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锦瑟》中的“只是当时已惘然”是在哀叹往事不可追吗?你怎么看?

子夜奇谈


元好问在评论李商隐的这首《锦瑟》时写道,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世人都爱《锦瑟》的唯美与缠绵,却遗憾没有人能像汉代的郑玄注解《毛诗》那样,对这首诗作出精准的解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在这首《锦瑟》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意象,营造了一种诗意朦胧却隐秘迷离的氛围。至于诗歌的主题,也历来充满了多义性,众说纷纭,从悼亡怀人到政治讽刺,从追忆往昔到自伤身世,应有尽有。

不管主题是什么,有一点很明确,这绝不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而是以锦瑟为隐喻的无题诗。诗歌前三联,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的运用,已经给人以诗意与朦胧,浪漫与迷离并存的独特感受。
尾联的这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点睛之笔。不同于前三联的隐晦迷离,最后一联语言风格上相对简单直白,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意象和纷繁的典故。纵使如此,人们对这句点睛之笔,在具体的诠释也颇有分歧。

私以为,“只是当时已惘然”,并不是诗人在哀叹往事不可追,而是暗含“往事犹可追,今昔更可待”之意。理解这句诗背后的感情,出了联系前三句诗,关键要理解“只是”这个词的真正涵义。此处的“只是”,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理解的“只不过”和“但是”之意。

“只是”,应该为“就是”、“正是”之意。诗人强调的是“此情”哪里如今才有,即在当时就已经让人深感怅惘了。如今岁月蹉跎,这种怅然若失的悲情与悲欢离合的情愫,此时此刻变得更加深切动人罢了。

至于这“此情”具体指代什么,是睹物思人,悼念亡妻王氏,抑或思念名为锦瑟的侍女;是借物咏诗,讽刺政治,抑或追忆往昔;是无端而起,自伤身世,抑或嗟叹岁月蹉跎,这些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每一个喜欢上《锦瑟》这首诗歌的人,已经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自己想要的审美体验。或是庄周梦蝶的迷离,或是杜鹃啼血的哀婉,或是沧海珠泪的寂寥,或是良玉生烟的温暖,这些意象投射到每个人的心里,幻化成风情万种的画面,滋养着每一颗玲珑剔透的诗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那种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的悸动,就像刹那芳华,绽放在最初,却在余生里开到荼蘼才能将心事了。荼蘼花开,从第一颗种子孕育的时候,情愫就已经深埋,不是花期绽放的时候才悄悄孕育。
李商隐无端而起的怅然若失,在某一个寂静的雨夜,或者某一个慵懒的午后,我们普通人也会油然而生。人生的怅惘与迷离,不管是涉及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还是关乎生存奔波与岁月流逝,随时随地都在存在,也在延续。

“只是当时已惘然”,你不是我偶尔的一次心血来潮,而是深埋于心底的恣肆汪洋,早已泛滥成灾。


此笺


李商隐《锦瑟》的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是哀叹往事不可追,而是哀叹往事似真似幻,悲恨交集,怅然若失,却又无可奈何。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惰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锦瑟无缘无故做了五十弦,每当听到它那哀怨凄惋的音律,我就想起我那(不堪回首)的青春年华。象庄周梦化为蝶,翩翩起舞,梦醒时,庄周还是庄周,象望帝那样魂化为杜鹃,暮春苦苦哀啼,哀送春去。沧海中的月亮闪闪发光,象海里胶人泣泪流出的泪珠,蓝田那山上阳光和煦,隐隐生出可望不可即的玉气。这种情景岂要等到现在来追忆,就在当时,我就已经惘然若失,无可奈何。

李商隐《锦瑟》这首七言律诗的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开宗明义,一听到锦瑟无缘无故弹出哀怨凄惋的音律,诗人就想起了自己(不堪回首)的青春年华。既写美人、乐器、音律,又奠定了全诗哀怨凄惋的基调,隐约含有追念情人的意味。锦瑟是古代乐器,有二十三弦和二十五弦两种,有二十五弦的称为颂瑟。《汉书·郊祀志上》有“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破其瑟五十弦为二十五弦”的记载。

