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墨菲定律》解讀《大魚海棠》裡的愛情,及影片闡述的生活啟示

《大魚海棠》這部影片於2016年7月8日在各大影院上映,唯美的中國風構圖,動人的愛情故事,一開始放映便好評如潮。

該影片在2017年12月3日,獲第15屆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篇獎;在2018年7月5日,獲得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第三屆動漫獎。

該部影片的靈感來源於莊子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講述了掌管海棠生長的少女“椿”為報恩,而違反天規努力復活人類男孩“鯤”的靈魂,在本是天神“湫”的幫助下與彼此糾纏的命運相互鬥爭的愛情故事。

用《墨菲定律》解讀《大魚海棠》裡的愛情,及影片闡述的生活啟示

三年前,看《大魚海棠》我是哭著從電影院走出來的,那時候感慨:春去秋來,海棠花開;椿還鯤命,誰還湫情。把自己沉醉於偉大的愛情劇裡久久無法自拔。

而時隔三年,當我再次重溫這部電影時,竟然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感動,內心更多的認知是:把愛情當成生命的全部,生活就註定坎坷。

你要問我為什麼三年前後觀影的感想反差如此之大?

答案是,前不久看了《墨菲定理》這本書,以及結了個婚。

用《墨菲定律》解讀《大魚海棠》裡的愛情,及影片闡述的生活啟示

《墨菲定律》一書總結了很多生活原理,通過這本書我們能更加清晰的認識到事物的本質,更加明白自己該如何與外界連接,看清事物的底層邏輯,從而少走彎路。

而婚姻生活讓我懂得了該如何平衡愛情和生活之間的關係。

下面我將用《墨菲定律》裡的相關原理來深度剖析《大魚海棠》裡的愛情,以及用我自己婚姻生活的經歷來解析該部影片帶給我們的生活啟示。

01、鯤對椿的感情——虛入效應

椿所居住的村落裡有一個習俗,每一個孩子在成年之際都要穿過海天之門,去人間看看他們的種族所掌管的人類的自然規律是否正常,然後必須在七天之內返回,椿是此次去人間遊歷的孩子裡的其中一個。

在椿遊歷人間時,碰到了鯤,兩人一見鍾情,期間也有過多次互動,可椿只能在人間呆七天,到了該返回的時間,椿向海底游去,卻被捕魚人的海網困在海水深處,無法進入漩渦返回村落,她無助的在海底發出嘶吼聲,鯤聽到椿的求救後,立馬跳入海底營救椿,這一跳便是他們愛情故事的開始。

用《墨菲定律》解讀《大魚海棠》裡的愛情,及影片闡述的生活啟示

《墨菲定律》裡有一個原理叫“虛入效應”,當然這裡的虛入不是我們所想的貶義詞,也可以看作是“需入效應”。

虛入效應:愛他(她),要在他(她)最需要你的時候出現。

“趁虛而入”原本是軍事上常用的戰術。兩軍作戰,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進攻或進攻敵人防備較弱的地區,這樣勝算就比較大。

引用在感情上便是當對方失意或遇到困難時,積極主動為對方提供幫助,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來看看電影裡的椿所遭遇的事情多麼危險,不只是被海網困住,如果到規定的時間她不能穿過漩渦返回村落的話,將永遠都無法回家,可見這個時候鯤的出現和幫助對椿來說是及其的重要。也就順理成章的推動了他們的愛情。

02、椿對鯤的感情——沉沒成本

鯤為了救因為要返回家鄉而被困在海網中的椿,不幸丟了性命。椿為了償還鯤的性命,從靈婆那裡用自己一半的壽命贖回了鯤的靈魂,把鯤帶在身邊撫養,從此兩人性命相連。

人死是不能復生的,這是違背天規的,椿為了自己內心堅持的愛情所做的決定,導致整個村落髮生了巨大的自然災害,海水倒灌,氣象紊亂,村莊被海水衝沒了,村民無家可歸。椿受到了村民嚴重的譴責,就連她的父母也跟著遭殃。

用《墨菲定律》解讀《大魚海棠》裡的愛情,及影片闡述的生活啟示

《墨菲定律》裡有一條原理叫“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難以割捨已經失去的,只會失去更多。

當一 件已經發生的事實無論如何也無法收回時,你在這件事實中所投入的感情就已經變成沉沒成本了,就已經是覆水難收了。如果你堅持還要把自己投入到這一段不可逆的感情裡,你將會失去的更多。

電影裡的椿執意要違反天規,無法放下鯤死亡的事實,堅定的要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從而失去了自己的朋友湫,害的全村人民無家可歸,自己再也不能返回家鄉與父母團聚了。

3、湫對椿的感情——需求定律

湫冒著觸犯天規的危險和椿一起照顧鯤,椿每一次遇難,都是在湫的幫助下度過的,湫時時刻刻陪伴著椿,不曾離開過。

湫為了椿跳進泥溝裡尋找丟失的鯤弄得自己滿身臭泥;

湫幫助椿一起給鯤尋找新家時被毒蛇咬傷險些喪命;

湫在寒冷的雪地裡幫助椿救回鯤卻把自己凍傷;

湫為了椿在靈婆那裡用自己的壽命換回椿的壽命;

