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專注力及其改善方法


1.什麼是專注力

專注力即注意力,指一個人專注於某一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在心理學的範疇上是指較長時間內仍把注意力保持集中在某一活動上的能力。對孩子來說,就是指他們能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達到認識該事物的目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道:“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如果不打開這扇大門,人們就無法學習,也無法獲得知識和技能。例如一個孩子要學會寫字,必須專心看、專心聽、專心練習,才有可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學會寫字,不然可能光是學會一個新字就要花上很久的時間。

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注意力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無意注意又叫不隨意注意,是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突然拉動椅子產生的響聲或者安靜的場面突然手機響了。

有意注意:又叫隨意注意,是有預定目的,還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我們在進行注意力的訓練時主要是訓練小朋友的有意注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專注力不足是導致學習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這些數據顯示專注力的高低決定了課堂吸收知識的多少,所以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試卷,可能有的孩子考試100分,有的孩子連及格都困難。

專注力及其改善方法

2.專注力不足的表現及影響

“我們常常聽到老師或者父母親說我的孩子特別拖拉,總是無法按時完成作業,交待的事情也是一再往後拖;學過的東西一轉眼就忘記了,還粗心,寫字時多筆少劃,做題時也犯一些不應該犯的錯;坐不住,外面一有風吹草動就分心……等等,當注意到孩子有這樣表現時,一般孩子已經五六歲,上了大班或者一年級。為什麼呢?因為更小一點的時候,孩子還沒有進入“課業式”的學習,加上父母認為孩子年齡小,本來就比較沒有耐心,好動一點也無大礙。可是,等孩子到了大班,即將要上小學了,這些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卻沒有隨年齡增長而消失,才開始慢慢關注。”

如果一個孩子在很多科目上都缺乏專注力,結果就會錯誤百出、語文不會背、數學題看不懂。首先影響的是學習的成功,也會影響到生活技能的學習。孩子一旦功課落課,很快就會延伸到自信心的問題,因為可能經常被老師或者家長責備,或被同學嘲笑。有的孩子因此變得不想上學或是人際交往退縮,有些年齡較大的少年,乾脆整日沉迷於網絡遊戲中。專注力不佳的孩子將來容易受到競爭力不足的困擾,而且進入社會之後,如果還有專注力不足的表現,在工作上就沒辦法有高效率的表現,可能很難達到工作要求,給人留下做事散漫、粗心的印象,這樣一來,在職場上就難受到重用。

專注力及其改善方法


3.專注力的類型

“專注力因呈現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集中性注意、切換性注意、選擇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集中性注意

(1)集中性注意指的是有恆心,持續不間斷的注意力。主要是訓練孩子的持續力和穩定度。

(2)集中性注意較高的小朋友遊戲或學習能高度集中,輕鬆理解、掌握學習內容做事有始有終,不會半途而廢。

(3) 集中性注意表現不足時容易出現做作業拖拉、坐不住、容易分心等表現;還有的孩子人雖然坐在教室裡,老師提問時很茫然或者答不上來,感覺像在做白日夢,這是注意力的持續性和穩定度不夠。

(4)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3歲-6分鐘,6歲-8分鐘,9歲-10分鐘,12歲-15分鐘。但是在遊戲的狀態下:3歲-25分鐘,6歲-40分鐘,9歲-50分鐘左右。

(5)在集中性注意力問題上,男生比例又明顯高於女生,約為3:1,為什麼男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動的比例高於女生呢?除了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生理方面男生先天比女生更有體力、活動量更大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父母期待不同,造就不同人格特質的小孩。很多人都認為男孩子肢體動作大一點,好動一點,甚至覺得男生本來就要活潑、外向一些,所以不少早期有多動現象的男孩子被當成活潑、好動,因而耽誤了糾正的黃金期。反觀家長對女孩子的態度,看到女生爬高爬低、舉止粗魯,便開口制止,就會嚴加管教、教導正確的行為規範。

