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大部分坦克會什麼最終選擇滑膛炮?

朕要爆發了


曾經被淘汰的滑膛炮

滑膛炮是一種被淘汰後又重新回到歷史舞臺的火炮種類;我們要知道它為什麼迴歸就要知道當初為什麼會淘汰它。

▲2A46M-1型125毫米滑膛炮

人類最初期的火炮都是滑膛炮,因為幾百年前的人不會在炮管內蝕刻膛線,所以只能用滑膛;但是早期的滑膛炮由於製造工藝的原因造成炮管內壁不夠光滑,在加上彈藥技術和火控技術的限制,造成滑膛炮的精度很差:超過800米就屬於“命中靠信仰”了!對於火炮而言:打不中,威力再大也沒用;所以提高火炮的精度是早期火炮的首要任務。

▲早期的火炮都是滑膛,受技術和工藝的限制造成精度很差

在追求火炮精度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如果能讓炮彈高速旋轉起來就可以提高炮彈的穩定性,炮彈的穩定性高了精度自然就高了;於是人們就在炮管內蝕刻上膛線,讓火炮在炮管內加速的同時旋轉起來,這就是——線膛炮!

▲線膛炮可以讓炮彈高速旋轉,以提高炮彈的穩定性

線膛炮人類用了二百多年,一直很滿意;直到遇上了坦克這玩意!火炮要打坦克就必須擊穿坦克那厚厚的裝甲,而能擊穿裝甲的彈種有兩種:一種是穿甲彈另一種是破甲彈(碎甲彈的原理是震碎裝甲,就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了);但是這兩種炮彈如果用線膛炮發射就都有點問題。

▲坦克厚重的裝甲給線膛炮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穿甲彈

我們先說穿甲彈,穿甲彈的原理很簡單,就使用火炮發射一個質量達、速度快的高硬度實心炮彈,依靠炮彈的動能“撞”穿裝甲。所以要想提高穿甲彈的穿甲能力,就要提高炮彈的質量和速度(至於硬度,那是材料學的範疇);要提高炮彈的質量就得加大火炮得口徑、要想提高炮彈的速度就要加長火炮得身管;所以在坦克技術發展最快得二戰時期,坦克火力增強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坦克的炮管逐漸由又細又短的“小水管”變成粗、長、硬的“大根”!

▲坦克火力的進步,最直觀的標誌就是炮管越來越“粗、長、硬”

但是,隨著穿甲彈的質量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早期的全口徑穿甲彈的炮彈直徑和火炮口徑相同,炮彈打到敵坦克裝甲上時,裝甲的受力面和炮彈的直徑相同。

▲裝甲的受力面和炮彈的直徑相同,所以炮彈的受力面越小穿甲能力越強

而對於穿甲彈擊穿裝甲而言:在同等炮彈質量和速度的前提下,作用面積越小的炮彈能量越集中,穿甲能力越強!但這就和增大火炮口徑的原則背道而馳了;於是為了在增大火炮口徑的同時減小穿甲彈的直徑,人們就發明了“次口徑穿甲彈”。

▲次口徑脫殼穿甲彈

次口徑穿甲彈就是把一根比火炮口徑小的彈芯用與火炮口徑一致的彈託托住,發射時彈託托住彈芯一同飛出炮口後彈託脫落(早期的次口徑硬芯穿甲彈是彈託與彈芯一同飛行),只剩下彈芯撞向裝甲,這就是次口徑脫殼穿甲彈。

但是次口徑穿甲彈的彈芯直徑減小了,怎麼增加它的質量呢?很簡單——把彈芯拉長就行。於是這彈芯就越來越長,直到變成一根“杆”,這就是“長杆穿甲彈”。

▲穿甲彈演化的方向就是越來越長

但是當穿甲彈變成長杆穿甲彈時,問題又來了——請問,下面兩個物體那個好旋轉起來:

▲鉛筆和陀螺那個更好旋轉起來呢?

