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曾犯过什么军规?

心意合一34344222


导言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对金作战的第一主力,也是南宋时期唯一一个有能力组织大规模兵团作战的军事将领。他所领导的岳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严格军纪被百姓们所敬仰。

分析

  • 岳飞的四次投军经历

一、宣和四年是他的第一次投军,这一次投军他以“敢战士”小队队长的身份,平定了贼寇的叛乱。后来因为父亲的病故,他于同年就离开了军队,回家守孝。

二、宣和六年河北路发生洪水,为了谋求生计,岳飞第二次投军。两年之后,也就是建康元年,金兵入侵大宋,他所在的部队被金军围困,突围之后的岳飞回到了家中。

三、他看到金军到来之后,欺压百姓,民不聊生决定第三次投军。这一次投军他多次立功,但因为上书言事而被割除军职。

四、即便如此他依然矢志抗金,建炎元年,他北上投奔抗金名将张所,这是他的第四次投军。从此以后,威震天下的岳鹏举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 岳飞的几个重要战绩

岳飞的一生战功无数,在这里挑几个最具代表的来跟大家分享

一、靖康元年,岳飞随同刘浩所部归宗泽指挥。在一次率队侦查的任务中他与金军遭遇,展开了遭遇战,并取得胜利。这是宋朝第一次在遭遇战中战胜金兵,也是岳飞第一次战胜金兵。无论对宋朝还是对岳飞,他都是有纪念意义的。

受知於大元帅,补承信郎,分铁骑三百,使先臣往李固渡当虏军。战于侍御林,败之,杀其枭将。转成忠郎,以曾大父(引注:岳成)讳,寄理保义郎。

二、岳飞因为同另一抗金名将王彦不和,而与其分兵。率领小股部队与金兵周旋,数次袭扰金兵,并杀死了金兵的主将,导致金兵败退。这次作战是岳飞首次击杀金兵主将之战。同时,也开启了以小股部队主动袭击金兵的先河。为后来沦陷地义军的抗金作战开拓了一个新的战法。

既济,深入陷地,与金人戍兵万众鏖战,大破之,收复卫州新乡县,传檄诸郡。贼以为大军之至也,率数万众薄公营,围之数匝,矢注如雨。时官军既寡,且器甲疏略,疾战辄不利,即决围以出,遂溃。

三、收复健康后,岳飞以少胜多,主动出击。斩杀女真兵三千,迎来了岳家军对金兵作战的首次大捷。

继遣偏裨,及飞自将,取间道直捣建康,与金人战,大小数十合,皆大获,僵尸十馀里,生致酋领若万户、千户者二十馀人,及斩胡人秃发垂环者之首无虑三千人,夺铠、仗、旗、鼓以数万计。

四、郾城大捷,岳飞以八百背嵬军为主力,击溃了金兀术所率领的十三万金兵。此次作战是南宋与金兵作战的最大一次胜利。也是岳飞最为辉煌的一战。

贼兵横尸满野,约五千馀人,重伤番贼不知数目。其夺到战马、金、鼓、旗、枪、器甲等不计其数,见行根刷,续具数目供申次。委是大获胜捷。”
  • 岳飞能连战连捷的原因

作为南宋最强横的将领,岳飞在对金作战中常胜不败必然究竟为何

一、岳飞灵活的军事指挥艺术。岳飞是一个天生的军事家,他能够很好的运用不同地形作战,能够巧妙的进行兵力配比,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以正合,以奇胜”在岳飞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二、岳飞超于常人的练兵水平。在中国军事史上,岳飞的练兵能力都是屈指可数的。无论什么样的兵在岳飞的手下都可以训练出来。有一支打不烂,拖不垮的军队,是岳飞可以取得胜利的保障。

三、在面对国土沦陷之时,宋朝的百姓们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这些百姓让岳飞有着源源不断的兵源,也让作战必备的粮草有了保障。

  • 岳飞是否有过违背军纪的事情

任何一个将领都是需要时间来进行成长的,岳飞也一样。在岳飞的一生中有过违背军纪的事情,但这并不能掩盖他的光芒

一、岳飞第一次违背军纪是他在王彦手下的时候。当时王彦认为兵力不足不愿与金人主动作战,可是岳飞却坚持要与金兵作战,在对金作战的态度上出现了分歧。之后,岳飞没有听从主将王彦的命令,带领了一支小股部队与金兵作战。

公(王彦)昔为招抚使司都统制日,飞实以偏将从。新乡之役,违公节度,飞辄以其所部别为一寨。

二、刘光世被夺兵权之后,赵构有意让岳飞指挥刘光世所部的淮西军。但张浚与秦桧因为一心求和,而从中作梗。后来张浚又有意为难岳飞,引起了岳飞的不满,在向赵构递完辞呈之后,岳飞没有等到回复就离开了部队。

