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今年吉大法學院新生,想保研去人大,想知道各位對於本人大一大二學習生活有什麼建議嗎?

鑲者62Zm2657


一、常規篇

0. 進了大學就沒人管了,要保持自律,不要亂花家裡的錢,也不要急著出去掙錢。

1. 請保證每一週有超過二十小時的自修時間,而且每天至少有兩個小時完整的自修。據我所知,沒有哪個學校的課程密集到無法保證每天兩個小時的自修。而且我強烈建議每天都要堅持,大學新生還保留了自修的習慣。如果懈怠了,再恢復很難。

還是補一句,我大學四年學生工作也做過,法律援助也做過,辯論也玩過,該吃吃該玩玩並沒有錯過什麼。一天自修兩小時無非就是八點看書到十點,要求實在是不能再低。甚至沒影響我十點半回寢室打dota,本覺得這種事沒必要囉嗦,吃吃玩玩之類的不用說人人都會。

2. 大學的學生活動固然重要,但只是怡情,無論如何不能反過來影響正常的專業知識學習。不要聽學長學姐說大學和高中不一樣,要培養綜合能力、人脈之類。這些都是胡說八道。別的專業不敢說,對於法學學生來說,沒有任何東西的重要性高於紮實的專業知識。綜合能力也不是靠學生組織、學生社團和麵向低年級的實習來培養的。

3. 每天兩個小時的自修時間中,建議四十五分鐘到一個小時是學習英語。具體時間可以因人而異,但英語的重要性僅次於專業知識。

4. 大一新生不一定一開始就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原因很簡單,很多學校大一第一學期是不教民法和刑法的。相反我更加建議在大一的時候,廣泛的學習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比如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這些基礎學科。如果有個人興趣,學習哲學、歷史學、甚至高等數學都可以。到了大二大三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金融、財務會計等更專業的課程。這是我在另一個答案中針對法學院低年級學生開的書單,僅供參考給大學生擬一份通識教育書單,哪些書可入圍? 可以百度搜姜源的回答。

為什麼不急著學法學呢?因為大學生沒有實踐經驗,民法刑法等專業課不太可能學的很深入,到了大二大三開始認真學,時間也來得及。相反,其他學科因為不是本專業課程,入門更難,不妨早點開始學。而且有一定的政治學、經濟學基礎,對學習法律理解法律很有幫助。

5. 大一新生要培養自己純靠書本,從零開始自學一門學科的能力、習慣和思想覺悟。原因很殘酷,在大多數學校不靠譜的大學老師多於靠譜的大學老師,部門法很有可能是要靠自學的。

6. 要逐漸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鑑別能力,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學習。比如這幢樓裡很多人建議學法理,雖然我個人因為興趣使然法理學學的不少,但個人覺得法理沒什麼重要性,可學可不學。又比如這幢樓裡有人建議看教材,我個人同樣持懷疑態度。這些都只是不同的人基於自己的體會和經驗給出的私人建議,重點是大學新生要培養自己的鑑別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所以這個答案的建議僅針對大一和大二,再往後讀什麼學什麼,怎麼讀怎麼學,要不要實習要不要出國,應該自己琢磨,不該依賴別人。

7. 找一個好的財經類媒體,每天花時間讀一讀。不是為了看股票漲了還是跌了,而是為了熟悉真實的商業世界是怎麼樣的,積累一些商業常識和商業意識,哪怕知道一些談資也不錯。

8. 養成習慣每天鍛鍊身體。

二、專業篇

1.搭好法律理論框架。法律學習不是單純地學條文,條文是會不斷變化的,畢業之後再加上工作十餘年,條文基本都會修訂過。法律服務市場面對的新產品、新花樣更是層出不窮,讓你應接不暇。因此,要理解與掌握的是條文背後的理論與思想。通常情況,有權利則應有救濟、有授權應該會有限制、有權利衝突應該會有解決方案。知道一個條文,會推導出另一個條文可能存在。這就要求學習者搭建理論框架和形成整體思維,這樣對某一法律問題有更加整體和全面的思考。這就類似於考試中的“緊急立法權”,即便沒有看到過一個條文,但腦子裡會知道這樣的條文應當存在。另外,現在媒體極發達,每天都可以有新案子、裁判規則推送給你,現實生活遠比條文豐富多彩,如果不知道周圍發生什麼而只是死背條文,到時候拿到案件給你就傻眼了,不知道怎麼入手分析。

2.學會區別事實與觀點。事實真相只有一個,但觀點難分對錯。許多問題,人類社會已經爭論了數千年。在法律這一行業,事實查明與法律適用交織在一起,但是呢,中國的法學院往往只教條文,給你事實,讓你套用。在既定事實的前提下,條文一熟,你會覺得答題容易,便意氣風發指點江山。而畢業之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讓你猛然發現,事實啊,怎麼不按法條規定的要件展示出來啊!真相啊,究竟在哪裡啊?當事人會各執一詞,媒體報道也經常帶有強烈引導性,最後往往許多人是腦補事實,然後得出結論,為強化自己辛苦得出的結論,會拒絕承認事實,這就會造成很大的問題。法學院從不教你查清事實的技術,這就是中國法學教育的弊病之一。這裡順便帶一句,作為法律人,在微信朋友圈轉貼要慎重,觀點極端倒也算了,轉一些事實歪曲的貼子,會讓同行或者客戶覺得要麼你根本不重視事實,缺乏法律行業的嚴謹,要麼你根本就沒學會如何查清事實,因為有些歪曲的事實稍經大腦或者初通外語就能判斷。經常發這些帖子,你可能在別人心中早已默默被拉黑,許多機會擦身而過。

