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浙江官宣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具有哪些意义?

尹家俊


什么是疫苗

病毒在没有宿主时,就是一个“穷光蛋”,只有基因链和蛋白质外壳,但一旦欺骗人体,混入人体内部,就会隐秘的进行复制,大批量的生产病毒细胞,攻击人体器官。而人类的免疫细胞,在病毒的潜伏期是很难发现它的,这就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但如果有人提前给病毒画了“通缉令”,它一进来就被“警察(免疫细胞)”发现了,里面就把它消灭了,那人体就不必遭受折磨了。而疫苗就是这个通缉令。

简单来说,就是将病毒进行人工减毒,灭活等方式,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物质,如抗体,但不伤害人体;当下次遇到病毒时,可以立刻识别病毒,将其剿灭。

那研制一个病毒疫苗,到投入临床使用,需要多少个步骤呢?

研制

第一步,分离:在病毒样本里,筛选出病毒株。

第二步,量产:让病毒大量繁殖,扩增,获得大量的病毒液。

新冠肺炎部分基因序列

PS:我们国家已经将病毒基因序列进行了全球公布,所以世界上的科学家,都在共享病毒资料,并进行疫苗的研究,而非必须拿到标本。这也是疫苗研究的一个创新。

第三步,灭活:通过过滤,高度提取病毒,并通过化学处理,进行灭活。

第四步,提取:提取能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片段,也就是确保抗原性,制成初步的疫苗原液。

这样不就搞定了吗?还早着呢!

动物试验

先是在小动物,小白鼠,小兔子身上注射疫苗,再打入病毒,看能不能有效果,多组重复。然后找大动物,如猴子,这些跟人类基因更像的动物,重复检验。经过动物实验后,进入临床试验申请流程。

临床试验

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申请临床试验,申报临床根据预防与治疗不同类型,一般需报几十套资料不等,经过多轮审核合格后,企业可以拿到疫苗临床批件。临床实验分为I/II/III期三个研究阶段,在临床上进行试验,时间在2年左右。新药的研制也是一个步骤。

国家批准

首先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然后进行量产,产出后还经历批量抽检。

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企业要获得生产许可证,对生产环境,设备质量进行检验。接着根据《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每批产品上市销售前或者进口时,指定药品检验机构进行资料审核、现场核实、样品检验的监督管理行为。并要获得检验合格证,而后还有抽检。

我们就以普通疫苗研发,算一个大致的时间轴吧。一般研制及动物临床要经过几年左右,然后临床试验2年以上,上市审批不少于1年,生产检验半年以上。

李兰娟院士说,起码要3个月,其实已经是非常非常的神速了,非常时期,我们国家是投入了全部力量了。而且,病毒是具有变异性的,就跟HIV一样,每一次复制都在发生变异,所以患者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抗药性,如果新冠病毒出现超强变异,很可能疫苗也要跟着改变。


浙江第一批疫苗产生抗体,是个利好的消息,这标志着在研制疫苗的路上,有一个阶段性的成功。但后面还有动物实验,临床试验,量产审批等一系列工作。

目前天花,小儿麻痹是有疫苗的,SARS都还没有疫苗。(天花病毒因为人类为其唯一宿主,且变异性不强,所以人通过接种疫苗,已经把天花灭绝了,人类历史的奇迹啊~)

所以,对于疫苗,大家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吧,预防和隔离才是对抗此次战役的重要措施。

#青云计划#


骨科张还添医生


2月22日,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举行,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宋志恒表示:


浙江省在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等多条技术研发路线同步开展,并在以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1、重组蛋白疫苗研究方面,经第一批预实验小鼠测试,已产生抗体。

2、灭活疫苗研发已筛选到第4代疫苗毒株。

3、mRNA疫苗研发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4、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发上,开始进行重组病毒的扩增培养,将于近期开展动物实验。


其中,用重组蛋白疫苗对200只老鼠进行了免疫,老鼠身上均产生了抗体。并已通过中和试验。试验人员将老鼠身上提取的抗体不断稀释很高倍数后,还有免疫反应,说明小鼠体内抗体浓度很高,意味着将来免疫的效果可能会很好。

重组蛋白疫苗完成初步药效学研究后,将进入中试阶段,还要进行一些安全性评价、药效学研究、质量研究等。目前,科研人员争分夺秒,攻克难题。

以上就是浙江新闻里关于疫苗的一些基本信息解读,毫无疑问,这进一步提升了我们打败病毒,战胜疫情的信心。但疫苗近期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非常前期的工作,现在谈疫苗的大规模运用还早。

我们离新冠疫苗的上市还有多久?