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

结语:

岳飞作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无论是从军事能力上,还是从家国情怀上都值得后人所尊敬。他从一个小兵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借自己的谋略,依靠自己的操守,成为了宋朝最年轻的建节之人,他的光芒直到今天还照耀着世人。他的确违反过军纪,这点我并不否认,但不管是他分兵作战,还是赌气辞职,在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是无法掩盖的爱国情怀。


再言春秋


一提起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世人都赫赫称赞,他的精忠报国的精神感染着大家。<strong>

然而,他的结局又是悲催的。<strong>

他在抗击金兵中节节胜利时,却被紧急召回朝,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而死,令人唏嘘不已。

首先,来看岳飞“精忠报国”的轶事:

话说金兵不时骚扰宋边疆,百姓饱受战乱和杀戮,从小志向不凡的岳飞苦练本领,希望能有一天能上阵场杀敌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而岳母积十分支持他参军报国,为此在岳飞的后背刺上了4个字:尽忠报国。

后来,岳飞参军后果然成了抗金的英雄。《岳飞传》记载:“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因此,我们现在广为熟悉的“精忠报国”4字最开始应该是“尽忠保国”。

后来,凭借勇猛刚强,岳飞逐渐名声大震。<strong>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一直虎视中原的金军大举南下。岳飞带领一支三百多人的骑兵队在侦察时遭遇数千金兵。

结果岳飞一马当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敌主将,成功击退数倍于他的金军。

后来,宗泽所率的宋军被金军打败,金军一鼓作气,竟然攻陷了汴京城,俘走了宋朝皇室和一些大臣回到北方。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strong>

而拥有皇室血脉的赵构很快在南方建立起了南宋。

南宋对外采取的政策很简单,2个字:议和。

老将宗泽多次上书请求抗击金兵都被赵构直接拒绝了,以至于宗泽急火攻心,最后病死了。

老将宗泽死后,抗金重任落在了年轻的岳飞身上。这里不妨来讲几个和岳飞有关的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忠孝不能两全。

公元1136,岳飞在襄阳准备北伐时,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这让岳飞左右为难。

忠孝不能两全,为了不影响抗金,岳飞毅然率军北伐。

结果化悲痛为力的岳飞数次打败了金兵,收复不了少失地。

第二个小故事:挥泪斩“恩人”。

有一次,岳飞出去打仗,出兵不利,他的夫人听说以后,就派手下去接应,结果岳飞平安回来后大怒:

我让你坚守城寨,哪里都不能去,你为什么违抗我的命令而私自出兵呢?

这个将领于是辩解说:是夫人让我接应的。岳飞一听后虽然很是感动,但为了严明军规军法,他还是挥泪斩了“恩人——这个将领。

当然,就在岳飞正在前线抗金,并且形势一片大好时,朝中卖主求荣的丞相加奸臣秦桧却对他恨之骨。<strong>

秦桧暗中鼓惑赵构,说岳飞的坏话。正当岳飞在前线干的风声水起时,听信了秦桧谗言的赵构亮剑了。

公元1141年8月,岳飞接到了朝廷十二道金字牌的班师诏,当时岳飞当然不心甘回师,但皇帝之令大如山。

对此,岳飞无奈而悲怆的发出了8字感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被“征调”回临安府(今杭州)后,秦桧给他安排了豪华住所——监狱。罪名是——“莫须有”。

据史书记载,劳苦功高的岳飞被关押后,另一名抗金名将韩世忠“质问”秦桧:“

岳飞犯了什么罪?”秦桧说:“其事体莫须有吧?”

秦桧不但给岳飞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而且还用尽了各种酷刑和诱供办法,目的只有一个:逼岳飞招供。

然而,一清二白的岳飞宁死也不肯签字画押承认谋反的罪名。

据说一狱卒十分敬佩岳飞的忠肝义胆和正直为人,因此悉心照顾他。

然而,有一天,这狱卒突然对岳飞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对他冷漠有加。<strong>

狱卒前后态度的强烈反差令岳飞十分不解,于是问他这是为什么。

结果狱卒也不藏着掖着,而是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平生认为岳飞乃忠义之臣,所以一直对你很好。

如今看来,你实际上不是个合格的忠臣,反而是逆臣。”(我平生以岳飞为忠义,故伏侍甚谨。今乃逆臣耳!)

岳飞惊问:“这事从何说起?我怎么成了逆臣了?”