選擇性注意

(1) 選擇性注意是指進行同一件事情,可以隨著主題不同,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出現適時轉移注意力的能力。大腦要控制在目標導向的行為時,必須過濾環境中可獲得但卻不相關的訊息,而選擇與目標有關的訊息。

(2) 舉例說明:老師正在講課,這時一隻小鳥叫著向教室的窗戶飛過來,有的小朋友可能會看一眼,然後馬上回來聽老師講課;選擇性這方面比較弱的話,他心裡會一直關注著小鳥,這小鳥是飛哪兒去了,它剛剛在窗戶外面做什麼?這一想,就錯過了老師所講的內容了。過濾的能力和抗干擾的能力較差,所以他關注的重點不對。

(3) 選擇性注意表現不足時:粗心,寫字時多筆少劃,偏旁部首顛倒,閱讀時跳字跳行

(4) 選擇性注意指的是視覺的廣度、深度和抗干擾的能力,注意的範圍更廣闊;重細節又能自動過濾干擾因素,能準確的完成學習任務,看圖時能看到更多,注意到更多細節。

分配性注意

(1) 指在處理或學習同一件事情時需要兩種以上形式的能力分配。

(2) 課堂上,小朋友需要眼睛“看”耳朵“聽” ,還需要思考,比如:英語單詞的默寫,孩子需要注意到老師讀的單詞,同時要進行視覺及手部書寫的專注動作。再比如:課堂中老師會發布各種各樣的指令,某某同學,請將語文書翻到第22頁,將第一段話讀一遍。孩子需要聽清楚老師的指令,理解老師的指令,然後執行指令。

(3) 當孩子分配能力表現不足時,給人做事潦草、手忙腳亂的感覺。最典型的表現是抄寫練習,孩子在這方面能力比較強,他會把整個字的結構或者整句看完,然後抄下來,能力弱的孩子通常表現看一筆,寫一筆,接受指令比較慢。

(4) 分配性注意主要是訓練綜合運用聽、說、讀、寫多種能力,使其思維更加活躍 。

切換性注意

(1)切換性注意是指兩個或多個訊息來源作交替監控之能力。

(2) 切換性注意表現不足時,小朋友容易出現無法等待,衝動,固執,拖拉和控制力不足等方面的表現。

(3)切換性注意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也尤其重要。學校一天的功課的安排,有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課,同時會安排音樂、體育等素質課程,那麼孩子就需要做各種切換性的注意。舉例說明:體育課是動態的課,大家揮汗如雨,玩得非常開心,體育課結束了,接下來要進入數學課。孩子需要將體育課的狀態快速的切換到數學課上來。可能有些孩子還想著體育課中的情景,而沒有將注意力切換到數學課中來,而錯過了課前十分鐘,十分鐘後切換到課堂中來了,可是因為前面的內容沒有聽進去,造成後面的內容不理解,這樣一來,注意力就無法集中到課堂中來。

(4)同樣切換性注意在未來的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挑選職員或者找夥伴的時候,你會喜歡和一個做事拖拉、遇事固執、衝動、又不會應變的人在一起工作嗎?

(5)切換性注意的訓練是使小朋友能自主轉移,注意重點,做事不拖沓、遇事不固執、 處事活潑又機靈; 可以忍耐(或延遲滿足)。

專注力及其改善方法


4.專注力不足的原因

專注力不足發生的原因很複雜,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因素。先天包括了智力、遺傳、腦損傷、剖腹產等因素;後天因素包含了環境(也就是人、事、時、地物)、教養方式、情緒和興趣(心理因素)、觀察力不足、大動作發展不足、缺乏良好的閱讀能力、聽覺發展不足、自控能力較弱等。

為什麼說剖腹產兒童容易出現專注力方面的問題呢?