3.要培養比較的視野。法律是民族精神的產物,不同的民族,經過歷史與文化的積澱,形成了不同的制度與作法。制度是權衡利弊,有所取捨的,而且經常變來變去。在課堂之上,教授會批判一切,尤其是批判中國的制度與法律,這是他的職業特性之一。其實,比較不同制度,大家各有各的問題,也各有各的長處。學會了比較的視野,看問題就不會迷茫。

4.學一點經濟學的思維。作為學生,滿身熱血喊一句“天塌下來,也要實現正義”很容易也很正常,但慢慢你就會發現,正義雖然是美好的東西,但卻也是昂貴的東西。法律這個行業,你叫他legal industry 或者legal business更合適,因為道出了盈利的本質,跟醫療產業差不多。任何行業要做得好,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人才,法律行業把精英弄過來,許多制度設計就會更優越,許多案件的結果就能更精確。但人才是有成本的。哪一行薪酬最高,最聰明的人就流向哪裡。這麼多人去玩金融,就說明了問題之所在。

5.多接觸資本市場,瞭解市場的新花樣。如果一點都不瞭解資本市場,當你去運用你的法律知識的時候,會發現力不從心,或者你的客戶不滿意。就象合同法,從農業時代的合同法(主要針對已有的物),到工業時代的合同法(主要針對將來生產的產品),許多規則都在演化,到了資本時代的合同法,重點又會有所不同。以金融產品而言,是無形資產,往往是針對未來的現金流制定的合同,比如股票就是將來的受益,期貨、遠期、期權等等,也是著眼於將來時點的交易。這種合同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進行資源的時間配置,你是否有把握通過合同條款約束對方在未來給你這些利益?

6.保持旺盛的求知慾。現在學習環境相比以前,可謂是資源太多,機會太多。現在有大把的資源足不出戶即可得,法律講座、TTC課程、TED演講、總統辯論視頻,可以說是信息爆炸時代,真正缺乏的是求知慾。不知道是不是教育制度的原因,我們從小被逼迫學習用力過猛,到了大學便覺得解脫不願再學,到了工作崗位願意自學、能夠自學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7.先實習再選擇職業。法律行業的就業,體制內有公檢法,體制外律師也分內所、外所,還有企業法務。除非你對職業選擇已經胸有成竹,否則建議多尋找不同的實習機會,不一定要高大上,實習時間也不一定長,而主要是氛圍感受,藉機比較一下各個行業的利弊。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既要清閒,又要賺錢,想得太美。如果一點都不瞭解就盲目選擇某個職業,工作之後抱怨連連再花時間轉行,相當於浪費了不少人生。至於如何選擇,你的學習成績、智商情商、家庭背景、身體素質會決定你在某個行業能走多遠,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8.要明白不同地區法律運行是有差別的。在神州大地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因此不要為任何一個案件驚喜或者失望,因為這代表不了中國的進步或者落後。中國這麼大,地區差異極為明顯,經濟越發達的地方,交易越多,需要法律保障契約的執行,這樣才能吸引外來的投資者,因此對法律的需求就越多,也會相應地重視法律,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而經濟不發達的地方,隨意更改規則,喜歡玩關門打狗的遊戲,久而久之,投資客敬而遠之,在法律層面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即使是相同的法律條文,在不同地區,結果完全可能不同。

9.學好外語以便了解外面的世界。中國的許多方面,都是與國際接軌後學來的,金融市場尤其明顯。許多方面,中國還到不了制定國際規則與標準的地步,因此沒辦法只好用別人的標準。當你熟練掌握外語的時候,發現有許多東西,別人早就有成熟的作法或者案例了,這些都是人家先走一步、經歷許多坑才完善起來的,在思考的基礎上借鑑,會省力不少。外語會讓你視野更加開闊,瞭解制度與制度之間背後所存在的思維與邏輯,以及相應的配套制度,這樣就能突破傳統思維框架所帶來的侷限性。舉個例子,中國的公司有法定代表人制度,公章代表一切,而英美國家公司卻沒有法定代表人制度,法律規定公司也可以不要公章。在不同的制度設計下,許多問題解決思路完全不同。

10.要形成博弈論的思維。立法、談判、交易等等,這些都可能是法學院學生今後在職業生涯中需要面對的事項。無論是立法還是具體的某項交易,在制定條文規則、草擬合同文本之時,一定要事先考慮對方可能的反應,可能的反制或者規避措施。比如有些規則制定,拍個腦袋就出來,可能本意是好的,但執行之後往往發現根本執行不下去,或者與原來的立法目標更加偏離。當規則改來改去時,就變得難以取信與民。

