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哪怕种稀疏也不能稠密?

奔跑的小辉哥


小麦为什么宁可晚种不能早种的原因,因为北方种的是冬小麦,冬小麦有自己的生长条件。如果你种的太早,天气还没变冷,种的小麦不停的生长,等到了拔节的时候,小麦就不能抗冻了,很多都被冻死了。古时候农民看小麦长的太快都会用石碾子压倒,防止它旺长!小麦不能种的太早但也不能种的太晚,最好的时机就是上冻的时候小麦正好倒股。

为什么小麦种的稀点比密了好,因为小麦太密了它的植株就会太软,不能抗倒伏,小麦一旦出现倒伏不但收获不好收还有大量的减产,得不偿失。我有个亲戚在国家农科院,他们的实验田一般都是种八斤小麦种,产量也不低。我们老百姓一般种二十几斤。至于种多少斤麦种还和地的肥沃程度和种植的时间有关系,一般种的越早土地越肥沃种的麦种越少,反之用的麦种相对要多些。

在父辈那里学到的一点经验,不敢班门弄斧,希望和种植专家多多请教,做一个有技术的农民!


男人四十140


适当的晚播小麦确实能高产。晚播小麦也有利于小麦的安全越冬。晚播小麦冬季积温低,茎叶少,分蘖少。因此,冬季营养素的消耗较少。春天气温升高时,分蘖会快得多。因此,适当的小麦晚播不仅可以防止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而且可以减轻小麦的冻害,更有利于春季的返青和分蘖。

俗话说“金九银十”,每年9月和10月是小麦播种的高峰期,但不同小麦产区的具体播种时间不同。

农民最适宜在10月初至霜冻期,即10月1日至10月23日播种秋小麦。做好播种质量。目前,小麦一般由播种机播种。机背挺直均匀,播种均匀,播种深度一致,有利于麦苗均匀、完整、结实。最好的办法是推广15-16cm等间距种植,这样可以增加地面覆盖率,减少地面蒸发,具有节水增产的效果。

为便于麦田管理,宜在每种播种宽度与3-4厘米深之间留20厘米宽的行,使小麦安全越冬,实行“保土”,不需播种时镇压。播种1-2天后,有0.5-1kg的干土层再次压制,有利于保墒。同时,最好每亩种植5公斤左右的氮磷复合肥。亩播种量10-15公斤。早播容易减少。晚播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每延迟一天,增加0.5斤播种量,保证整株苗连续成垄。

小麦最佳播种期为早播,冬前易造成冻害,不利于优质高产;晚播不利于增产。冬小麦适时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定生长和安全越冬。俗话说:“麦无两旺”,“麦怕‘大耳朵’”。这就是原因。近年来,冬季气温普遍偏高,晚播也会延缓蜘蛛、蚜虫和杂草的发生。小麦播期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发生有直接影响,晚播麦田的发病率远低于早播麦田。

村里种小麦一般都种的很稠,最好是能见一见苗儿。种小麦上的底肥又非常多,尤其是氮肥。这个我们就要费点儿劲了,就要锄地了,并且要锄的深一些,最好能把小麦苗的根锄断一些,让小麦苗不能好好生长,让它长得慢一些,但是也有很大的害处。因为锄断的根就会伤口,很多的细菌会感染这些伤口,让小麦感染疾病,无形中增加了小麦感染病虫害的机会。

还可以尽快的喷施控旺药来控制冬小麦的生长。但是这些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们还是要按照正常的时间来种冬小麦,不要种早了。真的种早了,补救措施费时费力,效果却不理想。











农村巧姐


您好,我是青枫亭记,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一、先回答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

1.这种小麦是冬小麦,需要了解冬小麦的生长特点,如果种的太早,小麦前期长势会过旺,会影响小麦的越冬期,严重小麦会在越冬期死亡。

2.如果您在种植冬小麦时,底肥充足的话,在越冬前,只需浇压冻水就行,种晚的麦苗也没有关系。

3.冬小麦的生长期,主要是年后,返青期、拔节期是关键。所以说,年后再追肥,年的弱苗的营养也能跟上,不用担心种的晚。


4.年后春天,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袭,出现倒春寒的迹象,长势太旺也会被冻死。

二、种稀疏比种稠密好?

