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臨時黨支部 ,10面紅色旗幟,南頭街道馬家龍社區全力構築疫情防控的堅強戰鬥堡壘

“今天有沒有新增需要進行居家醫學觀察的人員?”“目前各組防控情況如何?”“各物業公司人員進出管控到不到位?”“企業復工復產收集的問題要一一落實”,連日來,在馬家龍社區辦公室大門空地上,馬家龍社區“三人指揮組”成員和11個工作小組組長召開戶外工作會。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是“三人指揮組”成員每天到社區後例行詢問的事情。瞭解到各組工作情況後,三人指揮組便開始連軸轉,投入到一整天緊張的防疫工作中。


10個臨時黨支部 ,10面紅色旗幟,南頭街道馬家龍社區全力構築疫情防控的堅強戰鬥堡壘

馬家龍社區防疫工作組召開戶外工作會


10個臨時黨支部 ,10面紅色旗幟,南頭街道馬家龍社區全力構築疫情防控的堅強戰鬥堡壘

臨時黨支部成立

南山區馬家龍社區,轄區0.89平方公里,管理人口達3.4萬人。轄區老舊小區多、無物業管理居民樓多、“三小”場所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多、流動人口弱勢群體多、基礎設施差(簡稱“四多一差”)的特點,連日來,馬家龍社區在“三人指揮組”的指揮下,把社區劃分為10個片區,成立10個抗疫工作小組(併成立10個臨時黨支部),同時根據轄區中小企業多的特點專門設立1支企業復工小組,專門負責企業的復產復工服務,對社區實行防控包片責任制的同時,堅持以黨建引領多措並舉嚴密築牢疫情防線,齊心協力共築防“疫”牆。

讓黨旗飄揚在防疫一線,防控小組包片責任到人

在深圳市“三位一體”社區基層防控體系的基礎上,馬家龍社區在南頭街道黨工委的具體指導下,迅速行動,成立了疫情防控“三人指揮組”。由區人大辦公室一級調研員姜廣華、南頭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謝妙、社區黨委書記王武年組成。

“三人指揮組”針對社區“三多一差”的特點,將區下派幹部(包括區文體局、區人資局、區法院下派工作人員)、街道駐點團隊成員、社區兩委幹部、黨員、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等力量劃分成10個抗疫工作小組和1個企業復工小組,每個小組有4至5名組員,落實到人,對社區實施防控包片責任制。“三人指揮組”排出10個抗疫工作小組具體的分片區域值守表。值守表上明確了每組負責相應的區域以及具體的樓棟,明確了主體責任事項,一目瞭然。


10個臨時黨支部 ,10面紅色旗幟,南頭街道馬家龍社區全力構築疫情防控的堅強戰鬥堡壘

三位一體人員上戶核查情況


10個抗疫工作小組成立後,為讓防控一線的戰鬥堡壘更加堅強,切實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形成抗擊疫情強大合力,馬家龍社區成立了10個防疫臨時黨支部,由10個抗疫工作小組的組長任支部書記,編入黨員45人,將黨建戰鬥堡壘前移,奮戰在抗疫一線。

他們中有自覺帶頭科學防控並宣傳相關防護常識,黨齡長達52年的老黨員萬經實;自覺帶頭維護轄區穩定的年輕黨員劉仁星、預備黨員葉敏等,還有自覺帶頭協同抗疫情的黨員李甲輝、黃國平等等。同時黨支部成員帶頭髮動群眾,眾志成城全力推進疫情防控工作。

明確一系列工作流程、措施後,不折不扣嚴格執行是關鍵。依託這數張值班表作為防控疫情的作戰圖,連日來,南頭街道10個抗疫工作小組迅速精準地進行了分片區域的人員全面摸排工作,高效鋪開了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他們迅速行動,在轄區掀起了地毯式拉網式排查、全覆蓋摸排,將排查情況彙報成“馬家龍社區疫情每日播報表”,每日公開播報,並加強在轄區每個樓道門口張貼區健康溫馨提示,引導疫情發生地返深人員通過二維碼主動申報、自我進行居家醫學觀察等。