剖腹產兒童因為缺少產道擠壓容易出現感覺統合的觸角失調,有可能造成日後學習上的問題,例如:孩子會覺得衣服穿起來有點癢,於是他上課就動來動去,總覺得衣服不對勁;觸角防禦力太高的孩子,就是不喜歡旁邊的同學碰到他,於是不停地注意旁人的動作,而沒法專心上課。所以說專注力和感覺統合是有關係的。舉例來說,當老師在教一個生字時,小朋友必須用眼睛專心看,耳朵專心聽,手還要有能力跟老師一起寫。而同一時間內,旁邊有同學在竊竊私語,外面操場上有別的班級在上體育課,如果這個小朋友感覺統合失調,他的大腦就沒辦法感知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專心和老師一起學生字,於是,他一會兒注意老師,一會兒又要聽別的同學在說什麼,所以很難專注。

情緒和興趣

情緒:當有很興奮事情,或者很不開心的事情的情緒波動較大的事情時,孩子很難專注 。

有的媽媽常常抱怨孩子做作業時需要大人催促,打遊戲、看動畫片時非常積極、主動,這是因為他對遊戲有興趣,有了興趣他便能夠專心且持續的去做這件事,並不需要大人三催四請。所以孩子有時表現出的不專心,很可能是因為對這件事情沒有興趣,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學習、做事、讀書、做作業可以專心,最重要的是引發他內心的動力和興趣。有了內在的驅動力,孩子才能更專心。

閱讀影響專注力

孩子如果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只要接觸以文字為主的書籍或者課文,就容易出現抗拒和排斥感,進而懶得看書或是不知道該如何讀書,於是上課就會出現不專心、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

專注力及其改善方法


5.提升專注力的方法

1、注意飲食

有些孩子連睡覺都“不專心”,在床上翻來覆去久久不能入睡,其實是他的能量不夠睡眠時的基本消耗,所以顯得焦躁不安。這時候如果能給他喝杯溫牛奶(100ML),聽點輕柔、舒緩的音樂,過一會兒,孩子就可以安穩入睡。另外要提醒家長特別注意吃糖果這件事,目前已有研究證明,如果好動的孩子又攝取過多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那麼孩子有可能像充電過度的馬達小子,變得話更多、更靜不下來、更易分心,這是因為會引起他興奮的食物吃得過多。

2、軍令如山,說到做到

媽媽在培養孩子專心的過程中,如有談及條件,例如,只要你30分鐘內完成作業,我就帶你去遊樂場。孩子做到了,媽媽一定要做到。反過來,如果孩子40分鐘才完成,卻要求媽媽帶他去遊樂場,無論如何吵鬧媽媽也不能帶他去。否則孩子會覺得,我只要吵一下就可以獲得好處,不用太在意規定。

3、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不要同時交代孩子做好幾件事,而是把事情拆開來,一次要他做一件事。常常有媽媽對孩子是這樣的:快點呀,你看今天還有好多作業沒完成呢,你看拼音還沒寫,數學還沒做,一會兒還要去畫畫班呢……孩子一聽這個鐵定靜不下心來做功課了,而且完成的品質也不好。正確的做法是:現在開始20分鐘內請你先把語文作業寫好,等寫好後我再告訴你要做哪門功課。等孩子語文做完,再開始做數學。

4、注意教養的方式

有很多專注力不夠,確實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太對造成的。舉例:小朋友寫作業,媽媽在旁邊看,結果看到孩子寫錯了,就在旁邊嘮叨,你看看你,怎麼這麼粗心呢,來把這裡改過來,你看看,又錯了,跟你說了多少遍了……當媽媽這樣說的時候,第一會造 成孩子情緒不好,第二,一直嘮叨會讓孩子變得皮了,第三,養成了寫作業被盯的習慣,如果沒有人不斷提醒他要專心,他就會沒寫幾行就開始玩橡皮。其實當父母老是把主動權握在自己的手裡,孩子就被訓練成被動者,他會覺得反正就是一邊被唸叨一邊寫,於是就養成了被 盯的心態。同時媽媽的叮嚀也是造成孩子分心的原因之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先寫完,整體檢查,再幫孩子講解。當孩子作業有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如:你今天的作業真乾淨,正確率也比昨天高了。當孩子出現不良習慣時,不要立即指出,因為改正習慣需要一個過程,他不急在一時,所以你可以用溫和的語氣幫孩子指出,再一起分析正確的方法是什麼,讓孩子從心裡意識到這樣是不對。