就算疫苗能在3个月内完成所有动物实验的评价,并且所有的效果都理想,也不能很快上市。因为疫苗本身的安全评价是上市的最大障碍。临床试验的一期、二期关注的都是安全性,三期才正儿八经地评价疫苗在人群中的保护效果。疫情很可能会加速这个过程,但是步骤却很难省却。

疫苗研发的大体流程和周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疫苗前期研发过程,包括获得免疫原(获得活病毒、分离相关亚单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蛋白或者合成相关的DNA(RNA))、免疫反应测试、动物保护测试、免疫原生产工艺(放大)优化、临床前毒理研究等环节。

第二个阶段是疫苗研发及注册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开展临床试验,最后才能实现疫苗上市。

“所以过程比较复杂,而且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疫苗的研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国家卫建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

目前,新冠肺炎治疗已经初见成效,,感染人数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随着气候的回暖,也许病毒会减弱。不过如果新型冠状病毒真的要与我们进行持久战,那么这些研发中的疫苗就是我们最后的利器。

新冠疫苗如何达到群体免疫?

疫苗阻断传染病传播是通过群体免疫覆盖面来实现的,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是专性感染人的传染病了(但应该有继续跳跃至其他宿主的能力)。

群体免疫是疫苗阻断病毒传播的基础。

如果一个群体的人都没有免疫力,就像现在我们所有人对新冠病毒来说都是这样。如果没有任何措施,那最后的结果是所有人被病毒感染一遍。

如果疫苗出来之后,对50%的人进行了免疫,此时如果没有其他措施,那么病毒还会最终感染剩下的50%的人。

而要达到完全的免疫,需要100%的免疫覆盖,不过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扩大接种范围,达到一定覆盖面,比如85%,可能就可以阻断新冠肺炎在人群中的传播了。

2月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益新表示,在确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计最快在今年4到5月份可以有部分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疫苗出来之前,目前阻断传播的关键措施还是隔离和患者的收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出来之后,则视情况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大规模的接种,从而在保护易感人群的角度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脑瘫偏瘫专家孙成彦


首先说明,我们到疫苗又近了一步。但是还要多久出疫苗,就看后面的几步了。
1,什么是抗体

就是能消灭病毒的蛋白。比如生活中注射的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肺结核疫苗等。就是为了产生对应的抗体。有了抗体,一旦被病毒,病菌感染。抗体就会消灭它,就不会得病了。

同理,如果体内有新冠病毒肺炎的抗体,那就不怕被感染了。所以,注射疫苗,产生抗体是很重要的一步。

2,抗体的流程
前面有了抗体,接能说明疫苗好了,能用了吗?还有更关键的几步:

(1)抗体评价

抗体是产生了,那抗体抗病毒好不好,产生的抗体多不多,稳定不稳定,安全不安全等等,这个都需要在实验室完成。但从病毒发现,到分离菌株,然后产生抗体。才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说明我们医学的进步。

(2)临床试验

假设前面问题解决了,下来最主要是临床评价。前面一般是在动物身上实验。要知道疫苗是注射到身体的。所以临床实验,是最重要的一步。好多的疫苗研究,药物研发,就是这块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至于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的疫苗临床,21日上午,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新冠疫苗预计4月下旬申报临床试验

3,大概需要多久

首先不能太过着急,先看看现有的疫苗(1)流感疫苗14年;(2)小儿麻痹疫苗20年;(3)天花疫苗26年;(4)轮状病毒疫苗26年;(5)乙肝疫苗38年;(6)破伤风40年;(7)脑膜炎疫苗68年!

