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不是每個人都是國王,但每個人都要成長

很多人將這部電影看成是國王克服口吃,勇敢演講的故事。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更看到了一個普通人的成長曆程,更看到了對於孩子教育的啟示意義。@凡人阿甘


《國王的演講》是湯姆·霍珀執導,科林·費斯、傑弗裡·拉什主演的英國電影。在2011年第83屆奧斯卡上獲得12項提名,並最終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

影片講述了英王喬治六世自小患有嚴重的口吃,因而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流暢的演講。後來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和幫助下,慢慢克服了心理的障礙。在喬治五世駕崩後,他臨危受命,成為了喬治六世,發表了著名的聖誕講話,鼓舞了當時二戰中的英國軍民。

《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吸引人的不僅僅是題材本身,國王和平民一樣的成長苦惱以及戰勝自我的傳奇經歷,同時背後折射出的人生觀。影片中的人物分別代表了社會中的三類人:

  • 約克公爵:自小怯懦和口吃,因而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流暢的演講。最後經過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幫助,慢慢克服了心理的障礙;
  • 公爵夫人:賢惠大方,為了幫助丈夫,到處尋訪名醫,最終找到了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治好了約克郡公爵的口吃;
  • 醫生羅格:語言治療師,為人與治療方式一樣古怪,但技藝高超,最後治好了約克郡公爵的口吃症。

這三類人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約克公爵。生活中,雖然很多人不一定有口吃的毛病,但是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有的人可以選擇自己的長板去做,有的人只能克服自己的短板,如本片的約克公爵一樣,作為國外別無選擇,其中有些人隨波逐流,放棄自我;有些人克服障礙,戰勝自我。

雖然我們沒有約克公爵的平臺和機會,但我們仍能從他身上找到一條普通孩子挑戰自我的成長之路。我主要會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展開:

  • 發現問題:約克公爵有口吃的毛病,可是當時除了他沒有其他合適的國王人選,他只有迎難而上,克服口吃的障礙;
  • 分析問題:口吃的問題需要專業的治療,公爵夫人責無旁貸承當起幫助丈夫尋訪名醫的重任;
  • 解決問題:找到可以有效解決問題的醫生,公爵需要配合醫生不斷的練習才有效果。

基於《國王的演講》這部影片的劇情,我會談談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相應的能力。

《國王的演講》:不是每個人都是國王,但每個人都要成長

01、面對問題:約克公爵有口吃的毛病,可是當時除了他沒有其他合適的國王人選,他只有迎難而上,克服口吃的障礙

影片一開始就是約克公爵,喬治五世的兒子,在一次大型儀式中由於口吃的原因無法連續地演講,最終在公眾面前大出醜的鏡頭。

隨後喬治五世去世了,本來是約克公爵的親哥哥繼任皇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溫莎公爵”,但他不要江山要美人,最終與皇位無緣,約克公爵臨危授命,只能迎難而上。

成為一國之主,對於這種好事,那可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好機會啊!可是對約克公爵而言,有嚴重口吃,卻要在公開場合演講,還不能換工作,人生無異於選了一條最難走的路。

約克公爵本來有機會選擇另一路,繼續舒舒服服當他的公爵,有地位人也活得更輕鬆些。但是他沒有逃避也沒有退縮,他選擇了一條更難走的路,承擔起國家賦予他的責任。

他知道國王不能宣戰、不能組建內閣、不能徵稅,基本沒有什麼實權。但是作為國王,需要代表國家代表皇室,不斷向公眾演講,讓民眾一如既往的支持和信任皇室,而他卻說不好話,他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口吃。

同樣一件事,有些人總能一眼就看出問題的所在,能講到點子上;而有些人則發現不了問題,即使有發現,那也是一些不疼不癢的小問題。

這就是優秀和平庸的差距,也正是這種差距才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結果。很多時候,不能發現問題,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想要真的有所提升和改善,發現問題是第一步,也是很關鍵的一步。

《國王的演講》:不是每個人都是國王,但每個人都要成長

那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面對問題的勇氣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呢?我分享三個實用的方法:

①鼓勵孩子在學習中思考,敢於提出問題。

別以為孩子小,一切都還早。父母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在學習中積極思考,敢於提出問題,這其實也是一種行為習慣,需要儘早培養。

