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真是假,有何依据?

大干六十年1


泱泱华夏,有明一朝。终其二百七十六年,历朝君臣始终遵守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先不谈明末百姓的惨状,因为历朝历代,凡是封建王朝晚期,由于阶级压迫的原因,百姓就没有过好日子。

汉末如此,唐末如此,明末如此,清末如此……但是明朝在国家层面依然是最有骨气的王朝。可是满清入关,篡明夺位,华夏大地经历了一次不寻常的改朝换代。此后,明朝都快被黑成炭了。由于其得国不正,满清统治者的极度缺乏自信,便只好大型文字狱抹黑前朝。这火烧庆功楼就是那个年代的产物。

火烧庆功楼又叫火烧功臣楼、炮轰功臣楼,是民间传说明朝朱元璋为了杀害功臣制造的一场惨剧,后改编为晋剧剧目《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是民间传说故事。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而小说《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的清朝改编版里都讲到说朱元璋生于元末不堪暴政,然后起兵反元。在一番征战之后最终夺得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朱元璋不得劲了。为什么呢?他怕他的老战友们抢他皇位。便修了个庆功楼决定烧死他们。然而明朝原版的《皇明英烈传》则根本没有档子事。

庆功楼建成的那一天,朱元璋在朝堂上宴请文武群臣,随他到庆功楼去庆祝一下。大家也不知道朱元璋这是憋着坏,也都觉得高兴,寻思皇上最终没有忘记自己。但是有一个人觉得不对,谁呢?刘基刘伯温。

那,神算是白给的吗?所以宴会开始之后,刘伯温就随时注意朱元璋的动静。也不敢多喝,随时随刻的呢,就盯着朱元璋。等到喝的差不多了,朱元璋就悄悄的离开了庆功楼。刘伯温,尾随而后。等到刘伯温下去,火可就起来了,一众群臣皆是葬身火海。

只有四人不是死于朱元璋之手,他们是谋士刘基、大将汤和,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但是!以上是民间版本,但是我要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一点都不对,简直是漏洞百出。所谓火烧庆功楼完全是虚假的,完全是为了抹黑我大明太祖朱元璋的捏造。

根据宋濂的记载,朱元璋的确在南京建过楼,只不过那栋楼叫做忠勤楼,不叫庆功楼也不叫功臣楼。而忠勤楼在朱棣上位之后,依然存在。各位试想一下,如果火烧庆功楼是真的,那楼应该烧没了呀,对吧。不可能还会留存世间。

我们再看看真正历史上,明朝的功臣们都是怎么死的。

徐达:建国后病死。

常遇春:因病死于北伐途中;

刘伯温:建国后病死;

李善长:建国后坐胡惟庸案被杀;

李文忠:建国后病死;

邓愈:建国后病死;

朱文正:建国后因违法被囚禁,病死于监狱;

汤和:建国后病死。

朱亮祖:建国后犯法而死;

胡大海:建国前死于降将的暗算;

周德兴:建国后以儿子乱法连坐而死;

廖永忠:建国后被朱元璋以逾制理由杀死;

傅友德:建国后因请赏田被朱元璋赐死;

冯国用:建国后死于军中;

冯胜:建国后坐蓝玉案赐死;

沐英:建国后病死;

蓝玉:建国后犯法而死于蓝玉案

明朝开国功臣里,没有一个是在庆功楼被烧死的,哪怕是死因是火灾的都没有。

所以火烧庆功搂完全是虚假的。是不真实的。


无笔


在民间的传说当中,一直有这么一个流言,就是朱元璋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之后,认为自己手下的将士们有可能会谋反,所以在庆功楼这个地方设宴,然后一把火全部给烧死了。

听起来好像有点狡兔死走狗烹的味道,但是却没有在任何的正史当中记载过,并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所谓的火烧庆功楼都是烧死了谁呢?

既然都说庆功楼烧死了无数的功臣,哪么都是谁被烧死在庆功楼之内了呢?