答案:陀螺。因為鉛筆又細又長,按軸心旋轉時章動太大根本沒法穩定;而且轉得越快章動越大、越不穩定!

於是像鉛筆一樣又細又長的長杆穿甲彈就不適合用線膛炮發射了,因為線膛炮會讓炮彈高速旋轉;以長杆穿甲彈的物理特性,轉速太快一出炮口就飛沒影了根本沒有精度可言!

破甲彈

破甲彈也和穿甲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破甲彈時靠金屬射流擊穿裝甲的;但是如果用線膛炮發射破甲彈,由於炮彈在高速旋轉,破甲彈爆炸時所產生的金屬射流就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分散開,轉速越快金屬射流越分散,穿甲效果越差(與穿甲彈相同,裝甲的受力面積越大,穿甲效果越差)!

▲破甲彈原理

於是,破甲彈也和穿甲彈一樣,對於線膛炮而言是不合適的。

滑膛炮的選擇

既然穿甲彈和破甲彈都怕“轉”,那要發射這兩種炮彈最好選擇一種不會讓炮彈旋轉的火炮——滑膛炮!

20世紀50年代後,由於製造工藝的進步,人們已經可以造出炮管內壁十分平滑的滑膛炮管,再加上人們對空氣動力學的認識加深使得滑膛炮在近距離(4000米以內)上的精度已經不亞於線膛炮了(至於4000米以外嘛......命中還是靠信仰)。再加上滑膛炮能量損失小(線膛炮的膛線會對炮彈產生阻力)、壽命長(一般線膛炮發射穿甲彈的壽命在150發到300發之間,而滑膛炮普遍在500發以上);所以現代坦克至前蘇聯T-62起基本都選擇滑膛炮作為主炮。

在第三代主戰坦克時代,普遍裝備的120/125毫米口徑滑膛炮一般發射穿甲彈時的炮口動能在15至18兆焦耳,也就相當於把一個50噸重的鐵塊從12米的高度扔下來砸到地面那一瞬間的能量;而現代長杆穿甲彈的彈芯直徑一般是在33至27毫米之間,所以這麼巨大的能量集中在這麼小的面積上——這就是現代穿甲彈可以輕易擊穿6、700毫米鋼板的原因。

題外話:線膛炮怎麼發射穿甲彈和破甲彈

前面說過,穿甲彈和破甲彈都怕“轉”那線膛炮可不可以發射這兩種彈藥呢?也可以,只不過要降低炮彈在炮管內的旋轉速度——滑動彈帶。

滑動彈帶其實就是把一個滾珠軸承套在炮彈外邊,當用線膛炮發射炮彈時,這個滾珠軸承就可以減慢炮彈的旋轉速度(一般減小到10/1),這樣炮彈的旋轉速度就不會太快,使線膛炮也勉強可以發射這兩種彈藥。

不過滑動彈帶也有兩個缺點:一是會漏氣、二是成本高,所以除了抱殘守缺的英國人就沒人用了(至於為什麼英國一直堅持用線膛炮,各位可以關注我之後去找找我以前寫的《挑戰者PK日本90式》)。


純野生的坦克


說反了,從歷史上看,大部分坦克使用的都是線膛炮,使用滑膛炮是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蘇聯的T62坦克開始,才開始在主戰坦克上大規模使用滑膛炮。
蘇聯的T-62是第一種使用滑膛炮的主戰坦克,它使用的115毫米滑膛炮開始了坦克主炮使用滑膛炮的時代。
膛線是火炮和槍械發展上重要的改進,通過膛線使炮彈圍繞彈道的旋轉,這樣就使炮彈的遠距離精度有了巨大的提高。


使用滑膛炮發射的炮彈,尤其是穩定翼脫殼穿甲彈,都是利用穩定翼來控制炮彈的飛行方向,但是就是這樣,滑膛炮的遠距離精度也是不如滑膛炮,尤其是在4000米以外。

現在各國的主戰坦克主要使用滑膛炮是和主戰坦克的主要任務打坦克分不開的,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當時冷戰的兩方都已經是開發出了複合裝甲,複合裝甲的一般結構是兩層裝甲鋼的中間安裝陶瓷裝甲塊,這種情況下,對於當時的坦克炮彈的破甲能力提出了挑戰。

