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宋朝经济很发达,为什么不能收复西域?

惊鸿语鸣


一是没必要,二是没能力。

——

西域在汉唐时代,都是作为陆上丝绸之路来维持,沟通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宋朝在西北最大的一次扩土行动,就是熙宁开边,也称为河湟开边。目的就是为了重新拓展陆上丝绸之路,绕开西夏把持的河西走廊。但是商队也不热衷于走河湟谷地。

同时,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步成熟,不再依赖于陆上丝绸之路和西方交流。一船的商品数量和运输时间,远远要优于一个走西域的商队。

所以西域不香了。

——

宋朝的外部压力太大。

西夏、辽朝、金朝,都是有封建国家机构的半耕半牧王朝。不像匈奴、突厥那样,还处于游牧为主的势力。也不像明朝那样北疆无长期统一的势力。

而且,因为经历过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武将动乱,宋朝花很大力气防止武将动乱。内部安定了不少,几乎没有辐射半个国家的农民起义。但是对外军事力量就弱很多,防守战还行,主动出击就不行了。

宋辽夏成了一个完整的三角体系。

河湟谷地路途险要,宋朝要去西域的捷径只有河西走廊,就必须要和西夏对上,而和西夏发生战争的话,辽朝就会介入,导致最后不了了之。

——

所以宋朝就没必要也没实力开拓西域。


黑眼历史观


根本的原因就是宋朝的“重文轻武”。

宋朝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发展到了当时的世界巅峰,比如宋朝的经济总值位于世界第一,比如东京汴梁是世界人口第一的城市等等。

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最高达80%。

汴梁的人口据推算大约有120-150万,世界上同时期的人口最多的其他国家的城市是君士坦丁堡,人口只有20万。

按说这样的实力,足以拥有一支傲视全球的军队,可是宋朝整个社会的思想造成了“文武不均衡”,甚至出现了畸形。

在宋朝,文人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绝后,文人不仅能够通过科举达到“进仕”的目的,而且“文人无死罪”,这是宋太祖规定的。

这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上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风气的泛滥。

文人地位如此之高,武将的地位自然就每况愈下。

加之赵匡胤本身就是靠军队才得以登上皇位,因此他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们非常忌惮,先是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接触了禁军将领们的兵权。随后又通过种种手段削夺了地方节度使的大部分权力,使节度使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官位成为了一种虚职。

总之,宋朝的轻视武力,虽然巩固了内部的统治,但抵抗外虏则显得力不从心,以至于最终出现了“靖康之耻”的悲剧。

现在看来,发展经济发展文化虽然必不可少,但拥有相当的武力也是势在必行。

想要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否则“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谈!





飘香一箭


大家好,我是历史爱好者逆旅行人NL,很高兴回答您和各位朋友的回答,关于宋朝经济很发达,为什么不能收复西域?这得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

大家都知道,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驿站龙袍加身的典故,由自己的部下簇拥,折返京城,取代后周政权。赵匡胤由部下之拥当上皇帝,他同时也担心以后会不会有人效法企图谋变,所以确立了宋朝历代重文轻武的思想。

宋太祖赵匡胤首先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且外放,继而又削弱他们外放的权力;同时在中央设立枢密院,只有调兵权,没有统兵权,在外将领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所有将领对皇帝负责,实现中央集权。

中央权力的增大,而地方军事权力大大被削弱,地方将领时常轮换,导致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战斗力短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在西北与辽,西夏的战斗中,常常输多胜少。

北宋采用"募兵制",当兵是一种职业,和现在一样发放薪水,在经历灾年,以招收灾民当兵为基本国策,转移矛盾,宋朝兵力高峰时期高达100多万,听起来似乎兵力很多,但同时面临一个问题,兵员素质远远低下,冗官冗兵非常严重,朝廷财政负担严重,难以应对任何一场大规模的超强度战争。

所以,虽然宋朝经济发达,但糟糕的政治制度的弊端,使的宋朝收支不稳,还要每年向北方游牧民族朝贡,国家忠言远远不如明朝,最终在外部势力的冲击下,宋朝这颗摇钱树终于土崩瓦解。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如果有其他回答,欢迎评论区留言。


逆旅行人NL


在经济多样化,和经济总量来看,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顶峰。有种说法是唐代GDP占了世界的五成,宋朝则占了世界六成。

同时宋朝也是公认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期,小农经济与小商品经济并存。不过商户有钱,可以以钱抵役,但农户不能,加之北宋的西北路,河北路,河东路,长年备战,西事更是终北宋一朝不断,这些地方农业劳动力经常要在农忙时候参与徭役,粮食生产更是无保障可言。就算是王安石的青苗法,也是连头痛医头的功效也达不到。

整个北宋,经济发达主要就集中在江南,而我们现在看到农业发达的两湖,在当时不过是一片沼泽。整个北宋的发展不平衡,令其根本不可能具有收复西域的能力。

加上统治阶级无长远眼光,甚至将战场胜利夺取的土地归还西夏的荒唐举动。北宋有钱又如何,只是小富即安的虚胖病人而已。


铁乌龙


我是奔腾Li,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宋朝为什么不能收复西域,主要原因还是宋朝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强大的王朝,但事实上在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些华夏一统的王朝中,除经济强大以外,宋朝的领土是最小的,军事能力也是相对较弱的

宋朝管理土地面积倒数第一,为何还号称大一统?

