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了年紀一些農村老人七老八十了還要種地,是對土地的依戀還是討生活?你怎麼看?

都勻貓頭鷹


為什麼上了年紀一些農村老人七老八十了還要種地,是對土地的依戀還是討生活?你怎麼看?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

如今農村種地的依舊是以前的那一幫人,只不過他們因為時間的關係而變老,從農村年青年變成了農村老農民。他們所寄託的農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則已經完全能夠給予他們較好的生活,然而這些人依舊選擇把自己後半輩子交代給土地。其中的原因或許沒有題主所說的那麼簡單,因為不真正到農村生活的人是不會知道其中緣由的。

我的舅爺爺就是一位在農村土生土長的農民,如今兒子在縣城事業單位上班,女兒在大學裡當教授,自己還買了社保每個月能拿一千多。可以說我舅爺爺即使每天舒舒服服得玩,也是不愁吃穿的。然而他還是把子女不種的地撿拾起來,種上了玉米、土豆和紅薯等時令性農作物。

在我們村如我舅爺爺這樣的老農民還有很多,他們七十、八十依舊在農村種地,主要由以下原因。

  • 閒著也是閒著

農村發展得越來越好,咱們農民的農閒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比如廣場舞、鄉村書屋等等。然而這些休閒方式也有著屬於其自身的年紀限制,與七十、八十歲的農村老人完全無關。他們來自於舊時代,年輕時最為豐富的經歷就是種地,年老時的他們也就只能夠靠著種地度過閒暇時光。
對土地的依戀固然也是一部分,但是農村農民老後都會遵循子女的意願,如果他們要老人拋棄土地,老農民們會義無反顧得拋棄原本的土地繼承權。所以老農民對土地的依戀是基於年輕農民允許他們種地上,對於希望擺脫農村農民身份的年輕人來說,這種依戀並不牢固。
至於說討生活,對於七十、八十歲的農村老人來說也不全面:不排除有部分老農民選擇種地是因為生活所迫。對於絕大多數農村老人來說,特別是七十、八十歲的老農民,他們在年輕時就吃了不少的苦,此時去做農活可能對自己的身體是需上加霜,最後換來的收入可能還不夠買藥的錢。
  • 對子女的思戀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父母總是最愛子女的人:老農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為子女做出一些貢獻,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前面說過,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老農民如今只會種地和養殖,所以自然希望能在這兩方面給子女享受。
於是他們用農村現有的土地資源,通過不用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種植出最為純正的農作物,通過放養和喂糧食養殖出最為純正的肉類。於是在逢年過節子女回到農村老家的時候,老農民父母們會用自己種植和養殖出來的東西犒勞他們,當前比較著名的“後備箱被塞滿”,其實就是這方面的體現。
再就是農村的風俗人情使然,畢竟在農村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土地承包權,別人都在那塊土地上勞動,自家如果不在土地上種植,可能會被同村的農民說自己家不勤勞之類的閒話。對於七十、八十歲的老農民來說,只要自己的身體能夠允許,通過在土地上種植來鍛鍊身體也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當前的農村,老人們儼然成為農村土地種植和農村養殖的主力軍,他們年輕時通過土地養活了一家人,年老時又利用土地為子女和孫子輩種植出他們想要的家鄉味道。


愛茶者九號


老有所養吧!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是靠土地來吃飯生活的。七八十歲的老農民還在土地裡幹活,在農村也是正常現象,他們就是靠土地混口飯吃,再也沒有別的目的吧,如果生活確實富裕,我想這些老頭,老奶們不會傻的不知道享受輕鬆自在的生活吧,現實的老農民自然有他的苦衷,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幹,苦,累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

一,多數是生活的逼迫,這些人在地裡苦了一輩子,練就了吃苦耐勞的品格,就說兒女們不讓幹,可他們還是讓兒女們為了過好日子,從不願給兒女們增加負擔,責任擔當精神特別強,自種,自吃,自足是他們唯一選擇。自己不幹靠兒女養他們感到對不起兒女。

