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戰地日記|威海市立三院孫小娟:2008年,我在汶川;2020年,我在武漢

戰地日記|威海市立三院孫小娟:2008年,我在汶川;2020年,我在武漢

大眾網·海報新聞威海2月25日訊(通訊員 劉婕 記者 錢昱昕)“哪裡有需要,我就去哪裡”孫小娟一直用實際行動在踐行白衣天使的使命,無論是2008年出征汶川地震救災現場,還是2020年奔赴武漢疫區,她永遠都是毫無畏懼、挺身而出。

2008年6月20日,孫小娟作為威海援川醫療隊到達北川縣中醫院,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援川醫療工作。拿孫小娟的話說:“那時候的我,才二十出頭,接到通知,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瞬間爆棚呀,根本就沒考慮馬上答應了。”在汶川的那段時間,她成長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她覺的這行選對了,苦累都不算什麼,因為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能夠衝到一線,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她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孫小娟是醫院八病區的副護士長,工作中的她腳踏實地、吃苦耐勞。“只要我們有困難,喊一聲娟姐幫個忙,她肯定會第一時間幫我們解決問題。”同事評價孫小娟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她把醫院當作第二個家,也是她用點點滴滴的小事感染著護理姐妹們,讓大家在平凡的護理工作中散發著光和熱。

生活中的孫小娟有一對可愛的兒女,大女兒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小兒子才剛剛一歲多。但從接到命令到出發,孫小娟並沒有猶豫,也沒有想那麼多,甚至收拾完行李都沒能回去抱抱兩個孩子。到武漢後與孩子的第一個視頻通話,她就淚流滿面,但她還總開玩笑說:“哎,我的眼眶怎麼這麼淺呢?”女兒對媽媽的思念一點也不少,剛上二年級的她,認認真真的寫下了一封給媽媽的信和畫了一幅畫,希望媽媽能早日戰勝病毒,平安回家。

為了讓大家放心,孫小娟每天都認真記錄自己的工作和感受,昨天發來了她的工作日記。

孫小娟工作日記:

今天是我到武漢的第7天,昨天晚上12點我們完成了在漢陽方艙醫院一天的工作,我和煙臺於老師(醫生)一起看護120個床位,百餘名患者。出艙後,累是切身的感受,方艙醫院內沒有暖氣,但當時整個保暖秋衣已經被汗溼透了;再就是繁瑣,消殺過程十分繁瑣,每步必須嚴格標準執行,保護自己就是保護他人。比如酒精消毒外耳道,碘伏消毒鼻孔,鹽水沖洗眼睛,洗澡半小時以上,外穿衣鞋,內穿衣物都有嚴格要求。

雖說在崗工作6小時,但加前後大約10小時,這期間是滴水不進加不排。脫完防護服給我的感覺就像宇航員從太空返回地球一樣,甚至不敢呼吸因為之前捂的太嚴實。最大感觸就是武漢人真的很好,醫院裡每天有跳廣場舞的、有看書的、有看電視的,很多病人還主動幫忙。“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你們不容易”,簡單的話語,但是暖暖的。他們說我們是來幫忙的,要讓我們好好的回去。和我們在一起的還有來自四川的醫療隊,出倉時,我們湊在一起聊天,他們說現在最想吃麻辣火鍋,問我們想吃什麼,我們說想吃海鮮,後來有一個四川小姑娘說那今晚做夢就夢海鮮麻辣火鍋,我們都開心大笑說“要得,要得”。大家雖然都累,但是情緒都很高。

孫小娟就是這樣一個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白衣天使,她的勇氣讓大家感受到希望和美好。她將小家託付,將大愛扛上肩,她是最美的逆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