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興之望,收新疆平叛亂的“小諸葛”


晚清中興之望,收新疆平叛亂的“小諸葛”


晚清的列強入侵,使中華民族遭到了千年來未有之危局,大清江山搖搖欲墜。就在大清國祚風雨飄搖之際,大清朝廷上出現了四位中興名臣。他們興洋務,辦新學,幾乎使大清從列強手中站了起來。可惜最後卻是功敗垂成,讓人扼腕不已。這四位中興名臣即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


晚清中興之望,收新疆平叛亂的“小諸葛”

▲關於四大名臣,還有一種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相對於在朝廷上勢力較小的張之洞,四大名臣中其餘的三位可算是晚清政壇的三巨頭,牢牢把握住了大清的朝政。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信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晚清官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李鴻章處世圓滑,長袖善舞,在外交上頗有建樹,曾受到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慈禧太后等人的高度讚賞,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東方俾斯麥”,“再造玄黃之人”,若無李鴻章,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簽下來不知中國還剩多少國土。而左宗棠卻是個敢作敢為,不落俗套,不畏權勢的性子,是個自恃才華,目空一切之人。在與洋人打交道時,左宗棠態度堅決,毫不諂媚,不懼洋人,對李鴻章等人的退讓態度一貫不喜。


晚清中興之望,收新疆平叛亂的“小諸葛”

▲曾國藩和左宗棠、李鴻章又被後世稱為“晚清三傑”。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是湖南湘陰人,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生性穎悟,少負大志,十四歲中童子試第一名時作對聯曰:“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志向,能寫出如此氣勢恢宏之文,可見左宗棠的才學和自傲是成正比的。


在長沙城南書院讀書的日子裡,大家都對這位神童高看一眼,其師賀熙齡非常喜愛他,稱其為“卓然能自立,叩其學則確然有所得”。賀熙齡的兄長,長沙著名的務實派官員和經世致用學者賀長齡更是對左宗棠“以國士見待”。而左宗棠也不負眾望,入湘水校經堂後考試七次名列第一,二十歲時在省城長沙的鄉試中因“搜遺”中第。


晚清中興之望,收新疆平叛亂的“小諸葛”

▲左宗棠為人自傲,素與曾國藩不合,常在書信中稱其“鄉曲氣太重” “才亦太缺” “於兵事終鮮悟處”。


左宗棠雖少年得志,但在此後的6年中卻是科場失意,屢次不第,僅取為“謄錄”。向來自傲的左宗棠不甘屈就,一氣之下棄職返鄉,從此不再會試。返鄉後,左宗棠一人在家中潛心經世之學,其志向和才幹在當時受到了許多名流顯宦的賞識和推崇。於是左宗棠便自比於漢丞相諸葛亮,大有不出則已,一飛沖天之意。《異辭錄》載:”左文襄幼年自負,幾不可以一世,人稱之為“小諸葛”,公有時遊戲筆墨致友人書,自稱‘老亮頓首’。“林則徐曾在長沙與左宗棠相見,兩人暢談一夜,林則徐後來評價左宗棠:“一見傾倒,絕世奇才”。


晚清中興之望,收新疆平叛亂的“小諸葛”

▲左宗棠平生只佩服林則徐一人,自稱:“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


公元1852年,清咸豐二年,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長沙城內形勢岌岌可危,左宗棠在郭嵩燾等人的勸說下下,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這一去,果真是潛龍出淵,一飛沖天。左宗棠為救長沙,冒著連天的炮火縋城而入,張亮基見左宗棠前來,大喜過望,幾有劉備託孤之意,將全城軍事悉數託付給左宗棠。左宗棠任職後“調軍食,治文書”、“區畫守具”,晝夜不歇。提的建議大都切入要點,在左宗棠過人的軍略下,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只得撤圍北去。


晚清中興之望,收新疆平叛亂的“小諸葛”

▲太平天國起義是清朝的心腹大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


太平軍的北去是左宗棠一生的功名的開始,從此之後,左宗棠如蛟龍入海。長沙一戰,讓湖南巡撫駱秉章把左宗棠請為幕僚,對其言聽計從,極為看重。當時在

湖南邊境猖獗一時的太平軍,也都在左宗棠來了之後被他打得安安分分,不敢妄動。時人稱:“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晚清中興之望,收新疆平叛亂的“小諸葛”

▲湖南在清朝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無論是區位條件、農業基礎還是文化底蘊,都是各省的翹楚。


之後在曾國藩的保舉下,左宗棠成為了浙江巡撫,於接下來的四年裡,橫掃江浙,無人可敵,因功獲封一等伯,在其後的洋務運動中更是帶頭者之一,盡心盡力,成了晚清一代名臣。文獻中載“左宗棠負非常之才氣,出自幕府,不二載而封疆圻,驕縱一世。”但這還不是左宗棠的最高成就,他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在於1864年起的清軍收復新疆之戰,左宗棠在此戰中是不可或缺的主帥,一舉收復新疆,取得了曠世奇功。自此,新疆設立成省,成為了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晚清中興之望,收新疆平叛亂的“小諸葛”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因洋務運動之故,清軍的裝備還是先進且齊備的,所以左宗棠之軍才能連戰連克。


新疆省建立後,中法情勢緊迫,戰事緊張,孤拔所率法軍在馬尾海戰中全殲駐紮福建馬尾的福建水師,破壞福州船政局。堅決主戰的左宗棠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在福州積極佈防,並組成“恪靖援臺軍”東渡臺灣,以圖挽回戰局。但在鎮南關得勝,奪取了諒山後,清政府卻以“乘勝即收”命令停戰撤軍,與法國議和。左宗棠數次上奏皆被駁回,在“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臺灣道劉璈等人被誣陷後,左宗棠上書朝廷鳴冤叫屈,並稱病求退。


病重的左宗棠在彌留之際仍為國事操勞,他連上兩折,請求專設海防大臣和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不久後,清朝成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臺灣也終於設立成省,可左宗棠還沒看到這些,就在福州溘然長逝。臨終前口授遺折時先感朝廷之恩,又勸諫聖上:“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 清廷追贈其太傅,諡號“文襄”。入祀京師的昭忠祠、賢良祠,並建專祠於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諸省。


晚清中興之望,收新疆平叛亂的“小諸葛”

▲左宗棠故居——柳莊,在其未發跡之前,便是和諸葛亮一樣,於家中務農讀書,以待天時。


左宗棠恃才自傲,為官清廉,做事永遠是就事論事,與曾國藩鬧翻後曾說過:“我與候所爭者國事兵略,非爭權趨勢。”這一點和林則徐十分相似。其一生磊落,功勳卓著,入萬里黃沙,收寇佔失地,無愧於梁啟超對他:”五百年來第一偉人”的盛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