有的時候孩子提出的問題比較幼稚,或父母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回覆,這時父母對他們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行為多給予鼓勵和表揚,激發他們提問題的興趣。

②培養孩子善於在問題中歸納總結的能力

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檢驗孩子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的過程,其中必然伴隨著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演繹推理等思維方式。

他的問題越多,越能激發出他的探索精神和思考問題的主觀能動性,他獨立學習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當他真正學會學習了,也就基本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了。

③讓孩子多學多做多摸索,在實踐積累中發現問題。

教孩子玩遊戲,孩子笨拙地努力,半天都學不會。面對這個場景,你會怎麼做?幫,還是不幫?現實中,絕大多數父母肯定會第一時間幫孩子。

作為父母,你什麼都願意給孩子,可為什麼不捨得把面對問題、發現問題的機會留給孩子呢?久而久之,孩子積累不了發現問題的經驗。

《國王的演講》:不是每個人都是國王,但每個人都要成長

02、分析問題:口吃的問題需要專業的治療,公爵夫人責無旁貸承當起幫助丈夫尋訪名醫的重任

公爵的妻子伊麗莎白是一位十分溫柔賢惠的妻子,她目睹了丈夫的困難,於是暗自尋找能幫助丈夫的醫生。

約克公爵夫婦拜訪了很多名醫,但是治療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最後在語言矯正協會主席的介紹下,伊麗莎白找到了語言治療師羅格的工作室,經過交流,她發現他的治療方‎式與眾不同‎。

伊麗莎白把羅格推薦給了自己的丈夫。起初,公爵對羅格‎稀奇古怪的‎治療方法很‎不感冒,診療也多次‎不歡而散。但是,當公爵發現用羅格的方法,在‎音樂的伴奏‎下自己真的‎可以流‎利地朗讀莎‎士比亞的作‎品後,他開始‎相信羅格,並積極配合治‎療。

當約克公爵夫婦確定好要解決口吃問題後,就開始針對問題開展調查和研究,約克公爵夫人負責收集名醫信息,選擇專業的醫生,約克公爵則負責配合醫生治療,找到合適的醫生和治療方法。

但是尋找的過程並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遇到羅格前,一次醫生要求約克公爵口中塞滿玻‎璃球,並極力催促‎他說話,他努力又努‎力,只能發出幾‎個含混不清‎的音節,他難過地低‎下頭,又高高地揚‎起,無奈地看了‎一眼醫生, 忍耐再忍耐‎,最終還是吐‎出所有的玻‎璃球,憤然離去。

遇到羅格後開始也不順利。羅格希望通過了解約克公爵的生活細節找到他口吃的真正原因。約克公爵懷疑他有心竊取皇家隱私,因此拒絕了他的治療。

但是羅格始終以一個傾聽公爵內心種種焦慮和不安的朋友的身份為切入點,推心置腹的和他交流,再輔助一些語言矯正技巧,最終讓公爵的口吃得以緩解,準確說是重塑了他的自信心。

治療口吃不是個簡單的事,需要找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問題是一個不專業的人怎麼知道找的醫生是專業的呢,他的治療方法真的管用呢,他的人品值得信任呢?

這就需要一邊找一邊試,一邊試一邊研究,這就是分析問題的過程。

《國王的演講》:不是每個人都是國王,但每個人都要成長

現在很多孩子在面對問題時,不知道怎麼分析、怎麼思考,怎麼選擇是對的,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問題慢慢擴大,而束手無策,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學會分析問題呢?

首先,確定影響因素以及優先級;

公爵之前找的醫生只是想辦法矯正他的發音,羅格不一樣,他先通過聊天找到造成公爵口吃的因素,再一步步的實踐中找到關鍵因素。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時,首先幫助他找到問題的影響因素,所謂的影響因素就是導致這個問題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在實現目標狀態的路上可能遇到的阻力是什麼。其次告訴他確定因素優先級,影響因素有很多,但是我們要抓主要矛盾,即優先處理與問題關聯性最大的影響因素。

其次,列出所有的解決方案,並進行分析;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根據所有的影響因素列出所有可能成功解決問題的方案。方案可以是自己想出來的,也可以是他人想出來的。分析方案時重點著眼於方案本身,主要考慮各方案的優缺點。