當時的複合裝甲對於採用成型藥罩的破甲彈有比較好的防護作用,一直到現在,複合裝甲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還是防破甲彈能力要強於穿甲彈。而當時的碎甲彈對於複合裝甲幾乎是失效了。這種情況下,穿甲彈就成了打坦克的主力彈種,穿甲彈是利用堅硬的彈芯利用動能撞擊坦克裝甲,說白了就是硬碰硬的硬捅坦克,這種情況下如何增加炮彈動能就成了坦克的重點任務。


滑膛炮的炮膛內壁,滑膛炮對於炮管內壁的加工精度很高。
英國人還是獨立性很強,除了它的挑戰者,其他國家的第三代坦克都是用上了滑膛炮。

根據動能公式,提高炮彈的速度對於提高炮彈的動能可是平方的關係,這比提高炮彈的重量要管用的多,所以如何提高炮彈的速度就是當時坦克火炮的主要任務,而滑膛炮由於沒有膛線的摩擦,這樣能夠發射更高初速炮彈的滑膛炮就成為了第三代坦克的主要火炮。英國人例外,英國人還是使用120毫米線膛炮,不過這也使英國的挑戰者是第三代坦克中,火炮穿甲能力最弱。


紅色手電筒


第一 導語

對於“陸戰之王”坦克而言,雖然要在火力,防護力和機動力三者之間進行一個很好的均衡,但是,坦克設計者們肯定是想要增強坦克的火力,這是設計一款坦克時首先想到的一個問題。而坦克的火力影響因素有三個,觀測瞄準系統,火炮威力和彈藥威力。

在坦克的火炮上面有兩種選擇,一是滑膛炮,二是線膛炮,毫無疑問,線膛炮要比滑膛炮要先進,但是,之所以大多數國家的坦克會選擇滑膛炮,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價格昂貴,二是滑膛炮足可以滿足坦克戰場的需求。

第二 價格昂貴

之所以會說價格昂貴,我們得先要了解滑膛炮和線膛炮兩者的區別。滑膛炮是炮管裡面沒有膛線的,發射的炮彈完全是因為膛壓,在精度上面和射程上面都不及線膛炮;線膛炮則是炮管裡面有膛線的,可以使炮彈在炮管裡面進行一個旋轉,發射出去之後利用向心力保持飛行方向,射擊精度很高,而且線膛炮可以發射所有的彈種。

然而,好用的東西一般都是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的,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戰爭就是一個吞錢巨獸,來而不懼。如果選擇的武器裝備都是十分昂貴的,那麼國家肯定是會拒絕的,消耗不起,所以,一般大規模裝備的武器裝備肯定都是十分廉價的。

線膛炮每發射一發炮彈,產生的高溫是很容易損壞膛線的,國家每年要拿出一大筆錢去更換炮管,這相比於廉價耐用的滑膛炮而言,線膛炮肯定是要被拋棄的,當然,這裡的拋棄只是因為價格昂貴的原因,如果在未來,線膛炮價格可以降低,線膛炮也必將取代滑膛炮。

第三 滑膛炮足可以滿足坦克戰場的需求

之所以會說滑膛炮可以滿足戰場上的需求,是因為坦克在戰場之上不需要發射射程特別遠,精度特別之高的炮彈,而且,現在使用滑膛炮發射坦克炮彈也足可以在不使用線膛炮“加持”的前提下完美地命中目標。

如果需要更高的精度和更遠的射程,這已經不是坦克在戰場上所要擔任的任務,這是炮兵的任務。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通過研發更為先進的坦克炮彈即使坦克裝備廉價的滑膛炮也可以如同裝備了線膛炮一般。

第四 總結

我們在戰場上選擇的武器裝備很大的依據不是根據其先進的程度,而是根據其是否可以大規模具備。這就好比當今的五代機,五代機確確實實非常先進,可以提升部隊的作戰能力,但是,一個國家是不可能擁有能力讓整個國家的空軍部隊都裝備五代機的。

比如:美國的經濟能力在世界上是毋庸置疑的,其在1944年建立的佈雷頓森林體系讓美國可以擁有大量的資金進行軍隊建設,可以說是全世界在“供養”美國軍隊,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美國的軍隊依然還在使用二戰時候的飛機,其原因是因為實用,價格便宜!

