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疫情,你会让自己农村的孩子学医吗?

新大风歌


我虽然不在农村,但我还是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学医救死扶伤是一个让人敬畏尊崇的职业,我的孩子还小,但我已经多次和孩子说过长大了学医,对孩子自己来说,学医收入还算可以,另外医学知识对自己的时候生活也是有帮助的,对于社会层面,救人与危难,广积善德。总之孩子学医利己利人!当然很累,但是现在哪个行业轻松?


而立当自强


通过这次疫情你会让自己农村孩子学医吗?

即使没有这次疫情,农村孩子学医和打算学医的比例也不少。

  • 医生自古以来的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是好多人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至于他是不是农村人是没有关联的。
  •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困扰农村人,可以说农村人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医。

我姑家表弟是南医毕业的,分配在离我们老家一百多里的市立医院上班,我姑家,我姑家的亲戚,只要有病,首先就是想到表弟所在的医院去治疗。

有次我姑姑感冒,打电话要在县城工作的表妹开车送她去表弟医院看病,表妹电话给我,真是服了我老妈了,看个感冒也要我到老小那去,还不够我车油钱的呢?

我开玩笑,在我们县城医院,挂号费20加上掉三五天水,没有三五百也过不去,你花几十元的油费算啥呢?

  • 医生的收入相对是可观的,这也是近些年来,医学专业非常热门的原因之一。

农村孩子学医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农村孩子学医的有利因素:

  • 农村孩子能吃苦,这是最大的有利因素。

大家都知道,做医生是很辛苦的,就我姑家表弟来说,每次和他打电话他都是匆匆忙忙说几句,都是我太忙了,我太累了,昨天又加了一夜班。

因此好多城里孩子和家境好的农村孩子,家长普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医。

  • 就上面说的,农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是农村人更希望自己的家庭里能够出现一名医生,那不仅仅是家庭的骄傲,更是家族乃至全村看病的依靠。

就是说,农村家庭的家长让孩子学医的愿望更强烈。

农村孩子学医的不利因素

  • 就学医的周期来说,学医相对于其他专业成长的时间更长

比如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要学习五年才能毕业,毕业后从实习医师做起,到能够独挡一面或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起码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十年相对于他其他专业毕业的同学来说,人家可能早就是经理或骨干了。

  • 就投入和产出法来说,学医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

1、农村收入低,大部分农村人靠打工或养殖种植为业,收入相对不高。

2、学医的费用高,周期长。

医学专业学费每年都是上万,加上生活等其他费用,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学医学专业的孩子是紧巴巴的。

3、农村人社会关系简单,没有啥背景,孩子毕业了,也不一定能够留在城市里,往往还要回到乡镇医院。

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冒生命危险,逆行冲往前线,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最崇尚英雄,他们就是英雄,就像大阅兵后,年轻人争先恐后去参军一样,我想这次疫情以后,会有一波学医的高潮到来。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任何领域已经分不出农村和城市了,学医也是。

我是红红老师,疫情还在肆虐,让我们为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加油助威!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红红老师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心中的答案是肯定的!更希望培养自己的孩子能走上学医的道路。以钟南山医生为榜样,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医者仁心,大爱,多么的无私奉献!顿时感动万千。在疫情面前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我的爷爷是一名中医,从小也敬佩爷爷,从我记事起,他的房间摆满了一瓶瓶各样的药粉。他一有空就会看医书。或抄写医书。而我从小也喜欢在爷爷身边围转。小叔也学了一些中药。直到爷爷退休了,也没停止过不断学习中医。

可能受爷爷的影响吧!高中报考时,我说报考学当护士的志愿。爷爷很赞同。脸上很高兴。爷爷从小给我们的印象是很严肃的。但是由于家里经济不好。我却去学习计算机,后来就与医学无缘了,也成了遗憾了!

有个同学也是我的好闺蜜,做了一名医生,我小叔的女儿在医院工作。我觉得我也好幸福。因为她们也是医者仁心!

经常问我小孩,你长大了要不要当一名医生。他说要当牙医,因为他看到他同学和他表哥都有蛀牙。牙齿都蛀了好几颗没了。我小孩因为从小有坚持早晚刷牙习惯。他说要当牙医,为了治好他们的蛀牙。心里暗自生喜,不管他将来做哪行医学,有医者仁心就好。

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再一次影响了我,让我更有决心让自己的小孩能学好医学。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希望春暖花开的一天很快到来!!!


Liu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在想,疫情过后的学医选择怎么还会分农村和城市和城市呢。因为想学医的人都会有这方面的思考。

学医之路很辛苦,可是身边的熟悉的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有不少都让孩子选择了这条路,从小我出发能成为医生这份工作工资高,地位也不错,人脉资源广。虽然忙是忙点可是无论在哪个城市生活,相对当地而言医生的高工资,让人的物质生活不会太匮乏,过着很不错的小日子。

从大我出发从医之路是很多孩子年少时的梦想,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们是他们学习的偶像,在疫情当前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为孩子树立了前进的榜样,个人安危早已置之度外,疫情不会成为终止梦想的理由,反而让他们更清楚自己该如何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疫情之后,医生这个职业会更被重视,会更加高尚。从医真的是不错的选择,这曾经也是我的梦想,只是后来阴差阳错的选择了从教,以后我还是会去影响我的孩子去坚定的学医的。


