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妈妈应该怎样做表示界限感?

拥抱阳光accept


您好,我是【Daisy2019小燕】,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的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全。但是我们要第一时间制止孩子的打骂行为,而且态度要坚定,握住孩子的手,告诉孩子他把妈妈打疼了,帮助孩子的情绪降温。

界限是尊重彼此,而孩子打骂妈妈明显已经超过了界限,这是不允许的。我们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但不是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表达,而是让孩子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来正确地表达。我们要告诉孩子清晰的规则界定,而不能简单地制止孩子行为。因为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打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孩子就会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

一、孩子发脾气打骂妈妈,并不是孩子不懂事


孩子发脾气、打人可谓是家常便饭,是很多人头疼的事,但是如果我们懂孩子,就会知道孩子发脾气不是不懂事,而是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全。


1、孩子的情绪脑发育完全,但是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善

1991年,美国国家卫生院季德在长期追踪扫描了1800名孩子的大脑,尤其是同卵双胞胎,因为他们的基因相同。研究发现:10个月大的婴儿大脑活化已经达到成人的程度,尤其是掌管情绪的杏仁核,在孩子两个月大就开始工作了。大脑的活化程度在5岁达到顶点逐渐下降,但是在11-12岁又往上爬,过了青春期才真正停留在成人阶段。其中女孩在11岁左右神经连接密度达到顶峰,男孩要到12岁半。

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易出现叛逆,就是因为他们青春期荷尔蒙大量涌出,掌管情绪的地方异常活跃,而掌管理智的前脑尚未发育成熟,所以青少年容易冲动,做出没有理性的事。

而大脑最晚成熟的是额叶,要到20岁左右,而额叶是掌管理智和决策的地方,尤其是可以抑制自己不要做不对的事情。

所以孩子们容易发脾气,而且在暴怒时还会打骂妈妈。

2、冰山理论:发脾气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下的才是根源


萨提亚提出的冰山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隐藏在更深的下面,不为我们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我们看到孩子对我们打骂反抗,但这只是冰山之上的,是表面的现象。冰山之下的冰山之下的感受、渴望、期待和自我才是问题的根源。如果我们不懂孩子的情绪表达,把孩子打骂妈妈当做大逆不道的坏行为呵斥纠正,却没有去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发脾气冰山之下的期待和感受,那么就会把孩子变成“熊孩子”。

孩子的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发脾气。但是我们父母可以做孩子的前额叶,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帮助孩子管理自己情绪,也是培养孩子的情商。


二、三步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那么,在孩子发脾气,打骂妈妈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制止孩子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理解孩子发脾气是因为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全,但是对于孩子的失控行为,我们要第一时间制止。因为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打妈妈的行为是不对的,孩子就会把打人当做发泄情绪的手段。

我们在制止孩子的失控行为时,要态度坚定,并且告诉孩子:你刚才打妈妈很疼,我很不舒服。

即使孩子仍然制止不住地继续发泄情绪,但是我们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是在向孩子传达同理心,让孩子来理解别人的感受。

在《妈妈是超人》中,由于胡可要带小鱼儿体检,从而导致接送大儿子迟到,她及时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宝贝,妈妈不是故意的。妈妈尽力了,妈妈也不想让你等这么久,但因为弟弟那边有些项目没有检查完,所以让你久等了,对不起。”

在真诚的道歉中,胡可即照顾了孩子的感受,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理解别人的感受也是情商的维度之一,孩子会在我们不断向孩子表达感受时去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感受。


2、看见孩子的情绪,描述孩子的情绪


等我们和孩子都平静下来,我们可以和孩子交谈孩子刚才的行为。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刚才的行为就是生气,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只有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如果是低龄孩子,可以替孩子描述他们的情绪。让孩子去描述情绪很不容易,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这些方式来引导。

(1)和孩子一起玩情绪卡片,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我是之前学谭露老师的情绪课,买了一套情绪卡片,然后和孩子一起玩情绪卡片。我会告诉她生气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开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失落时候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而且在玩情绪卡片时候,不仅仅认识情绪,还可以当做识字卡。

(2)和孩子阅读情绪绘本

现在市面上的情绪绘本很多,我仅列出我家有的情绪绘本作为参考,《我的情绪小怪兽》,《菲菲生气了》。

《我的情绪小怪兽》中黄色是快乐,蓝色是忧伤,红色是生气,还有推拉和情绪归类,是一本很好的绘本。而且在我们和孩子阅读绘本时,也可以借助绘本玩情绪的拓展游戏,假装生气、开心,让孩子来说出对应的颜色,从而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除了情绪卡片,情绪绘本,和孩子玩情绪游戏,我们也可以在陪孩子看动画片或者电影时和孩子讨论电影中主人公的情绪。尤其是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和场景,在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可以借助动画片中的人物来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比如《头脑特工队》中的五个情绪小人,怒怒,乐乐,忧忧……在孩子生气时,我会问她是谁控制你了?那乐乐呢?或者孩子最喜欢《爱探险的朵拉》动画片,我会在孩子发脾气时问她:朵拉在狐狸Fox抢了她的玩具后怎么做?

在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后,就表明她已经平静下来,在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心理学家金树人教授说:“在黑暗中,我们带不走黑暗。在情绪中,我们也带不走情绪。只要我们能够‘看到’情绪,那情绪就有可能发生质变。”

所以,当孩子能够看见情绪,描述情绪,才会逐渐管理自己的情绪。


3、和孩子一起反思发脾气过程,找到冰山之下的根源


在我们引导孩子平静下来后,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这次发脾气的过程,分析她为什么生气?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比如孩子昨天让我陪她玩,可是我想先把饭在电饭锅煮上,就让她等一会,她就生气推我。我握住她的手生气地说,你打疼我了。等我弄好就来陪你,你自己先冷静一会。

然后等我弄好米饭过去,她就自己坐在那里伤心着哭。我就坐在她旁边陪着她,等她稍微平静了问她为什么哭?

她说她想要妈妈陪,可是妈妈不陪我我打妈妈。我说我也想陪孩子,我知道当时不能陪你你生气了。可是,你打我我也很疼。妈妈不陪你玩湿妈妈不对,妈妈和你道歉。那你打疼我了,也要向我道歉。

孩子低着头说:“对不起妈妈。”

然后我继续和她聊,如果我当时不能陪你,你怎么不去找爸爸?

“爸爸在打电话。”她说,可以看出她情绪已经好转了。

“那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她说我可以和我的小猫咪玩。

“太好了,对了,妈妈刚才也可以邀请你帮妈妈洗菜,妈妈都没想到。”我笑着对孩子说。

当然了,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管理情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父母长久的努力和耐心引导,才会让孩子逐渐管理自己的情绪。即使我学了很多情绪课,也会有失控训斥孩子的时候。

写在最后

孩子的情绪没有好坏,在孩子生气、悲伤时,是我们了解孩子的机会。如果我们粗暴地制止和训斥,只会日积月累地挤压在孩子心理,影响孩子的性格和社交能力。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早期的重大情绪体验若被压抑, 其能量会被固着而永久性成为人格的一部分;若幼儿早期同时进行的认知、情感活动的交互作用会形成认知——情感结构,这些结构会固定而成为个性的感情特征,明显地影响到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形成。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进而管理自己的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