徐达肯定不是,无数的谣传说他因为一只烧鹅被朱元璋活活毒死了,先不说这件事是真是假,就说人家在死在病床上面的,也就排除了他死于庆功楼。

常遇春也就是那个在《倚天屠刀记》当中被张无忌无意中下了重药的汉子,很明显这一位是死在了战场上面,所以他也被排除了。

而跟常遇春一样能征善战的大将邵荣却是因为有不臣之心,从而被朱元璋狠心的杀的。

李文忠、冯胜、李善长和邓愈等人不是因为战死沙场,就是被胡惟庸一案爱到了牵连,可以说这些人的死都是有理有据的,也不可能死在庆功楼里面。

而蓝玉就不用说了,大名鼎鼎的蓝玉一案,直接或间接就不知道牵连了多少人在内,可以说当时跟蓝玉有关系的大将几乎都死在了这一次的案件当中。

然后我们就发现一个问题,看似朱元璋为了削弱武将们的兵权,直接在庆功楼放了一把大火,烧死了无数的功臣,可是这些功臣都有谁,却没有人可以说得出来。

这就相当让人奇怪了,难道说当时烧死的都是一些不存在的人,莫非有人穿越到明朝让朱元璋发现了,于是就拿这些人开刀吗?

可是为何有人会说朱元璋一把大火在庆功楼烧死了功臣呢?

其实就好像摸黑一样,说实话朱元璋在明朝的名声真心是不怎么样,跟在他身边的功臣但凡不听话,或者说有一些不太好的举动,都逃不过被朱元璋斩杀的结果。

当然了这一切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朱元璋为了反贪,于是将无数贪官全部斩杀,然后某些贪官自己不想死,就开始给朱元璋造谣。

说朱元璋为了大明的稳定,直接杀害了多少功臣,于是所谓的庆功楼就出来,说白了就是哪些心存侥幸之人,在想尽办法给朱元璋摸黑而已。

希望朱元璋因为这些舆论的压力,从而停下斩杀贪官的步伐,或者说某些贪官明知道自己可能难逃一死,希望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名声而已。

毕竟对于这些臣子们来说,自己是因为功臣而被斩杀,也许后人都会高看自家一眼,假如是因为贪污的原因被朱元璋给斩杀了,可能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来,所以才会拼命的制造谣言,为得就是给自己一个希望,或者说把自己的名声洗白一下而已。


虎头山小妖


当然是假的了。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又叫做炮打庆功楼。在很多的评书演义中都有。比如,单田芳的《大明英烈》《燕王扫北》等,都提到过。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朱元璋夺了天下、当了皇帝以后,疑心越来越重。担心开国功臣们造反。在马皇后和奸臣张氏兄弟的撺掇之下,定下一条毒计,要一举除掉满朝功臣。

朱元璋命人在南京城外,修了一座庆功楼,邀请所有的功臣上楼庆功。实质上在楼内埋下了火药硫磺,楼外埋伏军兵、火炮。

刘伯温看穿了朱元璋的毒计,提前向朱元璋告老还乡。朱元璋答应了。刘伯温临走之前,暗中提示徐达到庆功楼以后要紧跟朱元璋。

等到功臣们到了庆功楼上,朱元璋敬酒三杯,然后假装上厕所就要开溜。徐达紧跟不舍,最终一同离开。一声炮响,大明开国功臣全都上了西天!

没多久,徐达也被害死。常遇春镇守雁门关,听闻噩耗,悲愤不已,吐血而亡!胡大海远在燕京,躲过一劫,终究心灰意冷,又落草当起了山大王。

这就是“炮打庆功楼”的故事。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瞎编的。

因为:

第一,在皇权至高无上的明代。朱元璋想杀谁,直接杀就是了。完全用不着看谁的脸色,也完全用不着费尽心思弄什么庆功楼的花把戏。历史上朱元璋确实杀了很多开国功臣,但都是光明正大抄家灭门。朱元璋就是这样,坏都坏的这么明目张胆。

第二,朱元璋杀的,都不是什么好人。朱元璋确实杀了不少功臣。但是这些人都是贪赃枉法的大恶人,什么蓝玉、胡惟庸都不是什么好鸟。至于被株连的人,那就没办法了。封建王法就是要搞株连的。

第三,功臣们都是人精,如果朱元璋真的要“炮打庆功楼”,他们会猜不到?他们难道不会跑吗?怎么可能乖乖地去送死。


上将嗳福斯


江山本是将军定,将军不能享太平。

一享太平各争功,引的天下乱纷纷。

火烧庆功楼说的是,朱元璋担心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威胁到自己的朱姓江山,实行的灭杀功臣,而酿造的惨案,把开国之臣几乎烧之殆尽,只有极个别人幸免于难!



