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走筆蕭公館 (九)蕭龍友將“息翁”改為“不息翁”

走筆蕭公館(九)——破解蕭氏家族龍飛鳳舞的傳世密碼

謹以此文紀念京城名醫蕭龍友誕辰150週年

走筆蕭公館 (九)蕭龍友將“息翁”改為“不息翁”

人民當家 揚眉吐氣

當年“息翁” 更名“不息“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城,蕭龍友家裡也進駐瞭解放軍。蕭大夫一家熱情接待,解放軍戰士聞聽先生英名,對他十分敬重。

轉眼間,為蕭老進八十壽誕之日。這天,蕭龍友穿上藏藍色錦緞面皮袍和嶄新的棉靴,先去看望了住在院裡的戰士們,然後讓家人端來壽麵慰問戰士。

解放軍紀律嚴明,婉言謝絕,讓蕭老讚歎不已。

按平時的規矩,少不了大宴賓客唱堂會,為了不影響駐軍的學習及生活秩序,蕭老吩咐,一切免了。自己坐在院中的凳子上,叫女婿蔣兆和為他再次畫像。

畫像完成後,蕭龍友非常滿意,讓女兒蕭瓊補上幾筆松針。蕭老將畫拿進書房,鄭重地在畫上題寫了《息園居士像贊》: “歲己丑正月十四日為夫己氏八十生辰,天清地宇,家和人壽,兆和賢婿為我寫真,以為紀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人民當家作主。

走筆蕭公館 (九)蕭龍友將“息翁”改為“不息翁”

蕭龍友雖然年逾八旬,仍然念念不忘祖國的中醫事業。他逢人便說,舊社會政治腐敗,不敢過問國家的事,為了盤家養口,不得不借醫為隱,稱自己為“息翁”。新中國誕生了,百事欣欣向榮。

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發展中醫的一系列政策,,讓蕭大夫感到歡欣鼓舞。他特意將“息翁”改為“不息翁”,以表達他為中醫事業奮鬥不息的決心。

1950年,蕭龍友以華北區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央衛生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衛生會議。會議制定了“預防為主,面向工農兵,團結中西醫”的衛生工作三大方針,中央衛生研究院決定籌建中醫研究所。

1951年,蕭龍友作為中醫師被中央人民政府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1953年11月,中華醫學會成立中西醫學術交流委員會,衛生部副部長付連樟任主任委員、名老中醫蕭龍友、孔伯華、施今墨、趙樹屏當選為副主任委員。

這年,毛澤東主席說 : “我看我們中國人民要為世界人民做出貢獻的話,中醫是個好項目。”

在“西醫怎樣讀中醫書”座談會上,蕭龍友發表了非常重要的意見。為後來我國開設中醫學院及制定西醫學習中醫教學計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

走筆蕭公館 (九)蕭龍友將“息翁”改為“不息翁”

1954年9月,蕭龍友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感到異常興奮。

特別叫家人做了一套中山服,以示新生。大會推選他為主席團成員,還安排他作了大會發言,講述他探索祖國醫學遺產的體會。在發言中,提出建立中醫學院,培養中醫人才的建議,得到黨和政府採納,逐步實施。

當天晚上,毛主席,周總理在北京飯店宴請各界代表,蕭龍友應邀出席。回家時,帶回一個紅蘋果,非常激動地告訴家人,“千萬不要忘記共產黨的大恩大德,要好好學習,奮發向上,對人民多做有益之事”。

家人聽了老人的話,也感到欣慰和鼓舞。


蕭龍友雖是人到暮年,卻壯心不已。除當選全國第一屆人大代表外,還歷任中醫研究院顧問、學術委員會委員、名譽院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長、北京人民醫院中醫顧問等職。

1956年,國家採納了蕭龍友的建議,成立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所中醫學院。

蕭龍友當時因病住院,聽到消息非常興奮。對家人說:“四所中醫學院的成立,更充分說明了人民政府的一切措施,莫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願望。”

走筆蕭公館 (九)蕭龍友將“息翁”改為“不息翁”

他雖然正在病中,仍口授若干意見,如課程的安排,教學的質量,理論與實踐,講義的編寫,以及應重視古文與書法等等,可見這位老人對培養中醫人才是多麼的重視。

蕭龍友虛懷若谷,不好張揚。行醫數十年,各個時期的政界要員及社會名流,如吳佩孚、徐世昌、抗日名將馬占山等贈送的匾額不少,他一概打入冷宮,居然一幅也沒懸掛出來。在他的寓所門口,數十年如一日,始終是那塊寫著:“蕭龍友醫寓”的小木牌。

蕭龍友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十餘年裡,以高尚的醫德、醫風,高明的醫術垂範天下,曾多次被邀請去中南海為中央領導諮病診治。家中現在還保存有,衛生部副部長邀請蕭大夫為朱德副主席等中央領導診病的手札。

走筆蕭公館 (九)蕭龍友將“息翁”改為“不息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