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會說話 講述泱泱中華文明史

文物,尤其是國寶級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中華文明永不磨滅的“金色名片”。深藏在各大博物館中的國寶級文物,猶如“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少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難睹其風采,賞其神韻,更談不上了解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智慧和精神。所以,“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勢在必行。


“讓文物說話”,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各大博物館陸續策劃出形式多樣、風格

各異的展覽,一大批國寶文物走出庫房,和普通大眾親切見面。電視、網絡媒體也陸續推出《如果文物會說話》《國家寶藏》等節目,以新穎的形式,將歷史和現實結合起來,掀起了一股欣賞國寶、品味文明的熱潮。感悟國寶,離不開中華文明;講述中華文明,離不開解讀國寶。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在創造著自己的文明。文明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紮根在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本色、長處和特性。中華文明也不例外。


中華文明的起點從中國大地上有人類活動的那個時間開始。從最早的元謀人,到鄖縣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隨著越來越多的古人類遺址被發現,文明之光如同繁星,光輝璀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頭蓋骨化石、打磨石器、陶罐,無聲地訴說著中華大地上數十萬年前乃至上百萬年前的往事。


進入新石器時代,中華文明的曙光早已普照在東方大地,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如雨後春筍般地茁壯成長,遍佈大江南北,黃河、長江成為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那一件件出土文物,無論是石器、陶器,還是玉器、青銅器,都以其獨特的造型和用途,以及其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向人們揭示著中華文明演進的歷程。


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後母戊鼎、婦好鴞尊、青銅神樹、四羊方尊、天亡簋、毛公鼎……一件件被世人追捧的青銅重器,將中華文明帶到了青銅時代。青銅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考古發掘都會帶來讓世人驚豔的豐碩成果,大量文物的出土,不斷地豐富著人們對中華文明的認知,豐富著中華文明的每一個片段。


秦始皇兵馬俑橫空出世,睡虎地秦簡揭開了秦代律法的神秘面紗,滿城漢墓、馬王堆漢墓、廣州南越王墓、雷臺漢墓……讓人們清楚地看到了橫掃中華大地的秦漢大一統狂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對峙和分裂背後,隱藏的卻是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壯闊波瀾,朱然墓的發掘、鄧縣畫像磚的出土、高洋墓的壁畫、李賢墓的鎏金銀壺以及王羲之、顧愷之的傳世名作,讓人們對於魏晉南北

朝時期的認識更為直觀,尤其是這一時期對於中華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更是成績

顯著,為大唐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李靜訓墓的珍寶、虞弘墓的異域風情讓人們領略了隋代雖然短暫卻燦爛的文明之光。大唐的雄風和文明的進程則被《步輦圖》、唐三彩、何家村窖藏、法門寺珍寶等表現得淋漓盡致。即便是五代短短的半個世紀,也有讓人驚豔的《韓熙載夜宴圖》。而兩宋、遼、金、西夏、大理這一系列朝代和地方政權,

雖然南北東西分裂對峙,卻掩蓋不住這一歷史時期光輝璀璨的文明成果和文化

成就。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異彩紛呈的繪畫和書法藝術、遼金的民族文物、

西夏文的典籍、大理的阿嵯耶觀音像,無不向人們訴說著中華文明多元融合的

特色。


元、明、清的大一統,一方面奠定了現代中國的大格局,另一方面則進一步促進著大一統進程中中華文明的發展。大量的傳世文物、國家寶藏,承載著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明特徵。元青花和明清兩代色彩繽紛的彩瓷,無不在告訴人們中國瓷器在不經意間改變著世界其他民族的生活;大量的書畫作品和流派向人們訴說著元明清的藝術傳奇;一件件瑰麗的文物、一幅幅多彩的畫卷、一卷卷精美的圖書……讓人們對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最親密的接觸。


正是這五千年不斷裂的文明史,才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摘自《國家寶藏:100件文物講述中華文明史》序言

文物會說話 講述泱泱中華文明史


文物會說話 講述泱泱中華文明史


文物會說話 講述泱泱中華文明史


文物會說話 講述泱泱中華文明史


文物會說話 講述泱泱中華文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