二,多數老人身子骨不錯,這些人群常年累月,春夏秋冬不停地幹活,練就了一股勤儉持家的好品德和好身體,他們不怕幹活,身體完全能承受地裡農活的負荷,你讓他們閒呆在家裡他們還有點閒不住的習慣,這部分人一般情況身體不錯,但也有帶病疼痛乾的也不少。

三,他們是最苦的人,在農村這部分大概現階段是土地的守護者,家庭的守護者,除過正常田間地頭的活全攬以後,家庭的一攤子還得守護好,牛,羊,雞啥都養,真真是起早貪黑,手忙腳亂,從來沒有任何怨言,他們再苦再累最大的願望是過個好日子,把兒女們騰出來出外打工,目的是讓家庭多些收入,同時還要照顧孫子孫女上學呢,苦吧,裡裡外外他們全乾,真是丟下耙兒撈掃帚呀,辛苦。

這就是農村七八十歲老人為啥還要在地裡幹活的原因,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原因,說白了,也就是國家對農村老人養老體制的不完善,對農村老年人政府沒有真正的納入社會養老範圍,這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對農村老人的一點缺陷,希望國家和政府能在這方面給以傾斜,也讓這部分老人們有個安享晚年的機會,不要讓他們苦到最後一口氣,那就太好了,願天下的農村老爺子,老奶們有個好身體。


用戶董永華


農村七十歲或八十歲的老年人,仍在幹活,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兩種,一、這些老年人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他們深知土地的重要性、糧食的重要性。所以只要能動,有一點氣力他們也不讓一寸土地荒著。如:我老母親今年九十一歲啦,還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種些瓜菜等作物,搞的還真不錯。你不讓她幹,她說閉著不好受。二、老年人的兒子、女兒也都成家立業啦,都有了自已的一小班,並且還不一定在家,老年人還都怕自己的兒孫過不好,總想替他們分擔些責任,減輕他們的負擔。所以他們都還非常努力的把自家的地種好,增加些收入。根據這種現象和情況,我們的基層黨組織就要注意啦,要根據這些老年人各家的實際情況,做好幫扶工作,為他們的生產生活做好排憂解難。讓這些老年人安心,讓他們在外務工的子女放心!


老農李作民


我父母都是八十九歲古稀老人,母親小腦梗記憶衰退,行動不大方便了,二老口糧由我們幾個兒子提供,每年一千二百斤大米,生活費政府每年五六千元,我們二千元,孫子,外甥到年終合計也有八九千,二老生活由我們兄弟姐妹七家負擔,每戶每月三百元,也就是二千一百元委託我大妹護理,平常的水果,食品做小輩的經常送來,應該說二老衣食無憂,但我父親還有幾分自由地,他堅持要種蔬菜水果,我們不叫他幹,他非要幹,因為身體還行,他說不幹在家閒著反而難受,乾點力所能及的活對老人身體興趣也是有利無害,


阿清98540


農民生來從記事起就知道自己的地在哪裡,大人耕耘小孩子跟著去玩,能夠勞動開始學前學後就要幫助父母去地裡幹活。長大後不管在哪裡工作農忙時候都想著回去幫助父母去搶收搶種。退休了還想著迴歸田園生活。我的一位堂哥七十多歲了一家人都在南京生活,他一個人幾次偷偷的去火車站買票回家被孩子們拉回去,農村的家是多少在外工作人員的根基所在。何況從小到老一生都在耕耘的農村老人。我的表妹六十多歲承包了十三畝地,兩個女兒都很有錢,兒子媳婦都上班,兒子生氣的說道,娘啊,你要是累死了我們沒有時間給你出殯啊,強行退了十來畝地,她留下來三畝地自己種。他們已經離不開這塊熱土了。


榮990


大家好,我是一杯仙,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為什麼上了年紀一些農村老人七老八十了還要重地,是對土地的依戀還是討生活,你怎麼看?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不想成為孩子的生活負擔,想為兒女們分點擔子,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不象過去種地單純為了解決溫飽。我老孃今七十六歲了,娘種了五畝地,現在種地,基本不用管理,比較輕閒,娘種地說是為了有個事幹,鍛練了身體,又種了地。其實我娘就是想不讓地閒著,同時種地能有一部分收入,為兒女們添上點,減輕兒女們的負擔。

農村老人們種地既不是對土地的依戀,也不是為了討生活。

小車不爛往前推,只要活一天,就想著給兒孫們創造點財富,讓兒孫們輕閒些,讓兒孫幸福些。


一杯仙


謝謝!🙏🙏🙏

我是前世夏金國後世的真王山說說我的看法:

為什麼上了年紀的農村七老八十歲了還種地,是對土地依戀還是討生活?

