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土栽培與常規栽培有什麼區別?

鄉下二妹子


【常規栽培】雖然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栽培條件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它還是不能擺脫對大自然的多重依附,吸收的養分、水分都要從土壤中汲取,在追施和作物吸收利用這一過程中,礦物質不是被土壤吸附固定就是隨水滲入深層或流失,作物吸收利用率低,還易使土壤鹽溶液濃度增加,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壤板結,根條生長不良,營養物質很難均衡吸收利用,會使作物出現這樣那樣的缺素症狀。

作物生育期,土壤水分乾溼程度也難已把握,常因澆水過多過量,致使土壤板結、積溼嚴重,引發這樣那樣的病害,最主要的如溫室、大棚的長年連作,更會使土傳病蟲數不斷上升,土壤鹽溶液積聚嚴重,造成作物病蟲害發生嚴重,養分吸收受阻,使作物產量降低,品質下降。這就是傳統種植常規有土栽培的很多不利因素。

【無土栽培】顧名恩義就是不用天然土壤來固定根系和供給作物肥水需求,而是用營養液(水培法)或有機固態肥(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與其它適當的設備來栽培作物的農業技術。無土栽培的特點是用人工創造的作物根系生長環境,取代了土壤環境,不僅能滿足作物對各種礦物質、水分和空氣條件的需求,而且還可根據作物不同生長需求,進行控制和調整,促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使這一技術發揮最大的生產潛力。

【無土栽培形式】①有單純用營養液的水培法;②以固體基質(如珍珠岩、草炭、陶粒、爐渣等)為支撐,用營養液澆灌栽培的水培法;③還有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質(如草炭、蛭石、珍珠岩等),不用傳統的營養液,而是使用有機固態肥,直接用清水澆灌作物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

所以,通過以上常規栽培(有土栽培)和無土栽培的肥水供應、根系生長環境等各方面比較,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

一,可以克服多種連作障礙:

由於大棚、溫室等設施相對的固定和密封性好,長年累月的連作,使土傳病蟲基數不斷積累增長,連作由於作物對喜好營養元素的長期吸收,還會引起土壤養分失衡,設施內大化肥施用過量或偏施某一肥料,因保護設施遮擋得不到雨淋洗鹽,設施內水分由下向上蒸發,不能帶走多餘鹽分,致使鹽類積聚土表愈加嚴重,出現設施連作障礙嚴重,造成病蟲害發生重,根系養分吸收受阻,致使作物品質下降,產量降低。

而無土栽培是和土壤隔離,避免了作物根系和土壤的直接接融,因而首先避免了作物的土傳病害和常易發生的地下蟲害,能保證作物健康生長,同時根據作物對各生長期營養元素的需求,通過人為控制後,可避免因連作引起的養分失衡,以及因施肥過量或偏施引起的鹽溶液濃度升高,從而克服連作障礙,促進作物健康迅速生長,大幅度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二,無土栽培能節肥、節水:

常規土壤種植,水分、養分都需要作物從土壤中汲取,土壤本身的保肥保水能力有限,施用的化肥除小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因揮發、土壤吸附固定、隨水滲入深層等原因,而白白浪費,追施量大而作物吸收利用的卻少,往往引起植株生長不良,抗病蟲能力弱。

水分方面,土壤乾燥會使作物生長不良,澆水量把握不好,澆水次數過多或澆水過量,積溼過重,引起空間相對空氣溼度過高,又易引發高溫土傳病害,影響作物健康生長,而且多數水、肥會滲入根系以下深層土壤,真正作物吸收的水分有限。

而無土栽培,通過人為調節控制,可避免肥、水滲入土壤深層的浪費,從而提高肥水利用率,降低成本,科學研究顯示,無土栽培肥料成本可降低60%左右,節約用水50~70%。

三,無土栽培能達到高產、優質:

無土栽培的營養液是根據作物的需肥指標配製,而且還根據作物對酸鹼性的適宜條件來加以調節pH值範圍,再通過人為創造根系生長環境,加以控制和調節營養,在避免土傳病蟲危害的情況下,使作物達到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作物迅速生長,正常發育,從而使無土栽培發揮最大的生產潛力,土傳病蟲害減少,植株健康,營養豐富均衡,作物生長健壯,可大幅提高作物產量,在節肥、節水、省工的基礎上,還能使作物達到高產、優質,據試驗顯示,可提高作物產量10~20%。