执诺11


通过这次疫情后,虽然我希望我的儿子去学医,能当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可是这完全是我个人的想法。因为现在的小孩思想比较独立,不一定会按照大人安排的路去走,他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我还是会尊重他自己的意愿,让他发展自己喜欢的特长。


相约三省


首先了解一下目前学医生就业现状。国家是一直在加大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和推广,甚至一些民企都加入了这个领域的运作。按说就业很容易,需求也大。可我了解到的是,有需求,到就业很难。临床医学生需要达到研究生标准,本科生基本无就业可能,除非进入一些小的医院或者乡镇医院,社区医院。而医护生进医院需要不少的运作费用。这对于一些农村家庭来说供完大学生,再拿出十几万的费用很难。我不知道这个现象全国其他地方有没有,但它的确是个毒瘤,是个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表面上有人事招聘,那就像是需要完成的作业,形式而已。国家一直致力强力反腐,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净化医疗机构,能让更多的莘莘学子加入这个队伍,为全民服务。





又长二两肉


时疫当前,一群白衣“逆行者”感动了无数的人,无论是“吹哨人”李文亮还是战斗在疫情一线的院士、医护人员,无一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弦——感谢有你。

如果你身在农村尤其是一些远离乡镇的边远村落,你会发现一个现象,村里的卫生室很多都是几十年的老医生在坐诊,当然也不乏一些“子承父业”的,新“医生”几乎鲜见。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两个原因,第一医学领域需要“传承”,父辈行医对后辈学医的启蒙和择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第二农村能够考出去学医的本来不多,学成再回农村来的就更少。再者,在农村,行医不仅仅靠的是行医资格和医疗水平,如果没有父辈乃至祖辈在原有行医圈内的“影响”,一个“新”医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和沉淀,这就会使大多数医学生在选择的时候望而却步。

针对上述现象,国家也在积极的调整政策,推行最广泛的就是《免费医学定向生政策》。免费医学定向是国家从2010年起,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该专业将采取全科型模式培养,除完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外,将增加全科医学和农村常见病诊疗技术等课程。通过定向培养方式,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全科型临床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免费医学定向生政策》说白了就是国家出钱为地方培养自己的医务工作者,这些人需要在享受国家政策的同时签订承诺就业协议,毕业后为地方工作(服务)一定的时间。这个政策像极了教育行业的“支边支教”政策,也不失为一套较为成熟的可行性方案。

2016年6月6日,由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覆盖率上卓见成效,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也是促进基层医疗工作者持续服务的优势。

还有新医改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使得农村的医疗机构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升……

特殊时期——全民关注,再加上国家政策倾斜——民心所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医护职业,参加到基层医疗服务一线,给基层的医疗服务带来改善和提高。



分享读书吧


大家好,我是文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关于题主的问题,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一、首先医生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近几年报考医学院的学生逐年在增长,且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较其他专业较高。就拿就业来说,在我们农村,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据我了解,一般分数在本科线时,会首选医学、教师专业。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是最稳定的。出来之后可以当医生、当老师。都是很受大多数人的尊重。

第二、其次呢当医生所付出的要比其他行业多得多,并且作为一位医生,学习八年你还只是在入门阶段,并且有时候会在网上看到很多医闹事件。还有医生很会辛苦,如果说你选择了做外科,在手术台上你不知什么时候做完手术,不能按时回家,没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这也是好多人不选择医学专业的原因吧!

第三、最后就拿这次来说,冲在第一线的科研人员、医生是伟大的,他们不能陪在自己家人身边,而是面临随时被传染的危险,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战斗在一线,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致敬。最近一直看到各个医院都在选拔优秀人才前往疫区,每当看到她们剪去自己最喜欢的长发,勇往直前,这一刻真的很让我感动。医生职业的神圣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上仅为文轩个人看法,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谢谢!



墨文轩自媒体


我会让自己的农村孩子学医的,并且要学习中医,学好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家乡为老百姓服务。

中医在农村以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的农村大部分都是西医西药。很需要中医大夫。田间地头到处是药。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非常有市场。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的赤脚医生,为乡村老百姓的健康服务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老百姓自治自救蔚然成风,扎针拔罐子病号一半子的时代 靠的就是中医药。当时毛主席提出了中西结合的方针。要让西医学习中医。那时候国家用较小的医疗投入,解决了老百姓医疗健康的大问题。现在全民实行医保制度,以现在的投入,充分发扬中医药““简”便”“验“的优势,在农村社区为老百姓服务,那老百姓在医疗服务保障方面的 获得感就会比现在大的更多更多!


杏林孤一朱士高


学医一直以来都很热门,医学院录取分数线都特别高。说明考生是挣着抢着去学医。


这次肺炎疫情能激发一些高三考生学医,医学专业,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热门专业。即使没有肺炎,医学专业依然是很热门。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都是特别高。大家看一下二本的医学院录取分数线很多都超过了一本线很多分。这个在其他专业根本不可能的。医学专业变成可能了。

这次肺炎疫情,国家会反思。经管专业,管理专业救不了国家。得重视自然科学。医学。生物等基础科学。这个是李兰娟院士这次的呐喊。这次疫情会激发更多的同学去医。去报考医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