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的最美身影|李寧寧:小小的身軀,大大的能量

駐馬店網訊(記者 郭建光 董凡)"回家必須注意居家隔離,保持心情舒暢,感覺不舒服了一定要給我打電話……"2月18日,窗外陽光正濃,掛掉出院患者的電話,眼前這位看起來瘦瘦小小的女醫生又忙碌了起來。

战疫一线的最美身影|李宁宁:小小的身躯,大大的能量

李寧寧,2014年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專業研究生畢業以來,一直工作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二病區,是一名有著15年黨齡的"老黨員",是一名有著6年工作經歷的主治醫師,也是一名2個孩子的"85後"媽媽。

2020年1月,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戰役的號角在全國各地吹響。李寧寧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第一時間向組織遞交請戰書,要求參戰抗疫一線。

1月24日,她值完除夕的夜班,簡單收拾一下行李,把老人和孩子送回老家,1月26日正式走進隔離病區成為一名逆行者。談及為何這麼積極加入抗疫戰鬥,李醫生堅定地說:"我是一名呼吸科醫生,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是我的專業,也是我的職責,義不容辭!"早在自己走上戰場之前,武漢已經被推上風口浪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十分嚴峻,李醫生第一時間和身在武漢疫情風暴中心的導師取得聯繫,向她請教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經驗,師徒二人互相打氣、互相鼓勵,堅持共同奮戰一線,堅信勝利之日必將到來!

從科室改為隔離病區20余天以來,在主任李海明和護士長董永軍的帶領下,李寧寧和同事們一起,每天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捂著雙層防護口罩,佩戴著起霧後視野模糊的護目鏡,穿梭於隔離病區各個房間,交班、多學科會診、查房、採樣、心理疏導、調整治療等,經常忙完以後,脫掉防護服才發現早已汗流浹背、勒痕累累。

2月5日,李寧寧接診了一位從縣醫院轉診過來的71歲晚期肺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來時老大爺神志模糊、大小便不能自理,整夜不眠不休,頻繁地下床、頻繁地摘口罩、拔留置針,完全不能配合。聽著家人焦急的電話,李醫生說:"請放心!我們會把大爺當成自己家人來照顧的!"為保證大爺的身心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療,她和護理同事們天天輪番床旁安撫、守護,一番下來個個汗如雨下、氣喘吁吁。隔壁床的病友看在眼裡,也從最初的煩惱埋怨到豎起大拇指,她和同事們覺得付出能得到認可,也是值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截止目前,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二病區已成功治癒近20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他們中,有駐馬店市第1例確診患者,有聚集性發病家庭第1人,有10來歲的少年,有近90歲的高齡老人……2月10日,醫院安排首批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線醫務人員進行輪換休整和醫學觀察,考慮到家裡老人和孩子已安排妥當,自己一人也無後顧之憂,李寧寧毫不猶豫地選擇繼續堅守,把機會讓給最需要休息調整的同事們。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能趕走病毒回家看看寶寶啊?我們想你了!"

當她接到5歲兒子的視頻後,趕緊扭臉把眼淚擦了擦,平靜一下情緒說:"寶貝,等著媽媽,很快了,媽媽打敗病毒就去看你……"

為敢衝在前面?她平靜地告訴我們:"從醫6年,我幹了5年半的呼吸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症監護室並存的雙區工作,每年都會收治散發的重症禽流感、甲流等病人,對於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的隔離、防護、上報、採樣、診斷、治療等,還是有一定經驗的!"工作中,她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科裡同事稱她"拼命三娘",但對於兩個年幼的兒子,李寧寧愧疚不已,聲稱自己不是稱職的娘。因工作需要,倆娃都是在十個月左右大的時候,她就斷奶值夜班了。現在大兒子幼兒園都要畢業了,她接送的次數還是寥寥無幾,家長會更是從來沒趕上過。小兒子從生下來就經常被爸爸帶著,她錯過了很多孩子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美好時刻。提及孩子,李寧寧潸然淚下:"我也很想陪孩子,但科裡平時就有80多個病人,且以合併多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居多,經常加班忙完回家已是深夜,孩子們早已熟睡,只能趁下夜班的時間陪陪他們抱抱他們。我是倆孩子的媽媽,但也是很多病人的醫生,職責嘛。"所幸,倆孩子在爺爺、奶奶和爸爸的陪伴和引導下,也很理解支持媽媽的工作,還稱媽媽是他們心中的"女神",這讓李寧寧欣慰不已,幹起工作更是無所畏懼、能量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