四,改善勞動條件,省力、省工:

常規種植,需要翻耕土地、整地做畦、中耕鬆土鋤草等很多工作,其間花費人工時間也多,而無土栽培既可減少人工,還可減輕重的體力勞動,從而使各項工作省力也省工,降低部分費用。

五,不受地域限制、產品潔淨衛生:

由於無土栽培可擺脫土壤對作物的限制性,因而像重鹽鹼地、土壤嚴重汙染區及可利用的地方和空間都可進行無土栽培,而且作物不受土傳病蟲害、除草劑、鹽鹼、工業和生糞肥等汙染,因而產品也潔淨衛生。


總之來說,無土栽培這一農業高新技術,和土壤栽培相比較,最大的區別就是克服了多種連作障礙,避免了土傳病害對農作物的危害,提高了肥效利用率,減少了水的浪費,省力省工,從而使作物達到高產、優質。


基層農人


大家好!我是正榮種業,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無土栽培顧名思義就是擺脫天然土壤,而是採用基質、氣霧、水培等的栽培模式。這種新型栽培模式脫離了傳統天然土壤所致的土壤板結,連作,土壤鹽漬化等各種土壤病害,作為一種新型農業在推廣。但也有很多缺點,總結如下:

一、無土栽培前期投入太大

大家知道無土栽培模式一般在智能溫室種,前期的建設智能棚的成本,無土栽培的設施,設備。哎,想想頭都大。前期投入成本太大。

二、無土栽培要求技術高

無土栽培也叫“營養液栽培”,不同作物,不同茬口,不同季節,需要調配的營養液濃度不一。營養液通過水來溶解,稀釋,並與水同步輸送供給植物。稍微一偏差,就會出大問題,甚至全軍覆沒。無土栽培要求是精細化管理。沒點技術硬功可是幹不來的。所以幹之前一定要懂技術,不懂的可以先學習。

水培蔬菜還有一大優點,就是安全,綠色,病害少,打藥少,農藥殘留低。環境適宜,營養液充足,植物長的快。我的觀點已全部闡述完,可能還不是很全面,大家多多指正。還有提醒大家,掙錢不易,投資需謹慎。我是正榮,希望得到您的小心支持,謝謝!



正榮種業


你好,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無土栽培與常規土壤栽培最大的不同,是二者在養分供應的環境上發生了改變。

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使作物根系是生長在人工配製營養液或固體機質中。他們的緩衝性能較差,因此,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如酸鹼度、濃度、養分之間的平衡等影響,調控與管理需較高的技術。

但由於無土栽培使用的營養液,均是採用可溶性有機鹽配成的,更易於被作物所吸取。能及時而有效地滿足作物生長對營養的需要,更能夠促使作物生長迅速及產量的提高,而且肥料的利用率也較高。一般的無土栽培的肥料利用率可達95%以上,無土栽培的產品也比土壤栽培的高出一倍以上。

無土栽培,不存在著向土壤栽培那樣的水分滲漏、土徑流等問題。因此,水分的利用率高於土壤,一般無土栽培的水分消耗只有土壤的1/10~1/5。

常規栽培:

常規的土壤栽培是作物根系生活在具有良好的緩衝作用的土層之中,這土層充滿著水溶液和空氣。作物需要的水分和養分可通過根系縱土壤中吸取。土壤不僅能支持植物,提供根系生長的環境,同時還不斷地提供營養、水分和氧氣給作物根系吸收。保持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和溶解的鹽分等構成土壤溶液,作物根系主要是從土壤溶液中吸取養分。

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靠施肥予於補充,但施肥主要以氮磷鉀三要素,土壤空氣狀況,微生物活動,土壤酸鹼度等對作物根系營養的供應起著重要作用。

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由於土壤對肥料的固定以及肥料的分解揮發,以及隨著灌溉水、雨水的徑流、下滲等的流失,因此肥料的利用率降低。

從上述兩種栽培模式可以看出,無土栽培能大大提高肥料、土地的利用率,種植者可以靈活地控制種植環境,是現代化農業的高新技術。


東北小偉


關於無土栽培和常規栽培的區別,從以下幾點說明:

一、什麼是無土栽培,離開了土壤,營養從哪裡來?

