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堪稱經典,你如何看人物混用方言和普通話?

南屯遊子2020



孫少平的些許自卑卻不甘平庸,孫少安的勇於擔當且不滿足現狀,孫玉厚的憨樸本份和沉默少語,田潤葉的多情善良和善感無奈,田曉霞的陽光熱情和豪爽大方,田福軍的正直務實和當官為民,賀秀蓮的賢惠明理和勤勞能幹,田福堂的死要面子和自私糾結,孫玉亭的熱衷熱鬧場面不願從舊體制中走出來的自欺自艾,田潤生在生活的經歷,人生的閱歷中的成長轉變,孫蘭花的勤苦樸實,王滿銀的二溜子習性……

一個個平凡世界的平凡人構成了社會轉型期裡一群人生活中的波瀾起伏。勞動與生活,理想與愛情,夢想與現實,歡樂與淚水,奮鬥與青春,苦難與成長,最終,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世界,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就是我們平凡人所處的平凡的世界。 整部劇中對人物一些細節的寓意表達鏡頭可謂做到了極致。

孫玉厚在吃上了白麵饃後,用手指疼惜的拾捏起掉在腿上的饃粒兒,孫少安在地裡幹活時將地裡的石頭疙瘩撿起隨手扔到地邊的山溝裡,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恰恰展現出了深厚的生活閱歷裡極為真實的一面,很是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人物的言語交流對話間,平樸中道出了生活的真諦,那是平凡人的生活哲學,卻閃耀著別樣的人性光芒,激盪著溫暖的人間至情。


笑哥影視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是根據路遙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電視劇,故事反應的是七八十年代發生在陝北農村普通人身上的故事,書名雖然叫平凡的世界,但平凡的世界裡卻有著中國農村、農民在大時代背景下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的情感糾葛,使人讀後震撼心靈,感同身受。

最近我也看了一下改編成電視劇後的《平凡的世界》,雖然故事情節與小說差異不大,但劇中人物的普通話與方言混用的臺詞卻使人覺得不倫不類,正因為如此,我覺得電視劇是很失敗的,看電視不如看書過癮。

我們都知道,陝北有陝北的獨特方言,這種方言外地人是學不了的,只有土生土長的陝北人才能說得了地地道道的陝北話。我們不能否定演員的語言模仿能力,但在電視劇中演員的陝北話,完全有些山西騾子學馬叫的味道,怎麼聽怎麼不是味兒。有時候,一陣兒普通話,一陣兒蹩腳的陝北話,怎麼聽都是裝出來的,很不自然,這樣的電視劇一看就是表演,如同話劇,不接地氣。

影視劇裡臺詞用方言並不稀奇,但必須要說得自然流暢,比如老電影《抓壯丁》中的四川話就很地道,不但四川人聽著親切,與四川話近似的南方多省觀眾也很認可。《平凡的世界》則不然,它不是地地道道的陝北話,也不是純粹的普通話,給人鸚鵡學舌的感覺,聽著十分別扭。

筆者以為,影視劇穿插方言並不奇怪,但用一種不純粹的方言一定奇怪。如果影視劇中總體用普通話,為了體現地域特點,個別角色用正宗方言也是能夠收到效果的,比如總體用普通話,在某個年紀大的老人說話則用對方諺語或歇後語以增添地域特點,最能收到好的效果。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在語言運用,因為方言和普通話混用,而且表演痕跡明顯,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應該說是失敗的。


若愚趣談


你好,我是明星影視劇一哥,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採用方言和普通話混搭有很多的用意,下面我來說幾個。


首先,增加了親近感,讓人們更加的親近,因為這部劇的大環境是陝北農村,這裡的方言和普通話的差別不是太大,說方言很多人也能聽的懂,而方言的大量使用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感。

其次,田福軍作為一方領導,人們的父母官,時時刻刻想著人民,他要是能和普通群眾用方言交流,更能拉進他和普通群眾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感悟隔閡的交流,這樣也能彰顯出他從來都不擺官架子,是人民的父母官,一個好官員。

還有就是用方言提高了這部劇的藝術高度,很多藝術價值好的著作,電視劇都有方言的身影,而且使用方言更能讓觀眾瞭解電視劇裡發生大事件的地方的人物風俗和習慣,讓觀眾對電視劇有更好的體驗。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真的拍的很好。基本沒有差評,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視劇。


明星影視劇一哥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以上世紀70至80年代中國的特殊發展時期為大背景,演繹了人們在生活、工作中的經歷和抉擇。該劇所表現出的執著的奮鬥精神和閃亮的純樸人性引發了觀眾的共鳴,對於當下社會中面對人生問題的青年群體更具特別而強烈的教育和引導意義。《平凡的世界》根據原著的描述,將故事定位在陝西省北部的山村,人物對白以方言為主。方言的運用,對這部電視劇可謂是增彩。