宋朝土地面积为何倒数第一,其主要没有占据三个地方,

  1. 西北地区,西夏统治,
  2. 北方的燕云十六洲,是辽国,
  3. 南方的安南地区,(现今的越南地区,唐,明等时期均在王朝的版图内)

对比唐朝这时的宋朝应该算是四分五裂的,而且还仅限于北宋时期,到了南宋时期,宋朝统领的地盘就更小了,那么为什么宋朝可以号称大一统,其实与古时管辖区有关,

  • 中原地区,
  • 巴蜀地区,
  • 江南地区,

古时王朝主要以这三个地区为主要领土,占据此三个地区就算是统一的王朝,而宋朝虽然名义上可以称为大一统,但实际上还是群雄割据的局面

注重经济,缺乏军事能力

从经济的角度看,宋朝的君王是成功的,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测算,按1990年美元为基准,在公元960年后(赵匡胤建立宋朝),宋朝均GDP为450美元

,至宋末达600美元。而处于中世纪中的欧洲,仅为422美元,宋朝领先于欧洲,

但事事皆有两面性,宋朝发展经济的能力强大,而发展军事却相对较弱,仅从一点上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原因

  • 秦有始皇帝,王翦等大将,
  • 汉有汉武帝,卫青等大将,
  • 唐有李世民,秦叔宝等大将,
  • 明有朱元璋,徐达等大将,

而宋朝立世300余年,历经19位君王,均没有注重培养有军事能力者,被人们所铭记的将领仅有岳飞一人,

总结

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使命,宋朝经济上的发达对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军事上的落后却与列强形成差距,导致宋朝经常被辽,金骚扰,《靖康之难》的发生,也充分证实了宋朝的实际情况,难以自保的宋朝又有何能力收复西域呢。


奔腾Li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宋朝虽然经济发达,可羸弱的军事力量无法击败西夏王朝,收复丝绸之路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但是随着商路的逐渐发展,宋朝开辟了海上的丝绸之路,对于曾经辉煌的西域商路也就没有那么迫切了!

宋朝是由后周的节度使赵匡胤发动兵变篡夺的政权,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是用来说他的。由于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出于对武将的忌惮,所以在建国之初,赵匡胤就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同时,宋朝的制度也决定了武将在这个朝代的尴尬地位,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立,终宋一朝,武将都被文臣节制,空有一身练军打仗的本事,却要听从不懂军事人的意见,导致宋朝的军事力量在周遭各国中始终处于垫底的位置,但是宋朝是由汉人统治的王朝,所处中原腹地,商业经济水平又独占鳌头,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庇护,一直都是其他国家的后勤基地!

西域是怎么回事呢?在唐宋朝时期,西域作为沟通欧洲的主要商路,在当时的国际地位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西域三十六国基本上本身的实力并不强大,宋朝和西域之间有一条商线,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丝绸之路。如此重要的地方偏偏又被崛起的西夏王朝所阻拦,为了得到商路的宋朝在西北与西夏进行常年的征战,部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消耗了无数的人力财力,西夏借着辽国对北宋的牵制,每每都能化险为夷,当然,宋朝和西夏的战争中,大胜的机会并不多见!

宋朝在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后,逐渐转移了商路的开发,不再过度依赖于陆地上的商路,反而大肆鼓励民间商人进行海上贸易,海上商路的开通,损耗要比陆地上小的多,逐渐被大批逐利而居的商人所接受,宋朝也就没有必要花费巨额的军费去和西夏王朝战斗,所以西域商路也就慢慢的被宋人遗忘!

总结:经上所述,宋朝本身的经济是非常发达的,甚至超过了唐朝,但是本身军事力量的薄弱也成了宋朝最大的软肋,即便是夺回了西域,没有强大武力保护的商路也是别人的待宰之羊,开通了海上贸易后,宋朝免去了后顾之忧,也就没有必要再去收回西域了。总的来说,一是宋朝没有能力收回西域,二是即使收回,也是得不偿失!


诗涵果果


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终北宋一朝,对外战争大都是失败的,特别是和游牧民族的战争更是胜的少败的多。这和北宋建国时的国策有很大关系,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与其说是王朝不如说是王国。五代十国带给宋太祖的教训是宁可十个文官贪污,不能一个武官造反。所以北宋的军制规定:统兵大将不能在一地长期驻军,隔段时间轮换一次,士兵得不到系统的训练,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力大减。所以对西域各国只能是鞭长莫及了,只存在于形式上的外交往来,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辖。

第二北宋虽然经济强盛,国家财政充足,但是花钱的地方多啊!财政负担很重供养不了大批的官员和百万的官兵。冗官、冗兵压得北宋王朝喘不过气来,苦不堪言。对外战争花钱买和平,偏安一隅。总起来说北宋王朝是一个强大的弱国,贫穷的富国。