但生物技术发展也有目共睹,比如这次,公开宣布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企业已经达到19家之多,技术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都在快速并行推进。

总的来说,产生抗体,说明疫苗研究进展迅速。加上现有的生物技术,医学进步。相信疫苗很快会出来。


90后聊基因


我是医心雕龙,我来回答!如何看待浙江官宣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具有哪些意义?在我看来意义非常巨大,如果第一批疫苗真的产生了抗体,这意味着我们离战胜新冠病毒又近了一步。

在说明疫苗的意义之前,简单说一下我们和新冠病毒作战的3种可能后果

第一种情况、我们失败了,这是最坏的结果,最终病毒大范围传播,很多人感染后失去生命,即便是哪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也有可能留下无法挽回的伤痛,当然了,这种结果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第二种情况、我们和病毒处于胶着状态,这种结果同样不妙,因为病毒虽然没有大面积传播,但无法消灭,始终游荡在社会中,给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第三种情况、我们成功消灭了病毒,这种情况每个人都希望看到,因为只有病毒被消灭了,人们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


现阶段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但对抗病毒仍然处于胶着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疫苗

我们知道,在此次疫情中,我们的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武汉地区的人民,直接把封城作为抵御病毒蔓延的最终手段,这才让肆虐的新冠病毒逐渐得到了控制,虽然现阶段很多地方新发感染的患者逐渐下降,甚至有的省市已经连续多天没有确诊的病例,但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疫情拐点的到来,因为病毒的稍微一个反弹都会让疫情的形式变得更加严峻。

之所以疫情还处于严峻的状态,主要有2方面原因,一是缺乏治疗的特效药,二是没有可靠的防治疫苗,因为新冠肺炎属于新发疾病,目前人类对其了解还不够全面,就拿治疗的药物来说,目前还没有发现特效药,这导致新冠肺炎的临床治愈率较低;另外,疫苗的缺乏也给疫情的控制蒙上了阴影,因为新冠病毒突然出现,相应的疫苗还没有时间研制,这让广大的健康人直接暴漏在感染的风险之中,从而给疫情带来了不确定性。

疫苗研制成功的意义在于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我们知道,一个传染病之所以迅速播散,与三要素分不开关系,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现阶段通过国家的管控措施,我们可以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让病毒的传播效率降下去,但要想消灭病毒,仅凭这些措施仍然不够,因为只要易感人群存在,病毒就有继续传播的能力。

此时如果成功研制了疫苗,那么情况就会根本改善,因为保护了易感人群,即便是病毒仍然存在,但因为无法致病,它们对健康的影响也就忽略不计,从而在根本上解除了病毒的危害。

所以,疫苗的研制意义重大,即便是缓慢进步,也意味着我们离消灭新冠又近了一步!







医心雕龙


首先对于第一批疫苗产生抗体当然是大快人心,但是也不能高兴太早!因为这第一批疫苗产生的抗体到底是针对新冠的某一种病毒呢?还是多种病毒?

有些人可能糊涂了,难道新冠肺炎不是一种病毒吗?难道还是组合天团?

没错!新冠肺炎的病毒就是组合天团!是很多种病毒组合在一起成为了新冠病毒!或者说新冠病毒有N个亚型!

前几日中国西双版纳出来的研究结果称,目前从华南海鲜市场的病患中分离出的病毒是H1,H2,以及H4~H18,也就是说,我们说的新冠肺炎不是一个H1或者H2,而是很多种病毒一起组合成的天团!而现在浙江的第一批疫苗究竟是单个的病毒疫苗呢?还是组合天团的疫苗呢?