11.法律學習要有輸入與輸出。作為學生,你會聽老師講了許多課,也會用心看了許多書,但這些東西,轉換為你自己的知識的過程並不一定很明顯。因為這都是輸入端。學而時習之,或者是practice make perfect,也很重要,這就是輸出端。比如,工作之後,你可以經常寫東西(包括在知乎答題,錯了也不要緊,因為可能會有人糾正你,而且還是免費的),也可以多給客戶做presentation(不一定收費),在輸出的過程中,會迫使你不斷理清自己的邏輯,對問題有更深入的思考,或者是能夠用更加淺顯的語言讓外行人聽懂你所想要表達的東西。久而久之,你的書面、口頭表達能力,想不提升都難。

以上是一點點個人學習與從業的感悟。可是呢,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以上一些大道理,筆者在讀書時也知道,但做不到,有些現在還在慢慢摸索中。大學階段,大把的美好青春,誰願意放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去面對那些枯燥的法律條文呢?! 正如艾爾.帕西諾在《聞香識女人》中說的:“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總是知道哪條路是對的,毫無例外,我知道,但我從不走,為什麼?因為媽的太難了”。(Now l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l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l knew, but l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 It was too damn hard. )的確,法律這個行業,經歷上萬小時的學習與實踐後,可能你才會覺得剛剛摸索出一點門道。這期間,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與汗水,沒有捷徑可以走,也沒有那些在知乎上用一小時便能讓你突飛猛進的技術。

當然,也不排除會有那麼一群人,真心喜歡法律,覺得“書中自有顏如玉”,拼命用書本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比如在今晚情人節還在刷這個貼子的你。恭喜你學霸,法律是你的真愛,正義是你的女神(男神)。不用筆者在這裡嘮叨,你也會成為優秀的法律人


歷史故事拌視頻


本人,有歷屆學生先後在吉大就讀,畢業。從他們身上的經驗,建議你:

首先,千萬不能有掛科的。哪怕是在大四上學期,已經取得了保研的資格,後面的考試也不能有掛科。

實例之一,已經取得了保研資格的某學生,大四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掛科了,被取消了保研資格。而那時,當年的研究生報名考試都已結束,連參加研究生考試的機會都失去了,只能二戰。

其次,保研看的是大一到大三三年的綜合成績排名。從大一的第一次考試開始,就已經在累計成績了。所以,從頭開始就得努力。如果起步晚,在吉大這樣的985院校,在考入985院校的學生的競爭實力面前,想逆襲反超,基本沒有機會。

最後,在吉大能否取得保研資格,歸根到底看的是每學年期末考試的成績排名。

實例之二,某學生即參加過“大創”比賽,有名次,又獲得過國家級獎學金。最後,保研資格看的還是考試成績排名。以一名之差,沒有獲得保研資格。

所以,還是要以學業為重。在學有餘力的條件下,參加學校活動。


三人行有我為師


首先你想要被保研,你就應該先了解自己學校的保研製度,已經被保研學校的相關要求,例如一些學分、績點要求,是否要求英語六級或通過司法考試等,儘量去完成一些保研的加分項,一些在校經歷、社團活動、評獎評優等。其次被保研最基礎的一點就是成績,確保自己的專業課達到良好或者優秀,其他課程也不要落下。在自身條件滿足的情況下,也要注意去構建身邊的關係,和輔導員、同學老師處好關係是很重要的,也許你保研的機會就掌握在他們手中,特別是保研本校的話就更重要了。大一大二課程可能並不是很忙,所以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去完成英語等級考試,我不瞭解你們學校的情況,但是我們的英語六級就是保研的門檻。在這期間也可以去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同樣是學生,有社團經驗、有社團負責人的頭銜以後在哪裡都可以為自己加分。做事勤奮,多和老師交流學習,可能老師平時上課拖沓,但是有人請教他還是很樂意的,老師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也可以去,搞好師生關係。總結一下想要被保研就是自身條件滿足,在搞好師生關係,多獲取一些加分項,上學期間不要千萬有處分,事事早做打算。望採納,謝謝!


不吃茴香豆的孔乙己


1成績一直很好,班級名列前茅的,最後基本保研了,保本校還是外校就看你自己的能力了;

2、作比賽獲獎的同學,成績不要太差,最後基本也保研了;

3、通過國家的政策保研,比如當2年輔導員,然後在讀2年研。還有其他的一些支教什麼的政策,可以保研。


遠方屠蘇


吉大法學院大四老學長飄過。有目標是好的,好好學習就是王道,最後保研到人大的都是年級前幾名的大佬。


nonsense3


先去香港青山找個房,然後慢慢想吧。


飄泊流浪的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c5b0009bb2ca5d239bc\

親子教育小頭爸


想當年丫頭同學,開學的時候,大家互相介紹,她說,我希望4年後的我,在保研席位中有一個,結果,大一就掛科了。。。。現在說保研為期過早,不如沉下心努力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