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李斌的“蔚來”如何?

2020,李斌的“蔚來”如何?


蔚來會因為缺錢下嫁嗎?

蔚來資金短缺不是新鮮事,從它成立至今,暫未走出無法盈利的現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好人李斌和他的蔚來,為何“找錢”屢被拒絕?

據界面新聞報道,早在2019年年底就有傳,吉利在接洽蔚來,但入股還是收購尚不明確,同時還有“李斌去職”的附加條件傳得沸沸揚揚。

李斌一手創立了蔚來,他是蔚來人心中值得信賴的老闆,即使到了連工資都拿不到的時候,許多員工還是選擇相信和支持,自願以13薪交換蔚來限制性股票(RSU)。蔚來用戶也紛紛為蔚來打氣助威,“斌哥永遠是斌哥”。

和以往低調的易車創始人形象不同,李斌早已走到臺前,和蔚來緊密相連。當年易車走到盡頭,李斌關懷投資人,硬是自己背下債務,扶起來易車。如今蔚來性命攸關,他會繼續做一個好人,接下吉利的橄欖枝,對員工和用戶有個交代?還是硬氣一回,倔著股牛勁兒轉求他方,繼續做“李斌的蔚來”?

如若吉利入股,要求李斌離開,企業戰略角度來看,的確無可厚非。畢竟,李斌在,蔚來還是“李斌的蔚來”,他不在,蔚來很可能會慢慢變成吉利的新能源汽車版塊或者旗下子品牌。

今年2月,蔚來已經拿到兩筆可轉債融資,募集到2億美元。但有消息稱,真正撐到下一款新產品上市,其還需要10億美元左右。若吉利確實以3億美元投資蔚來,獲得其10%的股份,但很可能仍不足以救蔚來於水火。

但當李斌去職後,蔚來汽車逐漸成為自家的,繼吉利沃爾沃之後,又會出現一個吉利蔚來,補足自己新能源汽車這塊短板。那自然,資金問題,就是自家的事了。

雖然吉利集團是世界五百強,但吉利汽車的定位和李書福造摩托車的出身,與定位中高端的蔚來和李斌的形象相比,總是草根了些,吉利真的入主蔚來,總有蔚來下嫁的感覺,有點當年快手收購A站的意思。


新能源汽車的考驗才真正開始

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自特斯拉國產化之後,政府的態度和做法愈發明顯,之前是扶著親兒子蹣跚學路,走兩步就給塊糖吃,結果發現別人家孩子都能跑了,自家兒子就是為了糖塊亦步亦趨,除了糖要的順溜,別的進展有限。

於是,索性也想開了,地主家傻兒子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一狠心,從親爹變成座上客,親兒子後兒子丟一起,誰有本事誰往前跑吧。是不是親生的,將來體格好了,能給家裡幹活是正事兒。

作為企業來說,既然這個領域遲早會爆發式增長,搞研發,晚盤算不如早瞄準。吉利這算盤,打得當當響。

2020,李斌的“蔚來”如何?

能成為造車新勢力的領頭羊,蔚來不是沒有自己的三板斧。但資本逐利,從2019年7月開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外加整體車市又持續下行,投資人們心裡就咯噔了一下。

而因疫情屢屢延工,賣不成車、回不了款的整車公司們,還欠著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們一大筆錢還不起,大家都只能縮緊肚子,吃著老本過日子。與此同時,發工資的日子又到了,手下員工嗷嗷待哺。你說原本荷包鼓囊囊還好說,要是本就欠著一屁股債,那這日子,肯定不好過。

2020年始,捉襟見肘的中小企業壘了一大批,本來就不夠賦予的蔚來,處境可想而知。


李斌的蔚來,還能活著嗎?

原本就尚未盈利,一些投資人的做法更是雪上加霜。其第三大股東——高瓴資本權衡之下,大舉清倉蔚來汽車股份。淡馬錫控股也從2019年2月持股5.4%,到2020年1月,減持蔚來股份至1.8%。大股東、投資人們對它的不看好,不僅給了李斌和蔚來不小的壓力,也又一次把李斌推上風口浪尖。

2020,李斌的“蔚來”如何?

年前,還有著不錯的2C銷售數據,但投資人的做法無異於一盆冷水。

據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創始及管理合夥人龍宇提及,李斌是個實實在在的好人。沒錯,能為公司揹債,一下拿出1.5億,為“讓蔚藍的天空重新回來”創立蔚來,決心和氣魄可見一斑。

與那些PPT造車公司不同,蔚來花了大力氣在產品和用戶體驗上。2019年8月,36氪《蔚來汽車:擁有專利數千項,2018年研發支出近40億元》一文中提到:

蔚來稱,全球目前有能力進行獨立正向研發智能電動汽車6項核心技術(電機、電控、電池包、智能座艙、智能網聯、自動輔助駕駛技術)的,只有特斯拉和蔚來。2018年財年,蔚來斥資39.979億人民幣用於研發。蔚來目前已經獲得的和正在申請中的專利超過4000項,其中僅換電站就有500多項專利,“一鍵加電”服務、App、蔚來中心等被全球各大品牌研究和借鑑。

今年6月10日,蔚來發布了獨立正向研發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NIO OS 2.0智能操作系統。在NIO OS 2.0迭代過程中,蔚來軟件團隊共計完成用戶研究項目26個,深訪真實車主196位,分析用戶反饋超過18000條,通過真實調研和用戶場景分析打造全新交互體驗,並針對數字座艙的智能操作系統進行了全局優化。

按理說,好人會有好報。也的確,蔚來窮得沒錢打廣告,用戶自發為其NOMI為核心的智能座艙系統宣傳;窮得沒錢給媒體車馬費,試駕過的媒體對蔚來汽車的駕駛感受、用戶界面邏輯可操作性也都是讚賞有加。

可李斌是個喜歡做精品的人,即使用料出自江淮代工廠,但大量的科研和品牌投入還是贏得了很好的用戶體驗,讓走中高端路線的蔚來汽車被稱為“有錢人的玩具”。

甚至,即便已累計投入約30億元打造“全場景加電體驗”,李斌提及,還需要非常多的投入,讓用戶享受更方便的補能體驗。


蔚來和特斯拉的區別究竟在哪?

為什麼同樣是走中高端路線的特斯拉,一進入中國就似乎一下子起死回生,而作為國內本土品牌,深耕細作新能源汽車的蔚來,就沒這樣的效果?

對比特斯拉領導者馬斯克2006年提出的第一個“三步走”戰略:

1、打造一臺昂貴、小眾的跑車(Roadster);

2.用掙到的錢,打造一臺更便宜、銷量中等的車(Model S/X);

3.用掙到的錢,打造一臺更具經濟性的暢銷車型(Model 3);

4.在做到上述各項的同時,還提供零排放發電選項。

事實上,即使投入巨大,但蔚來在經營戰略上,只做到了第一步。

2016年馬斯克又提出了“Master Plan Part Deux”:

一、製造太陽能屋頂並整合儲能電池;

二、擴大特斯拉新能源汽車產品線至所有主要細分市場;

三、積極開發無人駕駛技術,通過大規模車隊實現快速迭代;

四、推出汽車共享分時租賃。

而彼時,蔚來剛成立2年。李斌的蔚來,還太年輕。

2020,李斌的“蔚來”如何?

作為全球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一路走來,都連續虧損了16年,燒投資人的錢燒到被整個華爾街投資者嫌棄,曾經是各大做空機構的香餑餑。那時的馬斯克和如今的李斌一樣,形容憔悴。

它是如何獲救的呢?

馬斯克說過:“沒有中國的支持,就沒有特斯拉的今天。”

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騙補沒有好印象,傳統燃油車企轉戰新能源市場並不佔優勢,科技感太低,而造車新勢力普遍實力不夠,這個好不容易打開的市場不能再如此萎靡。

引進特斯拉,給它開一扇扇後門,救它於水火。一方面,是鯰魚效應,刺激車企優化,真正走上新四化,在國六政策實施後,場面不至於太難看;另一面,則是讓其在中國留下技術,幫助優化新能源汽車領域產業鏈。

作為一個商人,馬斯克不是好人,他只是一個想做新能源汽車生意的人,誰給的利益大,就樂意捧著誰。


新能源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在大家為特斯拉國產化憂心忡忡時,李斌的想法是:越來越多的電動智能汽車產品投入市場,大家在一起教育這個市場,電動汽車的春天已經不是特別遠了,會變得越來越健康和有未來。

經不住想問,到那時,一直資金緊張的蔚來,還在嗎?

國內汽車市場不斷下行,與市場飽和及C端用戶需求降低關係密切。一般中產階級,家裡應該都有備車,而燃油費不斷上漲,即將實施的國六政策又讓觀望的客戶按耐住了對燃油車的購買慾。而替代品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和電池已經黑料無數。

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到了拐點,長勢如何,就得看企業家們的韌勁兒了。但實在長不起來,國家也不會放任不管。可第一批倒下的人,就非常慘烈了。

李斌有牛勁兒,他曾提到,“在中國,真正的高效出行就是坐地鐵、騎自行車。”他自己也隨身攜帶交通卡。

那麼問題來了,滴滴打車、共享單車、地鐵等城市交通日益完善,C端用戶買車需求還有多少?

可蔚來的定位是中高端2C用車,這需求究竟有多大?新能源真正的買車潮,尚未到來,而現在,就是2C車企們需要艱苦奮鬥的過渡期了。

這時候,新能源車企們需要的是沉下心來好好鑽研,方向是正確的,投入是巨大的,市場大爆發總會來,只是時間問題。

但爆發之前,新能源汽車企業能不能活下來,除了實力,也得看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