最後,從中選出最優方式執行,在做中優化方案。

選擇最優方式的標準是什麼呢?「投入產出比」和「影響性」。所謂的投入是指投入的資源(包括人力,資金,時間等),需要考慮自己是否能擁有或能調用所需的資源。

所謂的產出是指縮小目標狀態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的效果,產出越大,效果越好。所謂的影響性是指對方案主角的長期影響和對主角以外他人的影響,主要考慮這種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確定好最優方案後,還需要在實踐中完善方案,設計的方案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制定的執行步驟是否可行,儘量保證每一步都可以執行並能有即時的反饋。

《國王的演講》:不是每個人都是國王,但每個人都要成長

03、解決問題:找到可以有效解決問題的醫生,公爵需要配合醫生不斷的治療才有效果

羅格發現公爵口吃是因為小時候的心理陰影,造成了成年後依然有嚴重的口吃問題。從小活在周圍人的質疑中,缺乏關愛的公爵習慣了在心裡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國王。口吃也是他對自己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佛洛依德說過孩童時期所有的痛苦經歷都掩埋在無意識的自我中。公爵的口吃和遺傳沒有關係,語言矯正技巧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心病還需心藥醫,要想徹底解決口吃問題,需要和他心中的恐懼和不自信周旋到底。

公爵真正對自己國王的身份取得認同,是羅格為激怒他坐在他的寶座上的時候。他大聲的質問羅格說:我是你的國王,我的聲音有分量。羅格認同了他的話,這時公爵才反應過來,這是羅格對他的又一次治療。

羅格運用激將法激怒公爵說出“我是你的國王”時,終於幫助他意識到,無論別人怎麼看,自己認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實。此時,公爵才真正從心底裡接受自己作為國王的身份。克服心中的不自信才是治療他口吃問題上的良藥。

在公爵成功的完成了他的演講之後,羅格對他說他在演講時發“W”的音時還是有一些結巴,他已經不太在意了,甚至輕鬆的回覆不能說的太流利,因為會被別人懷疑是替身。

此時的公爵已經可以坦然的面對自己口吃的問題了,不再糾結他那些被嘲笑、被忽視的過往。他也通過了演講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提高了自我認同感,鼓舞了二戰期間所有的軍民。

《國王的演講》:不是每個人都是國王,但每個人都要成長

戰勝結巴在於持續地努力‎並最終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生活中,要想培養孩子做事的持續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一定要培養孩子的目標感。

影片中羅格醫生知道公爵的病根在於兒時造成的內心的恐懼,只有靠自己直面心中的創傷才可以根除。因此羅格用各種方法培養公爵的目標感,成為一名合格的國王,自我驅動,自我成長。

生活中家長就像羅格,孩子就像公爵一樣,孩子需要家長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的目標,家長可以啟發孩子、引導孩子,讓他慢慢成為實現目標的主題。

第二,面對困難,並戰勝困難的勇氣。

有人會說,約克公爵能治好口吃,是因為他遇到了一個好醫生。話是這樣沒錯。不過,醫生再好,也只是輔助作用。最關鍵的還是公爵本人,如果他始終拒絕治療,不敢面對因為口吃帶來的羞辱,他也沒辦法治好口吃。

同樣的道理,如果想要克服恐懼,我們也要得先學會直面心中的創傷,並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有勇氣挑戰困難,才能使靈魂變得格外堅強。

第三,磨練孩子的耐心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在不扼殺幼兒天性的基礎上培養幼兒的耐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幫助孩子集中精力,使他們持續地沉浸在一種活動中;或設定一定障礙,讓孩子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

家長也要做出榜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許多孩子沒有耐心,往往是因為家長自己做事也是虎頭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長在開始一種新的活動之前,必須要把正在進行的活動作個了結,不要給孩子造成半途而廢的印象。

結語:

雖然《國王的演講》中有很大篇幅在展示國王的成長苦惱以及戰勝自我的傳奇經歷,但比起身份特殊的國王,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儘管我們無法獲得約克公爵的機會,也達不到他擁有的平臺,但他身上仍然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閃光點。結巴的他和戰勝結巴‎的他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前者在於勇‎敢面對問題‎,後者在於持續地努力‎並最終戰勝自我,這恰恰是我們應該教育給孩子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