抗疫工作組全員衝鋒在前,打通疫情防控最後一米路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馬家龍抗疫第一工作小組的5名成員,包片負責一個酒店、一個工業區、一個文體中心、一個物流公司、一個科技公司以及幾個小區的疫情防控任務,他們敢於擔當,衝鋒在前,他們不記得巡邏了多少次路面,一一入戶排查了多少次,但是他們從沒忘記每天按時前往社區報到,做好防疫宣傳、值守卡點等工作,及時解決居民遇到的難題。

“大家為了疫情防控衝在一線,這種正能量鼓舞到了我,所以我打心眼裡願意加入社區抗疫工作組,”來自區文體局的51歲楊熔告訴記者,當時沒想別的,就希望能實實在在為轄區居民做一些實質性的防疫工作,幫助一線社區抗疫人員分擔一點工作。楊熔每天一早,就開始一一入戶敲門排查,在排查的同時化身“宣傳員”,把防疫知識送到每戶家中。白天馬不停蹄上戶一邊排查登記,一邊宣傳抗疫知識,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晚上自己還要到自己的原工作地——南山圖書館,爭分奪秒,將一些“線上”服務“搬”到線下,為讀者一一答疑,做好讀者對開館後借閱問題的解釋工作。

防疫宣傳、人員排查、協調公共衛生消毒、統計數據、安撫居民情緒……微信運動記錄中,馬家龍抗疫工作小組第四組組長,社區黨委書記王武年總是“霸佔”著封面,他每天的步數都接近兩萬步。從大年三十開始,王武年每天摸排防控外地返深人員、車輛情況;巡查小區(園區)、“三小”場所、公共區域;向居民宣傳防疫知識、勸導居民出門戴口罩;督促小區(園區)、超市、公共區域的消毒工作;關心隔離人員的生活保障,親自給他們送米送菜,打電話關懷、安撫隔離人員的情緒……雖然家離社區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可是他已經將近1個月沒有好好在家休息了。因為忙碌,時常吃住在社區,辦公室的沙發就成了他的床鋪,一些同事都打趣的叫他“沙發書記”。


10個臨時黨支部 ,10面紅色旗幟,南頭街道馬家龍社區全力構築疫情防控的堅強戰鬥堡壘

上門指導企業復工復產

“敲了幾次門,都沒有人出來,要不先回去休息?”馬家龍臨時黨支部成員吳明說。“聽說他去過疫情重點區域,必須要確認他是否在家,瞭解清楚情況,我要在這裡守。”每天都上門敲門,這一蹲就是五個小時,晚上接近12點,王武年和臨時黨支部成員吳明一起來到和這戶居民家門口,耐心勸說,安撫他的情緒,這位居民終於不折服於王武年的堅持,如實說出了他的行蹤,最終同意居家醫學觀察14天。

馬家龍抗疫第五工作小組副組長、社區網格員葉文拯充分發揮人熟、地熟、社區“活地圖”的作用,早出晚歸,加班加點,走街串巷,當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員、衛生員和信息員,為居民築起一張防疫“安全網”,力爭及時發現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打通疫情防控“最後一米路。

馬家龍社區企業復工小組組長王浩羽,因為劃片區域涵蓋7個園區,且園區流動人口多。連日來,王浩羽都與自己的組員為轄區企業微信負責人建立微信聯絡群並開通企業服務熱線,及時瞭解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整理成冊;為已復工企業送服務上門,貼防疫溫馨提示,為提出復工意願的企業提供現場指導,幫助企業落實防疫防控要求,確保做到防控機制、人員排查、設施物資、內部管理、法律普及,保障安全有序復工。針對急缺的醫用口罩、消毒液等物資,幫忙聯繫採購渠道妥善解決、保障到位,解決後顧之憂。

而楊熔、王武年、葉文拯、王浩羽只是社區無數抗疫人的一個縮影,在馬家龍社區都活躍著無數個又一個的抗疫力量,他們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力量。