火烧庆功楼详细情节如下!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在南京建过一个功臣楼,又叫庆功楼,用于感谢一起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们!功臣楼建成后,朱元璋邀请所有功臣前来赴宴。大家互相敬酒,一片欢乐升平的场景,吃到兴头时,朱元璋表示失陪一下,转身离去,刚走出功臣楼几百步,一阵“轰隆隆”下,功臣楼被大炮轰成一片火海,功臣们全部葬身火海!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明确的史书记载,普遍认知下,是属于清朝诋毁、妖魔化朱元璋的产物!

怎么说呢,史书记载也好,民间传说也罢,都是由人撰写的!朱元璋确实实打实的灭杀了许多功臣,这种事情从古至今都有发生,做了皇帝为了稳定江山,启用新人,退隐老人,本无可厚非,但朱元璋却是做的太绝对了,虽没有火烧庆功楼那样一网打尽,也是陆陆续续一个一个的把身边的老臣狠心灭了大部分!



究其原因,我想可能跟儿子朱标的死有关,朱元璋一心让朱标继承他的帝位,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没曾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了继承人!朱元璋退而求其次选择立自己的孙子朱允文作为继承人,精神上受到刺激的他不再理性,他要为孙子铺路,去掉有可能存在隐患的人或物,所以此时的他冷血残酷,只为守住自己的朱姓江山,什么君臣情、兄弟情皆被抛之脑后!

历史没亲眼看过,历史环境如何,不在其位不知其意。我们研究历史探讨其中乐趣而已,别太认真!



功臣是人,人都喜欢权力带来丰富的快乐,也就间接在权利中迷失了方向!殊不知作为臣子要低调做人,勤恳做事,懂得进退,功高盖主更要谨慎小心,莫迷念荣华富贵。毕竟江山不随自己姓,权越大,命越短,从古至今皆是。只要不威胁皇权,就有希望生存。

陪君如伴虎,唯有离开不伴或许才有一线生机。那个年代,只有功成身退,才能善终!只可惜,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遇到一个狠心的主子,一切只能说拜拜!


瀚海说史


朱元璋的一生可谓十分传奇,他从一个贫困农民,一跃成为帝王,开创了大明王朝,但他登基后,做了一些有损名声的事情,那就是屠杀功臣,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火烧庆功楼”,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此事吗,是否有依据?

火烧庆功楼的传说

相传,朱元璋在夺得天下之后,过得并不开心,他整日坐立不安,总感觉有人要夺他的江山,十分没有安全感,而最大的嫌疑,就是身边的那些开国功臣,所以那些开国功臣就成了朱元璋心的眼中钉,为了消灭他们,朱元璋想了一个好法子。

为了表彰功臣们的功劳,朱元璋命人在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起了一座功臣楼,听到此事的功臣们,都十分激动,纷纷赞扬朱元璋的英明行为。可刘伯温对此却高兴不起来,他觉得此事没有这么简单,因此向朱元璋恳请辞官归田,朱元璋最终也是答应了。

临走之前,刘伯温不忍好朋友徐达丢了性命,因此专门拜访徐达,并嘱托徐达说:“庆功楼那天,你一定要紧跟皇上,他去哪你就去哪,切记”。虽然徐达很是疑惑,但还是铭记在心中。

庆功楼庆祝那天来临,朱元璋邀请所有功臣前来赴宴,场面十分热闹,功臣们也十分高兴,正当酒吃的最尽兴时,朱元璋突然起身出门,徐达见机立马跟上,朱元璋发觉身后有人跟随,回身见是徐达,问其为何跟随自己,徐达回答说是护驾,朱元璋说丞相不必,请回,此时徐达则哀求:难道皇上一个也不留?朱元璋也是一惊,他知道徐达已经识破,于是就允许徐达跟随自己出楼,没走几步,功臣楼边被大火吞噬。经此事故的徐达整日惶恐不安,最终忧郁成疾,卧床不起。

