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國 沒 有 窮 人

前天,我在知乎熱榜看到一條問答:

明明臥鋪和硬座只差100,為啥有人非要買硬座?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原本我以為這根本不算問題,沒想到底下竟有人附和:

我反正不會和坐硬座的人談戀愛。

他們難道不嫌硬座車廂臭嗎?


作為一個大學4年首選硬座,併為此忍受23小時車程回家的人,我感受到了羞辱。

難道2020年前,我們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

沒有吧。


可此類提問最近總被頂到首頁:

明明隔間和整租只差3000,為啥大家不整租?

為什麼會存在計較幾塊錢的人?


看到這些,我很想說:

何不食肉糜?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中國普通人有多窮?

前陣子火的一部紀錄片——《差館》揭開了底層真相。

差館是廣東話警局的意思,片子拍的是火車站附近的一所公安局。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一個流浪漢哭哭啼啼走進派出所,說自己丟了貴重物品。

民警問他丟了啥?

——100個塑料瓶子。

另一個拾破爛的人偷走瓶子,還打了他一頓。

他腳上行軍鞋早已開線,衣服也磨出個窟窿,那100個塑料瓶是身上最值錢的東西。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還有一個農民工來局裡蹭熱水。

手裡的泡麵是排隊去救助站領的。

因為年前把工資都寄回老家,兜裡沒錢。

泡麵時他把袋子抖了又抖,確認裡面一點兒不剩。

他一邊大口吃麵,一邊為自己的縝密計劃感到竊喜。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但當你看到那碗連調料都沒有的面時,「貪小便宜」這四個字,你罵不出口。


賣餅小販被抓後一直笑,導演問他為啥開心。

——屋裡比外邊暖和,反正外邊也不讓賣。

——不讓賣為啥還賣?

他指著身體,「肚子要吃東西嘛,小孩要吃東西嘛」。

剛被警察放走,他又推起小車,在人群中吆喝。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而對這些一無所有的人最重要的是什麼?

活著。

僅僅活著就足以花光他們的全部力氣。


在B站看《差館》時,我打開彈幕,被出現的指責震到。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這些彈幕飄在一個抱涼蓆的混混頭上,他被地痞欺負得滿臉是血。

來派出所求救時不斷重複——肚子餓,餓啊,我餓啊。

我感到一絲悲哀。


有人飛得越高,看地上的人就越小。

抱著非黑即白世界觀的人不知道,像這樣活在灰色地帶,被生活扎得遍體鱗傷的人,比比皆是。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沒人願意活得這麼用力。

窮人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富人靠錢能擺平的事,他們要靠一雙手,忙活一輩子。


60歲大伯揹著50斤泡沫箱,佝僂著背,像螞蟻般一步步往前挪......

他不累嗎?他只是別無選擇。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外賣員送貨時撞到突然從路邊躥出的小孩,飛來橫禍。

交警要扣留他的電動車,孩子爸爸張口索要賠償金,他一下急哭了,一邊扇自己巴掌一邊說,「我的訂單怎麼辦,賺錢真的好難啊」。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一位69歲的盲人爺爺無兒無女,靠剝椰子為生。

他每天剝1200個才能填飽肚子。

有人誇他了不起,他笑:「不工作,我活不下去啊」。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哪有什麼苦中作樂,不過是拼命死扛。


生活的巨輪從他們身上碾過,一次次把人逼向堅強。

然而貧窮的悲劇卻不止於此。

它不僅意味著人有我無的剝奪感,還意味著自我厭惡。


網友@耶律楚材 的小學同學前幾天服毒自殺。

他父親是精神病,母親是父親在路邊撿的流浪婆子。

當年即便高考500多分,他也沒法讀書。

自殺時,他遺書放在桌邊:

對不起妻兒,家裡太窮連磚瓦房都沒住上。

活這麼久也沒錢給老人治病,我真是個廢物。


在「窮二代」貼吧裡,大家經常調侃:

我要是女的,我也不會嫁給沒車沒房的自己。

所有人都鄙視我,我沒錢,我活該(笑)。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他們成了社會里最不被待見的一群人。

沒殺人放火,沒偷盜搶掠,僅僅因為窮。


與我們的普遍感知不同,中國的窮人是大多數。

我們年年討論大學就業率,殊不知擴招20年來,只有4%的人有本科學歷。

我們以為中國賣得最好的車是大眾、別克,但其實真正的銷量冠軍是平價小麵包車五菱宏光。


知乎網友@禁與千尋 一語道破普通人經濟狀況:

在中國,有些人一年的收入也就千把塊。

在中國,有些人的收入是一塊錢一塊錢疊加起來的。

在中國,你把一百塊用火鉗放入糞缸,佔滿糞便,放在小城市垃圾桶周圍,它存在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個小時。


韓寒說得好,如果你不瞭解,那你就閉嘴,因為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

如果你瞭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可惜,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在某些富人眼裡,窮人的掙扎更像笑話。

窮人如蟻群般忙活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如同井底之蛙。


俞敏洪抓住窮人痛點,販賣成功學。

他高臺闊論: 「當你的工資比同學少一半,證明你生命已經浪費了一半。」

他從不談資源不同,只管往人群中扔「努力」的煙霧彈。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有些人更把窮人貶得一無是處。

暢銷書《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直截了當:

窮人更貪婪,因為賺錢必須要付出。

窮人沒錢,是因為他們什麼也不創造,不提供。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我不知道這位暢銷書作家是否知道,大部分髒活累活都是窮人乾的。

這是位60歲煤礦工人的手,上面佈滿老繭,黑色煤痕洗也洗不掉。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這是位建築工人的手,上面有條刺眼傷疤,不知當初被鋼筋劃開時有多疼。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這是位挖藕工手,泥土在手上乾裂結塊,幾乎要皸裂開。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他們有著全世界最髒的手,賺著全世界最乾淨的錢,卻被嘲笑愚蠢,懶惰。

窮人,到底做錯了什麼?