電視劇中人物的對白使用方言是導演忠於原著的大膽嘗試,這部反映20世紀七八十年代陝北農村變化的電視劇,其人物設置基於廣泛的農民階層,方言的使用更加貼近劇中人物的身份。當劇中的雙水村支書田福堂和生產隊隊長孫少安說著一口陝北話出現在觀眾面前時,他們身後是隨處可見的黃土坡,這種情境下方言的使用讓人物本身與環境完美的融合。

每當孫少安說“我捶你”的時候,陝北男子蠻橫的性格特徵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孫少安脫口而出的陝北方言,地道而濃郁,就像農民的身份深深地烙印在他身上。電視劇中方言的運用真實還原了人物的生活環境,使觀眾對劇中人物記憶更加深刻。

劇中的人物說方言帶動了觀眾的情緒。以陝北方言為主的運用體現了文化的真實性,是對特定地域文化原汁原味的表達。當雙水村的村民在“閒話中心”拉家常的時候,脫口而出的方言,讓觀眾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陝北風情。

方言賦予了電視劇真實的文化環境,這種真實性給觀眾帶來了心理上的文化認同,在劇中找到一種對生活環境和獨特語言的認同感。方言是一種獨特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它在人民的持續創造與廣泛應用中傳承千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劇中人物以方言交流不僅是遵循原著,也間接促進了各地區之間文化的傳播。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平凡世界裡不平凡的人,看到他們對夢想的追求。

《平凡的世界》採用方言的形式來表達劇情,符合原著的意志,而且更易於表現原著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使其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那些方言詞彙,恰到好處地展現了陝北人的氣質與性格,更與劇中的故事情節相得益彰,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拼盡全力,過平凡的一生

淺評電視劇《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改編自路遙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與小說不同的是電視劇中做出的一些改變,讓電視劇做出了一種不一樣的成就,使電視劇與小說都有自己的優越之處!

賈平凹評價,路遙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陳忠實評價,《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是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路遙獲得了數以億計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路遙出生於陝西榆林市一個貧困的農民家,7歲的時候,因為家裡貧困被過繼給伯父家。

24歲的時候,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開始進行文學創作。

32歲的時候,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引起很大反響。

《人生》奠定了路遙在陝西文學界的地位。但是,他並沒有止步,他有更宏大的計劃,他想要在40歲前,以更大的格局,完成一部鴻篇鉅作,給歷史一個厚重的交代。

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正是 “傷痕文學” “反思文學” 風起雲湧之時,而路遙並不侷限於傾訴文革苦難與創傷的主流文學,他有更廣闊的視野,他力圖紮根於普通大眾,執著於現實主義,書寫普通勞動者的生活變遷和悲歡離合。

三年準備,三年創作,38的時候,路遙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並榮獲茅盾文學獎。

《平凡的世界》,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陝北黃土高原的時代變遷。圍繞孫少平要走出農村,孫少安要帶領村民致富,田福軍要改革農村這三條主線,全景式地展現了歷史變遷過程中,普通小人物艱難跋涉的歷程。

路遙說:“我個人認為這個世界是屬於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當然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但也永遠是一個偉大的世界。我呢,作為這個世界裡,一名勞動者,將永遠把普通人的世界當作我創作的一個神聖的上帝。無論我們在生活中有多少困難、痛苦,甚至不幸,但我們仍然有理由為我們所生活的土地和歲月而感到自豪!”

雙水村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農村,他是當時中國大地上千千萬萬個農村的縮影。如果說把石圻節公社看作是全中國的話,那麼雙水村就是中國的一個省,在劇中它時而是一個村時而是一個省,它的歷程既是一個個農村又是一個個省的歷程。

平凡的世界,什麼才是平凡的世界,懷揣著這個疑問和困惑,看到最後才隱約明白,也許在作者筆下,平凡的世界本身就不是最好的世界,而是意味著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一個悲慘的世界,就連唯一完美的田曉霞犧牲後還屍骨無存,劇情到了最後,似乎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家庭都是不完美的,遺憾和無奈的基調註定似的從開始就貫穿到了結束。有的人說,世界本身就不美好了,這麼悲情的電視劇又怎麼忍心看的下去,但是如果連面對平凡的現實的勇氣都沒有,真的想象不出人還能走多遠。

希望我的回答你會滿意,可以幫到你!