可到頭來,換來的只不過是椿一句淡淡的“謝謝”,椿的眼裡自始至終只有鯤。

用《墨菲定律》解讀《大魚海棠》裡的愛情,及影片闡述的生活啟示

在椿準備把鯤送回人間的那天晚上,湫就已經做好了犧牲自己成全椿和鯤的準備,兩人躺在星空下,湫很想抱抱椿,就當做是最後的送別,很想對椿表達內心的情感,可椿始終背對著湫,不曾關心過湫的感受。

《墨菲定律》裡有一條原理叫“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預取先予,以退為進。

其實這個需求定律 裡的“予”和“取”、“退”和“進”都是相對的,是可以互換位置與順序的。至於是先取還是先予、先退還是先進得視情況而定。

用《墨菲定律》解讀《大魚海棠》裡的愛情,及影片闡述的生活啟示

看過影片的觀眾都瞭解,光靠椿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安全的把鯤養在身邊的,是湫一直在幫助椿,才讓椿一次又一次度過難關。椿已經習慣了每次有困難時,有湫的幫助,久而久之便把湫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如果湫以退為進呢?

試想,如果在椿遇難那麼多次中,其中有那麼一兩次湫沒有出面主動幫助椿,我想,椿應該會主動找湫的,慢慢的椿會發現湫對她的重要性,而不至於忽略湫的感受。

感情裡不是一味的“求進”不是一味的付出就能換來對方的關注,這樣只會讓對方習以為常,有時候,要學會以退為進,把握自己的感情。

04、椿對湫的感情——機會成本

電影末尾,椿不捨得把鯤送回人間,獨自一人站在懸崖邊,默默和鯤道別。站在她身後的湫將一切看在眼裡,吞下靈珠燃燒自己,把自己化成了人間風雨把椿帶到了人間與鯤相遇。

用《墨菲定律》解讀《大魚海棠》裡的愛情,及影片闡述的生活啟示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椿不願意讓湫為了自己而捨棄生命,一再的抗拒。一邊是陪伴自己長大的湫,一邊是自己陪伴長大的鯤,一個是“愛我的人”一個是“我愛的人”, 兩者並不能同時擁有。

《墨菲定律》裡有一個原理叫“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即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選擇就會有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得到某種東西就要放棄另一些東西所擁有的價值。

人往往在選擇中,選擇對自己來說意義最大、價值最大的東西,事實也確實如此,椿自始至終愛的都是鯤,相比於鯤來說,湫沒有鯤在椿心裡的份量重。

05、從婚姻生活角度闡述影片帶給我們的生活啟示

1、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影片裡,不管是椿對鯤的愛,還是湫對椿的愛,都極盡了所有,短暫的一生都在為愛情而活。不曾考慮過父母親人在失去他們後該如何面對生活的情況。

年輕時,我們也曾為了愛情死去活來,非他不嫁,非你不娶的故事比比皆是,可隨著年紀慢慢的增長,才發現生活裡不只有愛情。

用《墨菲定律》解讀《大魚海棠》裡的愛情,及影片闡述的生活啟示

是我們臣服於現實了嗎?不,不是,是現實生活讓我們活的通透了。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

年輕時你可以只為愛而活,但往後漫長的生活一定會教會你重新做人。

我在結婚之前,也曾想過轟轟烈烈至死方休的愛情,認為只有那樣才能證明我為青春活過。可當我步入婚姻時,才發現,愛情就是婚姻生活第一章節寫的詩,而其餘則是生活中親情、友情、事業等等所構成的平淡散文。

2、親情——不要把父母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要及時回報

世界上最遷就兒女的永遠是父母;最容易被兒女辜負的也永遠是父母。

用《墨菲定律》解讀《大魚海棠》裡的愛情,及影片闡述的生活啟示

當椿的父母發現鯤的存在時,要求椿把鯤送走,椿不以為然,繼續把鯤養在身邊。直到大禍臨頭,椿堅持要成全自己的內心,而父母這時,已經被全村人民所指責,椿父母替椿贖罪耗盡法力為村民搭橋,椿媽媽一邊看著內心堅定的椿,一邊使出渾身解數搭橋,看著女兒最終遠去,椿媽媽留下了痛心的眼淚。直到劇終,椿再也沒有機會回去見自己的父母了,內心對父母的那份愧疚再也沒有機會去填補了。

現實生活裡,不也是這樣嗎?小時候,我們不懂事犯錯了,是父母替我們善後;長大後我們之所以能輕裝上陣,也是父母在背後負重前行。我們總以為,理所應當,卻忘了回報。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世事無常。

作家大冰說:時間無情第一,它才不管你是否還是一個孩子,你只要稍一耽擱,稍一猶豫,它立馬幫你決定故事的結局。它會把你欠下的對不起變成還不起,又會把很多對不起變成來不及。

所以,學會感恩,及時回報,就在當下。

06、寫在最後

影片中極盡生命的愛情確實很美,但也很悽。 現實終歸是現實,生活有太多我們必須去考慮和顧全的人和事,我們不奉行只為愛而活的人生信條,但要時時刻刻相信愛情帶給生活的美好,用感性的心去相信,用理智的頭腦去思考。行走於大千世界裡,觀生活百態,信愛情美好。

作者:張小暖,寫生活中溫暖的感情事,走心也走情,用暖系文字溫暖生活裡的薄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