答案是營養液;無土栽培就是蔬菜不必像常規栽培一樣,需要土壤,直接離開了土壤的需求,使得蔬菜種植更便捷,營養更充分。

二、既然使用營養液,會不會對人體有傷害?

無土栽培沒有農藥汙染和土壤汙染問題,更加安全,無公害化。

而常規栽培需要土壤,土壤中亞硝酸鹽含量較高,對人體危害較大;無土栽培正常情況下蔬菜幾乎吸收不到亞硝酸鹽,從這點來講,無土栽培更科學更健康。

三、無土栽培與常規栽培的主要區別

首先,無土栽培具備更好的可控性,可控制蔬菜吸收亞硝酸鹽的含量,這是常規土壤栽培無法做到的;

其次,無土栽培統一在大房裡面種植,溫溼度容易控制,適合很多反季節蔬菜種植,能夠減少蟲害病變等蔬菜常規病種;

而常規栽培只能根據氣候,和溫溼度來確定適合種植什麼類型,環境對於蔬菜產量影響較大;

第三、從成本上講,無土栽培的成本主要在於管理和營養液搭配,而這單價相對較高,對於參與人員技能水平要求較高;

常規成本主要用在租賃土地、防控、治療以及管理等方面,由於常規栽培經過了長期發展,參與人員技能水平門檻較低。




豬豬壹號


無土栽培是不用土壤,直接用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為了固定植物,增加空氣含量,大多數採用礫、沙、泥炭、蛭石、珍珠岩、岩棉、鋸木屑等作為固定基質。其優點可以有效地控制花卉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對溫度、水分、光照、養分和空氣的最佳要求。由於無土栽培花卉不用土壤,可擴大種植範圍,加速花卉生長,提高花卉質量,節省肥水,節省人工操作,節省勞力和費用。缺點是,一次性投資較大,需要增添設備,如果營養源受到汙染,容易蔓延,營養液配製需要技術知識。





沂蒙大櫻桃


謝邀回答 無土栽培與常規栽培的區別在於…對承載物一一土壤而言是

是有和無、對水肥等營養的利用率是高和低、對管理是繁與簡、對產量是豐與儉的區別,對技術是一次昇華與革命。是現代農業所倡行的方向。

下面就無土栽培與常規栽培的優勢區別闡述一下,以便嚮往。

常規栽培的作物,根系扎生在常具良好緩衝作用的土層中,土層充滿水溶液和空氣,作物生長所需水、養份需通過其根系從中吸收,土壤中可供作物生長的無機、無機兩大類養分要通過微生物分解成可溶性化合物方可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來源靠人工施肥來補充,廢時廢力。而三要素的氮、磷、鉀等養分更會隨灌溉、降雨、下滲等原因逐漸流失。

無土栽培的營養液,採用可溶性無機鹽配成,易於吸收,可視作物的長勢隨需隨供。

有關科技數據證明:無土栽培的營養吸收利用率在90~95%左右,水養流失僅為常規栽培的10分之一~5分之一。

營養液的配製和施用技術,可以點擊本人的相關問答,希望有益大家。






楊致運


無土栽培和土壤栽培都是根據作物的生長髮育所必需的環境條件,提供給作物充足的養分、水分、適宜的根際溫度、供氧狀況、溶液濃度及酸鹼度等,通過人為栽培來獲得人們所必需的產品.但是,兩者在各自的栽培方式及養分的供應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異.土壤栽培的作物根系生活在具有良好的緩衝作用的土層之中,這土層充滿著水溶液和空氣.作物需要的水分和養分可通過根系縱土壤中吸取.土壤不僅能支持植物,提供根系生長的環境,同時還不斷地提供營養、水分和氧氣給作物根系吸收.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和溶解的鹽分等構成土壤溶液,作物根系主要是從土壤溶液中吸收養分.土壤中存在的養分包括有機的和無機的兩大類,都必須通過微生物等作用分解成簡單可溶的化合物,溶於土壤水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靠施肥予於補充.但施肥主要是以氮、磷、鉀三要素.土壤空氣狀況,微生物活動,土壤酸鹼度等對作物根系養分的供應起著重要作用.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由於土壤對肥料的固定以及肥料的分解、揮發以及隨著灌溉水、雨水的徑流、下滲等的流失,因而肥料的利用率較低.而無土栽培的作物根系是生長在人工配製的營養液或固體基質中,它們的緩衝性能較差.因此,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如酸鹼度、濃度、養分之間的平衡等的影響,調控與管理需較高的技術.但由於無土栽培使用的營養液,均是採用可溶性的無機鹽配成的,更易於被作物所吸取.能及時而有效地滿足作物生長對營養的需要,更能夠促使作物生長迅速及產量的提高,而且肥料的利用率也較高.一般地,無土栽培的肥料利用率可達90-95%以上.無土栽培的產品也比土壤栽培的高出一倍以上.無土栽培不存在著象土壤栽培那樣的水分滲漏、土徑流等問題.因此,其水分的利用率遠高於土壤,一般無土栽培的水分消耗只有土壤的1/10-1/5.


