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傳授一個祕方,對症下藥降低高血脂,方便又實用

痰濁入血,是形成高脂血症的關鍵環節,臟腑功能紊亂是痰濁產生的內在原因。脾為生痰之源,其作用尤為重要。其餘四髒產生痰濁的機理從根本上講也是導致脾失健運,從脾論治高脂血症寓有固本清源之意。臨床多用以下治法。

老中醫傳授一個秘方,對症下藥降低高血脂,方便又實用


1.健脾

高脂血症患者,以嗜食肥甘,缺少鍛鍊、或從事腦力勞動者居多。飲食偏嗜或工作勞累或思慮太過,損傷脾胃,脾失健運,痰濁內生。臨證多見形體肥胖,倦意乏力,中脫痞滿,痰多,口中黏膩,舌淡體胖,邊有齒痕,苔白膩或白滑,脈細緩。脾失健運,清濁混雜者,臨證喜用東垣清暑益氣湯,健運中焦,升清降濁。故用方以黃芪、人參、蒼朮、白朮等健運中焦,以升麻升清脾陽,以青皮、陳皮、枳殼、鬱金等舒暢氣機,以虎杖、法半夏、稀籤草等利溼化痰、洩濁。又因瘀血阻絡,故又以生蒲黃、丹參、桃仁、紅花活血祛瘀;肝腎虧虛,又佐以首烏、雞血藤、桑寄生等補益肝腎之品。還常以蒼朮六君、苓桂術甘、五苓等加荷葉、藿香、佩蘭等化裁。

臨床推崇“脾統四髒”之說。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健則四髒皆得煦育,它髒有病從脾論治寓有治本之意。高脂血為血中之痰濁,脾健可使水谷隨食隨化,痰溼不生,可謂清源。況健脾之藥,一可防滋膩礙脾寒涼傷胃,二可助藥物的吸收。

2.疏肝

高脂血症患者發病或病情加重多與情志變化有關。肝失疏洩,橫逆犯脾,脾土受病,運化失健,痰濁內生,血脂升高。症見頭目眩暈,胸悶脅脹,情緒抑鬱、腹脹便澹,氣短乏力,肢體麻木,舌質淡或黯,苔白膩,脈弦滑等。以逍遙散化裁。肝火較甚,見面紅目赤,口乾舌燥,心煩,尿黃,便結,苔膩,脈弦。加鉤藤、生地、龍膽草、澤瀉、梔子、黃芩;兩脅痛甚加延胡索;暖氣加姜半夏、蘇梗。

老中醫傳授一個秘方,對症下藥降低高血脂,方便又實用


肝脾同居中焦,脾運化功能健全有賴於肝的疏洩功能正常,肝主疏洩,一方面可使脾胃升降有序,運化有度;另一方面膽汁的分泌排洩正常,有助於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推動脾胃的運化。“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說明肝脾二髒病理生理密切聯繫。

3.通府洩濁

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如果脾胃升清降濁功能失司,腸道失於通暢,不利於脂濁的排洩,脂濁進入血液從而引起血脂升高。症見面赤,煩熱,口苦,尿黃,大便乾結,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藥用:制大黃(裡熱重者用生大黃)、何首烏、虎杖、草決明、枳實等。溼熱較甚加芳香化濁之品,如藿香、荷葉、石營蒲、黃芩、連翹、茵陳、車前子、滑石等;食積較甚加山楂、麥芽。

六腑以通為用,腑氣不通,濁脂存於體內,食積不消,濁氣不下,均可加重本病。用藥一方面以大黃之類盪滌胃腸宿食,推陳致新;一方面以山楂、麥芽開胃、消食、健脾。實與現代醫學通過增加腸蠕動,促進腸內脂質的排洩,抑制外源性脂質的吸收而降低血脂的方法異曲同工。

老中醫傳授一個秘方,對症下藥降低高血脂,方便又實用


老中醫在此傳授一個秘方,讓你對症降低高血脂!

高脂血症,症見神疲、頭暈、胸悶、納呆、腹脹便秘、舌暗苔黃、脈弦滑。現代研究表明,黃花草油酸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滯性等作用;丹溪謂蒼朮能治“六鬱”乃治脾要藥,《本草正義》說其善行“能徹上徹下,燥溼而宣化痰飲”,復脾升清降濁之能,且補而不滯,可謂治本;且藥理研究證實,黃花草油酸含有較多的植物固醇,可與膽固醇競爭脂化酶,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若以黃花草油酸配合活血化瘀之品,更有利於降低血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