1.种的稠密影响苗木扎根,影响群体结构。

2.群体结构过密,小麦秸秆软,影响分蘖。

3.后期影响麦穗的长势,粒小,不饱满。

4.不抗倒伏。

具体小麦情况,得因地制宜,一地一情况,根据您自己家的地情况来进行管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您今年有个好收成。


青枫亭记


谢谢回答了。这个问题晓生可以直接给你回答。关于小麦播种的迟早问题。只存在小麦的正茬播种。和前茬作物收的早的时候所存在的。这样的地闲着什么时间播种适时要考虑的。一般我们这儿有白露种高山秋分镇平川的说法,如果是早几天播种,可减少种子的使用量。也能节省一部分资金。都愿意种在最佳的播种时期。没人愿意种迟的。关于稀疏的问题。重茬小麦。由于残留在地里的玉米根叶的干扰,人都怕出不好苗。适当的多种一点种子。希望苗全苗壮。毛主席在农业八字宪法中明确地说。合理密植。为什么不说合理稀植呢,谁种地愿意稀稀疏疏,缺苗断垄的。在回茬玉米收获后,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在播种机后面排着队。赶着只想早种一天。没有人愿意推迟播种的。谁都想按时高标准高质量地种上小麦,希望明年有个好收成。


农业百晓生


过去老人常说,种小麦不能太稠,也不要太稀,稀能发苗,稠能垫根,这句话就是麦子分孽的能力很强,如果种的种子多了,又浪费种子,还不会高产,因为太稠了麦子容易不透风,太阳晒不到根部,麦杆就会发霉发病所以不能太稠了。小种小麦都是要掌握好节气的,节气到了气温就没那么高了,如果提前种上,气温很高,小麦会生长的很快,有的在打春前就开始拔结,到春节前后气温一下降反而会把麦子冻坏的,所以不让种太早了,迟种几天麦子长出来的叶子不太高,所以不怕冻,而且还能高产!所以说小麦宁愿种迟不种早,宁愿种稀不种稠!



农村老崔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但是能把小麦种好的人不多,原因在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小麦的品种不同,种好小麦,具体的种植经验具体的种植经验是种好小麦的关键因素;这也是许多农技人员种植小麦的产量,没有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小麦产量高的原因。


这些具体经验包括,种植小麦的时候,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宁愿让麦苗稀疏,也不让麦苗稠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有什么道理?

小麦适宜的播种温度在16摄氏度,这时候播种小麦出苗率高,并且生长快速;但是,这个温度下种植的小麦,在具体生产中常会出现麦苗旺长,疯长的问题,看起来麦田里绿油油一片,煞是喜人,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季,这样的麦苗常会被冻伤,甚至会被冻死,对小麦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在日平均气温10摄氏度,甚至8.9摄氏度时播种小麦,小麦虽然出苗很慢,但是麦苗很壮,并且分蘖数量多,抗寒能力很强,在冬季,即便出现低温气候,也不容易造成冻害;这样的麦苗,年前看起来很小,但是到了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的时候,就会快速生长。

所以,有经验的农民种植小麦,情愿推迟播种,也不会在气温高的时候下种。

在小麦播种的时候,有些农民的播种量是惊人的,每亩地会播种70斤左右,这样的播种量长出的小麦麦苗密度很大,在生产中会发现,这样的麦苗几乎不分孽,并且成穗以后,麦穗很小,产量并不高,如果气候恶劣,这样的小麦由于秸秆纤细,容易倒伏,给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有的人把播种量控制在25斤左右,出苗以后,麦苗显得稀稀拉拉,但过了一段时间,麦田里的基本苗就能达到要求,原因是麦苗之间有适度的空隙,能够满足分蘖的要求,每株麦苗会分蘖出3-5幼苗;这样的麦苗不但能达到丰产的要求,并且秸秆粗壮,康道富能力很强,不至于因为出现恶劣气候而倒伏。

所以,那些经验丰富的农民,在播种小麦的时候,宁愿减少播种量,让麦苗稀疏,也不会加大播种量,让麦苗稠密。

种植小麦,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要重视经验;经过不断实践,掌握了实际经验,才能把小麦种好。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老农说乡村


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那怕种稀蔬也不能种稠?