結合實際創新抗疫工作戰法,“五心管家式”服務暖人心

針對轄區藝華花園硬隔離點的實際情況,馬家龍迅速採取行動,成立了一支由黨員幹部、社康工作人員、社區警務室工作人員、物業公司人員、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組建的“五心管家”隊伍,“五心管家”們24小時在線,化身“接單員”、“跑腿員”、“心理輔導員”……為居家醫學隔離觀察人員提供了“安心、用心、貼心、暖心、信心”的管家式服務,全力滿足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的 “共性+個性”需求,由10個抗疫工作小組輪流值班值守,24小時陪他們一起度過居家醫學觀察的日子。

在藝華花園硬隔離點,記者與一位居家醫學隔離的老大爺進行了視頻通話。視頻中,大爺精神矍鑠,高度稱讚“五心管家”和抗疫工作組的服務態度和專業精神。他表示,疫情面前,我們需要多一些“幹客”,少一些“看客”的抗疫工作人員。

馬家龍社區針對居家醫學隔離觀察人員推出了“五心”服務,還有愛意滿滿的慰問品,又有無微不至的服務,溫暖千萬家。為居家醫學隔離觀察的個人和家庭“量身打造”,充分考慮到居家群眾日常生活的需要以及身心健康的保障。記者注意到,在“硬隔離”這棟樓的門口,抗疫工作小組輪流值守,對現場工作全程參與和監督。

10個臨時黨支部 ,10面紅色旗幟,南頭街道馬家龍社區全力構築疫情防控的堅強戰鬥堡壘


10個臨時黨支部 ,10面紅色旗幟,南頭街道馬家龍社區全力構築疫情防控的堅強戰鬥堡壘

慰問解除居家醫學觀察戶


信息公佈更安心。“五心管家”每日向居家醫學觀察人員以微信形式傳送全國及各省市疫情信息,及時發送疫情防控信息,宣傳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居家醫學觀察的意義,以增強其對居家醫學觀察措施的理解。

衛生消殺更用心。10個抗疫工作小組認領負責,指導社區和物管公司落實主體責任,做好衛生清潔和消殺等工作。由社區和物管公司指派的專人穿戴好防護裝備,每日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五心管家”每日帶走居家醫學隔離觀察人員放在門口的生活垃圾,並用專用垃圾桶分裝垃圾,由專業人員對生活垃圾進行消毒處理

生活保障更貼心。為全力滿足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的生活物資需求,10個抗疫工作小組協助“五心管家”給每戶居家醫學觀察人員代送生活物品,其中包括麵條、油、蔬菜等。除此之外,抗疫工作小組堅持每天與轄區內居家醫學觀察人員保持聯繫,根據他們的需求,第一時間將他們所需的生活物品和防疫用品送到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的家門口,並通過微信、短信或電話告知,積極地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以情動人,以理相通。

心理輔導更暖心。每戶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由一名“五心管家”提供一對一微信服務,提供心理輔導服務。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授簡便易學的心理調適方法,為居家醫學觀察者開出一份應對疫情的心理“處方”。針對有心理疏導需求的隔離人員,還協調專業人員和志願者通過微信視頻、電話一對一做好居家醫學觀察期的心理輔導服務,以舒解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的緊張和不安情緒。

有序解除醫學觀察增信心。“五心管家”定期聯合專業的防疫人員上門,現場確認居家醫學隔離觀察人員的身體狀況,昨日,藝華花園硬隔離點滿14日,所有人員拿到《解除居家醫學隔離觀察告知書》。抗疫工作小組成員入戶告知其解除醫學觀察後仍需減少與人接觸,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症狀,立即告知社康中心醫護人員上門進行初篩,並堅持每日微信報告體溫至期滿24日。

此外馬家龍還通過“線上+線下”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幫助居民提高防範意識。線上,在轄區居民、業主和租戶微信群中積極轉發“健康小貼士”“預防手冊”等,引導大家共同加強自我防護、家庭防護和社區防護。“在疫情面前,我們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馬家龍社區三人指揮組負責人表示,“相互理解 共克時艱”,疫情雖然讓我們在空間上產生距離,卻讓大家的心靠得更近。社區應努力營造安定有序、人人盡責、同舟共濟的良好氛圍,讓社區疫情防控轉化為社區溫情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