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楚成王作为一代霸主,却被儿子亲手弑杀?他临死前为何想到的是吃一道菜?

李解


1、当初楚文王灭息国,将息国夫人抓了回来,留在宫中。息国夫人应该比较有姿色,先后为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熊艰和熊恽。楚文王去世后,熊艰即位。熊艰在位五年,且非正常死亡,死后既没有享受楚王的丧葬礼仪、待遇,也没有谥号,仅留下楚庄敖的名号。

据史料记载,楚庄敖五年,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欲杀其弟熊恽”。熊恽得到消息立即逃离楚国,到了随国。楚庄敖真是昏了头,竟然同室操戈,但是他低估了弟弟熊恽。

在随国,熊恽很快聚拢了一大帮支持者,并杀回楚国,楚庄敖被杀。熊恽怒气难消,随便找了个地方把楚庄敖给埋了,并自立为楚王,史称楚成王。

楚国此次政变,虽然是楚庄敖欲除掉熊恽在先,熊恽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事实的结果是,熊恽弑君自立。

2、事实证明,楚成王确实比楚庄敖善于治国理政。楚成王在位时,楚国虽未称霸诸侯列国,却也实力强大。楚成王在位期间,正赶上“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风头正盛,还曾屡次与齐桓公交锋。

另外,称霸未遂的宋襄公也命丧楚成王之手。最难能可贵的是,楚成王极具战略眼光地,以高规格的礼遇接待了流亡过境楚国的晋公子重耳。

之后,楚成王又与即将称霸诸侯的晋文公一决高下,虽然败给了晋文公,但能与英雄一决雌雄,也不枉此生。

在讲述楚成王的一项项战绩的时候,我们禁不住感叹楚成王的丰功伟业。但是在这丰功伟绩之下却隐藏着危机。

3、楚成王四十六年,楚成王“将以商臣为太子”,并将此事告诉了令尹子上。子上找了好多理由欲阻止楚成王立商臣为太子,什么“春秋正盛”、“多内宠”等等,但最关键的是,子上认为公子商臣面相不好,“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

楚成王,并未接受子上的建议,立公子商臣为太子。不久,楚成王后悔了,“后又欲立子职而绌太子商臣”。商臣听说了这件事,却默不作声,并暗地里证实了这个消息。

太子商臣做事果断,比楚成王还有效率。有鉴于楚成王弑君篡政树立的榜样,太子商臣迅速纠集了一帮支持者,将楚成王的王宫团团围住。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楚成王悔之晚矣,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请食熊蹯而死”,即想吃顿好的再去死,要一只熊掌。商臣不但没给他熊掌,还催着他赶紧自尽。楚成王步楚庄敖的后尘,在王宫自尽。

春秋时代,家即是国,国即家,楚成王弑君篡政,虽情非得已,但给家族乃至诸侯列国树立了恶例。骨肉相残,同室操戈,父子兄弟互相猜忌,愈演愈烈。


历史倪说


春秋时期的一代英豪楚成王熊恽在位四十六年,刚即位时,施政为民安服百姓,结交诸侯敬重周天子,先后灭弦、黄、英、夔等十多诸侯国,与齐桓公争霸十几年,硬使桓公的八国联军不敢攻楚;前630年泓之战打败宋襄公,一度雄霸中原。春秋五霸楚成王干掉了同时代的二霸(一半)还有一霸是自己的后人不算。但是人无完人楚成王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犯了错误,一,他先立长子商臣为太子,后又欲废黜再立幼子,此举引起太子商臣不满。二,成王在废长立幼之事上优柔寡断,本来决定了的事为何要等到明天后天再做呢?三,成王在自己身边人身上发现有自己送给太子的贵重物品,说明太子已在自己周围安插眼线;四,成王打仗勇猛果敢,处理家务上轻视了自己的家小。结果自己被太子商臣弑杀。