答:因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近几年来,全球气温总体变高,这是客观原团。就拿我们陕西关中来说,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里每年种麦跟秋分种,人常祝:秋分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那就是说秋分种麦最合适。而现在呢,关中地区跟寒露节气种麦,节气向后推迟一个节气。而南方小麦产区也一样向后推迟一个节气,通过这事实说明气温比以前确实高了,所以现在农民总结出麦要种迟,不能种早。

第二:人常说:麦不二旺。意思说从种到麦拨节不能有二次旺长。冬前不能旺,如果冬前麦旺,来年春季小麦反青发旺就没有气力了,团为之前发旺消毫大量营养,来年无力生长,小麦不能按时反青,拨节等,产量自然下降,不能增产。

第三:如果冬前小麦种稠,遇到高温以后,肯定发旺。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小麦播种量不能稠。如果下籽量合适,哪麦根本不会发旺,但前提条件要种迟,不能过早。


三秦老赵


小麦播种时间如何种好小麦? 一、如何选择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小麦适期晚播与防冻。 最近一段时间,不管是网上还是微信、朋友圈,都在讨论小麦的播种期、防冻等问题,可以说是真真假假、沸沸扬扬、热热闹闹 举个例子:唐河属于“豫南旱作麦区”,秋季多干旱,又无灌溉条件(即使有灌溉条件,由于土质粘重,麦播时节也“不敢”浇水,一旦浇了透埫水,可能半月二十天机械也不能进地),为了“抢埫”,“早播”比较普偏(如不“抢埫早播”,就有可能缺埫不出苗),大多农户10月中旬播种,也有不少农户10月上旬就把麦子种上了。“抢埫早播”麦田,一旦遇到“暖冬倒春寒”年份,冻害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弱春性”小麦品种上。因为不少农户不知道小麦品种还有“半冬性”、“弱春性”一说,不知道“弱春性”品种不能早播,早播容易出现冻害。“弱春性”小麦品种比较典型的,比如前几年播种面积比较大的“郑麦9023”以及这几年推广的“天民198”(兰考198、兰考矮早8)等,这类“弱春性”品种“春化”时间较短,如果播种过早,播种后气温高、埫情好,出苗快、生长快,年内旺长“起身”,如遇低温“倒春寒”,就会冻坏、冻死“花芽”、“小穗”,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这样的例子我们遇到的也确实不少。 唐河属于“豫南麦区”,按照《河南省麦播技术意见》,豫南麦区适宜播期为:“半冬性”品种10月15~25日,“弱春性”品种10月20日至10月底。不管是“官方”专家还是“网络”专家,大家都说今年可能会有“冻害”,为了预防冻害,小麦要“推迟”播期。只不过“官方”专家说要在“适宜播期内走下限”,即“适期晚播”,具体到咱“豫南麦区”,也就是“半冬性”品种10月25日前,“弱春性”品种10月底前播种。与咱们唐河农户正常年份的“抢埫早播”相比,要推迟7~10天播种。所谓的“网络传言”,有的说要比往年晚播3天,也有的说要晚播5~7天,至多说比往年推迟10天。与咱们唐河往年“抢埫早播”的实际情况相比,也没有多大出入。在这里,我再次提醒各位,你必须弄清楚你的小麦品种是“半冬性”还是“弱春性”,“半冬性”品种播种期不能早于10月15日,尽可能10月25日前种完;“弱春性”品种不能早于10月20日,尽可能在月底播种结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年年都有不少农户不能做到“适期”,要么偏早,要么偏晚。对于这些不能做到“适期”播种的麦田,怎样防止出现冻害呢? 1、“早播”要“稀”。我们县不少农户习惯于“抢埫早播”,耽心晚播缺埫影响小麦出苗。如果真的播种偏早,一定要注意“适当减少播种量”,也就是“适宜播量走下限”。“早播”的小麦,由于播种后气温高,出苗块、分蘖早,分蘖时间长,单株分蘖多。早播加上播种量大,会造成“稠麦弱苗”。本来早播就不耐冻,容易出现冻害,再加上“稠麦弱苗”,个体发育不良,冻害会更严重。适当“稀”一点,群体不“过稠”,麦苗就会“壮”一些,冻害就会轻一点。 2、晚播要“补”。如果由于“腾茬”晚或“缺埫”等种种原因,在品种“适宜播种期”内不能做到“适期播种”,有的可能会到10月底甚至11月份才能播种。由于播种晚,播种后气温低、出苗慢,出苗后迟迟不能分蘖,甚至冬前就不会分蘖,形成“单根独苗”。这样的麦田,一是分蘖少造成群体数量不足,亩穗数少,俗话说“头稀”;二是“单根独苗”不耐冻,遇低温也会出现冻害。对于“晚播”麦田,一要以“稠”补晚,适当增加播种量,弥补因晚播单株分蘖减少的不足,保证每亩有一定的群体,即增加每亩“头数”;二是增施肥料,“补充”营养,强壮个体,既可增加分蘖数,又可提高抗冻能力。