举个例子,手足口疫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能够引起手足口疾病的病毒多达二十几种!那我们的疫苗针对的病毒有多少种呢?只有其中的两三种,这两三种是可以引起急性多器官衰竭的非常厉害的病毒!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朋友就算打了手足口疫苗,依然会再次感染手足口!比如我们家的孩子就是。但是这种感染不会危及生命,最多是有一些症状,后面就会自己好了。

另外还有一种疫苗大家也不陌生,就是宫颈癌疫苗。能够引起宫颈癌的病毒也是多达十几种!但是目前我们的疫苗只做了二价、四价和九价的疫苗!因为这几种病毒引起的后果比较严重,所以,主要针对这几种病毒研发出了疫苗!

所以,以此类推,问题就来了!

目前我们真正认识到了病毒了吗?如果是,我们能将这些病毒排个序,谁最厉害?破坏性最强吗?

如果这个也做到了,我们能够将这些病毒毒株进行分离了吗?

如果这个也做到了,那么我们研发出来的疫苗就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我们才能算作舒了一口气!

当然这个研发的结果要想非常成熟,在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完成,也许等疫苗完全研发出来的时候,疫情已经过去,但是这都不影响!

说不定以后新冠病毒就像手足口病毒那样呢?或者像乙肝病毒那样呢?

我们拭目以待!


代量食谱


新冠病毒目前仍然没有特效药物,而且已经出现欧亚多国暴发聚集性感染,疫情有可能演变成全球大流行的可能。研制疫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2日,浙江官宣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一方面说明,我们离有效疫苗的成功上市又近了一步;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高兴过早,现在距离疫苗上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能不能上市还不一定。

一、疫苗的工作原理

最早疫苗的作用是用于健康人预防疾病的发生,之后,治疗性疫苗被研发出来用于已经患上疾病的病人治疗。

当新冠病毒等敌人侵入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能立即识别它是一个“犯罪分子”,等到敌人已经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时,免疫系统才逐渐发现这个坏蛋,此时我们已经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借助药物等辅助,经过一旦拼杀,病毒被清除,但也有人不幸被病毒夺去生命。

疫苗的工作原理,

就是先抓住“病毒”等“坏蛋”,给它戴上手铐,敲掉爪牙,送到体内,让免疫系统给它画好画像,记录在案,以后再有这样的“坏蛋”偷偷潜入身体,免疫系统立即比对画像,就会发现“坏蛋”,对其发动攻击,防止感染。

二、疫苗上市历经过程

研制疫苗的第一步,需要先分离出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 1 月 24 日成功分离我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此后,浙江、广东、上海、北京、湖北、安徽等省级疾控中心也纷纷宣布分离出新冠病毒。

有了病毒,就可以进入到疫苗的研发阶段。研发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实验室研发、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

1、实验室研发。

疫苗的研发,失败率很高。因此,我们疫苗研发单位采取广撒网的方式,包括灭活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疫苗等五条技术路线在同步推进。

据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称,截至2月11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华兰生物、智飞生物、科兴控股、辽宁成大、康泰生物等18家会员单位正在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

2、动物试验。

候选疫苗研发出来以后,将在动物身上进行测试,首先是安全性,然后是有效性。

一般先用小型动物,如小鼠进行试验,对候选疫苗初步筛选,看是否能产生有效病毒抗体。

当候选疫苗能够产生有效抗体,再进行毒性检验,此时会使用猴子等大型动物,如果疫苗既安全又有效,就可以开始进行人体试验啦!

3、临床试验。

由于疫苗的使用对象是健康人,相比于药物,疫苗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毕竟,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可以对患者冒险试用有一定副作用的药物。可以有同情用药。但是疫苗不行,疗效及安全性没有保障的疫苗无法大范围用于健康人群。

所以就需要长时间的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共分为I、II、III、IV期。

△I期临床试验,10-20人,一般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验证安全性。

△II期临床试验,30-100人,一般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初步评价有效性及安全性。

△III期临床试验,200-500人,一般在包括高危和健康人群的大规模人群中开展,进行安慰剂及对照组双盲试验,进一步验证疫苗的安全有效性。

只有三期通过了,疫苗才允许上市使用,因此,这一步最为重要!像抗新冠病毒的药物瑞德西韦,和疫苗一样,同样需要进行三期临床试验。

△ IV期临床试验,疫苗上市后,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这样一个疫苗从测试,到生产上市,这些流程走下来,往往要数年。即使速度快一点,至少也要6个月以上。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新冠病毒疫苗可能在18个月内完成。