庆功楼是否存在

火烧庆功楼这段故事,最早出现在修改版本的评书《英烈传》当中,主要是为了丑化、污蔑朱元璋而著作,以镇压反清复明舆论势力。而正史《明史》中并没有相关记载,唯一可以与之关联的事件,则是在《张中传》曾经记载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一座楼,楼下埋藏着火药,有一天此楼发生爆炸,所幸朱元璋没有在楼中,或许这就是火烧庆功楼的原型吧。


点史成器


我认为“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这件事儿是假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正史从来没有记载这回事,当时南京也没有“庆功楼”这个地方,再就是事件中功勋们死亡时间和真实历史不符。那么,这件事是如何出现流传下来的呢?

据考证,“火烧庆功楼”这件事最早出自清朝民间《英烈传》评书中,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他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

老朱当了皇帝后很忧虑,害怕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勋们造反夺了他的天下,于是设计要把这些功臣一锅端。

思来想去,朱元璋决定在“庆功楼”,以邀请这些功臣们喝酒的名义,集中在一起用炸药炸死他们。



老朱命人偷偷在庆功楼的下面埋上了炸药,四周布置好干柴,等功勋们喝高后点火起爆。

功臣们不明真相,高高兴兴齐聚庆功楼,推杯换盏和老朱喝了起来。期间军师刘伯温看出了端倪,趁上厕所的之机告诉他的好友徐达,叮嘱他寸步不离朱元璋,哪怕上厕所也要跟着。

徐达不解,刘伯温吐露内情:“我通过观察和推测,皇上一会儿要把咱们干掉,一会儿皇上上哪,你就上哪,只有这样才能保你一条命。”

徐达感激不尽。

刘伯温回到酒席上,和老朱喝了一会儿,突然露出痛苦的样子,手捂肚子呻吟不断。老刘说:“皇上我可能吃坏了肚子,望皇上赎罪,为臣不能奉陪先告辞回府了”。

老朱一看刘伯温痛苦的样子,无奈把他放回了家。

这时酒席进行到了尾声,大多数功臣都喝高了。老朱起身往外走,徐达马上跟了上来。

老朱说:“我去厕所你去哪里?徐达道:“我也去厕所。”

二人到了茅厕,徐达“扑通”跪了下来,哀求皇上放过自己,老朱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刘伯温看出了内情告诉了徐达。

为了尽快起爆,老朱无奈放过了徐达。



朱元璋和徐达快步走出了庆功楼,随后一声巨响,庆功楼处于一片火海之中,楼中的功臣们尽皆丧命。

评书里“火烧庆功楼”的故事大致就是这样的,当然细节有许多版本。

评书是民间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说书形式,其历史真实性大打折扣,趣味性高,真实性低。加上满清不遗余力的抹黑朱元璋,一些不良文人肆意歪曲历史,加上老朱确实在后来大肆诛杀功臣。

比如胡惟庸“谋反一案”,就瓜蔓抄诛连上万人,明朝大将军蓝玉最后也被朱元璋杀死剥皮传示九边。

评书上说:“徐达虽然躲过了火烧庆功楼一劫,但在他晚年生病后,背后长了疮,御医嘱咐不能吃发物,但朱元璋却赐给他一只烧鹅,徐达含泪吃了烧鹅,不久毒疮发作死去了。



真实的历史徐达是寿终正寝的,徐达吃烧鹅也是满清杜撰的故事,况且吃烧鹅未必就能要了人的性命。

再者说了,明朝真实历史上没有一天死一批功勋的记载。

满清编造这样的故事,人们之所以相信是真的,这是因为朱元璋确实冷酷无情杀了许多功臣。

政治这种东西有时候很难说清楚,但我一直认为老朱不会平白无故地杀功臣。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老朱对这些人绝不心慈手软,一经发现势必剥皮实草,以儆效尤。