鸽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承接首联,阐明首联中的“华年”。该联引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春心两个曲故,比喻诗人似梦似幻,亦真亦幻,情恨交集的“华年”。庄周梦蝶:庄周曾有亡妻后鼓盆而歌的典故。这里是庄周作梦时幻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梦醒后庄周仍然是庄周的典故。望帝春心:蜀地杜宇称帝,因叫开明的相劈山治水患有功,就学尧舜禅位之举,将帝位裨让给开明,自己隐居西山。后来,国破家亡,他的魂变为杜鹃鸟,也叫子规,在暮春时节苦苦哀啼,啼得嘴里出血,哀送春去。结合首联和鸽联,美人、锦瑟、庄周梦蝶、望帝舂心等缥缈、似真似幻的意象,隐约含有人生如梦,往事如烟,情恨交织,忧郁不得志的意味。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颈联是律诗启承转合中的“转”,它可以与前两联藕断丝连,也可以异军突起。该联引用了沧海鲛泪,蓝田生烟两个典故。沧海胶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居水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泪则能出珠。”蓝田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蓝田生烟:《困学纪要》卷十八,司徒表圣云:“载容洲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眉睫前也。”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该联结束全诗。“此情”二字与首联中的华年互相呼应。何必等到而今来追忆华年往事,就在当时我就惘然怅然,到而今追忆,都是情恨交织,又能怎样!该联充分反映了诗人惘然怅然却又无可奈何的苦痛心情。

这首诗,鸽颈两联连用四个典故,意象亦真亦幻,抽象朦胧,很难确定诗人究竟要表达怎样的内心境界。但诗人内心怅然若失,无可奈何的苦痛心情跃然于字里行间,或许是追念情人,或许是自伤身世,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尽管这首诗难以解读,但不失为诗中珍品,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况且,言词清丽,对仗工整,比兴手法用得精妙至极。


用户61261209737


应悟空邀:

《五朝诗善鸣集》云:“义山晚唐佳手,佳莫佳于此矣。意致迷离,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于初盛诸家中得未曾有。三楚精神,笔端独得。”



义山《锦瑟》一律,历代大家评注甚多,在此仅说题目。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今人多解作: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分日夜地流逝。既感慨世间事变换,亦带惜时之意。

而义山一句。更多是表达对世事(此情)的怅惘和无奈。试解读如下:



句子为义山《锦瑟》一律的结联,此结联绾束全篇,“此情”与起联的“华年”呼应,“惘然”又紧扣起句“无端”,笔势无半点闪遁。 诗句是说:此等情怀,并非待至今日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在当时,便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全联十四字,一坡三折。但无一不是紧扣“惘然”两字。当时“此情”已是“惘然”,今日回忆“此情”依旧是“惘然。”世间事往往就是这般无端、无赖、无奈。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曰:得此结语,全首翻作烟波。


诗词书院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不是在慨叹时光流逝,往事不可追。而是追忆青春美好年华。写这首诗时,李商隐46岁了,没过多久,诗人就病逝了,终年46岁。因此,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这两句出现在结尾,可以看作是对整首诗的总结,也是对自己一生的一个总结。

46岁,正是年富力强美好时代,可是诗人已经落下了自己坎坷悲情的一生的大幕。


据史料记载,李商隐八九岁的时候,他在浙江做小官的父亲死在了任上。把父亲的棺材拉回老家安葬的任务,就落到了长子李商隐的身上。

我们不知道那个九岁的小男孩和自己的寡母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在今天,一个九岁的小男孩走几百米上学、放学还要家长接送。

安葬了父亲,家里的生活重担又压在了这个九岁的男孩和他的寡母身上。李商隐自己写的文章里记述:除了给人抄书补贴家用,他还要买些带壳的谷类作物,然后舂掉谷壳,在贩卖出去。就这样,他一边挣钱,一边读书。

这段经历,一定给李商隐的性格的形成影响深远。这种仰人鼻息,看人脸色的生活,造成了他内心的自卑,做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的性格,深深影响着他后来的仕途经济和感情生活。