狱卒答:“君为臣纲,皇帝任用贤臣在于不可疑。如果怀疑臣子谋逆,则会诛杀臣子。

而臣子怀疑皇帝,则会起兵造反。如今你虽然暂时在狱中,没有生命危险。可即使你侥幸出于,那有怎么样呢?

你早已被皇帝所怀疑,久而久之,怎么会不反呢?既然造反是迟早的事,又怎么能称为忠臣呢?”

岳飞听后,万念俱灰,他开始还一报有幻想,但现连一个狱子都知道皇帝要杀自己了,而他还在做梦。

要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听到狱卒的话,岳飞长叹一声,选择了签字画押。

这就是民间流传甚广的岳飞拒不画押,但听了狱卒的一席话以后,立刻画押的轶事了。<strong>

公元1142年1月27日,秦桧捧着岳飞的认罪状交给了宋高宗,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赐死岳飞!秦桧为监斩官。”

39岁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恍然大悟,在狱中墙壁上写下了8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这8个字道玄他被冤杀的真谛。<strong>

岳飞终于明白他在政治上有多“嫩”了,连一个狱卒骗他签字画押都没有识出来,而这个狱卒显然是秦桧派去的卧底。<strong>

可见他临死时是多么不心甘的,多么痛心疾首的。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将军共有五个儿子,岳飞死后,他的儿子们下场又如何呢?<strong>

岳飞长子岳云和岳飞一起遇害的。次子岳雷,在父亲遇难不久后,和母亲一同被流放到了岭南地区,冤案平反后,官职高升至翰林院士。

三子岳霖也是同被流放岭南地区,后官至大中大夫。生有三子,分别活动于甘肃、河南、江西等地。

四子岳震与五子岳霆改姓隐居。冤案平反后,兄弟两也都官居要职,将岳家继续发扬光大。

岳飞的五个儿子除了老大惨死外,其他四子都能在平反后官居要职。也算是给他的最大慰藉了。


百家宗祠


别说,还真有。

在岳飞早年抗金的时候,因为主将王彦理念和他不合,他便单独行动独自抗击金军。但由于岳飞手上的人马太少,敌不过金军,只得重投王彦,最后还被王彦拒绝。

算“不服主将”之罪。

后面的岳飞被赵家扣上的“坐观胜负,逗留不进”、“指斥乘舆”(对皇帝不恭)、“致张宪意待谋反”等罪其实并非岳飞之罪,是赵家对武将们由来已久的猜忌耳。

我是聊到哪算哪的徐听白,请你和我一起保持好奇。

Peace&Love


徐听白


李敖书中提到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记载,岳飞部队的军纪并不是太好,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淮河以北的人民在敌占区比较顺从,所以岳飞打过淮河后就不怎么约束部队,二方面岳飞的部队也有一定的军阀性质,家国情怀低于对主将的个人情怀。


股海夜风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集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他却于三十九岁那年被“莫须有”罪名杀害,可谓英年早逝,不仅让人唏嘘不已、痛心疾首。

造成这种情况,岳飞有三宗罪:

一是没有大局观念。当时南宋小朝庭偏安一隅,整天歌舞升平,“只把杭州当汴州”,一派主和情景,你却主战,救民于水火,显然是逆流而上,与大局不符。

二是摸不透领导意图。没摸清最高领导赵构的心思,赵构整天花天酒地,不思进取,你却钻研军事,训练军队,练就出一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队伍,适时北伐,收获失地,准备迎回被金人掳去的二位皇帝,直接威胁了赵构皇帝的皇权。

三是没搞好同事关系。岳飞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对那些不干正事的秦桧之流从不同流合污,主张抗金,与卖国派核心利益相悖,谗言相害。


徐岩松


其一他直言犯上,得罪上级。

其二则是撤兵回京。


开朗的皮蛋


岳飞曾违抗圣旨,宋高宗曾经下了十二道圣旨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却违抗圣旨,继续。在战场抗金


haonanrenjiushiwo


历史上就是莫须有。

意思是说没什么罪。

但是当时高宗和秦桧要杀他,但是当时岳飞是全国人民都拥戴他。所谓功高盖主。

历史上还有一个说法是因为岳飞主战,而且击溃金兵,取得节节胜利。准备直捣黄龙,迎接微,钦2帝回朝。而高宗做皇帝是在那时的无奈之举,他很怕他哥哥和爸爸回来他会做不成皇帝。

所以,综合当时的情况,杀岳飞是必然的。

说不出有罪名,就叫莫须有。


战斗大黄蜂


抗金名将岳飞没犯任何军规,纯粹是因功高震主又遭昏君奸臣合谋诬陷,最终含冤而死丧命风波亭、长子岳云和部下张俊也被冤杀。


小龙女5505


岳飞啥军规都没犯,奸人秦桧陷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