老朱这样做百姓双手欢迎,但势必得罪了一些权贵。明朝灭亡后,笔杆子掌握在这些人手中,他们就会千方百计来黑朱元璋,出现一些杜撰污蔑朱元璋的事,也在意料之中。



最后一点,朱元璋当政期间没有在南京建什么庆功楼,却建了一座“忠勤楼”,老朱经常和大臣们在里面讨论国家大事,有时候也此宴请大臣们。

有一年,军械监搬迁,临时把一些炸药放到了“忠勤楼”暂存,由于保管不当,发生了爆炸事件,这个有记载。

满清进关后,就依据这点事,杜撰了老朱炸死功臣的“火烧庆功楼”。无非就是竭尽所能抹黑朱元璋罢了。


秉烛读春秋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肯定不存在。火烧庆功楼存在于民间的传说,以及出现在小说和戏剧之中。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在戏剧中曾经出现了《火烧庆功楼》的剧目,《大明英烈》和《明英烈传》曾经出现过庆功楼这一桥段。

传说、文艺作品中的火烧庆功楼

根据文学艺术作品描述,朱元璋当皇帝之后担心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便想办法铲除这些功臣,最终朱元璋想到火烧庆功楼的方式。朱元璋对外放风,要建造一座庆功楼,表彰功臣们的功绩。庆功楼建好之后,朱元璋邀请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参加庆功会。其实这只是朱元璋的阴谋,朱元璋早就已经在庆功楼下放置了大量火药和柴火。当时的功臣都没有看出朱元璋的阴谋,唯独刘伯温看出了其中的秘密。当功臣们都喝得大醉的时候,朱元璋离开了庆功楼,刘伯温也紧跟着出去。朱元璋走出庆功楼之后,便下令火烧此楼。参加这次宴会的功臣和宫女、侍卫们几千人都被活活烧死。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之后,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只有刘伯温、汤和、耿炳文和郭英等四人幸免于难。徐达虽然从庆功楼中逃出,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也抑郁成疾,最终长了一个毒痈,朱元璋派人送出蒸鹅。徐达吃完蒸鹅之后,不久背上的毒疮发作而亡。

火烧庆功楼为假的考据

南京历史上并没有庆功楼这座楼。庆功楼是民间传说的结果,朱元璋从来都没有修建过庆功楼,明朝时期南京及其附近也没有庆功楼。朱元璋当时也建过楼,不过不是庆功楼,而是忠勤楼。这座楼不是庆功的地方,也不是大摆宴席的地方,而是朱元璋和谋臣武将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明朝的一些大臣的诗文中或者作品中,也曾经出现过此楼。所以有人猜测忠勤楼便是庆功楼的原型。历史上连庆功楼这个地方都未曾出现过,又怎么可能出现过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呢?

火烧庆功楼只是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演绎的结果。朱元璋虽然虽然屠杀功臣,但是却不是以火烧庆功楼的方式屠杀功臣。朱元璋当皇帝之后,为了防止皇位发生倾斜,担心手下人威胁自己的子孙后代。所以朱元璋便决定将这些功臣们一一铲除。最终朱元璋经过多次屠杀,将明初功臣基本上铲除殆尽。朱元璋屠杀功臣主要是通过两次大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胡惟庸案中,前后两万多人被屠杀,明初功臣有大半被屠杀。蓝玉案中,共有一个公爵、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共一万五千多人被诛杀。蓝玉案之后,明初的开国功臣除了极个别之外几乎被斩杀殆尽。

明朝初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是朱元璋大规模屠杀功臣的事件,朱元璋还零零星星除掉了一些功臣,有些功臣则是自然病死。

魏国公徐达史书记载为病死,当然也有资料说徐达死于朱元璋的蒸鹅。

鄂国公常遇春于1369年暴死于军中。

韩国公李善长死于胡惟庸案。

曹国公李文忠于1384年病死。

宋国公冯胜于1395年被赐死。

卫国公邓愈于1377年病逝于寿春。

颍国公傅友德于1394年被朱元璋赐死。

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荥阳侯郑遇春、南雄侯赵庸、宜春侯黄彬等人于1390年,被胡惟庸案牵连而死。怀远侯曹兴、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等人于1393年,因蓝玉案被诛杀。

明朝的开国功臣的死亡时间并不在同一年,死亡的原因也不一样,所以根本谈不上被一网打尽。既然他们不是死于同一年,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不合理。朱元璋屠杀功臣也要注意社会影响力。一般情况下皇帝诛杀功臣需要找个理由,比如谋反。朱元璋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朱元璋不会蠢到公开烧死多数功臣,更不会没有任何缘由就烧死几千人。朱元璋虽然残暴,但是不至于愚蠢。