楚成王看自己己无生的希望肯求太子商臣想吃最后一道菜的目的,一,等待幼子来解救自己,二,拖延时间想办法,争取时间让身边人出去搬救兵;三,熊掌(确实是美味佳肴)。可惜太子商臣没有相成王一样,干净利索的结束了他的性命


傲雪梅花早春开


楚成王共执掌楚国国政四十六年,他的人生在春秋时期可谓是独一无二:是弑兄篡位抢来了王位,熬死了两位江湖霸主,戏耍了一位“准”霸主,最后又被儿子逼死夺走了王位。

楚成王弑兄篡位时,年龄不过十岁,他的哥哥堵敖最大也才十一岁。因此,所谓弑兄篡位,只不过是楚成王两兄弟被楚国不同政治势力当作了权力斗争的傀儡。正因为如此,楚成王执政之初,并没有实权,楚国权力被令尹子元所把控。后来子元试图作乱,强占嫂子息妫。结果,子元此举得罪了在楚国势力庞大的若敖氏一族。公元前664年,若敖氏一族奋起反抗,杀死了子元,楚国政治才得以慢慢走上正轨。

子元死后,楚成王任命贤相子文(斗谷於菟)为令尹。在子文的全力辅佐下,楚国国力蒸蒸日上,开始频繁向中原发起进攻,参与中原争霸。但此时,中原却刚好出现了一位霸主——他就是齐桓公。楚成王与齐桓公争霸,时间长达二十四年,似乎齐桓公每次都占上风,但楚成王虽然丢了“面子”,却得了“里子”,将楚国领土扩张到淮河流域去了!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试图接过齐桓公称霸的旗帜。可是,宋襄公这位“准”霸主,却被楚成王给玩“残”了。在公元前639年的盂地盟会上,楚成王直接就劫持了宋襄公,押着他去攻打宋国。公元前638年,楚成王又在泓水之战中击溃了宋国军队,让宋襄公称霸的白日梦彻底化作了泡影。

直到晋文公的出现,楚成王才遇到了真正的对手。公元前634年,楚成王出动大军前往围攻宋国,宋人则迅速向晋文公求救。回国才刚五年的晋文公,在大臣们的鼎力支持下,决心拯救宋国。最终,在晋国中军元帅先轸的有力指挥下,楚国处处陷入被动,并在城濮之战中彻底被晋人击败,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

可以说,在晋人这位劲敌面前,楚成王才第一次遭遇了彻底的失败。这也成了楚成王走向下坡路的起点。虽然在战场上败给了晋文公,但在寿命上楚成王却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而楚成王身体却依然健康得很。

然而,此时的楚成王却又被自己儿子给戏弄了。公元前627年,太子商臣骗楚成王杀死了对自己不利的楚国令尹子上;次年10月,又因楚成王想更换太子,太子商臣举兵围攻楚国王宫,逼死了自己的父亲。临终前,楚成王向儿子请求,想再吃一顿熊掌。熊掌是天下美味,但熬制却极为费功夫:因为熊掌需要慢火长时间熬制,才能完全煮熟。晋灵公曾经因为熊掌没煮熟,将厨师都给杀了,可见煮熊掌是多么的困难。楚成王说临死前吃一顿熊掌,也不过是想拖延时间,指望有人能来拯救自己。但是,太子商臣当然不会答应他的这项请求。被逼无奈之下,楚成王只得上吊自杀了。

死后,最开始给他定的谥号是“灵”,但楚成王却死不瞑目;又将谥号改为“成”,楚成王才合上了双眼。以楚成王的一生而言,他经历了两位中原霸主,但本人却从未正式称霸过,所以谈不上是霸主。但是,他一生对楚国却是贡献良多。如果不是碰上晋文公这位劲敌,楚成王也许就真能成为楚国历史上第一位霸主。他孙子楚庄王称霸,并非彼时楚国更加强大,而是因为当时晋国更加弱小。如果晋文公晚回国数年,霸主归属将会是谁,还很难预料。

只能遗憾地说,楚成王是生不逢时。

<strong>


欲云谈史论今


避退三舍约束成得臣。就可以平分中原成为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