三、当前疫苗研发进展情况

随着新冠病毒被各地成功分离出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俄罗斯的科学家们都在开足马力,全速研发疫苗。

目前,美国生物制药公司Inovio开发的新冠病毒疫苗“INO-4800”正在动物身上测试,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在使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来开发疫苗。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根据新冠病毒表面钉子样的棘突蛋白(S蛋白),成功设计一支候选疫苗,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

图片来源于浙江新闻客户端,S蛋白状如钉子,布满冠状病毒表面,与细胞结合,与病毒的传染能力相关,也是疫苗设计的关键靶点。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家实验室利用分子钳子专利技术,生产一种冠状病毒疫苗的测试疫苗,预计本周在动物身上进行测试!

我国的疫苗研制,丝毫不落后于国外。2月15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表示,我国针对新冠疫苗的部分品种已经进入到了动物实验的阶段,研发进度与国际进展基本保持一致。

在分离出新冠病毒后,仅过了两周,中国科研团队就宣布,最新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已经开始动物试验。

2月14日,珠海丽凡达生物宣布,其研制的首批mRNA新冠病毒疫苗,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动监所和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在单次免疫12天的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了目标抗体的产生。

虽然疫苗在动物体内产生抗体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这些抗体能否中和消灭病毒,还需要通过

病毒中和试验和攻毒试验来进行最终验证。

此外,北京康乐卫士生物开发的重组蛋白递呈多肽疫苗,正在动物体内进行测试。

上海斯微生物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也已经进入动物试验。

广东省在腺病毒载体疫苗方面,DNA质粒构建取得重大进展,将于2月28日进行动物实验。

正是参考这么多单位疫苗进展,2月21日,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新冠疫苗预计4月下旬申报临床试验。

图片来源: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官网,电子显微镜下,橘红色为新冠病毒

四、浙江官宣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

22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表示:

浙江省在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等多条技术研发路线同步开展,并在以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1、重组蛋白疫苗研究方面,经第一批预实验小鼠测试,已产生抗体。

2、灭活疫苗研发已筛选到第4代疫苗毒株。

3、mRNA疫苗研发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4、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发上,开始进行重组病毒的扩增培养,将于近期开展动物实验。

其中,用重组蛋白疫苗对200只老鼠进行了免疫,老鼠身上均产生了

抗体。并已通过中和试验。试验人员将老鼠身上提取的抗体不断稀释很高倍数后,还有免疫反应,说明小鼠体内抗体浓度很高,意味着将来免疫的效果可能会很好。

重组蛋白疫苗完成初步药效学研究后,将进入中试阶段,还要进行一些安全性评价、药效学研究、质量研究等。

五、浙江官宣第一批疫苗产生抗体,距离疫苗上市还有多远

虽然目前取得的成绩鼓舞人心,但笔者要告诉大家,距离疫苗上市

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只是进行到动物临床试验的初期,小老鼠阶段,下面还需要进行猴子等大型动物试验。通过了之后再进行I、II、III期人体临床试验。

即使研制疫苗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能进展顺利,也需要一年时间左右才能广泛使用疫苗。

这样,大概率疫苗上市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如果把疫苗的研发比喻成万里长征,现在我们的进度只能说刚走了一千里,路还远着呢!

而且,还有一种不确定因素需要考虑。疫情会持续多长时间?

17年前的SARS为什么现在还没有研制出疫苗?这并非单纯疫苗研发本身的难度,当时的疫情犹如昙花一现,当疫情疯狂肆虐时,疫苗尚在研发。而当疫苗研发一半时,疫情却已经结束。

疫情一旦结束,就将无法进行临床试验证疫苗的有效性。没有了病毒,我们不可能人为制造病毒攻击人体来测试疫苗的有效性,这不符合伦理!这样,疫苗就会胎死腹中。

这样说来,我们的疫苗研发是否就没有意义了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疫情能够很快消失,当然是更好,但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万一疫情来年再杀一个回马枪,甚至来个二季、三季、四季,到时候我们就欲哭无泪了!