为什么会有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之说

朱元璋为了防止功臣们威胁自己大明江山确实曾经大规模屠杀功臣。朱元璋屠杀功臣的数量,还有屠杀功臣的手段,都可以称为历史罕见。朱元璋屠杀功臣的行为也颇受后人非议,不少人对朱元璋屠杀功臣的行为深感心寒,也给后人留下了话柄。朱元璋屠杀功臣之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至于后来流传的版本也比较多。随着以讹传讹,朱元璋屠杀功臣之事,也被传得越来越邪乎,也越来越脱离现实。明朝尚在的时候,民间自然不敢大肆流传。明朝灭亡之后,各种版本便可以毫无顾忌的流传。

火烧庆功楼是其实是满清统治者妖化朱元璋的结果。清朝统治者,对朱元璋存在一定程度上丑化,通过丑化朱元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时打击明朝的支持者。关于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之事,流传于《英烈传》。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大肆实行文字狱。《英烈传》则是严格配合文字狱编写而成。这本书中加入大量丑化朱元璋的情节,加入了不少妖化朱元璋的内容。火烧庆功楼最早的雏形也源于这本《英烈传》。


依稀说史


一日夜晚,大明都城金陵像往日一样,热闹繁华的街道在夜深时,人群渐渐散去,官员、百姓们也开始准备入睡。突然,一座雄伟的建筑庆功楼起火了。大火借着风势,越烧越烈,砰地一声,响彻四周,炸药又引起了一系列爆炸,仿佛整个金陵城都在燃烧。庆功楼,便在这场大火中毁了。

清朝著名评书《英烈传》中记载,朱元璋晚年时,为除去功臣,建造了庆功楼。假借庆功之名,使人放大火将功臣全部除去。那么历史上这件事是否属实呢?

历史上朱元璋的朱元璋,的确建过宏伟的高楼,名叫“忠勤楼”,被演义为了“庆功楼”。

首先,这座庆功楼,并不是为了庆功,或者除掉功臣而造,而是朱元璋与朝臣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为了国家百姓而造。

其次,庆功楼确实发生过火灾,但并不是朱元璋特意下令放的火,而是一场偶然的意外。庆功楼中埋有大量炸药,一次意外火灾引爆了炸药,从而引起大火,整个金陵城都被烧了一大片。

虽然这件事跟朱元璋没有必然关系,但朱元璋所做的事,远比此次失火事件残酷血腥。之所以有“火烧庆功楼”一说,也是事出有因。

朱元璋不仅是一位以屠杀著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位阴险残酷的政治家。他为了维护大明统治,不惜流血屠杀、实施酷刑。正如古人所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周德兴是朱元璋儿时放牛的伙伴,可周德兴被杀的原因是其子“乱宫”,就是跟宫女淫乱。刘伯温功成身退,在老家安养,都被召回来毒死。最大的功臣徐达,得了背疮、最忌吃鹅,朱元璋得知后反而特赐蒸鹅,徐达含泪吃鹅后,不多日就死了。不仅那些追随他建功立业的人被其诛杀待尽,连他的义子亲侄子朱文正也被鞭致死,义子亲甥李文忠被其毒死。光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和郭恒案就屠杀了十几万人。从开国元勋到将领、大臣、官员、富人地主、僧道、亲人等等无所不杀。

朱元璋到了四十岁以后,把主要精力放在防备假想敌上,除了自己和太子,其他人都是他的假想敌。他平时喜怒无常、暴怒到有失常态,性格变得更加残暴。为了发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

据说在上朝时,老皇帝的牌气好坏很容易看出来,要是这一天他的玉带高高地贴在胸前,大概脾气好,不会杀太多人;要是撤玉带到肚皮底下,便是暴风雨来了,满朝的官员都吓得面无血色,瑟瑟发抖,准会有人遭罪。官员们照规矩每天得上朝,天不亮就起身梳洗穿戴,在出门前和妻子诀别,吩咐后事,要是能活着回来,便一家大小互相庆贺,算是又多活了一天。很多人因为害怕,不敢再做官,都要被缉拿审问定罪。

