老鼠在封閉的環境下生活,食物和水源都是充足的,但老鼠後來卻慢慢的出現了退化,最後出現了死亡,也證明哺乳類是要一個群居的群體,不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沒有了人際的交往,是很難生存的。

農村不成文的規矩有很多,各地農村都有各自的一套鄉規民約,其中對於辦理喪事基本上是相同的,也被稱之為白事不用叫,紅事要下貼,紅事一般情況下都要去通知親朋好友,或者是街坊鄰居,大家才會前來幫忙,而對於辦理白事,事主是不用通知人的,大家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之後,就會自發的前去幫忙,而且不論過去有什麼過節,在喪事面前,沒有什麼比前去幫忙最重要的,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不去不也是可以嗎?

一直以來都是逝者為大,而且孝子賢孫作為守孝之人,是不能去料理和做一些其他事情的,孝子所需要做的,是在靈前守孝、守靈,而這時候其他的各種繁雜的事情,就需要村裡的人前來幫忙,這種約定成俗的習慣,在很多地區都很流行,辦理喪事來的人越多,越彰顯自己在村裡的為人處世做的好,當然在別的辦理喪事的時候,自己也是早早的前去幫忙的,對於這些事情,大家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都有一本賬,禮尚往來是做人的根本,孝子賢孫在失去親人之際,是最需要大夥前去幫忙的,甚至一些遠在他鄉的,也會往家趕,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回去幫忙,去送逝者的最後一程。

除了辦理喪事之外,農村還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像有的農村,還會對於操辦酒席的數量、人數做出村裡的規矩,人的數量和酒席的數量都有嚴格的制定,避免鋪張浪費是不允許超出規定數目的,如果超出,大夥就統一不去幫忙,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有的甚至細分到喝什麼樣的酒,置辦什麼樣的菜品,酒的價格不能超過多少,菜的數量不能過多,這些都有很明細的規則,也是為了避免浪費的一種方式,仔細想一下,初衷還是很好的。

農村的宅基地是村民修建房屋的福利,也是容易出爭議的,像有的村子對於蓋房,高度上就有一些鄉規民約,大家蓋的高度都一樣,只能低一些,但決計不能超過所規定的高度,這樣也避免了你壓我一頭,我壓你一磚的情況出現,除了高度之外,還有的會對於滴水(屋後流水的地段)、錫山(左右牆的間距)都有很細緻的規則,這些都是不成文的規矩,但也只能通過這些不成文的規矩,才能給減少很多的爭議。

農村的很多不成文的規矩,有的是多年的風俗習慣使然,也有很多是為了減少爭議,不得不採取的一些手段、措施,相對而言,很多時候還真的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那裡的農村,都有哪些不成文的規矩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農村不成文的規矩,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他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

一個國家的治理,其實也是靠兩種東西,一個是國家機器,法律法規等,另一種就是約定俗成的一種文化,兩者缺一不可。

農村一個村落,就是一個小社會,在經歷條件不發達的時候,任何一件事翻看一己之力是不夠的,而且村落的構成也和城市不一樣,血緣關係,親屬關係,鄰里關係,大家的交集很多,關係較近且複雜,所以紅白喜事,一定是大家參與的,久而久之,就約定俗成了,這個事就應該這麼辦,如果你不這樣,就成為了另類,所以大家就一直遵守了下來,逐漸就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這是個地域,環境,人群有關係的。

不知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心生蓮花見自我


為啥農村“不成文”的規定沒人可以拒絕?

這個怎麼說呢,農村現有的一些“不成文”的規定,不是一時興起,是經過一定程度上的時間累計而成的。可以把這些“不成文”的規定看成一種“習慣”,一種“信仰”,甚至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來往。

就說我們這吧,就有很多潛在的“不成文”的規定。而這些“不成文”的規定充斥在我們身邊的每個角落,隨處可見。

就像提問者說的那樣:只要守孝人一張嘴,大家都不會失約,前來幫忙。之所以會這樣子,是因為:在農村,誰家都會遇到個什麼大事小情的,作為同在一個村住的鄰居,於情於理,在知道後,都會習慣性的去幫忙。如果是喜事,那就一起開心;如果是白事,可能就只有無言的陪伴和幫助。今天你有事,我幫你;明天我有事,你幫我。

除此之外,還有:正月裡,人不能理髮,否則舅舅會“死”。真的假的?當然是假的,那為什麼還有很多很多的人會有此“忌諱”呢?其實,這隻能說明一點,就是人對親人的那種說不上來的“愛”。生活中,哪怕遇到和親人有一點關係的“不好”,都會去避而遠之,生怕親人會因此受到“傷害”。

除此之外,我們這還特別注重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在這一天,有太多的講究:1、女兒不能回孃家,不然會給孃家人帶來“不好”。

2、不能口無遮攔的亂說話,不然的話,會被父母說一頓,父母通常會這麼說:大初一的、大十五的亂說什麼話,都沒你,沒好……。(能,聰明的意思)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做的夢,太陽不出來的話,是不可以講出來的。吃飯的時候,筷子是不可以直插或斜放在碗裡。父母去世的第一年不能貼春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