到李商隐十五岁那年,他们家搬到了洛阳。这时他的才华受到了当时文坛的大家白居易和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还让家境贫寒的李商隐和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一起读书,并且经济上给予照顾。

据学者苏雪林的考证,这时的李商隐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永生难忘的人。那个人叫柳林,是一个才艺超绝,美丽多情的姑娘。这段感情可以用大家都熟悉的这一段经典的话来概括: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还记得周星驰有名的电影《大话西游》里的那段名言吗?这段话就好像是说李商隐似的。

柳林姑娘对李商隐一腔深情。两人有过一段炙热的恋爱,可是,后来谈婚论嫁时,李商隐消失了。他一定是想起了自己贫寒的家庭,那时他科考还没有成功,是令狐楚手下一个小小的跟班而已。他选择了逃跑。

若干年后,等到和柳林姑娘再见面的时候,柳林姑娘已经是一个富豪的宠妾了。那一次富豪宴会,李商隐也参加了,在宴会上,又见到了柳林。



无题·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这是和柳林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大家都熟悉。两人见面心有灵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是那么的心心相印,彼此会意,可惜,今生无缘在一起。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送钩和射覆游戏,大家一起玩的那么高兴。那个和自己心有灵犀的人在哪里,哪里处处是春天。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可惜听到鼓声,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明天,自己仍然和原来那样,像陀螺一样又为生计奔波去了。



李商隐二十岁那年,因为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在王屋山修道两三年,这个经历对李商隐后来的思想也有较大影响。

这一时期,在感情上他又遇到了一个人生中难忘的一个人。一位姓宋的女道士。李商隐作了一首《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写道: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这段恋情也是无疾而终。

李商隐25岁的时候,终于考中来进士。26岁时,受到王茂元的赏识,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商隐。由于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而李商隐的岳父属于李党。

因此这段婚姻把李商隐拖进了党派之争, 并大大影响了李商隐的仕途经济。但李商隐对自己的妻子非常满意。我们现在看到的无题诗,写给自己妻子的居多。

无题·相见时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由于受到两党的排挤和不信任,李商隐长年担任低级官吏,而且是很受屈辱。夫妻俩聚少离多,但却不影响夫妻的感情。



夜雨寄北 唐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可惜,这段婚姻随着王氏夫人的去世,而结束。仅有十二年。

妻子的离世,对李商隐的打击很大。此后,他拒绝了友人送给他的艺妓,一直未娶。在自己妻子离世后的五年,也溘然长逝。


就在去世的这一年,李商隐写下来著名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知是当时已惘然。

  • 那三段难忘的感情,现在想起来,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只是当时确实那么的刻骨铭心, 难以自拔。

这个恐怕就是这句话的含意。


烟花三月09


1、江淹的惘然

南北朝时期的江淹《无锡县历山集诗》有句:

愁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窃悲杜蘅暮,擥涕吊空山。落叶下楚水,别鹤噪吴田。岚气阴不极,日色半亏天。酒至情萧瑟,凭樽还惘然。一闻清琴奏,歔泣方留连。况乃客子念,直置丝竹间。

说的是客子悲秋、把酒听琴、思念之情置于丝竹之间。之所以把这首诗录于此处,因为诗中同样有丝竹,同样是闻之而惘然。心中所想或有不同,但是情景相似。

2、李商隐的惘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这首诗本无题,为了区分不同的无题诗锦瑟二字取于句首,这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比较常见。诗人心中忽生锦瑟,或是听琴而生发,或是本有此意托于锦瑟。

《围炉诗话》中评到:

诗意大抵出侧面。郑仲贤《送别》云:“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人自别离,却怨画舸。义山忆往事而怨锦瑟,亦然。

郑仲贤《送别》不在画舸,而在离别,李义山《锦瑟》不在锦瑟,而在“此情”。“此情”不可再得,或者当时也是遗憾的“未成之理想”,当时便是迷惑不解,如今变得更加模糊了。

3、此情是写给谁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二字,有点像女子对于恋人的无理取闹,“此情”或者是爱情,或者是假托男女之情抒发的怀才不遇之情。古人多以男女比喻君臣或者上下级的关系,例如张籍的“恨不相逢未嫁时”,朱庆宇的“妆罢低声问夫婿”。李商隐和令狐家父子的恩恩怨怨说不清楚,有人说可能是写的与令狐楚的关系。