臺下,窮人們在泥沼裡撲騰。

臺上,富人們舉著酒杯優雅從容。

大家雖然住在一個地球,卻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上月底,王石在新書發佈會上勸年輕人不要急躁。

沒想好目標前,應該先去做公益。

別想著賺錢,被世俗困住。

在屏幕前被灌心靈雞湯的我,卻一口也喝不下去。


我們都想像王石一樣,20歲靠倒賣土豆豪賺300萬,晚年可以抱著嬌妻探險遊學。

可事實是,很多人連吃口熱飯都要被迫操心。


出身高貴的井底之蛙們不懂,普通人到底在過什麼樣的生活。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2017年茂縣山體滑坡,100餘人被掩埋,新聞下有人評論:

為什麼不搬出大山,去大城市生活?

美國紐約一箇中國留學生被槍殺,評論中有人發問:

為什麼不花20萬買輛車,殺人犯會招你惹你?

這些人天生的優越感,讓窮人的自尊碎掉一地。


窮人到底能不能爭點氣?

能。

但太難了。

過去70年,英國科學家跟蹤了7萬小孩的一生,他們得出一則最重要的結論:

那就是不要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我沒見過挖一輩子礦能變成煤老闆的人。

但卻見到很多礦工拿命換錢,到最後命沒了,錢也沒拿到。

我也沒見過種一輩子地種成富豪的人。

但卻見到很多老農因為一場洪澇,流離失所,甚至自殺。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誰又能選擇自己的出身呢?

說白了,窮不是原罪,只是不幸。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許多看似魔幻的事情,都在真實發生。

在窮人這裡,命比草賤。


一個基層醫生說,去鄉鎮醫院走一圈你就知道,有些病人看一次病就消失了。

起初他特別不解,明明國家有報銷,為何不來續診?

後來才明白,這些人掏不起從家裡趕到醫院的車費。


杭州一位爸爸在城裡跑出租,他身患肝癌,卻一直拖著不去醫院。

為給女兒多省2塊錢,他破罐破摔,連最基本的吸氧也不做。

女兒哭著勸,「爸,吸一小時氧氣才四塊錢啊。」

爸爸拉著她的手有點愧疚,「我已經不行了,總希望給你多省兩塊錢用用。」

兩塊錢,一條命,推來推去。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活成這樣?


在農村,許多事情都很難兩全其美。

爸爸能吃上飯,孩子就可能會餓肚子。

兩個人同時得病,就算變賣全部家底,也只能救一個。


前陣#南京溺死腦癱小女孩#事件不就是這樣?

月收入只有3千的家庭為治孩子腦癱花去整整60萬。

爸爸決意堅持,「孩子我們能養一天就養一天」,

直到奶奶患了腸癌。


《藥神》中曾說,世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一邊是燒錢的女兒,一邊是有希望治癒的母親。

望著手裡的錢,爸爸往女兒書包裡放了幾塊磚,將她溺死在家附近的大橋下。

心狠,無奈,又悲哀。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古有郭巨埋兒,今有楊氏葬女,都是窮釀下的禍。


餘華在《活著》寫到:「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

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最懂這句話的,非底層窮人莫屬。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於是,這個世界的天平兩頭形成了最有對比性的兩幅畫面。


富人搶著為天價酒席買單時,

城市另一邊,幾個拾荒漢為爭搶空礦泉水瓶打到頭破血流。

富人開著豪車回別墅區時,

地鐵裡,孩子因為弄丟5塊錢地鐵卡被媽媽當街打了一頓。


路人勸她,再買張就好了呀。

她眼淚一下湧了出來,「我一個月才賺900,錢真的好難賺,好難賺」。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富人不愁吃穿,窮人篳路藍縷。

夾在中間的人也並非事不關己。

我們以為自己穩妥地走在大路上,其實打個噴嚏就會跌到谷底。


中國10億人沒坐過飛機,13億人沒出過國,90%的人沒喝過星巴克,50%以上的中國人沒有喝過農夫山泉。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草。


中 國 沒 有 窮 人


我們被圍城隔絕,國產劇裡看不到窮人,互聯網上看不到窮人。

當高鐵開過田野地頭時,才能看見成群成片的磚瓦破房。


作為一腳踩在鄉土一腳踩在城市的小孩,我很感激現在的生活。

回想起當年姥姥帶我趕早市,她一清早就從褥子底下翻出個手絹,

然後放在手心扒開,眼睛盯得很緊,1塊,2塊,2塊5...

食指點在鋼鏰上,那是她幹雜活,一個個磚頭鋪地面賺的血汗錢。


對於這些生在鄉土的窮人,對於這些精打細算活著的人。

我永遠說不出那句,何不食肉糜?


我們生活的環境禁錮了我們感受世界的範圍,

早就忘了,悲憫,才是這個時代最缺失的品質。


中國農業大學老師葉敬忠在畢業典禮上勸學生——《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一個從未經歷窮苦生活的人,永遠不能真正明白窮苦生活到底意味著什麼;

一個從未經歷過借錢難的人,永遠不能真正體會向別人開口借錢的感受;

人們其實根本不可能,真正體悟到弱者的生活現實和心理世界。

因此,我們更加需要保持一種態度,要嘗試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學會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多些同理心,才能體會到生活真正的滋味。


就像電影《七宗罪》所言:嚐到天堂的蘋果真的沒什麼了不起,

嘗過地獄裡的蘋果的人,才真正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