5、培養閱讀的習慣

很多家長說,我也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可是我不會呀。其實也不難,只是要家長有耐心,並抽一些時間來陪著孩子。家長可以隨意拿一副圖片,請孩子觀察畫面上都有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也可以講故事、讀故事給孩子聽,再讓孩子講故事給家長聽,為故事創編結尾,讓孩子習慣經常閱讀,讀什麼都好,可以是故事書、漫畫、笑話、報紙、然後再慢慢進入文字量多的書籍,讓孩子習慣看到文字就閱讀,就有能力閱讀。

6、培養運動的習慣

6歲以前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以上,6歲以後每天至少運動1小時,至於運動項目,家長可以儘量多變化,例如跑步、打球、戶外運動,在安全的地板上翻滾等都可以,

重點是讓孩子有跑、跳、伸展肢體的時間,而不是強調技巧,如球打得多好、跑得多快等。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也能消耗多餘的能量,同時增強孩子的肌耐力。

7、大腦需要快樂

大腦需要在快樂的氣氛中才能展現更好的整合及分析能力。所以父母除了要考慮訓練及刺激之外,也要注意是否有愉快的環境及孩子能否得到快樂。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不停被責罵或被強迫,大腦的活躍度就會降低,而且讓他產生負面感受。當大腦快樂時,緊張的B波會轉換成輕鬆學習的阿爾發波,在阿爾發波的狀態下孩子能夠輕鬆學習,記憶良好,也很專注。

8、控制看電視的時間

很多媽媽說,我的孩子雖然做其他事情容易分心,但是看電視或者打遊戲很投入,也可以玩很久。這主要是因為電視或者電子遊戲是以非常直接且快速的頻率轉換畫面,其豐富的聲光效果很能吸引孩子的目光,所以用看電視打遊戲認真來代表他專心,並不恰當。而且過量的聲光刺激會讓孩子對上課模式提不起興趣。有的媽媽說,既然這樣,以後我就不讓孩子看電視打遊戲了。這樣也是不對的,事情有正反兩面,適量的聲光刺激可以讓孩子更快處理快節奏的信息,而且在學校也能夠和同學有共同的話題,這也是兒童人際交往的重要一環。建議媽媽最好將孩子一天中看電視或者玩遊戲的時間控制在一小時左右,而且要幫孩子選擇合適的節目,將電視的聲音適當的調小。

9、正增強物的運用

借用正增強物的運用,孩子就會有動力及興趣去做老師或家長希望他專心做的事,這比常說‘你要專心一點、不要分心’有效太多。

如果孩子喜歡的是電視、遊戲、電腦、建議家長不妨把這些變成正增強物,這樣孩子也會感興趣,媽媽也不用擔心孩子沒有節制地看電視或打遊戲。很多東西都能包裝成正增強物,就看家長能不能多花點心思。舉個例子,我們班有個小男孩,特別愛在PAD上打遊戲,家長完全管不住的那種,而且就是做事情、寫作業特別拖拉,家長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後來,我們決定將PAD遊戲變成孩子的正增強物。我讓家長買了一個小鬧鐘,孩子寫作業時,跟他協商如果他能在鬧鐘響時完成作業並且乾淨整潔,就可以在PAD上玩15分鐘的遊戲,否則他不能看電視和打遊戲。孩子也愉快的答應了。剛開始一個星期,特別難,中途差點放棄掉了,後來反而堅持了30多天後,即使沒有用鬧鐘,孩子也能按規定完成作業。

所以在這裡提醒家長:當在使用正增強物時,一定要注意持續的問題,家長實行一項行為改變計劃時,至少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另外設定的時間一定要準確,不要給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否則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