中间四句可以说是承接的第二句:一弦一柱思华年,说的是“华年”时的追忆,只是说的朦胧难解,或许诗人有难言之隐不愿意与外人道。他人看不清楚,自然有人明白说的是什么,题目如果是“寄某某”,或许我们还有目标去猜测,可见李商隐此诗很可能是专门写给特定人物的。

宋词人贺铸说过:“锦瑟华年谁与度?”此情是写给谁的?可能除了李商隐和“那个人”,再也没有人知道了。是令狐楚还是某个佳人或者仅仅是心情郁闷根本就没有特定人物,最终成了千古之谜。

结语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在哀叹往事不可追吗?是的,不过看来当时就没有追到过,这是一生的遗憾和惘然。


老街味道


《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代表作。诗人在全篇借用典故、传说、比兴、象征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创造出含蕴丰富、情感深沉的艺术境界。

全诗词彩华美,情致深长,深受古诗爱好者的喜爱。然而,它又是一首最难解释之作,或称其为悼亡诗,或谓之曰爱情诗,或说其是咏物诗,或看作是诗人晚年自述身世遭遇的诗。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不幸遭遇,以及诗中的艺术形象和流露的伤感情绪来看,不少人认为后一种看法可能比较符合实际。即这首诗是诗人晚年自述身世遭遇的一首诗。诗人通过此诗对自己一生作了艺术概括,却使这首诗成了诗坛的传世佳作。



月照清泉4


李商隐的《锦瑟》"改弦更张”的本意

一一 一篇民主救国的诗文,《红楼梦》的内容提要, “只是当时已惘然"意即只是哀叹当时(古代、唐朝与不明白此意时)的人对此从未听说过的自然真理置若罔闻,若有所失。

这个小问题提出了大是非,提出一个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唐代国学大师、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样的国"宝玉"李商隐。

以往人们说《锦瑟》该诗好,是因为这首诗本来就好;看不懂它,说该诗隐晦,还说该诗好,是因为这首诗外在也美好。看懂该诗,只要知道作者写此诗的时代背景,识得“改弦更张"成语谜底的这一个"瑟”的造字意思,就势如破竹了。

李商隐,字义山。他写该诗时已处于由盛转衰年,也是盛唐走向衰败的时期。

《锦瑟》诗是一篇民主救国诗文。请看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①

庄生晓梦迷蝴蝶②,望帝春心托杜鹃。③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释:

锦瑟的“瑟”字造字意思:领导管理之“王"管“王”,互相干丈,大可不“必”,只有用民主票决“端”正,即用中国龙的传人的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数学一条龙"五"的民主票决集中制(端午)指导工作(十),即"五十弦("弦"即勾股定理中的弦五:以人民动力之“弓"制约看不见的意识之王管意识之王的“玄"集权思想),如变成"无端五十弦”,改弦为二十五弦,就成了主观集权思想"一弦",这“一”主观集权思想使大厦将倾,要用民主之“柱"支顶。我们每个人追"思"一下原始科学社会的中"华"民族和我们个人的少年春“华",被贪婪、凶恶的"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我们个人长大的集权思想取代的过程。

“晓”得恢复民主集中的(五十弦)中华"梦",“迷"恋“蝴蝶”釆花空忙活,希“望帝"恢复梦想,变成消散龙心“春心","托杜鹃”呕心沥血宣传。

“沧"桑变化的民心,成了“海"上“明月"、统治者争权的二龙戏的"珠"(二十五弦),人民只"有泪”;民主票决寒凉的“蓝田"玉,被权力过“热"的“日暖"烧的“玉生烟"。

我说的“此情可待"美好的民主科学社会建“成"时“追忆",“只是当时"的原始科学社会的中华民族和我们个人的少年春华(五十弦),被贪婪、凶恶的"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我们个人长大的集权思想取代,改弦(为二十五弦)",必须变更,恢复到像原始科学社会的中华民族和我们个人的少年春华(五十弦)一样更高级的阶段。

“只是当时已惘然",意即只是哀叹当时(古代、唐朝与不明白作者此意时)的人对此从未听说过的自然真理置若罔闻,若有所失!