另外,我们的研究还可以为研发其它冠状病毒疫苗留下宝贵的经验,毕竟严重的冠状病毒疫情,已经爆发了不止一次!

西湖大学成功解析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全长蛋白的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揭开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神秘面纱


王成大夫


2020年2月22日,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宋志恒表示,他们的第1批疫苗已经产生抗体,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开始进行重组病毒的培养,将于近期开展动物实验。浙江省对病毒的筛选到第4代,目前,科研人员争分夺秒,攻克难题。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疫苗研发的周期比较长,我们必须尊重科学规律,经过科学严谨、安全的研究过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研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当前的迫切需求。那么疫苗现在研究到哪一步了?且看…

腺病毒载体疫苗

在腺病毒载体疫苗方面,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研攻关组组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2月18日表示,他们2月5日完成抗原基因的DNA质粒的构建,2月12日在细胞水平证实抗原蛋白成功表达;2月15日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候选疫苗株,预计将于2月28日前开展动物实验。

mRNA疫苗

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研攻关组组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2月18日称:在mRNA疫苗方面,1月30日获得了完成S蛋白基因合成工作;2月2日完成1毫克mRNA疫苗合成;2月4日在细胞水平证实蛋白表达成功。动物实验证实mR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抗体,目前正在进行中和实验评价中和抗体情况。

近年来兴起的新一代mRNA疫苗技术,具备开发与生产周期短的优势,能够实现疫苗的及时生产及应用。常规疫苗的研发, 分为发现验证、临床前、临床期三个阶段,有的可能历时几年、耗资几亿元。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战略库与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平台”课题子任务——mRNA合成平台成果,快速推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近期,该项目已紧急完成立项备案。他们将利用相关平台技术,快速合成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关键靶点的多种不同抗原序列的mRNA,并通过纳米脂质(LPP)载药技术制备成制剂,通过体内、动物实验,筛选和验证有效抗原,在此基础上将能在40天内完成大规模预防性2019-nCoV的疫苗样品生产、制备。疫苗样品制作完成后,可以送国家指定机构开展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测试,完成必要的审批后,可尽快推向临床。

预防性疫苗是扑灭重大突发性传染疾病大规模流行的关键。针对本次2019-nCoV的流行,传统的疫苗存在生产周期太长的问题,例如重组蛋白疫苗的生产周期要5至6个月,不能满足及时扑灭疫情的需要。

重组蛋白疫苗

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研攻关组组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2月18日称:在重组蛋白疫苗方面,1月26日完成S蛋白基因合成工作;2月5日完成携带S蛋白基因的穿梭载体构建;2月17日获得第一代重组杆状病毒,正在制备第二代重组杆状病毒。

疫苗研发有固有的周期规律,在紧急情况下,开发和审批的流程大大加快。


深度中医


浙江官宣: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具有哪些意义?

首先,在疫苗的研发方面有了阶段性进展,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但我们知道,疫苗的研发周期较长,一般都需要几年的功夫,但目前由于时间紧迫,所以科研人员都集中力量,争分夺秒,一步一步在攻克难题。

疫苗的研发,小鼠实验已产生抗体,就说明下一步可以进入动物实验阶段,而在当中,还要进行腺病毒疫苗重组,病毒筛选及培养。每一步都需要科研人员的严谨对待,容不得一丝马虎。

其次,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就说明接着可以进行动物实验,也为下一步能顺利申报临床实验的成功打好基础。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进展,为新冠疫苗的研制路线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疫苗研究是较为复杂的过程,所以每一步的提法都必需科学严谨。

最后,期待所“预计最快的疫苗将在4月下旬左右申报临床实验”能够顺利实现。


李爱琴营养师


从03年非典以来,这17年中国的科技进步是很大提升的,浙江对大数据、AI、云计算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这些都对疫苗的研发有大的帮助。不足为奇


守望麥-田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代表病毒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一切总会回归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