農村七老八十歲的農民只要能動都愛種地,是對土地依戀而討生活。這代人深知對土地不能荒廢,荒廢土地對國家對自己都不利,對自己承包的土地要有作為,一分耕作就有一分收成,自種自食不求人生存的生活之道。不願給後代添麻煩,也就是做父母的偉大心懷!

故農村七老八十歲還種地,是依戀土地而討生活。

我說的是我父母種地,鄉村老人種地,五保戶老人種地,綜合觀察心得。

謝謝提問分享。


真王山


上了年紀的老人還要種地,他們既是為了生活,也確實依戀土地。

就象我爸媽一樣,其實有很多年都種不動了,早就是我們姐弟在負擔他們生活,但他們還是喜歡去坡上搞,我們不讓他們去,他們偏要去。我媽媽七年前中過風,她沒事也拄拐仗去看我爸屋後面種的菜,摔一跤,膀子骨頭錯位了,還是我近聯繫我們村上會斷筋接骨的醫生,花了大幾百,還造孽,每次換藥我都去幫忙。我爸也是,做不動了也想做,去年挖地把腰閃了,也花一兩千,今年也是去砍莊稼邊的樹丫,種熱毒,又花幾千,醫生說還要吃藥,塗藥,唉!其實他們用的藥費買一年的糧食都要不完,雖然我們出錢,但他們也造孽,總是不聽勸。其實我爸媽都八十多了,我們不想他們做什麼,我們只想他們健康快樂的活著。

農村的老人種不動也要去坡上搞,他們是想減輕兒女負坦,其實如果累病了或哪裡受傷了反而會連累子女,就不知道老人們怎麼就不聽兒女的勸告,象我爸媽我們是完全滿足他們生活需求的,答應我們不去做了,結果還是去坡上搞,每次打電話都會叫他別上坡的,老人把土地看得很重。


吳安秀13


七八十的老人是為了生活所迫,由於自己和兒女都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而且孩子為了給下一代找個好環境,買了移民般遷房,找到媳婦,可是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老光人一看指望兒子和女兒一點希望都沒有,兒女在外打工只能養活他們自己,所以農村老人為了給兒女減輕負擔,只能靠自己勞動種地養自己了,這是我自己所瞭解的,就在去年我姐夫七十九歲的他在地裡加牛壩地不幸身亡,這樣的事他一人……。


大風起兮雲飛陽


農村七八十歲年紀的人,只要他身體健郎一般都會下地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他們幹些農活,倒也不是因生活所迫;現在的農村,講句實在話真的與以往大不相同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農民也真的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我老家在江西上饒的一個小山村,有六百多人口;家家戶戶都蓋了三四層的樓房,再也看不到兒時住的磚瓦房了。村前屋後的環境也徹底改變,全部水泥路面;再也不見到汙泥濁水,生活垃圾每天有專人清理。而老人下地幹農活,主要有這幾個因素。

一是他們人生的一個慣性,與黃土打了一輩子交道;真讓他們閒著,肯定受不了,甚至會生病。

二是現在的農村雖然比以前富了,但幾乎是老年人的天下,中青壯年人都外出務工了。所以他們很寂寞。我經常會和他們聊聊天,談些兒時的事、以前的事。他們告訴我,下地幹些農活可以打發時間,幹著幹著也就不覺得寂寞了。

三是自己種些蔬菜,食用方便;吃著也新鮮、安全;年紀大了,到鎮上集市去買路太遠了很麻煩。

這,就是他們夕陽生活的一部分。幸福中伴隨著寂寞,微笑裡夾雜著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