朱元璋在大开杀戒时,还开创了各种刑法,现在听起来都毛骨悚然。如酷刑“剥皮揎草”、“刷洗”、“凌迟”等处决,以此警告官员。除了喜欢用酷刑外,朱元璋还建立了灭绝人性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在全国各地布满了秘密探子,观察着街头巷尾的一举一动。全国百姓每天生活大小事,均被锦衣卫上报至朝廷,尤其某些地方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民间传言,更是事无巨细禀告皇帝。

火烧庆功楼虽不是朱元璋做的,但上述罗列他所做的残暴之事,也表明了朱元璋大杀功臣、行事残暴这一事实。


奕天读历史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后人无中生有的撰写,没有正史记载,事实上作为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肯定有过人的魅力与仁义,才会有众多的文武将领跟随他南征北战建立大明江山,而朱元璋不会滥杀无辜,除非真的影响了他的皇权,还有干了贪赃枉法之事。朱元璋诛杀了许多开国功臣,主要是在明初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其它两案是空印案与郭桓案)。



一、胡惟庸案。

公元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首领李善长,推荐了他的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经过四年的努力,胡惟庸升任左丞相。胡惟庸担任丞相期间,拉帮结派,重用淮西人士,打击异己,比如浙江的功臣刘伯温因为不是淮西集团的人,虽功劳巨大,但倍受打压,官职不高,刘伯温告老还乡之后,依然还受到胡惟庸的为难。

胡惟庸自恃淮西朋党集团势力壮大,专行独横,甚至敢蔑视朱元璋,他与右丞相汪广洋胆大包天,竟敢把占城(当今的越南)朝贡的物品隐匿起来。经太监揭发之后,朱元璋怒火中烧,把汪广洋关起来,并且问责主要官员,让他们供出主谋。



朱元璋对此案越查越恼怒,先是斩杀了汪广洋,顺藤摸瓜才发觉淮西集团的势力如此广大,觉得他们有谋反的可能,这一切严重地威胁到了他的皇权。于是朱元璋赶紧加大力度对淮西集团进行剿灭。

接着,朱元璋对胡惟庸以“擅权植党”、“通倭”、“通虏”和“谋反”等罪名,将他斩杀。为斩草除根,朱元璋将《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金朝兴、叶升、毛麒、李伯升和丁玉等人,都因与胡惟庸有勾结而被处死。这里面,有最早跟随朱元璋起义的开国元勋淮西二十四将,有后来功劳巨大的文臣。

有人认为这是朱元璋是滥杀功臣,其实主要是这些功臣的势力过大,拉帮结派影响到朱元璋的皇位,影响到了整个朝廷的正常运作,朱元璋为了保持江山,不得不将他们诛杀。



二、蓝玉案。

蓝玉早年英勇善战,立下大功,被封为凉国公。蓝玉自恃功高势大,目中无人,骄横不法,在军中,他擅自黜陟将校,进止自专,甚至有时当朱元璋的话是耳边风。

在地方上,蓝玉霸占东昌民田,私蓄奴婢,纵奴作恶乡里。此事后为御史举劾,但蓝玉竟怒逐御史。蓝玉还走私盐,获得大利润。朱元璋忍无可忍,让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就将他处斩,并族诛了三族。



当时与蓝玉有关系的许多将校,也都被定位“逆党”,遭到了抄家灭族的下场。因这个案件而被诛杀者多达1.5万人,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蓝玉之死,一方面是蓝玉自取灭亡,一方面是朱元璋通过铲除这些功臣,将军权牢牢地把握在手中。


我就是竹韵


朱元璋想说:朕也想烧啊,可是真么有!

