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正前方」贾佳战地日记 (2月23日)


「战

「战


「战

气温骤升,昨天还穿羽绒服,今天就穿夹克了。司机师傅说,武汉的春天只有一个星期,过几天你们可能就得穿短袖了。看着春光明媚的天,想想这才是2月末啊,沈阳一定还是冰天雪地的。孩子们可以出门了吧,可能会戴着口罩,在楼下广场的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沈阳的战“疫”是不是快结束了,好多天新发病例都是零,不断有病人出院,工厂也开始复工,武汉何时才能这样呢?

听说沈阳的学校开学时间会延迟,艺术培训机构的老师们已经开始准备上网课了。妻子询问我如何上网课,我说你买个iPad吧,她说,我哪会买,都是你买好了我直接用的。

的确,对于各种电子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我有一种近似疯狂的喜爱。新出的各种各样的新潮电子产品,我总是第一个尝试。记得2008年的时候,给妻子买了一个二代iPhone。那时满街都是滑盖翻盖的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iPhone也只有水货,靠越狱才能正常打电话,她的同事嘲笑她用了一个丑手机。后来到了2010年,满街的iPhone4,我还在用妻子淘汰下来的二代iPhone。2012年,当大家都在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时候,我开始尝试用苹果的MacBook,用苹果自带的系统办公。那个笔记本是我千挑万选,去北京背回来的,用到现在,依然速度快得飞起。

医疗设备也是一样。科室里有什么仪器设备,我都愿意第一个去鼓捣明白。主任常说,机器不怕鼓捣,坏了有保修,设备就是用来救治病人的,它就是战士手中的枪,枪都玩不明白怎么上战场杀敌。新买的超声、呼吸机、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体外膜肺氧合(ECMO),我都愿意去学,去看,去研究明白。


「战

▲贾佳医生在隔离病房调试医疗设备


刚买ECMO的时候,主任问我,北京朝阳医院詹庆元老师(现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那里有个培训班,你愿不愿意去学?我给你报销学费住宿费,条件是必须得学会,回来就能给患者用上。我当然愿意,于是兴高采烈地夹着包裹去学习。两天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接下来的动物实验是用狗狗模拟病人,教大家怎么置管,怎么预充,怎么排除故障。听完课,我的眼睛告诉我:“你已经会了。”但我的大脑袋告诉我:“你不可能会。”ECMO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完美的配合:置管组确保管子准确无误地置入血管,到达预先设定的位置;预充组要求管路里一个气泡都不能有;超声组要求能够准确地看见管子的位置,确保万无一失。我们甚至还安排了摄影组,来回看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以做改进。第一次用ECMO,我们鼓捣了大概一个小时才搞定置管,历经7天将一个心脏停跳两次的产妇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第二次,置管只用了40分钟,然后用6天的时间救治了另一个患有重症甲流的妇女。就在我们自信满满,认为患者都能用这种先进的设备救好时,现实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一个血管炎大咯血的奶奶被死神从我们手里夺去了生命,这让我们知道高精尖的设备也不是万能的,它只不过是为医生服务,而医生毕竟也是凡人。


「战

▲夏思思医生生前生活照(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清晨6时30分,一个鲜活的生命不幸逝去,ECMO亦没能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她叫夏思思,是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年轻的她只有29岁,牺牲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线上。这场战争,有太多的牺牲,有太多的医务人员倒下。他们一定知道这种疾病的厉害,知道这种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毒力极大,清除极慢,而且没有特效药,但当病人病危,需要医生救治时,他们仍然毅然决然地冲向前。这是一种融在医生骨子里的东西,一种本能的反应。病魔虽然猛烈,但吓退不了一颗颗火热的心。“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我们当初走进医学殿堂,许下医学生誓言时,就已经决定将战胜病魔作为自己毕生的目标。当我们选择逆行援鄂,就已经发誓将所学的一切奉献给湖北每一个感染病毒的同胞,即使病魔再残忍,我们亦不会有任何退缩,必将咬紧牙关奋战到最后。

借用人民日报公众号的一句话来纪念夏思思医生:“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夏医生,一路走好!


「战

▲写有夏思思医生名字的卡片还嵌在1301病房责任医生一栏的卡槽内(图片来自网络)


图文供稿:贾 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出版策划:宋 铮 马 驰

图文排版:杨 雪 邵诗雅

图文校对:张 萌

图文审核:赵 琳 马 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