要很努力努力努力的活


《單騎~過平凡世界》

路遙先生

《平凡的世界》是轟動80/90年代文學小說鉅著,小說是百萬字,在路遙先生1986年出版發表,而且是當時聽眾最喜歡一部文學作品。1991年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路遙翻報紙、看史料,曾經把手指的指紋磨傷,只能手掌翻閱。路遙的文學作品,是陝西三大文學家最負盛名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其實至今各大書店和大學圖書館《平凡的世界》借閱量都是位居三甲以內,影響力廣泛,讀者&聽眾涵蓋50後,60後,70後,80後後90後。我家阿瑪說80年代末中午天天守在廣播喇叭旁聽《平凡的世界》,讓青年人和中年人非常痴迷的一部文學作品,很受激勵鼓舞。

《平凡的世界》三個代表人物:第一個是田福軍書記是官方代表,陝北延安(黃原)老百姓父母官,中國人民大學高材生,見過大世面,一個夢想就是把陝北農村把黑饃饃變成黃饃饃再變成白饃饃的政治經濟願望。

第二個是孫少安是農村階級代表,中學畢業回鄉生產隊上班,18歲當上生產隊長,年少有為,背起爛包的家庭,帶領全家和全村燒磚辦廠,帶領全村奔小康,奔好光景,也是陝北的漢子,地地道道,偶爾疲憊和無奈和開心時會好唱一段信天游。他和田福軍侄女,雙水村支書田福堂家的女子潤葉的初戀,但是結果是有情人未成眷屬,不過都是得到了所在世界的美好和成功。

第三個是少平,知識學生階級代表,後期成為工人階級,在大亞灣煤礦成為曉霞口中的“掏炭的男人”,記得路遙先生為了寫實,寫好《平凡的世界》少平在煤礦一段,曾經多日在煤礦上班,體驗煤礦工人生活。這裡少平文化高,讀書看報聽廣播新聞,少平有普通話的學習和對大城市的嚮往,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他能說一部分普通話。

其實路遙老師作品多半都有一個喜歡讀書的陝北後生,《平凡的世界》的孫少平,《人生》裡是高加林等。其實路遙本身家貧,是陝北榆林市清澗縣的清苦農村家庭,幼年無奈被父親過你給陝北延安市延川縣大伯,路遙上延川中學和大學都是大伯一家供的。路遙喜歡讀書看報,喜歡文學,最後《平凡的世界》震動了80/90年代的文學時代和引領了文學風格,因為當時看不起農村寫實的文學作品。當時80/90年代舶來品越來越多,那時已經改革開放,擁抱世界,而路遙堅持寫實和寫陝北家鄉農村的情況,路遙說:我是農民的兒子,那是樸實無華的語言,但是他的作品影響萬千青年人和學生和工作的人,看完《平凡的世界》你永遠是信心滿滿,胸懷天下。

路遙說:“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這是什麼胸襟和視野,多麼平凡的陳述,然其文學作品影響力無可限量,至今閃耀21世紀的文壇。

本人2019年4月曾經從北京託運自行車到石家莊~西寧單車騎行,路過陝北榆林清澗縣路遙出生地和路遙大伯家延川縣和陝北多地,曾經延安延川縣扎胎,找3處補胎,找到延川縣唯一一個xds自行車店補胎,儘管自己會補,因禍得福,遇見延川縣一些喜歡騎車,《平凡的世界》的書友,我們把酒暢談到身夜,那是相見恨晚和志同道合的詮釋,共同的話題和愛好是我們一起相聚喝酒的橋樑,他們很厚道,很夠意思,和陝北延川縣後生喝酒真是“展趟”,就是“爽,給力”的意思。










四爺sjc


方言,原汁原味的體現這片大地上發生的美好真摯感人而又溫暖,深刻而又影響深遠的親情,愛情故事。

方言,陝北方言,直接,入鄉隨俗,接地氣。更容易貼近心靈。

混用普通話,是為了照顧普通觀眾的部分心理訴求,個別詞特意為之,怕聽不懂。

另外一方面,是由演員本身的文化素養決定的。一般都會無意中帶些口音,夾雜普通話可以理解


星雲一片片


作為榆林人,談談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的方言!陝北的方言,就像陝北民歌一樣,自成體系,自為流派。方言的韻味和傳達的信息,只有生活在這裡的人才會有深刻體會!

電視劇,為了表演效果以及傳播性,必須得請大量專業的演員出演,但演員們生活的體驗以及方言的學習肯定是不到位的!就拿田福軍來說,說的方言更接近關中話,同時混雜普通話,並非地道的榆林方言!即使榆林方言,各個區縣也有非常大的區別,路遙是榆林清澗人,方言應該以清澗話為藍本,但很明顯演員在語言關上是滿足不了的!電視劇裡很多演員都是在普通話的基礎上夾雜了方言,聽起來不倫不類,當然談不上地道!只是不是榆林的觀眾聽不出來罷了!