所以说,李商隐《锦瑟》是"改弦更张”的谜底:变“更”用"二十五弦"的二龙戏珠的集权思想改民主集中的“五十弦"的腐败灭亡做法,才能“张"弓(弦五

李商隐、曹雪芹是弄懂了中华文化、龙学的密码及造汉字的法则的大学者,《锦瑟》《红楼梦》就是以此设计创作的。

汉字造字规则详见《解密红楼梦真味道》"说明"。

注释

①锦瑟无端五十弦,典出《史记•封禅书》等,大意是,世上的瑟大都是二十五弦,其实瑟本来有五十弦,黄帝让素女鼓瑟,弹的是哀伤曲调,黄帝不想听,素女偏要弹,于是黄帝大怒之下,改瑟为二十五弦。

②庄生晓梦迷蝴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大概是说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醒来后不知道是自己变成了梦中的蝴蝶,还是梦中的蝴蝶变成了醒来的自己。

③望帝春心托杜鹃,典出《说文•佳部》,杜宇是古蜀国开国皇帝,和他的相国的老婆淫乱,感到羞愧,就出走了,化为杜鹃。也有传说,他出走之后,几次复国失败,死后化为杜鹃。(注释摘自互联网,供参考)


龙学创始人刘树成


李商隐一生,坎坷曲折,十岁丧父,生活窘迫,一度靠“佣书贩舂”维持生计。后得令孤楚、令狐绹赏识、举荐,终中进士,入仕官场。后又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赏识,入作幕僚,并成为王茂元的女婿。但天意弄人,令狐楚、令狐绹是当时的“牛派”、而王茂元是当时的“李派”-牛李党争,使李商隐左右不是人:一边是自己的恩公,另一边是自己的外父!在夹缝中生存,还要保持自己刚正不阿的品性,这有多难,只有李商隐自己才知道。在这么艰难的境地、这么复杂的关系之下,他还能写出意境如此美妙、动人、缠绵、朦胧的诗句,留芳千载,惠及后人,实在值得我们敬仰和赞美!!

所以,“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所表达的,正是李商隐当时左右为难、两面都不讨好,但又不能置身事外的那种令人“惘然”的境地,以及一切好象都那么美好、却又好象如梦幻般的虚妄,这样一个矛盾的境地。


南粤子歌词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题名《锦瑟》是一首工整的七律,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名诗。此诗绮丽多姿,迷离虚幻,意境悠远而又隐晦难懂。引发后世之人议论纷纷,解析不断。诗中饱含追忆,思念,无奈,感慨,爱情,抒情也包含对人生如梦的无限感触和万端感慨。末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己惘然“,分明是对人生过住的迷惘。无论把人生描绘的多么芬芳诱人,多么绚烂光彩,细思之,人生真就是鸳鸯蝴蝶梦一场。正如我在一首诗中写的那样: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人生如棋。


江山多娇21392


李商隐《锦瑟》一诗,千百年来所表之意向,犹未定格。

爱情说:锦瑟、蝴蝶、春心、珠泪及惘然,串联成完整情爱之证据链。

政治说:庄生、望帝、珠泪之鲛人、玉之烟,道尽怀才之不遇…。

诗之为物,情在诗内以张其形,志含其中,欲扬还抑。李商隐娶妻而陷于党争,政治抱负难展,四十七岁英年早逝。

《锦瑟》外张情爱之思内实襟抱未果之叹,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政治诗。只是当时己惘然,是爱情和政治都无法改变双重之哀叹!

李商隐时为当权者幕僚,策论达龙庭而增他人之色;诗文著于时未结佳人之欢。心怡之红颜当是所待者歌伎之流,惘然之叹诉于佳人怀中之锦瑟。锦瑟音好,奈操他人之手;珠玉之才,竟化望帝春心。

欲掇青紫侍龙颜

还调锦瑟两相欢

风云无便失恩好

只是当时已惘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