这里要注意,以“稠”补晚,“稠”要适当,按照“适宜播期”内的“适宜播量”,播期每晚播一天,每亩增加0.5斤播种量;“补充”营养可以从两个方面“补充”:一是底肥施肥量要增加20%,二是每亩用“芸苔素”半包加磷酸二氢钾1两拌种。另外提醒大家,不管是晚播麦田还是早播麦田,用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拌种,都具有提高出苗率、壮苗、抗冻、增分蘖的功效! 3、苗期喷打叶面肥。另外,不管是早播麦还是晚播麦,结合除草、治虫、防病,在生长期喷打芸苔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叶面肥,都可以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细胞液的“冰点”,从而提高小麦抗冻能力! 4、再说“保埫”抗冻。实践证明,凡是播种时及苗期埫情好的,出苗块,扎根多,分蘖多,麦苗就生长健壮,就抗冻、抗旱、抗病!因此,一定要千方百计“保埫”!一是秸杆覆盖保埫。前茬收获后尽可能让秸杆均匀覆盖地面,减少水分蒸发。二是旋耕后及时“镇压保埫”。三是播种后及时镇压保埫。假如确实因干旱缺埫,有水浇条件的,可以人工浇水“造埫”,但切忌“大水漫灌”。 二、关于施肥。下面我们主要谈下氮磷钾。 1、底肥要施足。按照有关农业专家、小麦专家制定的“河南省小麦高产技术意见”,高产小麦要“底肥与追肥相结合”,要“前氮后移”,要重点在“小麦拔节末期追肥”。以上这些“小麦高产技术”在豫北等沙壤土、有水浇条件或春季雨水较多的黄淮流域比较合适,但不适应于唐河。唐河,位于“豫西南”,属于“长江流域”,春季多干旱,有“春雨贵似油”之说,加之土质粘重,又多无灌溉条件,小麦春季不便追肥(追肥后遇干旱,不但肥料不能吸收,还会加重旱情;追肥后遇阴雨、或过晚,小麦易贪青、倒伏),因此必须施足底肥,不要“指望”追肥。 2、每亩施氮量要达到二十七八斤。市场上销售的、经销商所谓的“小麦专用肥”,大多含氮25%左右,如果是肥力基础比较好的,每亩施用100斤也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一般地块,特别是花生茬以及秸杆还田且秸杆量比较大的地块,以及腾茬晚、播种比较晚的地块,每亩100斤就有点嫌少了,每亩120斤比较合适。一是一般薄地,每亩100斤相当于施入纯氮25斤,只能达到七八百斤产量,超千斤难,每亩施用110~120斤,容易形成壮苗,增加分蘖;二是花生茬,消耗地力大,必需适当多补充些营养;三是秸杆还田,秸杆腐烂过程中,微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氮素,如果不增施氮肥,小麦会出现黄苗、弱苗现象。四是晚播麦田,必须增施氮肥,以肥促苗,以肥补晚。但是,对于肥力基础好,或上茬施氮肥量比较大,或播种比较早的地块,不宜多施氮肥,以免冬前旺长,出现冻害、倒伏。另外要注意,不管哪种情况,每亩总施氮量不要超过30斤。3、关于磷钾的施用。小麦千斤以上产量,磷素施用量最好达到12~15斤/每亩,不能低于10斤/每亩;钾元素每亩最好也要有个十二三斤,当然,连续多年秸杆还田的地块,钾肥可以适当少施些。磷钾肥如果施的偏少,当年可能不会有啥影响,但如果连续几年偏少,庄稼就会表现出易生病、易倒伏、不抗冻、不耐旱等情况,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如果磷钾肥施用充足,不但当年、当季作物抗灾、高产,而且还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甚至下季(比如麦茬玉米、麦茬花生)只施用氮肥,不施用磷钾肥,作物照样高产。所以,如果有条件,要适当多施磷钾肥,当季用不完,下季还可用。建议施用100~120斤/每亩复合肥,再加20~30斤二铵;或三个15、三个17的平衡肥100斤/每亩,再加30斤尿素。 三、关于整地。种麦整地注意哪些事? 说到“整地”,老“庄稼筋”都知道:整地要“上虚下实”,要“踏墒”、“保埫”。 这几年,年年都有一部分麦田出现黄苗、弱苗、死苗、黑根、不扎根、不分蘖(不“破头”)现象,甚至成片、成行死苗,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究其原因,就是整地质量差,土壤不实(不踏实、不踏墒、不保埫),悬空跑风(漏埫、跑埫)造成的。 1、旋耕机旋后没有镇压或没有镇压好,表土过“虚”,一脚下去能踩很深,风吹日晒,土壤水分散失,造成“缺埫”,小麦不能正常出苗或出苗后“吊死”,即使不死,也是黄弱苗。 2、上茬玉米长势好,秸杆还田量大且秸杆分布不均匀,由于秸杆的影响造成“跑埫”、“悬空”,出现黄弱苗、死苗、不扎根、不“破头”。 要解决以上问题,一是旋耕机旋耕后一定要反复、多次镇压,使土壤“踏实”、“踏墒”、“保埫”,防“漏风跑埫”。二是秸杆还田要尽量使秸杆散布均匀,并且要增施氮肥






