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各類科研項目23項 哈工大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科技力量

東北網2月24日訊(記者 王春穎)哈爾濱工業大學充分發揮師資力量和創新優勢,主動作為,協同攻關,加快開展新冠肺炎防治科研攻關,目前共啟動各類項目23項,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貢獻科技力量。

哈工大科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採取打破框架、快速響應、精簡流程、細化跟蹤的方式,同步啟動接收申請與評審工作,努力盡快拿出用得上、有效果的科研成果,目前第一批項目已完成評審並啟動。目前啟動各類項目23項,包括服務國家類項目14項、服務地方項目9項;其中申報國家級項目5項、地方級項目6項、校內應急攻關項目12項。研究領域涉及病毒基礎與防治技術類項目14項,其中感染與致病機理方向2項、防治檢測方向2項、快速疫苗研發方向6項、傳播途徑方向4項;涉及疫情應急社會保障類項目9項,其中病毒防護方向1項、應急物資發放方向2項、疫情早期預測方向2項、決策諮詢方向4項。

科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組織經管學院、計算機學院、生命學院相關教師圍繞“有害微生物的傳播預測研究”項目開展了“多因素影響下的有害微生物傳播建模方法與驗證”“多源數據融合的典型有害微生物傳播事件的預測和監測系統”兩項內容的申報書編制工作,組織航天學院相關教師圍繞“疫情區應急作業無人機”項目展開需求分析和調研。組織完成“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動力模型以及相關隔離策略的研究”、“2019-nCoV與其它冠狀病毒差異性比較及其潛在宿主預測模型研究”2個專項項目的申報工作。

協調黑龍江省和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取兩地確診流調報告,重點對各地區向黑龍江省和深圳市輸入的動態感染風險展開研究,針對兩地政府採取的不同干預措施進行風險預測,向深圳疾控中心提交《深圳新冠肺炎輸入風險評估與本地發病趨勢預測》報告。能源學院何玉榮教授團隊開展了攜病毒飛沫傳播的多相流動仿真及防護方案研究,旨在獲得不同場景下(飛機座艙、高鐵車廂、公交車環境、醫院隔離室、超市等環境)新冠病毒的傳播規律,為相關典型場景下的疫情防護、通風設計提供方案和指導。

電信學院組成聯合攻關課題組,融合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和機械設計3個優勢方向提出群智視覺認知室內定位和路徑規劃調度方法的應急物資倉儲機器人研究。

經管學院姜明輝教授提交了《關於新冠疫情下穩定黑龍江省就業的建議》,人文社科與法學學院唐賽副教授團隊開展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影響的實證分析及緊急應對策略匹配”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哈工大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平臺優勢,把科研成果應用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哈工大機器人集團(HRG)圍繞一線疫情防控需求,組織開展防疫機器人裝備研發系統集成調試工作,研製推出消毒噴灑無人機、室內配送機器人、室外消殺機器人等智能裝備,並向哈爾濱經開區捐贈了HRG防疫消殺機器人、起身助手、智能護理床等價值350萬元的防疫產品,向武漢等多個防疫一線地區贈送了智能護理床、智能起身助手、消殺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裝備。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檢測設備的技術攻關和研製,在原工業監控設備XN150的基礎上完成了軟件開發和指標參數調整等工作,陸續將設備安裝在火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對發熱人員進行監控檢測,並已開展第二代適應性產品XN260的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