第三北宋君王的个人魅力有限,达不到气吞山河、开疆拓土的文治武功,只是偏安一隅的土皇帝,终于在1127年被金国灭掉。





仗剑任我行


回答这个问题要看宋朝的发迹过程。

北宋是原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帝位,直接继承了后周的领地。当时处于五代十国,南方北方都有多个地方政权,北宋建立后,接着便是对其他国家用兵,宋高宗赵光义统一了大部分领土,但北边有辽,西边有西夏,南边有大理,相互对峙。

隋唐以后,经济重心已经逐渐转移到长江以南,这也是北宋定都在开封的最直接原因,能够通过京杭运河连通南北。所以宋朝首先是平定南方,等到南方平定以后,北方辽国实力很强,还拥有幽云十六州,直接让长城天险失去作用。

另外,河套平原落入了西夏手中,这些天然的养马场都在敌国领地,所以宋朝骑兵很弱,只能依靠步兵打仗。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相对步兵有巨大优势,骑兵可以迅速进入战场,也可以快速撤出战场,这就是宋朝胜仗很多,但绝大部分是击溃,而不是歼灭,这就让敌人依然可以卷土重来,宋朝始终无法夺取幽云十六州和西夏。

这些往西边的战略要地都不在自己手中,何况是对西域实施管辖了。北宋自立国开始,便不断的面对西边和北边的威胁,能够享国308余年已是不易。


以史知今


你好,我是理简。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

1、经济发达是相对的。

2、经济发达与收复西域之间是否有逻辑证成的必然合理?

详细述论如下:

宋朝的经济发达是相对的

宋朝的经济发展良好之观点的成立,一方面是因为宋朝北方边界长期存在辽、西夏、金等民族,时时有挑起战争的可能。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朝的经济没有停滞,而是前进,所以说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认为宋朝的经济发展,是因为宋朝的市民文化的兴起。从逻辑而言这是一个反证法。

再者宋朝的王安石变法积极顺应时代经济样态的发展,也是经济进步的一种。

在此,只能说经济发展是相对的。

再者,即使大胆假设,宋朝的经济是古代最为发达的时代,是否意味着国家统治的必然良好趋势?

经济发展只是国家统治表征的一个方面,国防安全、军事实力、收复故土等等当然与经济有关,但若把经济当做唯一考虑的因素,未免显得考虑问题过于片面。

宋朝的地缘政治关系

地缘政治关系是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个概念。但放在这里较为允当。

下图是北宋的地图,来自于《中国历史地理地图集》之辽金卷。

我们看到北宋的西北边境雄踞着西夏、吐蕃诸部,北方还有辽。

先不论双方的作战能力与武器,辽在唐朝,便积蓄力量。在晚唐唐帝被朱温逼退以后,可以说契丹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此后五代十国的征战,只顾在窝里斗,基本不把契丹的发展放在眼里。这样的情形到了北宋的时期,契丹成为了辽国。经过多年的养精蓄锐,辽可以说是战无不胜。北宋和辽、西夏战败后,与之签订协议,每年输入大量的岁币。西夏的问题也是一样。北宋时期,西夏和辽的作战能力与国力已是十分强悍。北宋以文臣立国,再加上朝廷内斗,根本不是对手。

这也是回答宋朝的经济发达,但是钱去哪里了的问题,钱被送给了对手。

宋朝带兵打仗的是文人

说到收复西域,肯定要涉及打仗。对于这样一个关键而又直接的问题,可以说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就已经确定了其基调。

宋太祖鉴于五代“禁兵亡国”的历史经验,在建立宋朝以后采取以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国策。边境的军事部署可以说比较薄弱,大量的军事力量被部署于宫廷之中。

且以文人抑制武人的基调,使得军人作战时形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这种情况如何能赢?

总结

古时将“天时、地利、人和”。古人都说的明明白白,干成一件事情需要多方资源的良好互动。

仅仅以经济的发展就推论出一个涉及家国政治的结论,太过于片面。

也因此,西方提出了“系统论”的观点和学系。关于我国的超稳定政治结构,也是在这一理论下得出的。

所以,要综合看待历史的侧面。

若有疑问,请留言,我是理简。


理简


宋朝经济繁荣,但是不代表军事强大,而宋朝的军事政策导致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事实力较弱。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为了避免了唐朝时期藩镇割据,军阀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通过杯酒释兵权的策略,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导致了战时武将手中权利不足,战场指挥缺少应变的后果。

宋朝一直未能收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燕云十六州”,导致辽国、金国的骑兵部队可以长驱直入进军中原。辽和金的军事骚扰就已经够宋朝不安的了,这也使得宋朝避战还避不急,怎么还能主动发起战争呢。

此外,整个宋朝社会都有重文轻武之风,大家都鄙视从军,因此难以获得优秀将领和士兵。军队中的士兵也普遍不重视纪律,作战能力低下。再加上将领更换频繁,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肯定弱。

因此,宋朝虽然经济文化都很发达,可是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实力,因此无力收复西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