電視劇與小說相比,距離完全表現差距太大了!不論是情節,語言,表情,故事,心理,尤其是作為有特色的陝北地區的環境下發生的故事,搬上屏幕就很不容易了,不能奢談原汁原味!


談事的人


看過《平凡的世界》這部書,最早聽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小說連播,近年來也觀看了電視劇。

說實話,我非常的喜歡《平凡的世界》,喜歡它在各種媒體上,以不同的各種形式播放。但無論那種形式都能打動我,都能感染我。都能讓我深深地愛,都能讓我沉沉地痛。我被他們每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所愛著。當然,包括作者。

特別是陝北那片土地的貧窮,那片荒涼和滄桑,常常感動著。令我深思,令我遐想。

說實話,我並不在乎他們在劇中的語言方式,到底該用原汁原味的陝北方言,還是純正的普通話,或者是方言和普通話的混搭。有時,感覚這樣的混答反而很好,不倫不類。既有原始的鄉土的氣息,又有現代文明的象徵,正好適中。

果電視劇純粹用陝北方言,一個顯得過分土氣,原始,而且單純說方言,未必觀眾都能聽得懂,理解其意思。二,作為演員,沒有人的陝北方言能說得那麼標準,過分刻求,反而達不到預其效果,搞不好適得其反。

因而,我並不糾結於劇中的演員說什麼話。特別是尤勇老師飾演的田福軍,我非常的喜歡,喜歡這個人物形象,覺得非他莫屬。

田福軍在劇中的人物形象大氣,厚重,很有地域文化感。他的語言方式,我感覺很好。既會說方言,又說普通話。這很符合他的身份,因為他既是土生土長的陝北人,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大學的高材生,文化人。他的身份是在農民與知識份子之間穿梭著,奔跑著,思想上沒有固定的模式。再說他特殊的身份,決定著他特殊的工作環境。有時與高級領導打交道,上至省,市,甚至中央,因而,他必須說普通話,融入氣份。有時,下到基層,他又得接觸平頭老百姓,甚至一字不識的大老粗,因而他又得說方言,這也是一種氣氛融入。

因而,我非常喜歡尤勇老師,喜歡他在此劇中的人物形象。

愛一部劇,就不要過份地苛求,只要感覺它好就行了。過分地挑剔,就成了雞蛋裡挑骨頭,美人臉上找雀斑。

例如,我們都喜歡王蕾的孫少安,覺得他演得特別的好,既演岀了孫少安貧窮,困難時候的疼痛感,又詮釋了他身上不服輸,活力四射的精神勁頭。一切都演得很好,讓人喜歡,覺得這是一個少有的好後生。但細細思量,他與原著中的人物已經相距甚遠。原著中的少安,沒有他活躍的一面,因為那是家庭,社會,歷史環境所致。但這並不能影響我們去喜歡劇中的孫少安。

本是一種文化欣賞,然而電視劇有著大量的娛樂成份,離不開現實的需要。

故此,我非常的喜歡這部電視劇,喜歡劇中的語言模式。


九賤毒菇


《平凡的世界》作為一部由路遙的現實主義著作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裡面採用方言與普通話混用的形式,這是不是錦上添花呢?

首先,農村題材的電視劇使用方言會使劇更有地方特色、更真實,也是現實主義的體現,也更符合人物的形象。

其次,方言雖好但也要慎用,否則得不嘗失。比如演員本來不會這種方言但硬要去說,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觀看起來就有掩耳盜鈴之感。這個時候就不如使用普通話。對於難懂的方言,電視劇會有字幕。這就好比看帶中文字幕的外語片,才感覺更真實,如改成普通話配音來播出,嘴形也對不上,總是覺得看得是盜版。

對於方言與普通話混用,得看這個人物角色的設計。比如田福軍是幹部,見到鄉親們就用方言打招呼,這樣更親切,和不是一個村的同事、下屬等人打交道就用普通話。這也是符合現實生活裡的情景。

可見,方言需用得恰當,才是錦上添花,否則會有掩耳盜鈴之感。


光影下的夢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用了適度的方言,對於塑造人物形象和還原原生態的文化底蘊有很大的意義。

首先,使用方言的前提是大部分人物語言還是普通話,畢竟通用的語言更容易讓觀眾所理解和接受,對於欣賞作品和感知作品的藝術效果,還得有大量的普通話來做基礎。

其次,在作品中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上使用適度的方言,對於塑造人物形象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劇中人物像孫少安、孫玉厚、田福堂、田福軍、馮世寬,惠英嫂等使用了大量的當地方言,這樣就更好的把人物形象的塑造達到一定的完美程度。

但是,方言的運用盡量使用北方語系,畢竟咱們的普通話溯源於北方語系,這也是大部分觀眾能接受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