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滬者|阿爾巴尼亞女孩做志願者,道口站六七個小時不吃飯不上廁所

今天下午2時許,普陀區真如鎮街道真西新村第二居民區大門口,來了一位穿著件志願者紅馬甲的姑娘,她拿著一把額溫槍,對進入小區的居民測體溫,“不放過”任何一個人。

守滬者|阿爾巴尼亞女孩做志願者,道口站六七個小時不吃飯不上廁所

陸海燕為進入小區的居民測量體溫。張龍 攝

儘管姑娘戴著口罩,還是有細心的居民從她臉龐、頭髮等部位的特徵,看出她是位外國姑娘。沒錯,這位姑娘是就讀於普陀區甘泉外國語中學的阿爾巴尼亞人陸海燕。

守滬者|阿爾巴尼亞女孩做志願者,道口站六七個小時不吃飯不上廁所

有細心的居民從陸海燕的臉龐、頭髮等部位,看出她是位外國姑娘。張龍 攝

繼3次在花橋道口站崗支援防控疫情戰鬥後,這段時間,她已陸陸續續在小區門口做了7天志願者,每天工作2個小時。多的時候要給一二百名居民測體溫,少的時候也要給八九十名居民測體溫。沒有居民進門時,她還幫著接收、整理快遞。


自普陀區紅十字會發布招募花橋道口志願者啟事後,一大批熱心市民踴躍報名,其中就有陸海燕。大年初五,陸海燕看到招募啟事後,就和媽媽商量報名。但媽媽覺得,去道口接觸的人太多了,有點危險,她不放心,希望女兒能靜靜宅在家裡,別添亂。


“這時候,能出力就出力,我只要帶好口罩、護目鏡就沒問題,不怕的。”在陸海燕的堅持和耐心解釋下,陸媽媽也同意了,並叮囑她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在陸媽媽的建議下,陸海燕選擇的志願服務時間,是從中午12時到傍晚6時,每次6個小時。

守滬者|阿爾巴尼亞女孩做志願者,道口站六七個小時不吃飯不上廁所

“1月31號去的時候,我心裡也有點小擔心,害怕對方不配合。”懷著忐忑的心,陸海燕開始了第一次站崗。“您好,請將頭伸出車窗接受體溫測量,謝謝配合!”每一輛車停下來時,陸海燕第一時間會說這句話,比劃手勢引導待檢車輛,手持額溫槍給對方測量體溫。


陸海燕和大家密切配合,工作一絲不苟。讓她欣慰的是,自己接觸到的所有車主都相當理解他們,會主動搖下車窗,配合工作。“我看到他們自己在車裡都會戴口罩,有時候車裡會有寵物冒出來,還會有小朋友熱情地向我打招呼……”陸海燕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忙碌的工作間隙中,一些讓人放鬆的小插曲。


傍晚5時多,天漸漸暗了下來,氣溫也大幅降低,這時候,對志願者們的考驗又開始了。陸海燕說,下午4時後,道口的風會很大,人會被吹得直打顫。每次休息、上廁所、飲水都需要摘掉防護品,消耗大量時間,為了不造成道口堵車,陸海燕也和其他志願者一樣,儘量不吃不喝,這一站就是六、七個小時。

守滬者|阿爾巴尼亞女孩做志願者,道口站六七個小時不吃飯不上廁所

即便如此,陸海燕在第一次上崗後,又踴躍再次報名站崗。考慮到她年紀還小,區紅十字工作人員沒有立即安排,但她一次又一次申請報名,終於如願以償,分別在2月5日、6日又成功上崗,成為此次紅十字志願者上崗次數最多的一位。


第一天站崗回到家,陸海燕感到腿腳非常痠痛,她用熱水泡了個腳,一泡就是半個多小時。“泡腳後,痠痛緩解了許多,還睡了個好覺。”陸海燕告訴記者,她對戰勝疫情很有信心,“只要人人都積極參與,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我們就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據普陀區紅十字會介紹,陸海燕和紅十字會的緣分並不止這次志願服務,作為紅十字救護隊員的她,早在中學時的紅十字救護課程中,就和紅十字結緣,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市紅十字會、區紅十字會舉辦的應急救護技能比賽。2016年她和另兩名隊員分別榮獲上海市紅十字青少年應急救護比賽初中組團體冠軍和個人單項第一名。

守滬者|阿爾巴尼亞女孩做志願者,道口站六七個小時不吃飯不上廁所

2017年,陸海燕和他可愛的弟弟陸海天,將身邊的急救故事串聯成的故事作品《討人喜歡》,用童稚、幽默的一問一答,向身邊的小夥伴普及救護知識,並在上海市紅十字會舉辦的首屆故事創作講演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陸海燕說:“助人為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力所能及,我還會繼續做下去!”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江躍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