好了,這就是筆者我的觀點,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有更多好意見的朋友可以提哦!
最後,你看得了多遠的過去,你也就可以看到多遠的未來,歷史雖然沒有一定的規律,但是有一定的蹤跡可究。

【作者:太陽知識局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太陽知識局


早期的槍炮基本都屬於滑膛炮,因為在炮管內加鑄膛線是較為困難的製作工藝,在18世紀初,隨著製造工藝的改進,線膛炮開始得到發展,由於在命中率上的大幅度提高,逐漸取代滑膛炮的地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發現,原來滑膛炮更加適合坦克。從最初的被淘汰,再到被各國重新認可,滑膛炮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使得現在的坦克大部分均採用滑膛炮呢?

滑膛炮之所以受各國青睞,主要是因為其相對於線膛炮有很多的優勢:

1、首先是滑膛炮沒有膛線,其生產工藝簡單、價格低廉,同時由於沒有了膛線磨損,使其炮管壽命要長於線膛炮(當然滑膛炮的高膛壓抵消了部分壽命方面的優勢).而線膛炮有膛線,壽命有限,加工,維護都比較困難。使用滑膛炮可以降低後勤維護的要求。

2,滑膛炮可以發射破甲彈,破甲彈頭是一種多用途彈頭,在坦克的正常彈藥比例裡與穿甲彈1:1。既可以用來打擊裝甲目標,又可以用來打擊工事,碉堡,而且對付非裝甲目標的效果比穿甲彈好得多。而線膛炮發射的炮彈是會自旋的,這會大大影響破甲彈的金屬射流的威力。

3,滑膛炮由於沒有了線膛炮因膛線根部應力集中而容易產生裂紋的問題,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壓,這樣對提高彈丸初速和射程有很大的幫助,而線膛炮要想獲得高炮口初速必須付出更高的膛壓、更長的身管長度、更大的膛線磨損,而這些對於坦克炮來說都是有極限的。

事物總是螺旋發展,由於射擊精度及距離的原因,19世紀線膛炮全面取代滑膛炮是一個飛躍,而在20世紀60年代,出於對發射次口徑長杆脫殼穿甲彈的特殊要求,滑膛炮開始在坦克上取代線膛炮是另一個飛躍。如今,在線膛炮已經突破了不能發射長杆次口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技術瓶頸,綜合優勢重新顯露的情況下,滑膛炮仍然佔據著坦克炮的絕大部分裝備份額,甚至於英國人也最終放棄了堅守多年的L30 120毫米線膛炮,轉投RH120的懷抱,就只能說是一種出於標準化考慮的經濟而非技術原因了。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坦克炮領域中,線膛與滑膛之爭遠遠沒有結束……


烽火狼煙之陸海空


首先是坦克作戰特點決定,坦克主要是靠直射火力在近距離突擊,對火炮的威力和初速要求高,對彈道和射程不是主要的需求。第二是成本,滑膛炮相對線膛炮加工工藝就簡單多,成本相對低。第三就是彈藥,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流行,更適合滑膛炮,彈藥初速損耗小,發射脫殼穿甲彈效果更好。


光怪駁離


答,線膛炮就是可以提高炮彈的穩定性,以前炮彈的雜質等造成發生目標準確率不高,但是造成阻力大,滑膛炮初速度高,滿足現代坦克(2000米直瞄)並且有尾翼穿甲彈平衡目標的準確性。為此坦克的火炮應該滑膛炮為主流。


大馬哈魚12


學點現代化戰爭理念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