所谓火烧庆功楼一说,完全是野史、民间艺人传播的一个臆想故事,至现在还被改编成晋剧曲目《火烧庆功楼》广为表演,当然这里指的是纯粹的艺术形式,和历史没有半毛关系。

要怪就怪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巩固帝位,对开国功臣毫不留情、无情屠杀,赤裸裸的给别人留下话柄。


然后快板这么一打,别的都不夸……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事情就这么添油加醋的呈现,那么我给大家仔细分析一下事情因果:

开国后,朱元璋登上大宝,意气风发!忧患意识强烈的朱元璋深知守江山的难处,越来越担心一块打天下的老弟兄们图谋不轨,这时朱元璋想到一个办法,他让人盖了一座庆功楼,想利用宴会群臣,犒赏百官的机会一把火把这些功臣全部烧死。终于楼盖好了,朱元璋也发出请帖,这时敏感的刘伯温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于是找了个借口给朱元璋递上辞职信告老还乡。

刘伯温回家路上恰巧遇到徐达,随口提醒道,老弟啊,切记寸步不离皇上才能保命。宴会开始,众人把酒言欢、莺歌燕舞、吹牛打屁,然后醉的一塌糊涂。此时只有徐达记得刘伯温的叮嘱没有多喝,看到朱元璋要走,徐达也赶紧跟着。朱元璋明白徐达看破自己的心思,也就不好意思撕破脸杀掉他。两人出去后,庆功楼在一场大火中土崩瓦解,楼里的人都被烧的灰飞烟灭。不过徐达最终没有逃过一劫,作为唯一的知情人,朱元璋还是想法子把他毒死!







这就是火烧庆功楼的大概过程,这么浮夸的故事为啥会被流传至今?


———因为朱元璋有作案嫌疑!

朱元璋不完全是被冤枉的,大明初立政权不稳,面对乱局朱元璋主张铁腕治国,猛药对症,朱元璋的铁腕和猛药指的就是:

◆一旦违法,人头落地,一了百了!

首先,最典型的明朝四大案:蓝玉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里面动不动就上万上万人头落地,因为贪腐、谋反等被判死刑案件多的数不胜数。所以朱元璋杀人的事实确实存在,但不是随便滥杀,都有被杀的理由。如果放到现在用火烧庆功楼概述这些事,非逼的朱元璋告你诽谤!

其次,在朱元璋处理罪犯的问题上,只有死刑没有死缓,更别提什么终身监禁。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小心思,为了他老朱家千秋万代,皇位永享,带些斩草的除根的味道。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火烧庆功楼就是朱元璋想导演的,即使朱元璋心里真那么想,痛快的干他一票,可是他也不敢啊,冒天下之大不韪,得不偿失。



那么庆功楼这个锅到底是替谁背?

先确定,谁是受害者,谁造的锅!朱元璋的血腥手段得罪的是明朝勋贵集团、执政者、企图垄断的富人等。双方的矛盾有目共睹,而朱元璋的利益建立在伤害这群人的基础上保障,你把我揍的体无完肤,打不过还不让骂几句?于是朱元璋的黑料,甚至临幸万花楼哪个姑娘的桥段,都被传的神乎其神。火烧庆功楼只是推手们搞的最成功的一个。

还有一个最具实力的打铁匠——满清统治者

火烧庆功楼出自——《大明英烈转》,这本书是谁写的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署名,但是印刷传播实实在在是清朝时期开始的。不要觉得没有关联,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然后由满人接盘,一个少数名族统治汉族历史开启了,激烈的种族矛盾,需要满清统治者潜移默化的造势!这种表现形式不只是武力上的压迫,也包括文化上的侵蚀。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形象,需要制造舆论彰显大统,朱元璋那个皇帝怎么怎么回事啊?人品恶劣,水平底下,怎么比得上我们爱新觉罗?


老百姓不懂啊!老百姓图的只是乐呵,如果朱元璋能复生,我估计非得造几个庆功楼,把写这些东西的文人通通火葬!至于所谓的庆功楼是不存在的,朱元璋倒是搞过一个类似的楼盘。在宋濂《张中传》记载:

◆南京建设了一个——忠勤楼

从名字就显而易见,忠勤!多么朴实的含义。这个楼是朱元璋用来拉一帮子手下开会办事的。朱元璋也没有一个想到一个办公场所还有这么一个梗,不过联想一下?胡惟庸,蓝玉,李善长等人是不是也曾在那里办公,最后还是不得好死……

火烧庆功楼的故事我们也乐呵下就算了,理智学习历史,千万别用这种故事诋毁朱元璋的名声。朱元璋千杀万杀,记载他杀老百姓的事情几乎没有,纵观他一生勤勤恳恳,提倡反腐!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深有远见,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达我看到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