海倫硒都李洋


在原始社會生產力很低的情況下,主要是靠採摘果實充飢。但由於種種不定因素影響,野生果實根本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這就迫使人們不斷想辦法去獲得更豐富的食物。於是將野生的植物進行栽培,便養活了更多的人,而現在,隨著資源的匱乏及土地數量的銳減,一種新型的栽種方法——無土栽培法應運而生。在此將對比無土栽培法與常規栽培法的優劣,進而在農業種植上做到博取眾彩,揚長避短。

關鍵詞:栽培 比較 常規栽培法 無土栽培法 優劣

栽培,我們從生物學方面來看,看其名會其義,栽培就是栽種和培植的意思。是人們對植物進行人工繁殖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技術。對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有著豐富的意義。

常規栽培方法,就是我們延續了數千年的土地栽種法。包括了所有依靠土地,對土地進行翻耕和肥田處理,使得依靠土地獲得農業商品用途的方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傳統的土質栽培在現今資源匱乏、土壤退化的大環境下已經開始顯示了其諸多弊端,為了應對未來的土質栽培危機,便應運而生了無土栽培技術。

無土栽培是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一種作物栽培新技術,是指完全不用天然土壤,而是通過一定的栽培設施形式,在一定的栽培基質中用營養液灌溉作物的一種栽培方法。由於無土栽培是用營養液進行作物栽培的,所以又稱營養液栽培或稱水培法和水耕法。

無土栽培的要點是,不論採用何種類型的無土栽培, 幾個最基本的環節必須掌握,無土栽培時營養液必須溶解在水中,然後供給植物根系。基質栽培時,營養液澆在基質中,而後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對水質、營養液和所用的基質的理化性狀必須有所解。

幾十年的研究結果和實踐證明,無土栽培與土壤栽培相比,有許多突出的優點;節約肥水,可根據太陽的輻射量來調節作物各種元素的施用量,營養液還可回收再利用,並可節約用水50 ~70 ;作物病蟲害少、清潔衛生,不會造成環境汙染;節約勞力、減輕勞動強度,便於應用最新技術,實現栽培管理自動化、工廠化、不受土地情況限制,沙漠、石山 海島,樓房頂均可生產、使作物生長壯、早熟高產。據報道,無土栽培的番茄比同期土壤栽培的番茄苗期提早10天左右,結果期提前7~10天,產量提高3~4倍}宇宙航行的應用,可用無土栽培為宇航人員生產食物。同時在現代規模大生產實踐中。無土育苗也顯示出幼苗生長迅速,苗齡短,根系發育好,幼苗健壯、整齊,定植後緩苗時間短,易成活。不論是基質育苗還是營養液育苗,都可保證水分和養分供應充足,基質通氣良好,且無土育苗便於科學、規範管理的優點。

當然,無土栽培現在正逐步走近我們身邊,正在逐步替代部分常規依靠土地的栽培方法,但仍然有幾點我們需要處理好:1. 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無土栽培技術;2.循序漸進,由易到難;3.簡化技術;4.降低成本;5.加強政府宏觀引導,爭取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無土栽培在我國剛剛起步,還未廣泛用於生產,特別是設施條件、供液系統工程本身還未形成專門生產行業。由於種種因素限制,使得栽培技術與農業工程技術還不能協調同步,致使無土栽培技術在我國發展的速度, 不如發達國家那樣迅速。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更重要的是這項新技術本身固有的種種優越性,已向人們顯示了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無土栽培的興起,將使農業、園藝、林業、花卉生產及開發等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1]作物栽培學,李雁鳴,河北農業大學,2003。

