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没有可能通过战略战术战胜英法联军,取得胜利?

字匠甲


战略上不可能,但战术上有可能。

因为晚清正处在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在政治上大清朝朝政腐败是个典型的、巨无霸型的纸老虎,闭关锁国,重农抑商;英法已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在经济上英法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全面超越了传统农业大国,成为了工业化强国;而清王朝在经济上还是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军事上大清朝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的刀枪水平;到了1763年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上拥有坚船利炮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大清朝和英法差了一个时代,一个农业文明对阵工业文明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1840年,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内忧外患,尚处在小农经济时代,有代差。

但是,阿富汗比清朝还落后,在1839年打败英军,歼灭英军一万多人,这是清朝从未有过的大捷。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击败过英法联军,说明英法联军并非不可战胜。

八里桥一战后,英法联军损失数人,八旗军损失一万多人,但是,英法联军的弹药消耗殆尽,从天津的弹药尚未送来,若此时僧格林沁进攻英法联军,有取胜的可能,但是僧格林沁己经丧失了决战的勇气。数日后,弹药送来,英法联军攻克北京。

反之,若英法联军失败,英法很有可能会支持太平天国,清朝将不复存在。

正是因为英法联军攻克北京后,双方签订《北京条约》,英法获得了更多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和清朝绑在一起了,所以支持清朝平定太平天国。

因此,清朝虽然败给了英法联军,但却统一了全国。



当代曹植


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京师,逼得咸丰皇帝不得不远远地躲到了承德避暑山庄。而后被侵略军一把火,把那座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才得以建成的圆明园,一把火烧成了断壁残垣!

清朝为什么会败得这样惨?要知道清朝可是有本土作战的优势,而且在英法联军弃舰登陆后,也己经失去了海战优势。可是为什么即使是在陆地上作战,那支号称无敌铁骑的清朝军队,还是没有办法战胜敌人呢?

恐怕这就不止是所谓战略战术使用不当的问题了,而是由于:①、清朝仍然还是农业帝国,而其对手则已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于是这场战争便成了落后腐朽的农业帝国,与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列强的交锋!以落后对抗先进,清朝哪里还有胜利的可能!

②、比武器装备与军事体制的落后,更可怕的是人的思想落后!因为在一场战争中,武器装备是否先进,军事体制是否适应新的战争形态的需要,当然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却并非决定性因素!

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是具备了先进思想的人!相对于清军来说,由于其思想上的落伍,导致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新的战争模式。所以即使是给予其与对手相同的武器装备,他们仍然不可能取得胜利!

这一点可以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得到映证,而那个时代的清军,在武器装备上己经很先进了,但是却仍然不能战胜敌人保住京城,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因此本问题假设清朝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无非是先诱敌深入,然后再打伏击)就能战胜英法联军的设想是无法实现的!


北疆同心


清朝没有可能通过战略战术战胜英法联军。

十八世纪中期,欧美发生了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自蒸汽机发明后,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经济、政治、军事发生巨大变革。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发展。

彼时,中国清王朝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吏治腐败。虽然进行了短时间的洋务运动改革,但改革未触及最深层次的矛盾,统治阶级依然奢靡腐败,靠割地赔款自保。且三尺冰冻非一日之寒,改革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在英法帝国主义的强枪炮弹下,清朝的失败是必然的。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必须有可能。虽然当时英法联军主要用的是火器战斗工具,我军主要是冷兵器,但是当时的热兵器杀伤力和现在武器无法相比。不用主观臆想,1896年埃塞俄比亚打退了意大利,刘铭传1885年取得镇南关大捷足以证明。




中原一条虫


从人类战争史的角度来讲,经历过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一直到今天的核武器时代。在一个时代的战争,可以通过一些战略战术的实行部署去打赢。但是如果是隔代的,比如冷兵器对热兵器,那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可能。清朝末年的鸦片战争和英法两次入侵中国,清朝的军队还是处于冷兵器时代,以长矛大刀骑兵为主要的作战武器,而英法军队都已经进入成熟的枪炮时代了,背后是强大的工业基础来支持,船坚炮利,这种情况下清军是不可能赢的。英法军队当时在全世界的殖民战争,碰到的各种不同的文明和军队,都获得了胜利,可见科技是决定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就是所谓的降维打击。


晴波泡泡


完全有可能,这一点八国联军除了日本,其它七国心里是清楚的。八国联军只有几万人的兵力,他们要面对的是4万万人。只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及人民还未觉醒。他们划租界,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但始终不敢动中国的主体。日本头脑发热,在慢慢觉醒的中国人民面前,经过十四年,终于灰溜溜的投降了。有人要说有外国援助,中国才能取得胜利,这一点可以告诉他,外国援助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只是使中国人民的胜利稍有提前而己。


给豪猪一个吻


我认为清朝是不可能战胜英法联军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是因为清朝当选者没有抵御侵略的决心,就算抵抗一下子也是见好就收2战事一遇到挫折清朝当权者就会像侵略者妥协割地赔款,3就算是有优秀的将领制定出制胜的战略战术清朝当权者态度摇摆不定也不可能很好的执行,在这里最后总结一下清朝被英法联军打败不是败在战略战术,而是败在清朝当权者抱残守缺寻求妥协的心理和观念上。


晓俊先生


在1859年6月24日下午2时30分左右,英法联军的炮艇进入大沽口内,开始对清军炮台进行炮击,僧格林沁率领清军随之还击,从而引发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这次炮战,清军利用潮水的因素,猛击英法联军,对他们的舰艇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直到7时左右,清军才停止炮击。7时20分左右,660名英法士兵在大沽南岸登陆,但也遭到了清军枪炮的猛烈打击,被迫撤退。这场战场英法联军参战炮艇11艘,4艘被击沉,伤亡448人,而清军只阵亡32人,堪称是近代历史上一场大胜仗。

所以说清军还是有战胜英法联军的可能。关键是领导人。


沧海一次笑


因为晚清正处在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在政治上大清朝朝政腐败是个典型的、巨无霸型的纸老虎,闭关锁国,重农抑商;英法已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在经济上英法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全面超越了传统农业大国,成为了工业化强国;而清王朝在经济上还是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军事上大清朝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的刀枪水平;到了1763年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上拥有坚船利炮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大清朝和英法差了一个时代,一个农业文明对阵工业文明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仗剑任我行


没有可能。

因为当时的英法已经是现代国家,而清朝还是前现代国家。

什么概念呢?

说一下当时老百姓的状态你就知道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英法联军来烧的,不过是皇家的东西。就算是清军打败了,满人被打跑了,那也是皇帝换一个就得了。老百姓该过什么日子还是什么日子。

而现在国家是什么样的呢?就是你如果侵略我,我就跟你拼了。全国上下一起跟侵略者拼了。

所以我们的现代国家的建立。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日本的全面侵华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