豫见阿力


大家好!我是药王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谢谢!

首先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这个说法不严谨,因为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的播种时机为日平均气温13-14℃,冬小麦的播种时机为日平均气温17-18℃,是和温度有关的。

再回答宁愿种稀不能种稠,这个关系到小麦的密度,小麦的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所以小麦种植不宜过稠。

小麦的种植技术:

1、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要做到:深耕地、表面无板结且地面尽量平整。

2、选种与播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并按照所选品种适期适量播种。

3、施肥与追肥

施足基肥、合理追肥,促苗健壮生长。小麦对氮、磷、钾吸收: 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如果出现脱肥现象,应结合浇水补肥或者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溶液,以提高粒重,改善品质。

4、浇水

合理浇水:浇水时间、次数视土壤墒情、质地而定。小麦在灌浆后期,将转入蜡熟阶段浇麦黄水,可防干热风,有风时不浇水,防止倒伏。

5、收割

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即可收割。


药王爷


我就是农民今年种植了小麦,我来回答问题吧。

1. 播种期为早播,冬前易造成冻害,不利于优质高产;晚播不利于增产。冬小麦适时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定生长和安全越冬。

2. 冬季气温普遍偏高,晚播也会延缓蜘蛛、蚜虫和杂草的发生。小麦播期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发生有直接影响,晚播麦田的发病率远低于早播麦田。

3. 晚播小麦也有利于小麦的安全越冬。晚播小麦冬季积温低,茎叶少,分蘖少。因此,冬季营养素的消耗较少。春天气温升高时,分蘖会快得多。因此,适当的小麦晚播不仅可以防止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而且可以减轻小麦的冻害,更有利于春季的返青和分蘖。

4.麦苗稠密是由麦苗生长过旺、分蘖发生量过多引起的,到夏季抽穗时候,小麦头沉,一刮风会发生严重倒伏,小麦减产严重。

希望我的回答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