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消失的春節檔,背後的“潛規則”卻浮出了水面

齊魯晚報日前報道,有部分春節檔撤檔的大片發行方,開始要求部分影城退回之前為提高排片量給予影院方面的“排片費”。受疫情影響,全國影院暫停營業已將近一個月,可以說院線影院處於最困難的時期,此舉被認為給影院平添壓力,引發業界爭議。


“說不得”的費用


評價一部電影成功與否有兩個重要的指標:票房和質量。其中票房是決定性的因素,一部質量不錯的電影,若是沒有票房,也談不上成功。而影響票房的又有兩個關鍵因素:口碑和宣發。《白蛇》是一部好片子但是宣發不夠,影院排片率不高,所以最終票房一般。由此可見,影片宣發和排片對影片的票房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020消失的春節檔,背後的“潛規則”卻浮出了水面


為增加排片率,片方就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排片費”一說也由此而來。特別是在售票網絡化之後,片方將原本在陣地物料上的投入大幅縮減,轉向各種“補貼”。所謂的“排片費”,其實就是片方給影院方面的宣傳費,或者說是公關費,為了在同期上映的影片中獲得更高比例的排片量。雖然地處灰色地帶,上不得檯面,但大家都有某種默契。


當然,能“享受”這一費用的影城其實也是少部分。比如在排片上有較大自主權、沒有硬性排片計劃且影響力較大的當地少數頭部影城。這在一二線城市作用不大,但在三四線城市尤其是縣城影院效果明顯。對於一些大院線或者有投資背景的院線,他們往往都在第一時間和片方敲定了相關協議,影城也就不參與直接的利益分配了。排片費,用於影院排片,但不一定能落在影院。


這項“說不得”的費用歷來有之,而春節檔又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檔期,競爭也更為激烈,因此幾乎所有片方除了要和大院線直接做排片協議的指導協商之外,還需要投入相當一筆的費用來疏通一些沒有排片指標的影城,雖然分攤到單個影城沒有多少錢,但對片方來講,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某宣發公司職員透露,凡是像春節檔這樣的重要檔期,宣發方沒有數千萬的投入,就激不起浪花。


2020消失的春節檔,背後的“潛規則”卻浮出了水面

據網上媒體爆料,去年春節檔《新喜劇之王》的發行方之所以向中影申請停止76影院密鑰發放,是因為這76家影城向片方索要的排片費過於驚人,雙方談崩。不知具體細節如何,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作為片方而言,全國各地的影城加起來,這大約也是一項不小的投入。


原本是想在春節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誰想由於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檔消失了。於是片方為了挽回損失,便要求影城退回相關費用。根據齊魯晚報消息,倒不是所有春節檔撤檔大片都向影院追要“排片費”,但這也並非個例。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影院困難時期大部分人感覺總有點“那個”。


消失的春節檔,排片費該不該退?


有人說,片方要求退排片費,大概率是退不成的。因為這是一筆糊塗賬,這個費用本身就上不得檯面,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合同。即使有合同,可能會涉及達不到排片比例的費用賠付問題,但因疫情撤檔、影院暫停營業這樣的事情,是難以預料的,或者說是不可抗力,合同裡是否涉及這方面的條款不好說,所以按合同能否退費也不好說。


退不退得成功,我們暫且不論,但這次傳出的要求退“排片費”這事,小編覺得還是挺滑稽的。


2020消失的春節檔,背後的“潛規則”卻浮出了水面


其實影片臨時撤檔是時有發生的,但幾乎很少有討還排片費的。就比如《情聖2》,也是從去年春節檔撤檔的,但據內部人士透露,該片下達的排片費就沒有返還。


當然了,由於一些意外變故而導致事情沒有辦成,雖然責任並不在影城,但片方討要“排片費”也有其道理,畢竟受疫情影響,片方也遭受損失,如今又面臨逐步復工。


但不管怎麼說,在小編看來,片方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討要排片費。因為,這個所謂的“排片費”只是在這個春節檔沒有發揮作用,並不是說這部影片你以後都不上映了。影片上映時,院線和影院按照之前的約定執行排片就是了。再說,即使這次合作不成功,這個發行方之後就不和影院合作了?所以,在影城都處於暫停營業的時候提出要退“排片費”,此舉有點不那麼明智。


目前來看,從受損狀況來講,影城方面受到的影響更為嚴峻。影院何時復工尚無定論,雖然部分地區的大型商場開始逐步復工,但大部分個體餐飲門店都沒有營業,電影院恢復正常營業也還需要一段時間。


在非常時期,全國影院無一倖免。當前各方都在出臺政策支持影院度過難關,就連賣品企業、設備企業都在努力,就是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下保全了影院,就相當於保全了整個電影產業。作為與影院有著“唇亡齒寒”關係的片方,在這個時候更應當相互扶持。


姑且不論“排片費”的正當性,“艾維電影”認為宣發方、院線影院方等作為產業鏈上的一環,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現在的重點是“團結起來,共克時艱”。


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封面圖艾維電影圖庫,圖文無關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