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融通基金孫衛黨:通過“安全墊”實現基金穩定收益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經濟之聲《基金觀察》記者易建濤專訪融通基金專戶投資部總經理孫衛黨,本期主題:通過“安全墊”實現基金穩定收益。

易建濤:在前面的節目中,您也介紹了“安全墊”對於專戶產品的作用。那麼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你們是如何來實現“安全墊”的效果呢?

孫衛黨:前面我們講整個產品在運作過程中的大體思路:首先要建立“安全墊”,然後隨著“安全墊”的不斷提高,加大權益類投資的比重,在這一過程中,產品的淨值會隨著市場而波動,但相對而言比較穩定。

我們在實際操作時也會使用一些手段來建立“安全墊”。比如說我的產品,我有一個搭檔是做期權對沖的,因為是中性的,所以其波動率的對沖風險非常低。這樣的話,我們倆會在初期一起做產品,將一部分資金或者說一大部分資金放在他那裡,通過他做一個期權的對沖來建立一定的“安全墊”。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把資金投到債券市場,因為債券市場相對來說波動率比較小,會有一個穩定的收益;也可以去做一些可轉債,因為在一整年的運作中,我自己的體會是可轉債具有股性和債性雙重特性,那麼我們在股性和債性之間選擇一些品種,在購買的時候,選擇那些債性相對來說更高一點的,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下跌的幅度比較小,所以在買進之後相對來說風險不是很高。但市場好轉時,或者一旦這家公司的基本面好轉,它股價就會上漲,這時可轉債的股性會增加,波動性、彈性也會顯現出來。

一般來說,市場中的可轉債在100-110元以下的一些品種,實際上都體現了一個債性。但如果到了110元以上,股性就會體現得比較充分。這樣的話,我們在積攢“安全墊”的過程中,你買進的時候相對來說買的是一個債性品種,但是隨著市場的好轉或者公司的基本面好轉,它會體現出像股票一樣的特性,其彈性就會體現出來。所以你買的時候風險比較低,但你預期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收益,這樣對我們建立“安全墊”都會有一定的幫助。當然了,我們這裡只是舉了幾個例子,實際上在整個市場的運作過程中,“安全墊”積累的途徑還是比較多的,特別是隨著市場交易品種的不斷豐富,“安全墊”積累的途徑會更多一些。

易建濤: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防守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安全墊”是一個很好的防範市場風險的方式。那麼有了“安全墊”之後,是不是可以更有利於產品去追求超額收益呢?

孫衛黨:首先“安全墊”是通過一些固定收益的產品來建立的,在“安全墊”提高之後,我不斷地加大權益類的投資,但在整個運作的過程中,我們會有效地控制好倉位。大家也知道,一般的公募基金波動率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股票的倉位都比較重,像春節前大部分公募基金的股票倉位可能都是在80%以上。

實際上我們在整個產品的運作過程中,我的倉位一般來說都會隨著“安全墊”的提高而不斷提高,比如說我的產品收益率如果在5%以下,我權益類產品的比重可能就在30%左右;如果收益率要在10%以上,整個“安全墊”要積攢到10%,那麼權益類產品的投資比重可能就要達到50%以上,這樣的話市場的波動對我的影響才會比較小。實際上像春節前後這樣一個大幅波動,我在節前就已經把產品的倉位降到了30%左右,那麼在跌幅最大的時候,產品淨值的回撤大概也就是2%、3%,其波動對我整體的收益影響其實都不是特別大。所以最終的目的就像前面我們所講的:要實現產品有一個穩定的、長期的收益。

《基金觀察》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經濟之聲《交易實況》欄目特設的投資專欄。對基金業內專業人士進行深度訪談,聚焦資本市場,分析市場熱點,幫助投資者把握投資機會。週一至週五交易日,經濟之聲10:30播出。

孫衛黨

融通基金孙卫党:通过“安全垫”实现基金稳定收益

融通基金專戶投資部總經理。從業以來,一直注重國家宏觀政策變化對市場的影響,善於發現公司基本面變化導致股票價格的變化。在長期的市場跟蹤、研究中,對影響市場因素的變化較為敏感,已經形成獨立的研究體系發分析方法。

易建濤

融通基金孙卫党:通过“安全垫”实现基金稳定收益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易說》專欄製作人、財經評論員、《書裡淘金》主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