[2]我國無土栽培的概況及發展前景,林桂權,《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 年第15期。

[3]無土栽培技術簡介(一),袁玉信,《生物學通報》,1993年第28卷第6期。

[4]我國無土栽培的概況及發展前景,林桂權,《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 年第15期。

[5]無土栽培技術簡介(一),袁玉信,《生物學通報》,1993年第28卷第6期。

[6]E Paul Taiganides.Composting of feedlot wastes composting press in USA,1992.

[7]我國無土栽培的概況及發展前景,林桂權,《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 年第15期。


鄉村古月


大家好,我是鄉野耕種稻花香,感謝提問。

近幾年來,無土栽培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之中。和常規栽培技術相比,無土栽培技術具有很多優勢。可以實現蔬菜的綠色有機種植,工廠化種植,且不依賴外在天氣的影響,也不受大自然病蟲害的影響,所以這種技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無土栽培技術與常規栽培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為大家簡單的談一談。

什麼是無土栽培技術

無土栽培技術就是不用土壤作為栽培的必要條件。主要有基質栽培,水培,霧培三種方式,農作物所吸收的營養成分全靠人工配置的營養液提供。比如基質栽培的話,我們就用滴灌技術將營養液滴灌到基質裡面。如果是水培或者霧培,我們就將營養液直接加到水裡。

無土栽培技術可以實現農作物的綠色有機種植,以及工廠化種植,投入成本相對較高,但是不受空間和大自然天氣變化的影響,可以實現蔬菜的全年無間斷供應。而且病蟲害發生較少,不會受到汙染。

無土栽培與常規栽培的區別

1、無土栽培不需要土壤作為栽培的必要條件。無土栽培就是不需要土壤,農作物不需要栽培在土壤當中,而是栽培在基質當中,如果是水培的話,農作物的根部直接浸泡在水中。霧培的話,農作物的根部直接暴露在空氣當中,採用噴霧的方式給農作物提供營養。而常規栽培必須將農作物栽培在土壤當中,農作物從土壤當中吸取所需要的營養成分。

2、無土栽培,無汙染病蟲害少,普通栽培會受到大自然的汙染及病蟲害較多。無土栽培的環境與大自然的環境隔離開的,大自然當中的病蟲害不會傳播進去,汙染源也與大自然斷開。所以要實現農作物的綠色有機栽培,無土栽培技術是首選。

3、無土栽培的養分損失少,普通栽培養分損失多。無土栽培技術是利用營養液給農作物提供養分,無土栽培技術的水和營養液可以循環利用,不會造成浪費。而普通栽培的養分會造成大量的損失。

4、無土栽培和普通栽培最後的一個區別就是無土栽培不受空間的限制。普通栽培是將農作物直接栽種在土地上,這樣就會受到空間的限制。無土栽培則不會受這樣的限制,比如現在的無土栽培模式具有螺旋式等,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空間。

總的來說,無土栽培技術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我們將農作物所需的營養及微量元素直接加入到營養液當中。這樣農作物不會受到天氣的變化影響。普通栽培沒有這些好處。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有什麼建議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鄉野耕種稻花香


無土栽培的成本比土壤栽培高不少,它需要規定的土壤營養,溼度,溫度,技術也比土壤栽培的要求高,畢竟人工干預比較多,所以無土栽培的植物一般是高附加值的植物.土栽培突破了必須使用化學營養液的傳統觀念。

它採用有機固態肥取代化學營養液,在作物整個生長過程中只需灌溉清水,並且多餘的營養液還會通過回水系統返回到營養液池中,減少了人工的耗時、耗力和養料的浪費。

按照長期折舊來算無土栽培的成本,總體來說成本是不高的,主要是因為無土栽培產量高,以荷蘭為例,無土栽培番茄每平方米年產約為52kg,土壤栽培僅為22kg;無土栽培黃瓜每平方米年產量約為70kg,土壤栽培僅為25kg,所以,雖然開始投入成本較大,但是生產成本每年在下降,利潤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無土栽培A級品率在94%以上,土壤栽培僅為20%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